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见能医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 a! V7 r1 W( k/ [* [4 x3 r/ F一见能医
4 @7 C8 q2 o- i2 J9 P8 o& G6 E( T+ g, L1 A Q. u
) T" f/ b* a1 T9 @. m6 d
pdf. H5 V: Q) r n5 T
下载 (40.96 KB)
3 r4 O4 _) z4 P# m1 N A2010-6-26 23:35
- h' [* o3 ]8 Y: F8 h# G4 g
, K4 f1 r6 ~8 {" |: x' t3 j) z! R4 S4 P6 P: i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pdf (3.59 MB) 下载次数: 10
8 m+ k/ Q3 G3 O- ]3 l3 W$ C2010-6-26 23:35
% b) X! v1 y2 A6 r* Z+ K9 F" R7 v
h2 Q7 a( d& q6 ^/ q0 C# q- Z* H) ?: |' H$ E! m2 X
' C! d+ ?. w2 H
: X' ^ ]6 A6 d2 ]3 x, S' N& T
8 J0 d& f5 k$ J& m9 N0 U. w$ V" ], I2 n+ C9 _
6 S4 u9 D1 s) {3 `# t e' {
清朱时进 撰陈 熠 郑雪君 点校 吴九伟 招萼华 审订
5 p( U% g7 z/ ^/ J+ e1 u1 d) Y#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D2 t' s2 M4 P8 q3 J& H6 i主 审 段逸山 吉文辉副主审 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大妹 宋立人 张如青 陈 熠审 订 李其忠 李 飞 吴九伟 招萼华 金芷君 潘朝曦
8 P3 c( x( S" z- x* i
% k5 j/ w2 e# N1 P; e/ v% q前 言 4 `$ I* B* [& ]# D6 d, r
1 \) o3 W/ E, K7 Q中医药抄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有价值的遗产,蕴含着历代医家诸多精辟的学术理论与丰富的临证中经验 ,是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中的临床各科与医案部分,每每具有独到的理论启迪与临床见解,有助于拓展治疗的思路,丰富治疗的方法,具有深入整理研究的价值.
# S( ]- g0 M. e$ M/ o<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收录全国个图书馆截至1980年底为止的馆藏中医药图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选国成立前出版的中文中医药图书,共计12124种内二有中医药抄本5083种其中未刻抄本3924种.已属孤本的有3623部;清末前抄本1288,其中未刻抄本923种,已属孤本的有818部.内容涉及医经医案诊法方药综合与临床各科类.其中临证各科的抄本多达2118种.其次为方书医案类抄本.从馆藏抄本品种的数量来说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量最多,分别为1229种与1045种,合计为2274种,占总量的45%5 T8 `5 e3 ]7 V$ ^4 r
对抄本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困难重重具体表现为:目前没有一部书目能完整全面地反映现存抄本的情况;抄本数量庞大,分散各处,难于收集整理;从几千种抄本中进行筛选,既费时耗力,又须具有识别能力;抄本为手写体文字,字体多不规范,异体字俗体字讹误字甚多,再加抄写时日既久,字体有的磨灭,难以辨识,因而要求研究者不仅具有中医药等方面知识,还要善于辨识各种字体,并须依据上下文意与相关著作加以酌定;提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介绍作者,而很多作者因无传世著作 ,其生平难以了解 ,须借助相关工具书查寻.唯其如此,对于中医药抄本这一部抄分遗产,尤其是世上目前仅存一部的珍贵抄本,长期以来乏人问津,未见有人加以系统整理,因而至今仍选是迷雾一团,不知底细.随着时间的迁移,因人为与二自然的原因,中医药抄本损失惨重,从现存清末前未刻抄本的数量已远少于清末后未刻抄本的状况,便可见一斑.因此,对中医药抄本进行整理研究,不仅具有保存中医古籍精华弘扬中医学术促进临床发展的作用,而且具有抢救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据我们对抄本的初步研究,其内容体式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
4 R' Z" _6 w( u# t x. U
9 S: C8 U5 G: k'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