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18 09: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不轻易许诺的人,才是最重视诺言履行的人。 B P: ?. s+ U" d. R( ^2 M
3 p! U! m* e9 E7 X; r' r, r8 ?% L2 w8 F+ M
我们自身的能力制约了我们不能够轻诺寡信。而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又决定着我们能否赢得尊严,这是有子教导我们的第二件事——如果我们对别人不够尊重,过于亲昵或是不拘小节,随时都有可能为我们带来耻辱。
+ ]8 M0 R$ Z* ] K. n- I& L+ g! B0 D
1 E3 z3 v3 g- X$ a* M
三国时代的名将马超,就曾经因此而遭到了羞辱。
: A3 L( W' \7 P* z! f- S9 M+ e, E
, s1 {4 T, M$ O3 I) F& ^$ y% x. h% v9 @% N" p
马超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武将,武艺超群,他有一个称号叫锦马超。曹操在西凉战役之中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脱掉衣服,割掉胡须,才逃得一条性命,由此可知马超的勇猛,在当时实无人可与之相比。+ k8 x5 d* t& L: ^
x/ f4 r; j) b2 h0 G& _
1 o9 Q/ k% @' F8 `9 L/ N- n0 P 后来马超投奔了西蜀刘备,刘备大喜,当即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到刘备对待自己这么优厚,顿时得意万分,就疏忽了对刘备的礼节,和刘备讲话的时候常直呼刘备的名字,称之为玄德,刘备也不在意。' R( O6 y3 t( K& A5 ?: e3 v
, Q7 V3 j, w, C& B' t$ k
1 j( E* i( Q2 ?7 d! M
但是,马超的态度却让与刘备出生入死的关羽非常生气,于是关羽请求刘备杀掉马超,刘备不答应。于是张飞说道:像马超这种情况,必须要用礼节开导他才行。
! Y5 r+ U8 o/ l* J2 d: s4 F% W7 P* Q# `' H& ?
( i2 Z' r. h+ Y8 |9 r! J3 Z3 D8 ?
于是,隔日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和张飞同时拿着武器站立在刘备身边。马超到了之后,大摇大摆地入座,但见不到关羽和张飞的座位,突然发现他们两人神色肃然的侍立在刘备的身边,大吃一惊,从此才知道此后应该尊重刘备。
+ ]1 J1 ?. N- W# J6 U: y' i
" d% U& C/ _* S- o( A/ m
% D4 C i: \7 G- J 虽然有“大丈夫不拘小节”之说,但尊重别人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素养,只有真正从内心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 b1 j, e( q" M8 f2 i* h5 u
5 y W9 U( e& p/ ?7 b! ]) N8 W, i1 t! U9 \: R
承诺别人不可轻率,尊重别人要发自内心,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学问。
+ ], t4 ?% W! c4 h# {- J
" i( r3 Z$ |3 B0 ]8 H$ ?. g4 J' t' \: T; ?% W$ e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7 V7 o4 I5 D- x- m
9 G0 M, _$ f9 e7 q5 ?
L) u) ^' M- s0 s1 k5 u1 R
孔子说,看一个射箭手技术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没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没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对人,不要太过苛求,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心情愉快,和睦相处。
5 w, z) L, e# p; b2 r: l% i
: b& u8 o' g8 R' v- ^
6 }$ a& y( s/ _$ s- l n. J) w( @ 《红楼梦》中的宝钗在宽容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在《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和宝钗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宝玉和宝钗亲近,黛玉一向心怀不满,因而把宝钗视为自己的“情敌”,倘若抓住了机会,黛玉总要对宝钗针砭一番。在这个问题上,宝钗表现出了大度的宽容,对于黛玉的醋意、敌意,她不予理睬;就算对于某些讽刺挖苦,她也只是适当地回敬。但是,一旦宝钗抓住了两人和好的转机,就会努力争取与黛玉和解,以从根本上消除黛玉的敌意。' C* g0 V2 B8 ~2 C$ n/ V @
?6 Z+ o- x2 }; ~$ c
( B; Q/ x% t- z9 l8 ^ 有一次,贾母让各位姑娘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艳词”,这引起了宝钗的注意。在当时,这两种剧本都是禁书,黛玉这样的名门闺秀怎可读禁书,说艳词?这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尽管当时在座的人并没有听出来,但却瞒不过宝钗。按理说,平时受够了黛玉气的宝钗完全可以在当面或背后把这件事向众人揭露出来,奚落黛玉一番。但是聪明的宝钗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她与黛玉化干戈为玉帛的契机。
) z( A& \7 k0 l- X# E9 l, X, A2 b
# Y! O" e; J1 |: z, i
0 a2 o6 g: S3 G" r4 P J' P 事后,宝钗在背地里叫住黛玉,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黛玉一听,吓了一跳,知道她在说酒桌上说艳词的事,就赶紧向宝钗求饶:“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宝钗见黛玉满脸羞红,也就不再追问,反而开导她今后在这些地方要小心谨慎一些,以免授人以柄。宝钗这一番真心真意的关心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既感激又信服,心想自己平常刻薄待她,她对自己还是这样好,也就意识到了自己以往的过失。
/ [4 _: S4 G3 O" K4 H# P5 ^ d
" I. |" {0 q5 A; Q, b) J- E+ M# f) _$ E x1 x4 g3 p
聪慧的宝钗为我们做出了宽容的榜样。按照我们一般人的处理方法,如果真的有一个像黛玉这样屡屡讽刺挖苦、给我们气受的人,我们是断不能一味忍让的。平常忍一忍还可以,倘若有机会抓住了他的小辫子,一定要狠狠地出一口气。但是宝钗却十分清楚,黛玉与她同居大观园,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在近旁树立一个敌人只会招来更多的气,而化敌为友就大不相同了。于是,她把本可以掀翻对方的把柄变成了与对方和好的橄榄枝,用真诚与宽容换取了黛玉的信任。适可而止,给对方留下余地,并通过巧妙的交际手段化敌为友,是解决受气问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