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挫,曲之节奏也,若得窍,神自出。如喜悦之处,顿挫,而和乐出;如伤感之处,顿挫,而悲十艮出;如风月之场,顿挫,艳情而出;威武之人,顿挫而英气出。 顿挫之时,于歇气、补气大有补益。
) R+ v% W; G$ E e8 E' S$ s, }5 w$ _ ]) {
由此,我想起一位被誉为“活包公”的麒派名家。四十年代,我在勤节社搭班。班主杜海泉,从上海请来一位演员,名叫张文卿。此人身材不高,貌不惊人,后台不言不语,上场艺惊四座。他的四功、五法非常好,特别是顿挫,掌握得恰到好处。他演狸猫换太子,一本戏竟连演了六十天,场场爆满,可见演得有多红了。广德楼剧场门口画了一个包公像,上面写着“活包公张文卿”。
5 i! ?1 f2 @2 C# k4 X# h
7 v7 _7 E& g5 C/ T# U& l+ v 他的《打銮驾》唱得最红。记得他的流水是这样唱的:“都只为陈州民遭殃、黎民涂炭似水汪。我主爷爱民山海样,钦命那国舅庞昱陈州去放粮。田忠告下了冤枉状,告的足那小庞昱强霸民女霸占田庄。”这里,“霸占”二字用唱中带念,一顿挫,特别醒目。接唱:“此一番上金殿我忙把本上,下陈州,拿庞昱,千刀万剐、万剐千刀,斩首方称心肠。端带撩袍我把金殿上,(顿挫)我就急忙见皇上。”
6 U% W, {2 s8 U6 J& T8 s7 l/ ^, X; _& N- G) K8 E
北方(内江)唱到“金殿上”就结束了,南方(外江派)加了半句“我就急忙见皇上”。北方观众听了新奇,满堂喝彩。后面见娘娘的唱,同样加了半句。 戏词是“进退两难无主张,我有心不把銮驾挡,误了时刻我怎敢当。”其中“误了时刻”四字是连唱带嚷,表现人物的内心焦急。接唱:“罢、罢、罢,我把銮驾来挡,纵然一死我又待何防。人来落轿你们莫喧嚷,(顿挫)我就急忙见娘娘。” 加了半句“我就急忙见娘娘”,台下沸腾起来!另外,《探阴山》的徊龙,北方的唱词是:“为黎民,无一日心不愁烦。”南方外江派的词共四十六个字,比京朝派多三十六个字:“食君禄,当报王恩,兼理开封;断民情,无私铁面。狂风震,日断阳,夜断阴,定远小县断乌盆。 为国为民,昼夜里,我哪得安宁...,”他的顿挫口劲用得非常出色,唱到“安宁”的“安”字,台下彩声起来,“宁”字都听不见了。
/ u) A" p7 _' O: S9 ~$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