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2 10: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 ]; R. {4 H8 e0 \2 [( r, U8 x" k
* S2 P q$ }% i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1 F+ \$ A6 s. q: f) E9 Q
# a. B! o' V+ E, a$ P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 k2 O' Z% i( F! q+ r
' `1 {5 `4 d/ e, k9 y3 o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5 e+ k+ F5 y6 x7 d2 M! G0 z5 [
/ B* |5 z; V+ V9 t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 l3 z7 z/ v- P! ~+ E* k5 O. v' @7 B0 O$ i
) V; t( u' x2 g: R" u7 F6 s
: O4 B% C% f" g8 h$ z7 M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7 k! j% S6 s, ^3 o- ]
( ~# I6 j7 W" } Z
w7 P$ S6 z' I! M' V; g
, B' j; a, l( e- O9 x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份,社会便能安定。
- Y' ^. T6 m. @$ W6 j: c: j" j! I5 \# q) J& b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