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9 W# B/ ?( c- A" h5 |& e
; q0 N( k" \7 M6 X! P( s
谓依具德金刚萨埵净除罪障成就二利
- G! l8 S! y* {. E2 E# Z之如意宝珠修法窍诀6 {, r' e! @9 e+ ?4 l9 T% S' }' S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之伏藏法
" m6 f- x3 k# Z# O
6 W' a6 M7 |$ v6 q 皈依:
9 o- d) E+ R9 [% o% V i纳么
k( \7 E( L2 q6 ]0 m+ c9 h- {, c5 {从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诸部坛城主,
4 ]+ ^& q1 L8 S* J j上师金刚萨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念三遍)5 S5 X6 M: a9 M ^. o' g
5 h# y& h7 s) o2 {/ M, J发心:9 P6 A2 B! [; o; j- V
一切等空诸有情,为得安慰竟乐地,
' M7 j& D7 N% f; N身口意之诸精勤,皆当不离菩提道。(念三遍); i# [# @+ o: P+ N6 `) e
$ N, q0 O2 s, C" |
观圣尊:4 @9 X+ ]1 s h G1 m
啊!
, E; e1 E$ T4 s* d$ k* W6 m: `自前如海供云中,白莲月轮座垫上,
$ m9 X# u& Y2 x部主金刚萨埵尊,明现洁白皎月色。
9 C; M+ y% _' N2 f+ G5 f1 M1 _一面二手持铃杵,圆满报饰跏趺坐,
; @- C# B5 T' v! R, | k放射智光遍十方,澄净意中观明然。
7 S v9 k* y& k呜呼上师金萨尊,请忆往昔所立誓,
+ h1 m. [: W1 r5 Y4 z吾等痛苦诸有情,哀恳大悲以摄持。* J1 Q/ q! H; [9 j( w6 d
无始以来至今生,身口意造诸罪堕,3 q* n# n. N+ h( Y
如同已服恶毒药,深生追悔发露忏。
! h# n9 h* w( W今后纵遇命难时,亦绝不造诸恶业,
7 F) v, l. P9 N5 r8 h祈汝悲眼视吾等,柔和之手赐解脱。
+ f5 N; `* A; G9 c' {) E我与一切诸有情,失坏誓言皆令净,' K% {" j* x) _2 j
一切胜共诸悉地,愿今悉皆得成办。(念一遍)
; y9 j) @, t/ b1 X. {/ V* Y* ~8 \2 D/ L9 P$ V& ~3 ]
如是祈祷,若具足四对治力(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力)后随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嗡巴札尔萨埵吽”若诵念四十万遍,则破根本誓言罪(密乘戒),亦能清净也。萨玛雅!最后作回向及诵吉祥偈也。; L: \4 @6 n" b
g8 ]& h3 d+ f1 Q/ S! [% N
回向偈:
, P9 F Z: Y3 R* F- h# ^吽 # \6 \1 w9 Z9 ?1 U6 N* P
此善为主三世善,回向为利无边众,) y; r' l) e+ l1 Z' J
愿诸一切能速得,金刚萨埵之果位。(念一遍)
+ q1 i- x& a- n/ ^) j( d6 o/ Z' C% X
- }' r# _! }0 s$ p7 r% F+ E吉祥偈:
5 {; H0 n4 W0 s& V4 j, W8 [! j) s; M嗡4 t; j; a- Z$ k) n# e5 ^/ B
诸现清净身庄严,诸声圆满密咒性,6 [! f: h5 B, S* j D6 t
诸念成熟智慧中,盛德圆满愿吉祥。(念一遍)
: i! g, ]4 k4 v# c# D0 l9 u! ]+ L6 W6 A7 u9 P) `" B
于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由阿旺罗珠宗美(晋美彭措)之清净觉性力中显现时,其弟子无垢戒者笔录。愿诸吉祥。公元一九九七年四月七日。
& M; z% A! F' G- s% N( h, n; x
4 |7 D5 L' C7 w' G: ~5 a, |若如法念此心咒四十万遍者,则获得念三百亿六字心咒之功德,若修圆满,今生必成办一切所愿之意,来世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等自己所欲之净土。此除障法,学显宗、密宗及未灌顶者都可以修。恭请诸位应当了知此理,此乃晋美彭措等喇荣大佛学院之上万僧众为证,增吉祥!
7 H: i: e* d1 O' U7 Y5 ^# N
0 O, W5 K4 t z《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
! e) n0 F& b Q0 T5 p0 Q, e4 I6 t B) R8 Y5 J! ~
讲 记
+ p& u/ D6 K/ w; s: f6 k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造颂4 g2 D0 \% V3 ~ S6 {
堪布索达吉 译颂' S# `$ q2 [- P& y# E+ v: w" G$ B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 b5 Q! ?; X/ Q" N# V
- @; |: m2 ~8 `" h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 D8 x, n3 v% B' i Y8 p6 N 皈依上师三宝!& | c# ~9 r. x/ p: C: Z
为使一切众生清净罪障、成就二利而发无上菩提心!( B5 e1 S' \8 m. E5 o. i
& G( @/ A; ]" @3 K) t4 N2 I0 e
金刚萨埵的修法有针对下、中、上三种根机的三种修法,上等根机安住于大圆满的直断和顿超,中等根机以密宗的生圆次第而修,下等根机主要以具足四力祈祷而修。麦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都造了这些仪轨。麦彭仁波切还分别做了金刚萨埵的寂静和忿怒本尊的修法仪轨。! a5 C/ e. s" X4 ^* h6 n `' r
3 O7 k6 i' h \, p* A- k
先介绍这个仪轨的缘起,1997年,法王如意宝从智慧中显现了这个意伏藏品,与1994年在青海“珠宝湖”中取出的金刚萨埵修法伏藏品相比较,这个仪轨较为简略,并着重于祈祷的形式,因此无论得或未得灌顶,都可修持。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是一切佛陀的总集体,在这个时代从智慧海中显出并着重倡导、弘扬的这两个仪轨,对我们有着特殊的缘分和意义。
9 C9 g1 L8 L" L7 `' J
' t5 i$ S: s) L* Z' V L& |& E 在这次金刚萨埵法会开始前两天,法王在光明定境中,又见到了老山羊转生到东方现喜世界后变成的那个天子(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给生产队放羊时,法王经常给一只老山羊传法,老山羊去世后,转生到香巴拉刹土,后又转生到了东方金刚萨埵的现喜刹土,在麦彭仁波切面前听法,几年前曾有一次专门来到法王的光明定境中,向法王致以感谢,并说以后若将有重大的事情发生,肯定会前来预先通告,以报师恩于万一),天子以金刚歌的方式呈白法王:这次带来了您的父亲(意父,指麦彭仁波切)和母亲(法王说名字暂时保密)的口信,现在娑婆世界暂时面临着各种重大的违缘,希望您能发动四众弟子念诵10亿遍金刚萨埵心咒,金刚歌中有“东方之日遍照于十方,极深黑暗将消于法界” ,意即这次只有依靠金刚萨埵太阳般的殊胜加持,才能消去众生的五无间罪、谤法直至破密乘戒的罪业所带来的黑暗,化去宿怨,化解灾难,并使来日的佛法更加兴旺发达。因此,法王如意宝要求每人在金刚萨埵法会期间念满40万遍心咒的基础上,再加念40万遍,并为了使娑婆世界的长久安宁,佛法的繁荣昌盛,法王祈愿十方佛菩萨的加持,发动尽量多的众生加入到念金刚萨埵心咒的行列中,争取完成三千亿的心咒总数,按照经典续论中,尤其在《俱舍论》中的教证的意义,如有三人一起造了杀人的恶业,这三人都得到同等的杀人业果,或如有三人一起建造一座佛塔,每人最后都得到建造一座佛塔的功德。因此,这次法王倡议大家念诵三千亿心咒,每位参加念诵的人都会获得念诵三千亿心咒的功德,这个功德的巨大,我们凭个人力量需多少世中才能完成啊!
9 k2 Z7 h% D, ^, M& X7 P4 d& |! ~( Z/ v
金刚萨埵法会是学院常规的四大法会之一,在每年的佛陀入胎、成道、涅?的纪念日四月初八开始举行,为期十天左右。法王以他的大圆满智慧观察后,谕示金刚萨埵佛尊对末世众生,尤其对汉地众生有不可思议的特殊缘分,因此金刚萨埵法会就由以汉族四众弟子为主的国际学经会主持举行,法会中,主要按上述两个伏藏仪轨,诵修金刚萨埵心咒。在这清净的道场上,以法王如意宝的出世功德、大成就者度化众生的特殊方便、僧众集体的修法力量,金刚萨埵往昔的誓愿以及殊胜仪轨的加持,诸种殊胜因缘的会合,念诵心咒的功德将远远超过往常,在极短的时间里忏除极大的业障,给全世界带来和平与幸福。: l6 i1 X, Y, [/ h
; ?3 [1 t+ q6 l, H- L" } 在家里大家所造的业绝大部分是恶业与无记业,难得的一些善业也因教理缺乏、发心不足等而落入世间善业,仍是转生轮回之因。这次大家克服了种种生活、工作上的困难,长途颠簸来参加这个法会,这种发心难能可贵,希望大家能时时保持这种对法的渴求向往心,思维、通达仪轨的内涵,在法会中以至诚之心祈祷、忏悔、诵修,即使两天两夜不睡觉,也不足惜,以期获得修法上的不共法味,消除今后的违缘。如果渐渐松懈,泛泛而修,则无疑使这次殊胜机会失之交臂,而将后悔莫及。7 O1 v: ?5 o! a( ~ J
8 p7 x# \# `, u
接着讲解仪轨。, `1 R7 c7 a, ~# C" S; D; E h
6 w0 P/ n, J* X( x- J “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是题目的略称,全称较长,是“依具德金刚萨埵净除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宝珠修法窍诀” 。 L: F) k* R2 X
3 N4 V4 x* G( o7 C, U: L& _
“具德金刚萨埵”:“具德”是具有断、证的一切功德,“金刚萨埵”又名为不动如来,是密乘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本尊,在因地修行时,曾发愿凡祈祷他的人都能很快消除罪障,否则决不成佛,现已在东方琉璃刹土中成佛,故在旧、新一切密乘修法中都以金刚萨埵佛尊作为忏悔时的皈依对境。在大圆满《应成续》中普贤如来授记现在这个末法时代是金刚萨埵佛尊普渡众生的时代,阿底峡尊者曾说:“修学小乘、大乘、密乘最重要的都是忏除业障,在八万四千法门中,在忏除罪障上最有加持的就是密乘中金刚萨埵的修法。”法王如意宝1994年在青海取出的金刚萨埵伏藏仪轨中,莲华生大师在最后的一行小字上清楚地注明了该仪轨与汉地众生有特殊的因缘,将利益以汉地为主的广大众生。我们现在有幸值遇金刚萨埵的修法,是历劫中积累了无量福报的殊胜果报,密续中指出,若往昔不积累殊胜的福报,不但无缘见到金刚萨埵像和念其心咒,甚至连名号也不可能听到。
: K* n' |* f- J! Q/ p" f( P, b/ Z9 x- R2 {
“净除罪障”:众生沉溺在轮回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从无始时直到今天所犯下、积累起的数不清的十不善罪业和烦恼障、所知障。尤其在末法时代,随着真正的修行人和培植善根福报人的减少,真正的佛法开始隐没,影子佛法开始盛行,因此业障的黑暗越来越浓,三宝的加持越来越不容易感受到,于是各种违缘、灾难频频发生,现世感受惊恐、痛苦后,来世大多还将转到三恶趣去偿债还报,感受更大的痛苦,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以适应我们根机的殊胜方便,忏悔罪业,消去违缘、障碍。; X( ^( f3 L8 P% _+ C
! D/ i6 q( [$ U! Q: w) ^ 佛陀的三转法轮,以及祖师们在此基础上创立和流传下来的宁玛、格鲁、净土、天台等等各宗各派,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众生证得最究竟的胜义法界,大乘的宗派都已点明了众生本来是佛,而使我们迷失了佛的本来面目、枉为众生、枉沉轮回的元凶就是无始以来的业障,因此修道的过程也就是净除业障的过程,即使已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登地菩萨也需忏除微细的业障,忏除业障的方法有从基础的事相忏悔到安住于大圆满智慧中的究竟无相忏悔的多种方法,这些各个次第的忏悔方法都已包含在金刚萨埵修法之中,我们如果已有相应的修证,即应安住于较高的金刚萨埵修法乃至于大圆满的智慧中,这样犹如朗日消霜雪,业障自然消除,但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根机不高的众生来说,较高的修法往往使他们不得要领,对实际的修行起不了多大作用。对于这类广大的众生最有效的莫过于基础的祈祷等的事相忏了,他们对事相忏的方法比较容易体会掌握,修法易得要领,往往在如理忏悔数日后,业障净除的验相便已现前了,这表明经过数日的精进不懈,已有一些使自己感受痛苦,甚至堕入恶趣的罪业已消除干净,继续修持后,各种违缘都将隐退消失,三宝的加持容易得到,再修其余的法时,也能很快生起功德。 D* M" z; d9 F8 Z
0 t5 w1 j; b5 I; o4 E( h/ b
有的人因为自己学问高深,名声广大,或者曾做过很多供养,得到过很多赞叹而以为业障已经很轻,不必要再修金刚萨埵本尊,但业障的轻重主要并非从这方面观察的,如果业障已轻,他本来具足的智慧、悲心、出离心等都会现前,如果这些功德不具足,又认为业障很轻,则无疑已中了傲慢之毒,正说明他的业障之深重。而真正业障很轻的人,才会时时不忘忏悔,为一切众生的安乐精进不懈。& c/ M% A5 j' ~7 c/ o X* i" p2 P
4 m2 ?6 n3 Y- i1 V4 P5 j, w “成就二利”,二利是自利和他利,自利是自己成就无上佛果,他利是普渡一切众生,使他们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3 z& Z1 b; A$ R# [+ p! L7 V- q7 m! I/ O2 v& L1 h( f7 N5 T( V$ o n
“如意宝珠”,世间上有一种很珍贵难得的如意宝珠,只要人们向他祈祷,便可消除饥寒、灾难,获得自己所需的财物和安乐。这个仪轨也同如意宝珠一般,人们只要虔诚念诵,不但能获得世间上的圆满,消除违缘、痛苦,还能获得出世间佛法功德的圆满。在仪轨后面的小字上,具体写着“今生能成办一切所愿之义,来世亦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自己所欲之净土” 。这是上师法王如意宝以大圆满的究竟智慧所观察出的因果关系,我们只要种下如理按仪轨修持的种子,必会获得上师所观察出的果。
; |, u- g/ a" x7 F. [$ r' ?6 _2 m- W4 G+ z# S5 I; l; r, T
有人怀疑原先祈祷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现在又祈祷了金刚萨埵后,阿弥陀佛等本尊是否会不高兴,是否会怪罪下来?这是以狭隘的凡情猜度诸佛菩萨深广难测的圣智所闹出的笑话。须知诸佛本体为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金刚萨埵乃至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其实都是同一个佛,只是为了调伏不同根机众生的需要,才有了这么多的化现,这是从实相上说的。在世俗上,凡是修持善法,尤其是修持解脱道的人,诸佛菩萨都同声赞叹,因为诸佛菩萨示现的事业和目的就是引导众生断恶行善、闻思修法乃至最后出离轮回,现在我们众生最大特点是业障深重,深重的共业与别业就象无数条绳索把我们紧紧捆住,使世俗人心日渐恶劣,生活乏味,修法长久不见进展。即使具有福报,但是这福报也因业障所缚而很难现前;或者福报与苦报同时显现,因此现在见到有的人虽然物质享受富足,但精神却异常苦闷,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有的福报虽大,但因破戒而业障重的,后世只有到恶鬼道去做大力鬼、多财鬼等消业。因此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忏除业障,忏除业障最有针对性、最有效、最殊胜的方法即是祈祷金刚萨埵佛,这是金刚萨埵特殊的发愿力的缘故。待我们的业障渐薄后,人心就会向善,生活挫折就会消失,修法就容易产生出功德。到时祈祷阿弥陀佛等本尊,就能迅速与本尊的愿力相应,获得往生极乐世界等的殊胜果报。因此,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诸佛菩萨哪有不加欢喜赞叹的呢?
- L" c& w7 R: Q4 B2 Q" t
N& O) {3 n+ ]( q0 g, k$ E; O* u 又有人问:祈祷阿弥陀佛同样也可以净除罪障,为何还要再去祈祷金刚萨埵佛呢?在实相上,诸佛菩萨本是一个,因此祈祷阿弥陀佛肯定可以净除罪障,祈祷金刚萨埵肯定可以往生,但在世俗显现上,诸佛菩萨的愿力不尽相同,在我们还未达到现量感知诸佛菩萨本是一体的较高修法之前,应先祈祷金刚萨埵忏除罪障,待业障较轻后,再祈祷阿弥陀佛加持自己往生极乐净土,这是一条相对合理的修法之路。3 [- ]$ ^' ^; n
; _3 }0 @- O6 f3 ?
“修法窍诀”,这是以窍诀方式所作成的修法仪轨,是集上师瑜伽、本尊修法于一体的“总集宝法”,依此能很快生起修法的功德。0 ^; t0 |7 c- v& i2 {
; O3 x) Y3 A# w# X
欲忏悔罪障,必修具备四种对治力,即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力,同时对大乘弟子来说,必须具足菩提心。《入菩萨行》在赞叹菩提心的功德时说:“何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菩提心的功德依此便可以想见。8 ~) g" @/ d7 s
& i" P0 _. W! Q+ l: X) c! @1 G# T7 | 依止力又分二种:内依止力和外依止力,内依止力是相续中的皈依、发心,外依止力是如理观想本尊金刚萨埵。犹如文殊、观音与金刚手三大怙主融合在一体而能成办一切事业一样,这内外依止力(皈依、发心、观想)结合在一起后便为迅速忏除业障、获得本尊加持打下了坚固不摧的基础。
7 B! `+ j. w- I9 V+ Y6 }. T4 J. a# u7 Z; ~1 [9 N3 F) V
仪轨中首先是内依止力,也即是仪轨的加行,有顶礼(从属于皈依)、皈依与发心这三个部分。. n- m: F5 w! I+ @: s& L
; W5 z. X. k0 o* j L5 x3 U “纳么”,意即顶礼,此处即顶礼上师金刚萨埵佛尊。8 D4 u8 |" v$ `! D4 q! Z+ P
! w' Z" o$ a" c3 i' P从今乃至菩提果 如海诸部坛城主
! z# Q: K- H4 y+ ]4 @" t上师金刚萨埵前 吾以深解信皈依- v" R* z |* Q9 U. l4 B$ g
* i, l/ Z6 i u! [- b/ a4 } 这是皈依偈:意即从现在起,直到证得无上菩提果位(佛果)之间,我都以(对金刚萨埵)甚深的定解和信心来皈依如海般浩瀚的诸佛坛城中的主尊上师金刚萨埵佛尊。这个颂词共念三遍。% q' T- h! s6 @& e
7 N1 r4 `# i, c8 O5 S 皈依是学佛的首要前提,无论修学小乘、大乘、密乘,如果没有皈依,都不能算是三宝的弟子,不会得到解脱。所以阿底峡尊者以是否已皈依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已是内道的弟子。皈依意即归投与依赖,我们之所以要皈依,是因为我们在无边无际的轮回旅途中,不能自主,随缘沉浮,而三宝是轮回中唯一能给以救护的依靠,故应归投向三宝,以求得救护。这就象一个被冤家所逼而已入穷途末路的人,唯一的出路是归投向国王,以求得国王的帮助而得以新生。
# o* E9 I q% ~% F0 b. Y; |/ l% B- r
释迦牟尼佛曾在经典中说有三部佛、五部佛、千部佛乃至无数诸佛,而其中的主尊就是金刚萨埵,就象一个王国中有国王、大臣、平民等各式人等,但其中最尊贵的是国王一样,因此颂词中说金刚萨埵是“如海诸部坛城主”。0 C+ H( l/ g6 l7 w" U9 E
" q$ V! h0 h/ h+ t “上师金刚萨埵”,法王如意宝按窍诀方式教示我们,金刚萨埵的本体是自己的金刚上师,形相是具十三种美妙饰物的金刚萨埵报身佛。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体,金刚萨埵又是一切本尊的主尊,这样在皈依金刚萨埵佛尊时,也同时已皈依了一切的佛、法、僧、上师、本尊、空行、出世间智慧护法,在念诵金刚萨埵心咒时也已念诵了一切本尊的心咒,因此这个仪轨既是本尊瑜伽的修法,也是上师瑜伽的修法。0 ^# D5 i& A6 f; z% V' y4 O
2 Q* t4 l2 S4 F% ]# O) \9 u
此偈包含了皈依的时、处、因,第一句是受持的时间,第二、三句是皈依处,其中第二句着重于把金刚萨埵观作本尊的角度,第三句着重于把金刚萨埵观作上师的角度。第四句点出了皈依的近取因 在深解诚信基础上所产生的坚定信心。
# C$ a2 e. e1 [, n3 z/ p# P9 s$ u+ L# j4 z
下面是发菩提心。4 g% x. l/ i% l# ]
# c5 _4 c# }, E! a" \6 o$ E 人们修法的目的有三种,或是为得到轮回中的世间利益,如平安、长寿、升官、发财、升天等,属人天乘佛法;或是希望自己能从轮回中解脱,属小乘佛法;或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属大乘佛法。我们所修学的如禅宗、净土宗、华严宗、中观、唯识,以及新、旧密宗等等都属大乘佛法,修学大乘与前二乘不同的是必须发起菩提心,亦即立下度化一切众生成佛的誓愿,否则不可能得到大乘的功德。
: \% E+ ]4 j4 Z, k; r3 L8 H+ C; _, c# e, G* _! Z7 G9 t" y7 K
从修法的利益上讲,为自己一个人获得解脱与为了让一切众生获得解脱这两者相比,因为后者心量极度广大,因此同做一件善事,所获的功德也会产生出天壤之别。发菩提心后而作一次念诵、修法等,其功德实际已远远超过发菩提心前只为自我利益修法时念修一亿次甚至更多的功德。尤其在现在,只为自己修念金刚萨埵仪轨,因为所获的功德甚小,不足以化除天下众生的厄难,因此大家应尽量发起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来修这个法。
6 D3 J" V+ K. |% J
; j( E1 c: |2 D一切等空诸有情 为得安慰竟乐地, Q7 {+ R w9 y' ?
身口意之诸精勤 皆当不离菩提道
# B# K& m, X- Q3 L! _2 S+ I
$ _9 ~5 H: }0 Z$ {0 X/ Z. t 为了使象虚空一样无边无际的众生能解脱轮回的苦难,得到最究竟的慰籍,愿我的身、口、意永远不离菩提大道,精进行善、修法。
! L$ ^" M" ^# N1 K5 y" X% |& S
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两种,胜义菩提心是出世的智慧,初学者首先应学习发起的叫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为得安慰竟乐地”是发愿菩提心,愿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获证佛果。“身口意之诸精勤,皆当不离菩提道” ,是发行菩提心,即从今后一切身口的行为与意的心念,都是为了度化众生而作,乃至吃饭、穿衣、睡觉都不离开菩提之道,具体如《华严经·净行品》所示,因本仪轨以上师金刚萨埵作为自己的皈依处,故一切的身口的行为与意的心念都以忆念祈祷金刚萨埵、忏悔罪业为主,如走路时观想金刚萨埵在头顶,吃饭时观想金刚萨埵在喉间享受供养,洗脸时观想金刚萨埵以清净、白色的甘露洗净了自己与众生的业障,如此等等。3 f }6 `5 j% i! e P7 e
3 y b$ ?! v# _8 v
我们作为释迦牟尼佛、金刚萨埵、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诸大菩萨、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弟子,应该努力向他们学习,把眼光放远,放宽,尽量为众生着想,尽量生起菩提心,而不要斤斤计较于今生的名、利、享受。事实上,也正是在发起了真正的菩提心后,今生的名、利、享受反倒会纷纷不期而至。
, y& R% F* j; G4 V' Z* v3 u* _% ?. G/ A, N. @7 |& _
这个颂词共念三遍,在念第一遍时,观想自己已生起了愿菩提心;在念第二遍时,观想自己已生起了行菩提心;念第三遍时,观想愿、行菩提心都已非常坚固。2 B( o- u% R6 J2 `& f+ y
& q" Y9 G9 q7 @' \1 i
接下来是正行修法。
( ?, K; r; q, U' j/ e2 J) u" n1 H# N) g
啊
5 b- B6 }0 G$ t4 Z “啊”代表一切万法的法界胜义本性,代表远离执著与烦恼,代表般若波罗密多的无生大空性,代表入定的修法,代表大圆满直断的修法。在旧密宗中的三种等持中,念“啊”字时安住于空性中,即是真如等持,遣除的是邪的常见,这里间接上也包含了对一切众生发起悲心的现位等持,遣除的是断见,最后在中道中观想上师金刚萨埵佛尊,即是因位等持。法王说“啊”字的加持非常强,有很高见解与很深修法的人在念“啊”字时,就已安住在大中观的般若法界体性或第三转法轮所诠释的如来藏本性或密乘大圆满的本性中,然后再在如梦如幻中无执著地观想金刚萨埵佛尊。各种咒语中如文殊心咒“嗡啊Ra巴扎那德”,莲师心咒“嗡啊Ra巴扎格日巴玛色得吽” ,麦彭仁波切的心咒“啊则大苯札亚拉耶娑哈” ,上师如意宝的心咒“嗡格日阿白拉江嘎绕色得啊吽”中最具加持力的就是啊字。《般若十万颂》、《大幻化网》等续部中都有啊字的修法,法王如意宝也专门作有啊字修法仪轨。% }2 _# v( t) o& l" ?. S6 C! I% t" s
: v! S0 A& C" Q: k( i( ~2 p' A* S
念“啊”字安住于平等的大清净的空性中,然后按仪轨观想:
5 N! K8 Z5 ^6 w/ J c6 I5 b; K! _* r0 H# H
自前如海供云中 白莲月轮座垫上
5 c1 M8 s* U' c 在自身前面一肘高的虚空中,观想出如大海般广阔无边的精美供品,在这供品之上,再观想出一朵大白莲花,在莲花上,垫有一个满月的月轮座垫。
! U2 ^2 b- H' w& g& P
: _, m" s+ b9 K; n, K 有人疑惑:佛陀无处不在,为什么还要刻意去观想呢?佛陀确实遍一切处,但我们因业障深重而现在还无法见到,实际上我们还处在万法有生有灭有来有去这种很低的认识程度上,因此法王在此处从我们凡夫的心理出发,以如梦如幻的要求去观想,迎请一个金刚萨埵佛尊。# V+ H7 K& I# a( A
& J& u4 c3 \" S8 [( U
又有人疑惑:佛陀已远离一切贪执,为什么在迎请时还需观想这么多的供品,还有洁白的莲花、月轮座垫呢?佛陀确实也已远离了一切贪执,一切供品在佛陀面前无一例外地也都是无生的大空性,但法王此处要求观想供品,目的是:一、令修法人生起对本尊的敬重心,观想的供品越圣洁、丰盛,越能引发出对本尊的恭敬、珍重。比如我们家中将有贵客来临时,肯定会洒扫清洁,准备好精美的食品;二、以此能迅速积累我们的福报,净除掉业障。
D1 p/ Q/ } F" e. z. q8 l* h
' W# r4 c. V7 E6 |' X" K* m0 B 另外,观想洁白的莲花与月轮座垫也是有根据的。在《悲华经》中,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因发了五百清净殊胜的大愿,而被赞叹为最殊胜珍贵的白莲花,故此麦彭仁波切所辑的释迦牟尼佛传也取名为《白莲花传》。在《十地经》中佛陀宣说:十地菩萨在将证得无上佛果时,十方诸佛都现前为他灌顶,清除他所有的烦恼障、所知障的习气,这时他的座垫便是白色的莲花。在密乘中观想的金刚萨埵本尊净除了内、外、密的一切垢障习气,犹如白莲花一样净洁无瑕。又佛在《白莲花经》中把清净的大悲心、菩提心比喻成洁白的莲花。在世间人眼中,白莲花也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而被视为素洁高雅的象征。而犹如十五晚上圆满月轮的座垫,一方面表示业障净除的清净功德,另一方面表示以最圆满圣洁的座垫供献金刚萨埵本尊。6 n: Z; ?/ a# s
# ? F G2 e+ C% [部主金刚萨埵尊 明现洁白皎月色4 s- c7 N# w' P h* d
再在月垫上观想出皎洁月色的洁白上师金刚萨埵佛尊。皎月色代表功德圆满、加持圆满、修法圆满。 ]7 K8 h$ U1 U7 M6 F" M1 e/ |
& ~2 d, W9 s0 {8 p$ l* E
我们一下子难以观起金刚萨埵像来,因此在开始时应该在自己面前安放一张标准的佛像(如稍大一些的照片),以恭敬、渴慕心注视本尊的各种圆满的身相、优美的仪态、殊妙的装饰,然后闭眼默想,在有不甚明了的地方时再开眼注视,开始时可以观想头足手等局部,逐渐连成一体。同时了知真正的金刚萨埵报身佛无处不在,目前虚空中就肯定安住有金刚萨埵,而且现在观想的佛身并不是观想后才有,而是本来如此,自己的观想只是使本来如此的佛像在脑海中逐渐明显而已。配合以这样的定解,就能较快地把金刚萨埵清晰地观想成功,而印在心中。0 G$ n# v. w; P% s t8 E2 X y$ C. M2 M
# J* l' x- Y4 O6 T* V# t0 S5 t. r 现在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浅薄,在刚开始进入修法时,对双身的本尊相难以理解,多以凡夫染污的分别心去观想双身相,非但得不到加持还造下了恶业,因此法王这个仪轨观想的是单身的金刚萨埵。
4 {' J' e* S$ I( F; m. w+ n9 z5 }+ c U
一面二手持铃杵 圆满报饰跏趺坐
4 \; t8 B0 P1 x6 W- q' c; k5 S6 u 金刚萨埵是一面二臂的寂静本尊,右手持金刚杵在心口,左手持铃在软腰间,铃代表智慧,杵代表方便,金刚萨埵手持铃杵代表智慧与方便的一味一体。
1 Q3 t" F/ P; a. | J0 ]4 |4 a4 ?) _3 I6 ?
“圆满报饰”指报身佛所具有的十三种饰物。五种绫罗衣服:小飘带(从头冠吊于背后)、飘带、(无袖白色)上衣、(红色)裙子、腰带,八种珠宝饰物:五佛冠、耳环、项链、舍母朵(中长项链)、朵夏(长项链)、臂环、手镯、脚环。
' I- b9 V+ [! p* u. m6 v, ?+ M+ D0 H7 K- y: q, B
报身佛的金刚跏趺有外、内、密、极密的多层含义,这次仅从外层含义而言,金刚跏趺坐表示殊胜了义的法界本性,远离四边、八戏,不会堕入轮回和涅?的边,报身佛仅以金刚跏趺坐就有许多度化众生的密意,在闻思《大幻化网》等法要后就会逐渐明了。
5 y' ^4 g/ v% Z# G; q
. L+ F: \$ |% n7 ~# w3 M放射智光遍十方6 j2 Z$ K0 [& [
上师金刚萨埵佛尊放射出无量洁白色的智慧光芒,照遍十方刹土,使包括自己的一切众生都沐浴在这清凉的光辉之中,自然消去一切业障,上师金刚萨埵已内证了圆满的胜观智慧,圆满了无缘的大悲,其本体是无漏的究竟智慧,在外境的显现上则以无量的光芒照射十方,度化十方的众生。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说法时也常放光遍照十方,阿弥陀佛眉间白毫也常放光遍照十方,这光芒虽然凡夫难以见到,而圣者菩萨可以现量见到。
* V# ?+ a; K/ A8 v" V% { `2 Z' i8 j. {
澄净意中观明然( }+ H% ^8 d5 ]& ]2 f2 F; |4 b
这是仪轨中对观想的要求。即应在非常清净的信心中把金刚萨埵的庄严身相观想得历历分明,“澄净意”即指消去了父母、子女之间,情人之间等的贪执烦恼,并消去了昏沉、掉举后生起的虔诚的信心。* Z) `) W0 ~8 r* u
7 k' x5 B( V& Y* N" s+ i- C 以清净心清楚地观想非常重要,这么如理地观想一刹那,也能消去很多罪障。
6 I% a% }: _) }$ b, w' g, _5 J6 i/ ~0 ^2 n; w
呜呼上师金萨尊 请忆往昔所立誓
7 X+ c' U( T4 O吾等痛苦诸有情 哀恳大悲以摄持
+ o8 z5 f3 o1 ~/ Z- ~$ f V3 |! G6 t+ z
就象一个在荒漠旷野中的小孩,因黑暗的笼罩和猛兽的袭击而万分恐慌时本能地喊出“妈妈,快来救我!”一样,我们也因惧怕深重的业障而招致的随时会降临的灾难和痛苦而向上师金刚萨埵发出急迫的呼救:“上师金刚萨埵佛尊啊,请您马上回忆往昔立下的誓愿,以大悲心立刻来救度我们这些深陷痛苦深渊中的众生吧!”; z# \# K* C' H& E7 ?) U, g
0 e6 Z6 c" y X+ S! {2 G
没有按仪轨如理观想金刚萨埵佛在自己面前,仅念诵金刚萨埵心咒,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就象一个要乞求国王保护的人,如果不亲自跑到国王面前,便不大可能达到目的一样。至于请求上师金刚萨埵记起往昔的誓愿,并不是上师金刚萨埵已忘记了誓愿,而是为了让我们修法人能回忆起金刚萨埵的殊胜大愿,在因位上金刚萨埵曾发愿,若有人祈祷他而不能清净罪障的话,他就不成佛。现在金刚萨埵早已究竟成佛,故他所发的愿也早已成功,这样忆念后,能极大地增强自己对上师金刚萨埵的归投心,甚至还可以这样发愿,上师金刚萨埵啊!这是我尽最大力量最后一次祈祷您,若您还不加持我们的话,您就失坏您的誓言了,我们也不再祈祷您了。这样观想,犹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能最大程度地激起自己祈祷的力量,极快地消除无明业障。
5 U/ e% j5 g1 [1 z
8 X$ g; g8 b7 [) P) |$ _' P2 o 在修法时,应深刻认识到自身堆积如山的罪障,孤立无援的境地,深可畏惧的恶趣,不但现在所处在痛苦之中,若不警醒忏悔,将来还将在恶趣中受到更难忍受的痛苦,故出路唯有哀求上师金刚萨埵的救护。自己是这样,曾都做过自己父母的天下众生处境也和自己相同,自己当然不能忍心只自己消除罪障,获得安乐而置天下众生于不顾,因此这时应代为一切众生向金刚萨埵本尊发出祈求。& ]/ I3 w& N6 q5 z+ w* m; C T A
; ]- i: f4 H4 t! i8 K; P
以上是一、依止力,下面是二、破恶力。破恶力即是追悔、破除以前的恶业,《三十五佛忏悔文》中的“发露忏悔,不敢覆藏”,恰美仁波切的《极乐发愿文》中“若无追悔忏不净,先作之罪内成毒,以大忏怯悔心忏” ,即是破恶力。
$ ~8 Q7 W1 c# _2 @1 ]3 U8 n1 D2 X- ^. Z
无始以来至今生 身口意造诸罪堕+ ]; M) J3 B) T9 V6 d% Q
如同已服恶毒药 深生追悔发露忏
( Q3 Q2 Z. p# l( L- u
6 X8 A8 i% w7 v3 k, M 就象已误服了毒药,过一会儿毒性发作而将惨然死去,因此产生了强烈懊悔一样,我们对无始以来所造的身口意罪业深生恐惧、责悔,将能回忆起的一切罪业在上师金刚萨埵及诸佛菩萨前一一发露,励力忏悔。
6 j2 p3 e; B! c: z; [ h" a, Q9 s1 u% G5 F3 w5 J% C
身口意的罪堕包括十不善业(身的杀生、偷盗、邪淫;口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的贪、嗔、邪见)、五无间罪、四重、八背舍、盗窃三宝财物等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根本和支分罪。0 [5 T- b) S* u0 l# r, Z; Q( j
_8 o9 Q O& }# q/ a 在忏悔时,已找到了具强大力量的依止对境后,接着就要将自己的罪业在依止对境前毫不隐瞒地呈白出来,就象要给病人动手术,必须先把病人抬到手术台上、无影灯下一样,不然遮遮掩掩,或只是口头上轻描淡写地敷衍一下,轻飘飘地念几句心咒,便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 X+ j( Z+ z' u: a$ m1 a* K9 C
下面是三、恢复力。
# Q8 M, g" O' [
" J$ i. J- P; o: p" B( s/ ~, | 恢复力又名律仪力,即发誓今后纵遇命难,也不再作先前的罪业。如《三十五佛忏悔文》说:“后当永断禁”,《极乐发愿文》也说:“若无禁心不清净,纵遇命难不善业,从今不作心誓守” 。5 g% F9 u& k+ X+ R' ]
1 n) c3 i% }. N& C& j
今后纵遇命难时 亦绝不造诸恶业* w9 g3 p$ R+ v1 J" n; p4 j2 {9 i
0 R/ r8 A( _% O) \* T9 V, M4 E 我们已认识到了过去造下恶业的严重后果,在上师金刚萨埵前忏悔了以往的一切罪业后,今后再也不敢去做任何的恶业。在发下这样的誓愿后,过去一切的恶业都可清净,一切的善根都将恢复。真正认识到了恶业所要感到的无穷后患的人,如果给他一个选择,要么吃毒药,要么造恶业的话,他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吃毒药,因为吃毒药只有一时尚堪忍受的痛苦,而造恶业所带来的痛苦无边无际而又难以忍受。我们也应该具有这样的认识和决心,谨慎守护身口意三业。& q) L7 ~1 |0 n1 W* v
8 v8 f, N$ D+ }& I
下面是第四、对治力。对治力是上述三力之外一切对治业障的力量,包括祈请、发愿、念咒、回向、随喜、吉祥偈、安住胜义本性等。' v$ W( ?6 r, J- l
7 v' A% @$ ?) N, \& b
祈汝悲眼视吾等 柔和之手赐解脱
( s) d# Y* S: i( N1 C1 s8 o8 H, |1 a5 D7 Q6 \
这偈是祈请,即请上师您以大悲之眼慈祥地注视我们,请伸出您柔和圣洁的手,赐予加持,使我们跳出这个轮回苦海,获得永久的解脱。
2 T4 ~: b* n8 A! M/ S2 {3 @% Z( K. {; I- l
这时并可观想从上师金刚萨埵的身体以及月垫莲花上象瀑布一样源源不断地降下白色的甘露,从头到脚通过莲花的根茎灌满一切众生的身体,把一切众生的罪业化成黑水、脓血、蛇、蝎等逐渐排出体外,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冲洗后,渐渐地一切众生都充满了白色的甘露,身体转变成了透明莹彻的金刚萨埵圆满报身。众生的罪业确实以黑水、脓血等方式存在着,一个人在忏悔后,罪业逐渐减轻,黑水脓血等减少,身心相续转成金刚萨埵的洁白色,这些显现成就者们都可现量见到。
; ^6 h: R( L/ K- G; j3 V4 _+ Y
/ |: n9 c7 ]9 s8 d8 E. a% f我与一切诸有情 失坏誓言皆令净+ w/ z2 [( Y. R- c
一切胜共诸悉地 愿今悉皆得成办1 I2 h" P* z. ^
; u1 k: o3 B, W5 U: C
这是发愿偈,即愿我与一切众生以此念修上师金刚萨埵忏悔罪业的功德,令过去所失坏的三乘戒律和自性罪都得以清净,并进而愿获得一切的殊胜悉地(成就),和共同悉地。殊胜悉地指出世间的成就,在大乘而言,即获证佛果,共同悉地指世间的成就,即八种世间悉地以及获得暂时善趣的果报等等。在以上如理观修后,再以这金刚句发愿,便能使这善愿极快成熟。
3 A- z G5 B8 I
6 } z! N: w5 C 这以上正行念诵一遍,以下是仪轨中的小字(小字不念):( @( w4 g0 a( ]
“如是祈祷,若具足四对治力而诵念四十万遍’嗡巴札尔萨埵吽’心咒后,则破根本誓言罪,亦能清净也。萨玛雅!最后回向及诵吉祥偈也。”
; b% J, O7 ~2 S8 R& U( X0 A, T# W8 G" s! K& N( c
密咒的本体,即是本尊的究竟智慧,它具有外、内、密、极密等无量功德和含义,在准确地念诵咒音时,外、内、密、极密的一切功德都已同时获得。金刚萨埵本尊的六字心咒“嗡巴札尔萨埵吽”是“百字明”的精华归纳,在它的外义上,意为“祈请金刚萨埵加持”,但念时仍应念诵咒音。, H. @* \5 k4 `* Z+ C( R
! S( t2 p8 C8 h1 o& w, L1 u: s: K# G* J
诵金刚萨埵心咒要符合三个要求,方能如理产生功德。一、具足四对治力。即先前按仪轨观修后,相续中的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都要具足,即对金刚萨埵强烈的皈依心,对众生的大菩提心,对恶业的追悔,今后不再造恶业的决心,都要能忆念并保持,同时还观想金刚萨埵身上不断降下洁白的瀑布一般的甘露,把自己与一切众生身上的疾病、魔障、罪业,相续中的贪、嗔、痴、慢、疑、吝啬、尖酸刻薄、损人利己、幸灾乐祸、爱占便宜、自私自利等一切的丑陋心态全部都化成黑水、脓血、蛇、蝎等等,从毛孔中、从脚下排出了体外。开始时若不熟练,可以逐步分别进行,如专以皈依心念诵,或安住于菩提心之中念诵,或观想甘露沐浴身心等等,熟练后可试着练习同时进行。
) A, h1 k) a+ t9 ?+ H$ {4 f* G
, l. ]2 x, v" c2 W4 o 二、每个咒语在念诵中间不能中断,也不能夹杂闲谈,如密宗《本续》中说:“如是净秽为千倍”,净即专一诵持,秽即念诵时加杂闲聊,两者的效果有千倍之差。莲花生大师也说:“一年精进杂诵持,不如一月专诵佳。”莲师意为一年中夹杂言谈,泛泛而念,尚不如专心致志念诵一月的功德大。+ S" r: c( J7 y8 `, G% f, a
* @% x4 Z, Q* [ O; N- @5 M2 {
三、念诵以出声念为主,上师法王如意宝教诫:对初学者来说,出声念最易与本尊相应。在出声念诵时,应断除六种过失:1、声音太高(特殊情况下除外);2、声音太低;3、速度太快;4、速度太慢;5、吞音;6、加音。在相续上应断除昏沉、掉举。并且应注意念诵时要保证质量,争取句句念得踏实,念一句有一句的收获,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更多的数量,如此将获得很大的法益。
X. n+ u( X, H& F& y5 l
7 A, R. ]! Q7 V4 {2 t! g 下面是回向偈:
9 k0 J: d9 q9 A/ j6 ]
, o3 o4 l2 l+ \1 z$ P$ b( _8 t 吽 此善为主三世善 回向为利无边众4 O7 f* J- O! S* q* n! h3 C' i
愿诸一切能速得 金刚萨埵之果位% U* D3 H7 L7 f9 n& d
3 x; U2 F1 A. H/ v, g
在回向之前,为了在解脱道上获得更多的功德,我们最好还加上随喜这一修法。随喜极易做到而利益又极大,是佛陀以及上师法王如意宝等高僧大德一再强调的修法。佛曾在《教诫胜光王经》中说:一切以贪著现世之心或因世间八法而发心所造的善业,不如以清净之心,随喜他人所作善业并回向无上菩提后所获的功德殊胜。《般若摄颂》中说:“三千须弥秤称可量取,随喜善法无能量取者。”佛世时波斯匿王发心供佛,有一贫女见后连续三天诚心随喜,故佛在这三天中都以贫女为首回向功德,因为其功德已超过了亲自供养的波斯匿王。恰美仁波切也说:“闻他人行善法时,当断嫉妒不善心,至心欣乐随喜者,当得福德与彼等。”弥勒菩萨的《现证庄严论》第二品中也讲述了随喜的修法。- ~) S2 o/ K% }4 V, l
# z. M* f. o; B* f9 K' v 我们每次在回向善根之前,应消除嫉妒与傲慢,对十方三世从佛到菩萨、罗汉直至凡夫的一切善根都诚心诚意地随喜,以此殊胜方便迅速积累福报。
4 b' V1 ^6 g( t' M4 o
6 x; H& ?9 e+ V% c; h! a! e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后,愿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种发愿(与发愿的区别在于发愿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则是在作善事之后),回向与不回向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为父母健康而诵咒后,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这一功德,否则,父母并不能得到这一功德。而且在以后生起严重的嗔心和邪见之时,这些善根都会因此而长时不能感果,另外,回向的对象不同,所感的果也会有极大的差异。如果只为现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长寿、消灾免难、升官发财等回向,则所感的果极小,而且也只会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灭,也有个殊胜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这样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灭,而且还会逐渐增上。若仍执著于世间利益的一些人可以这么观想:我在获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无上佛果之后,何愁还得不到这些世间小利呢?诸佛菩萨的福报即已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回向时发心应尽量广大。5 z% I! I) u& O: a' k- t
7 \1 Z. W# Z' k( ~9 N2 Z
佛陀与祖师们关于回向的开示极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经常遇到佛陀亲口宣说的这个回向偈:“此布施善根,皆随逐饿鬼,消饿鬼恶身,得生善乐趣。”佛在《慧海请问经》中说:“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尽,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尽。”至尊弥拉日巴也说:“山林禅修大修士,与彼给养功德主,同获成佛之缘起,缘起精华为回向。”即山林中闭关的修行人,与为其供养的施主,只要他们诚心回向,都会同等获得成佛的缘起。噶举派的觉巴仁波切说:“二种资粮犹如摩尼珠,若不发愿亦即不拭净,所求之果最终不得成,故于回向当励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宝珠若不擦拭清净,人们便不可能从中求到财物,同样在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时若不发愿回向,则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应励力修持回向。《般若摄颂》与《现证庄严论》第二品也都强调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举的贫女随喜获福的公案中,贫女因没有将随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后生起了嗔心而失坏了善根。
2 `# x; y, j$ p3 K+ X; d: u; j1 |3 Q1 D4 e2 C3 n1 j* a5 u
这个仪轨的回向是:以这个诵修上师金刚萨埵仪轨所获得的三千亿心咒的功德为主的三世中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给普天下一切有情,愿他们能迅速忏除罪障,出离轮回,获得具德上师金刚萨埵的究竟果位。在回向的同时,观想金刚萨埵微笑着对自己说:“善男子,你失坏的一切誓言,都已经清净” ,说完之后融入到自己与一切众生的身中,自己与一切众生都变成了金刚萨埵清净佛身。
& g( M, Q1 @9 ]) U4 @5 @) j3 \/ s; `# I: Z* ?1 w: ?( \* M6 l7 |
上师法王如意宝说,在回向时,也可以加念其余的回向文,如《普贤行愿品》等经文,或已证圣位的祖师所作的回向文。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时就可再加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发愿文。( ?9 x. D1 V5 V! L$ ~6 e x5 g
- I# @- f1 d* T) J8 q3 X4 X, w& t
下面是金刚吉祥偈:
' j- e" {' X4 d! T" f! q, X" e0 X0 }, ~# ?0 S2 g" M4 x+ v; {$ `
嗡 诸现清净身庄严 诸声圆满密咒性
; j5 x$ N' M, D. Y- Q% y1 q 诸念成熟智慧中 盛德圆满愿吉祥
/ H6 f2 S" Y1 A, |) P0 a+ K* ` x* F' J3 ^6 F
这吉祥偈同时也是极深的修法。包含身、口、意三个方面,即一切山河大地等色法的显现本来都极清净,都是上师金刚萨埵本尊的庄严身相;风声、水声、铃声等一切的声音都本自圆满为金刚萨埵心咒的咒音;一切的六识、八识都本来就成熟为上师金刚萨埵的无漏智慧。愿世界上的一切灾难恼害全部消除,佛法兴盛,人民幸福,并愿地狱等的天下无量无边众生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上师圆满吉祥的果位。4 ]% a* y% i5 \1 c1 a
; O! d/ Q; C/ Z+ X! m- u
如果按仪轨如理修持后,净除业障的验相便会很快生起。验相大致有两种:一是外在的,如梦见自己澡浴、吐黑水、喝清净的甘露、穿着白衣等等的瑞相;二是内在的,如相续中的烦恼日渐减轻,以前遏制不住的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也日渐淡薄,自私等恶劣心理很少再生起,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和对众生的大悲心自然增长,对听法、修法的兴趣也不断提高,在修其余法时,也能很快地真实感受到修法的功德等等。
: E- W/ w, Y5 y. W
; h9 q8 G0 }$ {' P% F; N, A 在娑婆世界中,尤其是在末法时代,我们很容易造下恶业,对已皈依三宝的人来说,最大的恶业有以下三类,应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 k9 c+ Y; k6 P# M$ ^
8 q! f5 k% f& f6 q7 U
一、对于传戒的上师(包括传授别解脱戒,菩萨戒及密乘戒)和传法的上师都应非常恭敬尊重,但在依止、求戒、求法之前,应先对传戒、传法的人作详细谨慎的观察。传授别解脱戒的上师至少应具有出离心,传菩萨戒的上师至少应具有菩提心,而传密法尤其是传大圆满法、灌大圆满顶的上师不但应具有上述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而且应已有证悟的智慧。因此不管依止谁,向谁求法、求戒,即使他是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或是法王如意宝,事先都应做谨慎观察,这样才不会事后懊悔不已。只要是圣者,就经得起观察,而且我们越观察就越能了解他们的殊胜功德,生起的信心也就越不同寻常。在末法时代,诸佛菩萨化身的上师很多,但恶魔化身为上师形象的也不少,这些邪师在形象上跟上师、活佛、高僧大德一样,言谈举止迎合大众的口味,为了便于搞世间法,往往还自称或暗示自己是某某佛菩萨、祖师的化身,也有的打着法王等高僧大德的旗号,自称是受法王之命去那里传法,但实际上,他们以贪心做了许多非法行为,以至最后败坏了佛法的形象,并且依止他们的人在生活、修行上也产生了很大的障碍。还有的虽然显现上极象一位高僧大德,讲法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却认为释迦牟尼佛、龙树菩萨等讲法有误,而执着他们自己的分别念头才是正确,这种人只能葬送自他的善根,不能依止。
# G0 f" o9 N& T2 G8 P) q5 w* _, P
二、三宝中的法宝分教法与证法,涵盖从小乘直至无上密乘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在皈依法宝时并不是皈依其中一部分,而是皈依的一切法宝。佛法包含了世出世间法,其中有不少我们无法了达的深奥内容,对此我们应该高推圣境,而不能轻易评论,更不能动辄诽谤。有人对高深莫测的禅宗、密法不能理解,但至少有两条根据可以消除这些疑惑。一、禅宗、密法都是建立在第二转般若法轮以及第三转了义唯识法轮的基础上。在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智慧上与显宗一脉相承,差异在于禅宗密法在见解与修行上更为直接明了,具有更殊胜的方便。二、印度、汉地、藏地的历代祖师都同时弘扬小乘、大乘乃至密乘的法,著名的如龙树菩萨、弥勒菩萨、无著菩萨、月称论师、一行和尚、莲池大师、宗喀巴大师、无垢光尊者、萨迦班智达、麦彭仁波切以及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等,都同时精通显密经论而著述了许多显密的论著。当年释迦牟尼佛宣说《时轮金刚续》、《文殊真实名经》的地方现在依然存在,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去这些圣地朝拜、祈祷。, d' d1 h i- J
7 e2 @5 @) F8 Z, A
有人因受深重我执习气的影响,对所学的法也往往也分出个彼此你我,对自己所学的那一部分特别贪执,对其余的佛法则心生排拒,甚至视同外道,如说“我们学密宗的……他们学显宗的……” ,言下之意已排斥了显宗,这样其实连皈依戒也已破掉了,一切佛法的功德都将付之东流,学密法只要谤显宗法或密宗法中其余的教派便不能成就,学教下天台、华严而谤禅、净也不会成就,学禅宗而谤其余便无缘证悟,学净土诽谤他派也不可能往生……这类人已失去了解脱的希望。因此对于内道的一切佛法应生起坚定不移的皈依心,不能以凡夫狭隘的心理去玷污了圣教。
+ L9 R) T+ o' j/ a6 L
1 U) c) h2 B% R 另外,对于外道的法也不能去接触,更不能依止、修学,因为我们初学者的皈依心很脆弱,只要受到一些逆缘的影响便极容易退失。现在传讲正法的法师很少,导致邪法尤其是附法外道的猖獗,因此我们应很小心地辨认,应该往上看历代的高僧大德如六祖大师、智者大师、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现在法王如意宝他们所弘扬的佛法,他们所弘扬的是引导众生生起出离心、大悲心直至无上智慧的法。法王如意宝在讲经说法之外,每年还主持举行金刚萨埵法会、极乐法会等劝导众生一心一意祈祷本尊金刚萨埵和阿弥陀佛,以消除众生的业障,并使众生脱离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能往下看那些没有传承没有深厚佛理基础的一些人的轻率狂妄的言论,往下看最后只能走向地狱去受无量苦楚。佛在经中明确说过,凡诽谤佛法的人,必是魔或魔的眷属,今生屡遭违缘,已皈依的人破皈依戒,来世堕落在地狱中。; _$ L4 H4 L, I, D0 G1 v1 O( n3 |
. i' |4 u! ^" }: @0 n+ T# K
三、僧众、道友间应和合团结,相互间不能有嫉妒、傲慢、嗔恨,不能说长道短。这就象一家中的兄弟几个,如果互相不和合团结,互相攻讦,可以肯定他们道德水平低下,也必会受外人讥笑。尤其是密乘的金刚道友,如果发生矛盾而不忏悔,即已破密乘戒,必将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大家应切记! ?! N+ H+ p+ ?
9 a& M3 Y$ E8 v1 p8 z* O 时沦末法,诚心学道人少,真诚希望大家能认真守护好三乘戒律,常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和恩德,观察众生的痛苦,以培养自己的信心与悲心,并经常观修金刚萨埵与阿弥陀佛的仪轨,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修法人。0 ?/ W0 B5 W; G E
# c% ^6 y% H" F* U( F- x8 K! g+ e1 l
补记
" k) F, H# J# ^$ e+ R3 L; ?; f1 u% [
' `8 {. @# i5 H 在农历5月27日(藏历4月13日),金刚萨埵法会进行到第6天下午6点钟,各地所报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的总数已超过法王这次所发愿的三千亿遍,从这时起,在法王讲法用的“三解脱门”房前的玻璃窗上长时间明显地显出了麦彭仁波切的身像(麦彭仁波切现在在金刚萨埵的现喜刹土中示现为救畏怙主),当时此殊胜感应为学院数千僧尼所亲见,四众弟子齐集在经堂,同声高念《普贤行愿品》等经文,发愿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僧众汇集成的响亮念经声久久回荡在经堂上空。时正值此讲解整理行将完稿之际。
$ m; f4 [( o2 _$ }/ M/ R3 z' ?/ m9 ~4 k2 K8 k. O7 W) S
- ^! k! q' R2 w1 J附:大鹏金翅鸟像章功德简介" M4 W" b4 T: ~7 W5 _$ r
+ ~/ @7 B, z& r) V
南无上师三宝!
2 L1 j% l% K: q+ A/ |+ @- W6 [# e
" r5 ]& U" \3 u7 k/ t 此大鹏金翅鸟是三世诸佛智慧与方便的显现,也是上师法王晋美彭措如意宝、单哲依伍布美一切事业的象征。密宗中任何愤怒本尊的顶上空中都飞翔有此大鹏金翅鸟,显宗中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证道时所具的六种庄严中,顶饰庄严即是此大鹏金翅鸟,这象征着弘法利生事业的胜利。
6 z. m& v; y: c; }0 t% q; P$ J& `7 c
大鹏金翅鸟下方的山岭表示法王如意宝的前世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授记法王今世的诞生之地,海水表示法王的母亲(法王母亲名为璁玉海),莲花表示法王的父亲(法王父亲名为巴德,意为莲花),莲花上之大鹏金翅鸟及顶上如意宝中间的白色阿字,都代表法王如意宝(因为法王梵名为“阿白拉江嘎Ra”),嘴中含蛇表示遣除末法时期佛法的一切违缘,降伏一切的魔障,空中左右之日月表示佛法兴盛,佛光普照,使一切无明黑暗中众生获得光明。
# C+ ?" b9 J( z U( ?6 T, e* d$ ]
9 O( M& R" o( y4 {1 W" K; X6 e% A/ s 大鹏金翅鸟上还包含着密宗息、增、怀、诛四事业的深广的含义,同时也代表三世诸佛身口意的功德。大鹏金翅鸟可以作为上师、本尊来祈祷,也可作为护法空行来供养。4 k9 ]7 t! L6 X5 w
9 H1 V9 x* H+ X4 Q: j 欲领取一枚大鹏金翅鸟像章者,应发愿念诵二百万遍金刚萨埵心咒,望各位有缘者精进念修。此像章有以上的特殊含义,并且学院内所有大鹏金翅鸟像章已由法王如意宝及全体僧众作了加持,因此加持力非同一般,法王如意宝亲谕此像章有护身、祛邪、去魔等不可思议功德,能恒时得到上师本尊空行护法的所有加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