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3|回复: 0

京剧口法中的四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09: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功之中,唱为第一。剧本再好,唱腔立不住,也成不了好戏。俗话说,卖面的凭汤,好戏凭腔。过去叫听戏,主要听唱腔。今天叫看戏,既听唱,又看内容,看表演。
+ y- {2 X+ w5 b$ y3 ]; y    口法为五法之一。练唱功,必须要学口法。过去说,演戏之人勿论巧拙,是问有口无口;听唱之人勿论粗精,是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必有口。这里的口,即口法。口法又包括:四声、读字、收韵、切韵、气口等等。
9 D6 p7 c  }/ p    演唱时,应注意四声的运用,不可高亦不可低,不可轻亦不可重,不可自作主张。
  m0 b9 l5 O5 d$ T    四声,即阴平声、阳平声、上(shǎng)声、去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过去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口诀是:9 B+ S! K7 b# U+ W5 D5 z. `1 G
    平声平道莫低昂,2 n7 l! f, O$ L* S- X, z6 B4 q
    上声高呼猛烈强,9 q; d1 z% z9 X( N4 j
    去声分明哀远道,! \+ D; J+ t' h3 X
    入声短促急收藏。
8 @2 j7 h! y& r5 W- T6 U, G; V- V5 [" s
    后来把入声不要了,纳入了阴、阳、上、去四声中。南从洪武,北押中原,南无去,北无入。
4 ^* ]0 w3 K- ~, j& @% m2 q: Q; c    1)阴阳变法) @8 P* i+ h3 y( {
0 y& Q" H. d* A( o7 j  S$ B
    四声中还有阴阳变法,阴出阳收、阳平高唱。
7 P" O. F7 |# o: s1 W  C" g    戏词中,上句落在仄声即上声、去声上,下句应在平声上,戏词应是仄、平、仄、平。) x% o3 ~, |  Q" J3 A: M# Q
    例如:“店主东代过了黄标马”,“马”是仄声。“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麻”是平声。
- V) C6 W% V+ B$ |    第一句如落不到仄声,落在阴平也好;若落在阳平,只好用阴阳变法了。/ e' p% O+ I9 L' o3 y: X( H
    例如:《捉放曹》吕伯奢唱:“昨夜晚一梦大不祥。”,“祥”字是阳平字,只好先出三分阴平“枪”,然后落在“祥”音上。《文昭关》东皋公唱:“闲来无事步从容”,“容”字乃是阳平字,也是由“拥”到“容”字上。* v8 N1 W3 r" O+ M/ @: E: ~: L. w3 @
    有的能以腔就字,就唱到阴阳正法。
% e$ g/ x! h* N: y    例如:《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人”字可以腔就字。
9 }; s# P  n, _$ Q    《战樊城》“一封书信到樊城”,“城”字足阳平,也能以腔就字,就用阴阳正法。
$ P( f" v- k6 R    阴出阳收。1 m2 o# H* A# v* a
    先出三分阴平,然后落到阳平上。
; W& j8 s" K4 K3 O* A* @7 Q    例如:《群英会》周瑜唱:“曹孟德领人马、、、”先唱三分“操”,再落在“曹”上。因为是第一句、第一个字。《凤还巢》“强盗兴兵来作乱、、、”,“强”唱作“枪”,有力度。《骂曹》(二六)“丞相委用恩非小”,“丞”字先唱“称”再落“丞”字上。《哭灵牌》“当年桃园结义好”,“桃“、“园”都是阳平字,可把“园”字先出三分“渊”,再落“园”字上。《甘露寺》“喝断了桥樑水倒流”,“樑”和“流”字都用阴出阳收。“樑”字先出“里央”,再归到“樑”字上。“流”字先出“溜”,再归到“流”字上。《盗马》“奔走一场”,可唱作“昌”,落在“场”上。《战太平》花云唱:“他就该差能将前来提防”,“前来提防”四个字都是阳平音,“防”字由“方”到“防”。5 F7 {$ A, e3 E" J/ n6 n6 X
    阴出阳收,是由高往低,没有阳出阴收,不然就是倒字。
8 x+ B; P& @/ E    2)三才韵
7 n& o" A+ Q6 ?+ T7 ^/ s; w( C- P    三才韵,是三个音符,分为上、中、下,适用于阴平字。 9 N& K, K2 ^" C4 Q8 S4 l
    例如:《盗御马》窦尔敦唱:“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其中的“杯”字,灵活运用三才韵,可以唱为:
$ G/ J. V# R2 V7 ]- \1 U( b0 r/ L- f    5 32 1 2    (上才)# K- ~" |; F  q* S/ t* z! k
    4 32 1 2    (中才)+ g7 O! v" K) k( ]  P
    3 32 1 2    (下才)% M3 G# y. A6 M4 b; p" M
    又如:《捉放曹》陈公唱: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陈公闻言胆战心惊,“听”字用中才,突出“他”字。
" {# N, @- s9 E) x9 E2 j    《空城计》孔明唱:“请上城来,听我抚琴”,“听”字用下才,表现孔明视死如归的平静。
; y( l/ L/ ~  z    《斩子》杨延昭唱:“听说是老娘亲来到帐外”,“听”字是上才,走高音,表现人物急怒的感情。, P; \) ]" @- ^, A' @
    3)  逢遇双阳须作上
1 O& v. S1 D% v- _    每逢遇到两个阳平字连在一起时,一个唱阳平,一个作上声,唱起来较顺。
% h5 J1 r- f( W9 ^) U0 e, _    例如:杨子荣唱:“他得意洋洋笑眯了眼。”  第一个“洋”唱本位字,是阳平声;第二个“洋”须作上声(养音)处理。
  |# {, ?+ x- I    窦尔敦唱: “得意洋洋转回山岗。”同样,第一个“洋”唱阳平声,第二个“洋”字唱上声(养音)。  }7 D1 S7 @3 ]1 Z/ e& N
    4)  双连必变切韵声
, M8 N$ F; {. k# r    每遇到两个连在一起的字,可以变阴为阳。
# U% P: M# ^& \9 m7 {1 t; r    例如:《群英会》鲁肃唱:“诸葛亮出大营呵呵大笑”第一个“呵”本位字,·系阴平音;第二个“呵”字变为阳平声,唱作“合”是“呵合大笑”。+ v7 S: D% d8 ?" B0 v. }1 ]. R
    《碰碑》杨令公唱:“腹内饥身寒冷,遍体飕飕”第一个“飕”唱本位字,第二个变阳平声,唱作“叟”音。
; S2 P8 _& A5 C! z! l: u    5)  叠字的唱法6 S9 H- \# s( Q  v# \) W; v, k  I
    戏词中,有许多句子是用叠字组成的,有双字,有三叠字,还有四叠字句。分别举例如下:
5 z8 X+ x0 ^  f( U0 q/ O$ E    双叠:一阵阵、  一桩桩、一件件、  眼睁睁、白茫茫、哗喇喇、黑暗暗、  雾腾腾、  闹嘈嘈、夫妻双双、遍体嗖嗖、磕睡沉沉、怒气冲冲、阴风惨惨、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忠心耿耿,得意洋洋、两泪汪汪、点点珠泪、纷纷议论、醺醺大醉、花花世界、呵呵大笑。
$ [" l+ j; B* w7 h7 `    如:《苏武牧羊》苏武唱:“眼睁睁君与臣两下分开”。6 q" [9 o  D& d
    三叠:是是是、好好好、罢罢罢、来来来、走走走。如:《乌盆记》刘世昌唱:“是是是来我明白了”。《骂曹》祢衡唱:“罢罢罢,暂且忍下了”。6 \  @' E+ i* u( f! v
    四叠:摇摇摆摆、扭扭捏捏、昏昏沉沉、急急忙忙、清清白白。口口声声、吵吵闹闹、哭哭啼啼、悲悲切切、冷冷清清、慌慌张张、羞羞惨惨。6 [7 h- G! m7 g4 d
    例如:《十老安刘》“摇摇摆摆我出前殿”,《乌盆记》“昏昏沉沉倒卧土台。”等等。
2 o  l$ z6 j7 ]4 W    随着它的旋律,尽可能做到字叠音同。例如:《珠帘寨》李克用的“哗喇喇”,由低往高,节节高,字音正。《别窑》中的“夫妻们双双、、、”,两个阴平都唱正了。
8 L, w% |- H1 s' N+ k    如果唱词落在句脚方面,前一个字可变调,第二个字落在正调上。! [- i7 p' c# a) `7 x% i: r$ i
    例如:《群英会》黄盖唱:“虽然是年纪迈,我的忠心耿耿。”  第一个“耿”变调唱为阴平声“庚”,第二个唱为上声“耿”字。
% g! n9 |" T+ a* M% L    《审头刺汤》陆炳唱:“汤勤下堂喜洋洋。”第一个“洋”字唱“央”,第二个唱“洋”。2 j3 _; G+ ~( f3 d9 x% e
    6)滑与挑, Q7 H7 H. d" U8 @
    逢上(声)可滑。上声字丰富多彩,用滑音非常动听。说上声滑音有尺度,就是说滑得要短、要巧才好听。7 w; @( \1 b1 M) }/ }5 @4 J
    例如:《武家坡》“他在那西凉路上受了苦刑”的“苦”字;《搜孤》“手执皮鞭将你打”的“打”字:《牧虎关》“行走犹如那风摆柳”的“柳”字:《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府”字;《骂殿》“哪一个大胆的敢坐金龙”的“敢”字和《哭灵牌》“过五关,斩六将”的“斩”字,用滑音都很生动。( H8 R  A6 \6 X& S, ~/ ]/ B  H( @! V
    如遇两个上声字,可滑一个。 * ?) ?$ j; Z6 ?7 s; b6 I2 t( x
    例如:《捉放曹》“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第一个“马”字滑,第二个“马”字拖腔。《空城计》“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侯了司马到此谈呢谈谈心。”第一个“等”字不滑,第二个滑。“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第一个“打”不滑,第二个“打”要滑。, {- j  S$ p* s6 l5 n7 D2 u
    念白中上声滑音的地方很多。
: R# Q/ x: U+ p! T/ o' u    例如:《空城计》“好个大胆的马谡哇”,“只恐西城难保”,其中的“胆”字与“保”字滑,《捉放曹》“那时再动手也还不迟呀”的“手”字滑。8 Y' S! h( X6 J$ U% I% `5 o
    还有许多,如:“领旨”、“去者”、“与我打”、“如何是好”等等。
7 J: `, d7 {& X- ]    逢去(声)可挑。# p$ C; w1 B7 A. T+ {3 c$ L
    去声字,为仄声。第一句(上句)为仄声,第二句(下句)为平声。京剧的口诀“去声分明哀远道”,是说去声的旋律系上扬,去声的尾音往上拖长。
* n$ ?: U4 l9 ~    例如:《乌盆计》“家住在南阳城关外”的“外”字;《定军山》“说甚么军家无有常胜”的“胜”字;《武家坡》“这大嫂传话太也迟慢”的“慢”字;《状元谱》“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的“靠”字;《打渔杀家》“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的“卧””字;《沙家浜》“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的“暗”字;《双狮图》“他父是英雄儿是好汉”的“汉”字;《捉放曹》“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的“怕”字,以上的字都往上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9 02:12 , Processed in 0.0256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