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6|回复: 2

品读《韩熙载夜宴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15: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著名词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名句的作者——楼主注)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Q( N/ U! W3 o; e$ p7 g2 }3 y
8 f# w- N9 J; ~( a; A3 X3 t* Q
为了适于案头观赏,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既联系又分割的画面。构图和人物有聚有散,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了肖像画的性质。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机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 @( B* \2 a  p/ X0 K
! }" l3 `0 D2 h8 y《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4 J: l: V" D- ?5 I
' q) \) |( f; q3 n1 v! i# y+ c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是“集体观舞”, 第三段是“间息”, 第四段是“独自赏乐”,第五段是“依依惜别”
4 H9 y5 @; i* n- t7 D! M2 C
8 q. ?$ _/ G  P7 u% a% }9 ~! O. x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凸显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分别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与性格却都表现的前后一致。7 j! v. r3 X' B  S3 ^1 Y0 L. O+ p
; o6 V$ M) x/ ?5 S$ h8 M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纹组织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其工细。所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l! H, b! @& \; h, C9 P. J& T3 W7 f; k& c% g8 t5 X2 D
这是全图,面对画卷,从右至左分别是:“听琵琶演奏”——“集体观舞”——“间息”——“独自赏乐”——“依依惜别”
) G4 `; z" Y( ?; \) Z* L1 M* w  |4 t/ \8 Q) b3 J0 |0 i. g

# X6 N' l# J3 D+ h; c% i
3 B0 f* ]7 h0 x: `8 h$ |
3 a( J, B! X' e% A$ W上图放大
" S; t! W4 Q, P4 r% G% s
2 @7 ~6 U  f- ^- Z# a6 G& q4 A3 ?4 p; x5 l) l" F
# v3 {5 w8 ]* q* e" D3 z  l$ N
上图放大(二)7 T) n. H4 P- ~& I8 C3 J2 d
+ H# ~7 `# l# s8 Y+ k
6 ~  O" b- ?  H; `- Y1 s) r
$ s% X; ~- b5 f2 F9 Y. b
上两个放大图的衔接部分,就是不太重要的第三场景.
* h' c% H! i) A% g: |$ L
& B7 l+ q, h  X这是“听琵琶演奏”,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1 N" j4 K$ e0 V, @2 G
9 {. M* K+ k. I- B

# W% X% ^5 l7 Q5 J6 w  X2 t( S1 ]( B! _  n* [

! d5 V+ j' d. |. p! M; N6 d' q3 M8 ~' ~& B5 W

# K, A( v/ m3 ~7 |. U% B7 l
. |# n$ q% ]' |6 I$ B这是“集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3 R" t* c- _# W9 i3 a8 N8 b" f3 [& K* ?! g# v. K
2 C, n1 O6 I& I+ Y. _% N
; z$ |7 m7 K) i3 Y
这是“独自赏乐”,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Q3 |0 E9 h$ G5 y9 O5 i4 H: ~
' ?& ~% I( h* b1 r0 E8 g9 L$ P7 y% I

7 @6 v6 c4 ^' S  h- u
2 D  U# `/ K9 r" L
0 t+ [  P5 d3 C% Q& b) f7 @  N; ^( a/ W6 I9 S9 S
- \* R9 `4 ]3 d

! X" W) ~0 q3 Q画卷的其它两个场景请大家对照下面的文字说明,欣赏上面原图的相关部分6 A( H6 ]) u1 X& O+ a" O

' ^( u' X, }- G第三场景“间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 P( c7 \" y2 W' k  R0 X! q/ y2 u; z" t  m. I6 J' x1 y2 E
第五场景“依依惜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发表于 2008-11-4 20: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漂亮,顶一下
发表于 2008-11-4 22: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 17:35 , Processed in 0.0347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