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4-19 07: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潜藏重金属中毒隐患' i+ F+ T0 `4 O6 s7 H0 x
1 J7 g5 ~% r/ ?+ i; F& p' B% Y& _' k
! z6 s! |% n9 _7 c! B 三奇堂养生健肝茶并非药物,只是一种保健品,是否存在秦先生所担忧的重金属中毒隐患呢?
6 F5 u% e+ | _( z+ R$ l: a0 B: R8 O3 s1 Z' b8 N9 ?
5 e5 I" m& _- d$ C( H0 e% m) u- |
打开三奇堂养生健肝茶的说明书,三奇堂养生健肝茶的主要原料醒目地标注着:精选溪黄草、绞股蓝、柴胡、猪苓、灵芝、枸杞子等纯天然名贵植物,具有保护肝脏、调节血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1 p$ W* @( t$ D% l8 H$ I
9 O; I. n; i/ a( v- j% w- {4 M
7 r \0 e( s4 x* \9 E. ?9 j3 K
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在《科学成就健康》一书中曾提到,许多中药都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可笑的是有人在服了中药补药后感到‘燥热’、‘上火’,还以为确实很补,不知那正是重金属中毒的症状。”) R! D1 z! Q# v. K
6 g; n% Q) y: \' i1 A
: @& d; }' b8 Y; t% [
就在中草药发展传来一片利好消息的同时,中药中的污染物及有害残留物问题却日益凸显,其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6 p! [7 o0 s7 R* I' Y {+ s
& `0 `4 b9 C' N
, u0 M. y- c5 D8 }
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很多中药已由野生转变为种植,化肥与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和中药饮片的不当炮制、加工,都可能造成中药或植物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过允许水平,极大地影响中药质量。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食品为患者及体弱者所服用,服用时间长,更易造成蓄积中毒。* x6 C4 ?) Y, i) a
) x! `9 e0 T3 ^
$ S* m T& s. O, y1 f# s* r8 U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营养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树琪指出,不管是天然的还是种植的中草药,都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残留。如果是科学中药,在制作工艺上一般会采用膜过滤的方法过滤掉一部分重金属,但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将残留的重金属完全消除。
9 W2 `+ w& Q; } M. |+ S& P4 ^/ H* b0 O' [+ l- R9 Q
{$ o0 D7 G3 e# O8 X" N* p2 ~' e 据了解,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由于它们进入体内并与体内酶蛋白牢固结合,从而使蛋白质变性,酶失去活性,组织细胞出现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例如铅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血管和消化系统;汞主要损害肾脏,造成肾功能衰竭;砷主要是扩张毛细血管,麻痹血管舒缩中枢,使腹腔脏器严重失血,引起肝、肾、心等实质器官的损害。
7 j& b. H: a* c& j/ f% F 五味原料不能长期吃2 C# f6 s+ M8 ]# ~1 d: d1 e4 C
+ |0 m; K! o9 t' p2 Y; c4 _. H( E- m- {0 B) D1 {
即使健肝茶所使用的原料不仅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而且长期服用含有中药成分的保健品,也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g( M) ^" c7 x! U6 C
+ y% I- H- n8 h9 S
3 }' S [$ w) w k
记者在三奇堂网站上看到,该网站在“养生健肝茶服用情况”中指出,“3个月以上的长期服用者,可以帮助改善体内多余脂肪,使脂肪肝的程度有所减轻”。随后记者拨打了三奇堂养生健肝茶的客服电话,客服人员也宣称:“对于脂肪肝患者,服用三奇堂养生健肝茶三个月即可见效,长期服用效果更好。”
& L! _. ^" k9 ^
- k( l) }7 z d
1 m' x1 E: Z- r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学敏教授告诉记者,历代医药古籍中,多半只记载药材的疗效,却很少有其副作用的记载,以致民间普遍有“中草药没有副作用”的错误观念。但现代医学发现,中草药也有副作用。几年前,双黄连针制剂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其后,“龙胆泻肝丸”可能导致慢性肾脏损害的消息,更是让消费者大吃一惊。近期的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剂引起患者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让“中药很安全、绿色、没啥副作用”的传统观念再次受到冲击。
; c! N& g3 b9 E! {/ G- `$ V0 M
) F8 F! b ?. I+ H' ]! s+ v, w @* K2 {3 A
据高教授介绍,目前保健食品的原料选择主要有四种:一是普通食品,二是安全食品添加剂,三是药食两用也即药食同源的中药成分,四是安全系数较大的可作为保健品的中药。但第四种原料一般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较强的保健功能,比如辅助降糖、降压等,因此含有这种成分的保健品不能连续服用,服用时要注意剂量和时间。
( E: U' `( o& I/ ?
E* l1 p+ y* R. E: M
* _$ x/ g7 }. X' J' a5 U9 K 高学敏教授指出,一些治疗性药物做成保健食品后,它有一定的适应症,不宜长期服用。如长期服用,不排除有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一般这种药物都应采用顿挫疗法,比如服5天停2天,避免过量服用产生的蓄积作用。
) D7 @1 }# k: v0 ^ G' w; w7 R) u2 {( P ]
J7 j/ E6 [$ k 高学敏教授告诉记者,在溪黄草、绞股蓝、柴胡、猪苓、灵芝和枸杞子这6味中草药中,只有枸杞子是属于药食两用的中药成分,其他5种都属于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材。这种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和纯粹的食品级别的保健品不同,虽然可以服用,但不能长期服用,应采用“顿挫疗法”。
2 e, @: r5 S0 Z, a0 g( F: T/ V& b2 k5 v6 j
, o4 o6 B! M d. |
说明书未见警示语2 F, |( p1 X# s* u# V! Q
6 [7 d( m% t/ t, s/ p5 \. X4 i( s
6 W* d3 V6 w3 g+ ~& f 高学敏教授指出,在健肝茶所使用的6味中药中,溪黄草、绞股蓝和柴胡都属于苦寒药性。中医认为苦寒伤脾胃,能引起纳差(食欲减退)、完谷不化(消化不良)或便溏。因此高学敏教授提醒消化功能不好、经常腹泻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含有苦寒成分的产品。& i; _3 Q3 K2 l) u
: o; W+ s1 m* a. K5 Q! R3 X r$ U+ _% a* W; N- ?; L- z' {& S1 z4 }7 a" [
方舟子在《科学成就健康》中也指出要科学看待中药的毒副作用。他说,只要是药物就会有副作用,中药也不例外。其中,他提到,“柴胡的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降低人体免疫功能。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
d: ~& H" ]5 q7 z0 v7 ~& w
; z* E+ A( ]6 _ m
. K9 f* n3 ]7 Y3 Z o( O 高学敏教授还告诉记者,溪黄草未被列入卫生部签发的51号文件内,现在它已不被允许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因为它不是常用药物,使用不够普遍,对其安全性考核还不完全清楚。1 e9 i4 @* M( m5 N
2 ~3 |3 m! d/ u, X
1 B/ D6 r8 J* y" S- n1 f5 L" e7 X 记者在三奇堂养生健肝茶的产品说明中却未发现任何有关“可能伤胃、伤肾或消化功能缺陷者慎服”之类的警示语,该产品反而将有胃病史的人作为目标消费群体进行宣传,只是称“有胃病史的人,最好喝热茶,饮用过程中,忌服凉茶”等。
; s8 ~* N3 A) @: J# ]
: B; Q3 _2 B: x" k# E8 G 古语说“是药三分毒”,实在是至理名言。5 @" k. }6 {" z! ~. e; h% z, e
4 b* I! E) k* d9 I! w/ |* R& }
" }: Z6 s. ]6 K, A
口袋里装着牛黄解毒片,板蓝根每天都喝防感冒,西洋参当口香糖吃,胖大海当茶喝。身边很多朋友都是这样“迷信”中药的,坚信中药没有副作用,吃多少都没事。殊不知中药最讲究“对症下药”,讲究配伍“君臣佐使”,“相使相须相畏相反”。中医之博大精深,绝非一般门外汉所能管窥。. y; t$ J+ Q9 u, c, }) U
6 M h. b- D% Q( g" |1 ~0 [0 V+ i' Q7 r
最近中药造成不良反应的事件屡屡发生。从去年的“英国中药事件”,到今年的“牛黄解毒片有‘毒’”之说,以及文中提到的双黄连、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都在给对中药一知半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0 ^: U3 |& s* C6 B0 {4 V6 ]) ]
3 i5 }+ r$ c& O' x) ~( R2 c, a9 j; A+ ^( L8 j6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无论是西药还是中成药,无论是新药还是经典老药,都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改用重新修改、补充的新说明书。说明书必须把不良反应写清楚,包括药品处方中含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成分或者辅料的,也必须说明。这是一个可喜的消息,指导人们对中药的看法,破除“迷信”,回归科学和理性。5 w* {2 j: \ B: q' [- Z) ?2 r
% O+ H3 i2 M0 n6 d8 k* Z v7 n; W3 d9 y* ^% v5 r
然而,遗憾的是,像三奇堂养生健肝茶这样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品并不在这个监管的范畴内。保健品的说明书其实更不规范,夸大疗效还在其次,对于适应人群、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禁忌症更是想说就说,不想说就偷偷略掉,或者避重就轻,一带而过。
( r) Y7 Q# ^/ i9 r
8 m" V0 W4 Y& ^) J' O" c5 y* u9 o" S! h3 H
保健品不同于食品,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服用不当,未必有益,肯定有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