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古城位于韩江下游,自然风光得天独厚。金山踞于北,笔架山列其东,葫芦山卧于西,平原沃野在其南,构成在平原上“三山一水护古城”的画图。古城历史悠久,自东晋建制以来,人文荟萃,交通不断发达,官宦墨客对潮州景物多有赞颂吟咏,于明末清初逐步形成潮州八景: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风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北阁佛灯,西湖渔筏。由于时代变迁,或年久失修,或遭战火破坏,原八景已所存无几。廿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海外潮人思念故土,缅怀美景,倡议捐资修复,使潮州八景逐步恢复。
2 b2 O0 m' }, g, y 6 l( x, Z$ O1 n8 D {. T' M# G
9 a# a3 O6 L" ` n9 _
) l) u# ?3 ^" O4 X% L6 m: m$ [
余俊英潮州古城八景图 001 湘桥春涨) V% ?' X1 i& O/ E! ?2 d" x
湘桥春涨
' x5 Z g, y. A1 q5 b2 t5 d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 J4 v+ ~; `- y# ^7 w; |$ v' P" n! Q
激石云飞梁上鹭,惊涛声澈海门潮。
7 _$ I! R* u0 |' d 鸦州涨起蟠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 s+ v4 D9 j% |" k1 U5 Q2 g 一带长江三月好,风光几拟到层霄。
, X) @/ w! k9 a 湘子桥原名广济桥,座落于潮州城东门外。相传唐代韩愈侄儿韩湘子书有“洪水止此”的石碑竖于桥畔。因其风光恍讼潇湘,故称江为湘江,桥为湘桥。该桥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楼下,已有800年的历史,这里南望风台,北仰金山,东瞻笔架山,西观凤城街市,四方美景,尽收眼底。暮春时节,韩江水涨,大桥恰似长龙卧波,江流滔滔,轻帆点点,桥激浪花飞溅,又似白鹭跃梁,洪波激流直冲风台,又像万朵桃花。故成“湘桥春涨”一景。 * a9 e/ K! S7 u# k7 \$ ^& `
1 y$ l5 }! C' [' R" U% b
7 ^0 U7 E0 Y, T0 x5 ?" j6 q, Q+ \8 p
. x7 H2 X% c E. G余俊英潮州古城八景图 002 韩祠橡木. a$ h) D4 i+ I; Y. }& N
韩祠橡木 : z( `4 {+ T9 ~% ^; U% a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杆。 3 y/ x$ d5 B# L9 M4 Z+ f" Y9 J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 A S$ X. G" B- Z! _$ B 梭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坦。
4 ] F8 q' W" @2 X- o: V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1 E" W: o- v3 k6 c. C e
在潮州笔架山上。相传韩愈贬潮时,常登此山游览,手植橡木一株,后人敬仰韩愈,在橡木四周设栏保护,并建韩亭,韩词,又把山名改为韩山。宋淳熙十六年(1189)潮州知军州事丁充元重建韩文公祠,以后屡毁屡修,逐成现祠现状。传说韩愈当年手植橡木,就在祠前,直指蓝天,形如华盖。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但不常开。橡木开花,当年潮州便有士子登科。潮人认为橡木开花是祥瑞之兆,花开得多,士子得中科举者就多;花开得少,中举人数就少;若是橡木不开花,便没有登科之士。明人谈迁在笔记中,也有描述潮人至橡木祈祷得子的记载。宋孝宗时潮州籍谏议大夫,礼部尚书王大宝曾作《韩木赞》。但橡木早毁,至明嘉靖时郭子章任潮州知府,使人寻找橡木,已不可复得。韩祠橡木因人而成潮州八景之一。 }6 E" H% c% k' m4 v

& f$ W$ U$ ^" b4 y/ t2 f7 G2 F1 j' K" u. P, Z1 ]7 f% m
余俊英潮州古城八景图 003 金山古松7 M! {% X( h1 L" ]8 w4 S% t
金山古松 ( c( y* Z, z& Q5 Z9 l# k# U
金山北枕起高峰,万古凝阴一株松。
5 N; n- V3 H! t4 R0 x6 K) N; |# o 矗矗凌云县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 @; r, U4 g- a 凤亭积翠飞层堞,虎石吹涛逐晚钟。 * A$ A% G, n, z3 x
长峙海邦标劲节,满林秋色入望浓。
6 d( S3 H- e$ ?; m! z: E 在城北金山上。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马发率兵与潮州人民抗击元兵,最后与部属皆牺牲山上,后人在山上建马发墓以纪念,并在墓周栽种松柏,日见仓翠,逐得名。至清初,因统治者对马发事迹有所忌讳,被改名为“金山古松”。传说从前山巅有古松一株,树身粗壮,皮如龙鳞,雄姿挺拔,高达百尺,秋冬季节,巍然挺立,仓翠不调,四时皆有佳景,至清初古松被毁。但“金山古松”胜景不因古松毁而无存,却因青山埋有古代英雄的忠骨而流传下来,逐成景观。- ~5 p; T, s |1 T3 u7 G
6 @3 I( [3 x# |2 l
9 ~8 S- E: |- T% R7 w4 \
4 _- e* k$ D9 b9 h1 G余俊英潮州古城八景图 004 凤凰时雨
) h2 h& V, b3 P* Z风台时雨
) i. [; \) s+ p. F& O+ p' Z% ` 凤城郊外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 + F5 X2 p" [0 A+ @9 x2 k
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 9 {$ Y& @' U! X# ^
一天银竹侵朱栏,两岸凉飙鳄渡空。 0 w7 [' m$ w- R5 M. F
自是祭文神妙处,於今歌咏满江中。 & }! l2 P. y, Z2 f; S
在潮州市区(今湘桥区)东南韩江的沙洲上。原名“老鸦洲”。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凤凰台前后广植花草树木,一年四季绿荫掩映。登台眺望,碧空万里,白云悠悠,远观凤凰山连绵不断,高接云天;近观竹竿,葫芦,笔架三山,环卫古城,盛夏时节,清风习习,署气顿消,若遇时雨,犹如银珠抛洒,阳光雨点,辉映成趣;雨过天晴,一碧如洗,故成“凤台时雨”一景。) {. }( k4 j3 W" x/ P

/ i- C; s9 U5 ~7 ?2 }3 r4 ]) i( W6 x2 [! F/ F7 h/ k
5 q+ g |0 p# A余俊英潮州古城八景图 005 龙湫宝塔2 x3 s4 v8 Z S# w' B( k! U* a
龙湫宝塔 ' J( [6 Z5 {7 P, z" H0 m% e+ ]
古塔峥嵘鳄水头,滢洄院落好维舟。
8 E$ S3 Q! D; W t 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 3 u( k- `( a9 C
停棹不妨风琵琵,开窗正爱浪悠悠。 . X. }6 \3 s6 ]3 T# W, c6 T
几曾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收。
# U" o9 K2 A1 ?( @1 L! q 原潮州城北韩江的小沙洲上,有雅致幽静的寺院和宝塔,因游艇常系缆于此,故有“宝塔维舟”景名。又因塔边有龙湫景,故又名“龙湫宝塔”。宝塔在清代已倒塌,寺院也荒芜,仅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毁,小洲则因整治韩江而炸掉,遗迹无存。后人以现在的凤凰塔(即溪塔)代替。凤凰塔建于明代,以通对凤凰山而得名,是七层八面的大塔,也大有景观。
- T' J X, q$ x' ` ( S# y* Q7 w- Q/ u+ l
4 o1 k0 M8 k, Z& y( f
余俊英潮州古城八景图 006 鳄渡秋风' f T5 V1 \% f: M3 v2 T) y
鳄渡秋风 6 o# p2 m W, ]
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
2 ]% N- l2 N. b4 @ 人立晴波秋水绿,叶飞远浦晚霞红。
. A/ l, y' O. G- g 一溪爽簌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
( X, ^( S/ P: {# o 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 F6 w+ l2 E5 G 在潮州北堤中间的小渡口。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闻恶溪(今意溪)常有鳄鱼为患,伤害人畜,乃作祭文驱鳄。此地每到秋天,四面八方的帆船均可挂帆行驶在江面。鳄鱼徙归大海后,潮人感韩愈之德,遂把这里称为“鳄渡秋风”。后渡亭毁废,景不复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侨捐款在旧址建“祭鳄台”及“鳄渡秋风亭”,并树《祭鳄鱼文》碑。
s, g7 N M; S3 D: I0 M5 ~4 J5 v ' ]7 {9 y# F8 V$ ~3 D5 W& F( ^
4 s. u+ g/ K7 a6 w/ ]8 m) e
\& r1 |( }5 N& l6 j/ U+ a余俊英潮州古城八景图 007 北阁佛灯
; E2 _$ A% J* l j北阁佛灯
9 f: M3 _2 ~ f 城北烟林阁几层,琉璃座上看燃灯。 4 @: L0 a9 I6 a, ^' D$ ]/ Y
一痕隐射青天静,半点长随的日疑。 ; Q! G6 r! s: [/ I) g
影杂晨星悬古刹,光分夜月挂罔陵。 2 C, }% c; [2 w! ]# J3 u6 x
梵宫自是长明镜,照澈韩潮万象澄。
; P* ]) |6 q9 d7 ?* z 在潮州城北金山东面山坡临韩江处的一组楼阁。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阁下有常寿庵。后北阁毁于兵祸,清顺治年间(1644-1661)重建,乾隆年间(1736-1795)又重修。为两层建筑,上祀真武像。传说替日阁前有二桅杆,悬挂佛灯,夜间灯光远照,江面上从韩江上游15里的鹿湖,下游直至急水塔,陆地东至饶平的南武岽,南至潮安浮洋,均可望见灯光,成为夜航与行人的指路灯。后因年代变迁,楼阁尽毁。80年代,香港潮人扬成捐款重修,桅顶标灯重放光辉。: H/ U& m# T/ Q2 ~- I/ j: e( t
C* x; z y7 P# C0 c
9 C6 }( _+ C4 U. a i余俊英潮州古城八景图 008 西湖渔筏
6 Y' T* A9 Z4 A+ X) ]" }西湖渔筏
! X b* h( A) u6 t) H( i1 G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8 `/ N" Z/ y8 _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 v" M2 U$ x3 o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1 |3 `+ L1 Z9 P, ?' G
自有钓台甚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6 V2 b3 V7 H1 Y& `( \ R
在潮州城西。西潮与葫芦山相依傍,湖碧山青,以前渔筏出没湖中,泛起阵阵涟漪,一声渔唱,惊起水中白鹭,极富诗情画意。如今随着西湖辟为公园,渔筏已不复存在,代之的是画舫游艇,另有一番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