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2|回复: 0

[针灸临床] 针灸减肥的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4 03: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灸减肥的经验
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以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的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它的发生主要与脾、胃、肾功能失调有关,以正虚为本,痰瘀为标之症。
0 E' V) U2 Y: k$ d9 A    现代医学认为,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因而超过标准体重20%,便会形成本病。它的发生,多由营养过乘、活动量少、脂肪堆积过多所致。
5 c8 d7 T! G# W    诊断要点
: K" O) M7 b  w0 o/ C4 n
5 T. v) a7 V, e    1、超出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X0.9,若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排除肌肉发达或水分潴留因素,即可诊断为肥胖。
) J' z6 h9 a" L$ J- M7 d5 J
, ]7 b" N8 [" r* V    2、多有伴随症状: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气喘,腹大胀满,苔厚腻,脉濡滑。4 q& y" o+ g3 L4 P6 ]* s
治疗原则

4 a$ ]. q" a1 l2 f. d( c& R1 d
: Z6 Z4 l' M, k) l" j/ e9 W    肥胖病的病理主要是脾虚痰湿偏盛,故其治疗当遵照虚者补之,实者泻 之。临床上常用健脾益气之法而补之,用祛水湿,截痰源,助消导,祛瘀滞而治肥胖。若肥胖日久,脾病及肾,又当益气补肾,温化水湿为治。常用的的泻法有化湿、利水、祛痰、通腑、消导法,以祛除体内停聚的湿浊、痰热及多余膏脂,从而减轻体重。总之,针炙治疗肥胖,多取足太阴、阳明经之穴,辅以足少阴肾经穴位进行治疗。, u" M  T: n) I0 M* }9 V
    [靳三针治疗方法]
1 h1 f! z: z' m: x- v- \; i& o& ?5 r) Y% E
    1、 胃热滞脾
' d9 _$ {$ V% r  Y3 i% j( s

, g- ^2 c( z- k    症状: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品干而苦,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2 X; p4 ]7 o% W: M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取穴:肥三针、太冲、梁丘。
4 S( _, b7 z, {6 H' O
# K+ ?/ \7 [2 i& v' L5 ?" |' ?    操作:针用泻法,不灸。得气后,接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加大刺激量1次7 _# u" H1 [! g  R
    2 、脾虚不运8 I, |5 n: k+ o1 K# V" Z2 {
    症状:肥胖雍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 a( p9 z6 N2 q+ t/ _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8 \; @7 V* w$ z4 m8 {
    取穴:肥三针、脾俞、胃俞、气海。
1 Y- D' R: _! \0 J3 i$ t    操作:针用平补平泻,可灸。得气后,可用温和灸20~30分钟。
+ V- j6 `+ m  l7 J' a9 d3 W9 g5 r9 K
    3、 痰浊内盛" N2 J# B$ C  Q, B

6 @7 `; d/ h6 r0 q    症状: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雍盛。头晕目眩,呕不欲食干口而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S- O( {* m& a; `  X$ [2 H# {0 c2 Q/ H+ E
    取穴:肥三针、脂三针、丰隆
. o3 v4 d% x7 f1 N/ t6 ~3 b3 Y4 N
+ {% Z" L9 P' J# h( y9 M    操作:针用泻法,可灸。得气后接电针针仪,疏密波,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加大刺激量1次
  U! }! Q& q# A3 {  e5 v$ @7 U- ]8 O% M0 J& k& H
    4、 脾肾阳虚$ ^; k8 d3 G+ N4 B. v

! n0 O2 T8 S- E2 s    症状: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Y5 b; l! F4 a- s: w
    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化化饮; J) z9 V2 {) A
    取穴:肥三针、脂三针、脾俞、肾俞、关元、神阙。
% B3 j  B0 K* G$ U+ @/ C6 u    操作:针用补法,可灸。得气后,用温和灸20~30分钟。神阙不针,用大艾柱隔姜灸或隔盐灸5~7壮
: P( k; z# v- a5 W* k    5、 气滞血瘀
9 s5 A  |; \# v& c3 m+ h    症状:体开丰满,面色紫红或暗红,胸闷胁胀,心烦易怒,夜不能寐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瘀筋,脉沉弦或涩。
2 J$ i, T# f) U2 S% V1 B" U! m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1 |: s! _- m4 T! v8 ]% y3 D8 T
. q8 P) N$ k$ Z0 I    取穴:肥三针、天枢、合谷、太冲、梁丘、血海。
& _& l! {3 R0 ]2 V: E" X    操作:针用泻法,可灸。得气后,接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加大刺激量1次。, A2 u, q. r" q$ I
    [按语]6 x5 K, d0 T) q4 y; k/ y! s! Y

9 b, a) s2 t5 p& O/ p5 @, ]' ^    针灸治疗通过对患者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调整,一方面抑制食欲,同时抑制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能促进能量化谢,促进脂肪分解和释放,对患者机体代谢和重要系统功能也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据临床观察,身材较高者减肥效果较好,获得性肥胖疗效优于体质性肥胖,年轻人较老年人效好。体重下降时以腹围缩小最快、最明显。其见效最明显的指标是食欲降低,食量减少,不感饥饿。如果病人出现饥饿感,用电针法者可按压内关、丰隆。

1 x2 f# E- h8 G" Y$ N! C
2 V; J( ]3 n& t. Z7 Z* d    正确使用辨证施治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手法多用泻法,早期治疗和延长治疗时间可提高疗效,故临床治疗应多注意以上方面。一般患者不宜勉强限制食量,应待治疗后食欲自行减少,每日3餐应少进食高脂高糖饮食,不食零食,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患者治疗期间,每晚可自行在腹部进行按摩,时间以饭后饮食基本消化时进行为佳。因饮食尚在胃中,按摩反会促进食欲的消化增加,热量吸收。而在空腹时按摩则主要作用于腹部脂肪的分解。按摩时一只手掌在下,另一只手掌在上,按顺时针方向轻揉50~100次,每晚1次。
" w8 E: F+ e2 O/ `    肥三针:带脉、中脘、足三里
2 X- k* F$ u# f6 V    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 B0 \+ p5 ?' }% O) w! ?1 y    ——摘自《靳三针疗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18:36 , Processed in 0.0303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