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9|回复: 0

盘点2006年戏曲界十大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3 2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事件:马兰离开安徽黄梅戏剧院
8 x$ Q& S+ S  u2 Y内容:
' t2 P6 I" x% r, {, }2006年戏曲界最著名的“吵架”要算“马兰风波”。8月16日,《合肥晚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余秋雨似有难言之隐:爱妻消失黄梅戏舞台》,文中称黄梅戏著名演员、余秋雨的夫人马兰近年来鲜于亮相舞台,余秋雨为其鸣不平,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说马兰把机会让给了年轻人。
) X5 U( k1 P: _9 \* U3 s6 b! d其后马兰观众联谊会顾问律师王涛在余秋雨博客上发表《马兰离开安徽的真相》,反驳了蒋建国的说法,披露马兰离开戏剧舞台是不想卷入权力斗争。“马兰离开安徽事件”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
9 ~6 H$ y7 Y: g, `( \其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丁普生以实名对“马兰风波”发表了一篇名为《如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文章,驳斥王涛的说法,而余秋雨则在自己的博客上称王涛律师文理清楚,心态平和,“但最大的遗憾是把反驳的对象看得太认真了。其实那个人很不重要,不值得纠缠。”他还指出,马兰的对手是一种不良体制,而不是某几个人。9月,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关于此事的文章已全部被删除,至今,此事已淡出人们的视线。
- p% n3 m! h- `; a; A! @" l
  S* A" y, n% E
( a% A% r* n, H5 A5 Q& v% i点评: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罩婵娟
5 P9 n, ?) V4 Y- k; T5 u# R& ?" D
3 u6 M- Z5 @% n6 @! D: Y) ~7 N. W6 u) o
二事件:越剧百年庆典, ?. r! K# ~) A- j, i
内容:+ [: F! k, D" @
2006年,越剧百年寿诞为这一年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浓郁芬芳。而百岁的越剧也以它特有的光彩和魅力让这一年的纪念活动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 S- s9 |% m3 K# V4 q- O; |) T6 Y; u& r3月27日,越剧百年庆典当天,杭州上百名戏迷环绕西子湖畔进行大联唱,为全年的庆生活动拉开了序幕。此后一场场越剧盛宴缤纷呈现:5月,上海越剧院北京演出周一票难求;6月,“当代越剧名家展演”鸣金开锣持续半年;7月,“纪念中国越剧百年演唱会”在上海引起轰动;8月,“百年越剧万里行”来到北京,12位越剧梅花奖得主同台献艺;9月,“越剧百年史汇报演唱会”以演唱叙述越剧百年变迁;11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携三部新编剧来京展越剧新貌……0 q* P3 F3 S" T0 d
百年越剧,因百年更现青春活力:85岁高龄的金艳芳演出令观众疯狂,不禁加演了一段又一段;200名越剧青年女演员参加选秀,“越女争锋”引发各界热议;茅威涛北大讲座引学生明星式追捧;新版《梁祝》等一批新编越剧获得一片叫好声……0 j4 J' e; }& d8 d9 v! G8 l* C
百年越剧,赢得了众多观众的痴迷:杭州戏迷陈芝美卖掉自己的店铺只为圆梦一唱;北京大学生在网络论坛里恳求“施舍一票”,剧场里戏迷喊破了嗓子争得老艺术家“再来一段”……$ d/ m9 r$ G4 F0 C8 g% ?4 y
12月28日至29日,上海越剧院来京演出《玉卿嫂》为全年的庆生活动收官,在我们领略今年越剧的密集式盛宴时,也感受到越剧百年来积累的雄厚实力,它将在自己新的纪元中创造新的辉煌。) y4 |+ e# y' e7 m3 E5 C

/ W- n$ J0 O1 l3 J6 E点评: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
# Z' e3 `9 s9 F7 l; u2 K
5 E. ]$ ^2 {- K# K0 B6 q
3 \1 o; z1 K/ ^三事迹:李玉刚争论
/ ]* B4 G1 t4 d% }内容:
8 n+ S8 V: Q% g& @, L3 Y他虽只获得了2006年央视《星光大道》的季军,但在网上的人气却远远超过了冠军;他具有深厚的京剧旦角表演功底,但在舞台上却大唱流行歌;他是个正版男人,但他男扮女装后,却俏丽清秀,身材婀娜,声音圆润甜美,被网友誉为“流行京剧第一男旦”。
5 S2 w! a& k0 R7 Q# Q
! K6 x. B+ S. V1 D% O  w1 o在京剧戏迷里,批评“他的表演与梅派艺术无关”、“他把京剧唱烂了”!在别人评论中是“眼神可以把人醉死”、“没想到京剧艺术可以给我这样的震撼”.网络上形成一片争论,还有人称“李玉刚现象”值得近年来遇冷的传统戏曲界反思。0 a5 N6 n3 d' i/ E# o0 G" N# i: m( M
& _2 B8 H1 C+ t' p% p; D5 {
点评: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 p. d. ^8 D  ]9 c- u9 }, _$ I& D! I8 p( i. V

. A' U' @# [* B% h! Z) {4 l四事迹:“变脸”绝技泄密传到国外4 X8 R0 Q  D! b
内容:
% ~* E$ v/ w& _" p. ~, G
中国戏剧界惟一的国家二级机密——川剧“变脸”绝技,今年8月被个别贪图钱财的演员,私下向国外传授,现已流传到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地。
/ a: q( \& N) K, ]. }. U68岁的川剧“变脸王”王道正说,我感到很痛心!川剧变脸绝技“泄密”的报道今年一直在受到各方的关注。但从各界反应来看,指责“泄密者”出卖国家利益与认为“泄密”一说纯属上纲上线的观点,都未能得到权威部门的表态支持,人们更多的是在思考:将变脸提高到“国家机密”的高度是否有利于变脸这门传统艺术在时下的传承与发展?开门变脸与秘密传授哪样能让神秘的变脸更有生命力?
8 a1 V3 V; D" C/ D一些业内外人士认为,虽然川剧变脸技术曾经被列入国家机密,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它并不具备多少技术含量。它的秘密也许同魔术有相同性质,属于“戏法一捅就破”的简单技术。
6 ]" Z. ^6 K6 {4 p) ?要学会一门高技术,可能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但是,学会一门像川剧变脸这样的简单技术,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或者几小时,最多几个月。3 j# i3 l4 t. Q: Y8 D; a( J
所以,要对没有多少难度的技术长期保密,是相当困难的,也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i/ y2 P) P! U0 P! }" K* G" ^
对此,“变脸王”不但不必难过,反而应该高兴。当不少艺术有意推向世界而无门时,川剧变脸绝技却以泄密的渠道走向世界,说明它凭借自身的魅力,自动取得了“世界身份”。

, x4 G; L, |/ r- k* g4 y
/ m  y" q) L+ `/ R# {点评:清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  I! {5 _4 l9 ^1 x. X$ o

  y  G2 i9 ?& J
0 b9 }( [3 w- p  G+ N  k+ ~# b& A9 D5 ~' U4 H3 i
五事件: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
9 h6 `$ v& _( [& v) g内容:$ V, c( a: e' ?/ e7 N$ Q: I
今年,令很多戏迷津津乐道、耳目一新的演出要属中国文联于11月11日至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7场演出囊括了当今我国京剧舞台上老、中、青三代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艺术家上百名,被誉为“京剧全运会”。部分场次打破了以往生、旦、净、丑同场献艺的惯例,按生、旦、花脸、老旦、小生行当分别“打包”,组织了4场不同流派同场PK的专场演出,来了个戏曲演出形式的大创新。
  l: O; n0 i0 E' F. G9 [大创新带来了大火爆,7场演出场场爆满,戏迷们像过节一样。他们不但在短时间内欣赏了梅派、程派、荀派、张派、余派、马派、裘派、叶派等当今最热门流派艺术家的深厚功底,也见识了高派、麒派、黄派、尚派等目前舞台上较少露脸的冷门流派的独特魅力。
3 Q; g1 O. x: t( o; f/ [“只要有好的演出形式,京剧一定火!”很多戏迷这样表示。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郁钧剑作为策划操办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庞大演出,演员也从最开始预计的40人达到最后的100人。他表示:“可能是我圈外人的身份帮了忙,许多演员说郁钧剑一个门外汉都帮京剧做事情了,我们当然要配合,他们几乎是无条件地接受了邀请。”
) e3 s6 b, g: F6 R! |( Y% I这次的“京剧全运会”也成了当前京剧各行当整体实力的大检阅。生旦发展不平衡,旦角演员人数过多,老生没有强势流派,丑行后继乏人等都是在这次“检阅”中暴露的问题。
( D9 w: u! b( E# J* n9 {" T" _9 @
( e4 T- G- j$ f! ~点评:叹光阴一去不回还!
! _! p% H4 R7 b% w; X% w8 _
# K) V; g3 ~, _" q' }9 M; ^" x; g: r" M
六事件:白燕升担纲2007年春节戏曲晚会总导演
, z1 w5 M2 U; p# d* @内容:# z) N0 W# o9 W6 `; k* F
中央电视台2007年春节戏曲晚会总导演竞标结果揭晓,戏曲频道节目主持人自燕升以明显优势胜出。曾经主持过10届戏曲春节联欢晚会的白燕升,此番将从台前走到幕后.
: c2 i7 J. q  \. p& J& B* k, x  “2007年的戏曲春晚,总体思路就是一句话:新瓶装老酒——将传统的艺术形式时尚化,争取新的观众——看戏曲节目在当下似乎已经成为中老人的专利,其实在青年人当中仍有不少潜在的观众,希望让他们了解到戏曲艺术的魅力,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白燕升快言快语,直奔主题,同时也表示,虽然说多年主持戏曲节目,学到一些经验,但实际操作如此大型的晚会还是第一次,期待得到大家的认可。
- [% h% r+ c+ B4 v( A. a3 L& r
% Y3 Z9 o6 @5 I 因为是十二生肖中的“猪年”,整台晚会将体现出诙谐、荒诞、戏剧性的基调,由各路名家担当的变脸反串将成为晚会的重头戏之一。“许多观众朋友耳熟能详的节目都将被重新编配组合,安排出让人料想不到的搭配。将有一些仅在当晚演出的‘今夕’节目,不仅独创而且难得一见。”7 D7 G5 Z6 b% z; W2 J* J

' j' L& }# u+ I2 I  在演员阵容上,2007年春节戏曲晚会将以中青年演员为主,以此激发戏曲艺术深厚底蕴中的时尚活力;各剧种的老艺术家或以串联的形式向戏迷观众拜年,或举家登台,在温馨团聚的亲情氛围中联袂演出;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农民歌者,将带来热情质朴的“原生态戏曲”。
9 x+ s  R+ K8 i/ a( D- ^8 o1 N8 q! x5 F5 j  b( e2 }9 b0 C+ C7 e5 ~
  此外,来自众多地方台戏曲栏目的当家主持人将带领观众一同饱览除夕夜的这台精彩大戏。为了达到“青春与古老接洽”的效果,开场和尾声将大胆借鉴各种艺术样式,“让观众绝对想不到”。
7 {4 N) x; A# l8 I$ i+ ]
4 M3 d, H% s  G9 h7 X* c点评:春秋亭外风雨暴5 M/ i0 v4 K8 B4 O2 O

$ h& v  p+ v; b' a% L0 l, \2 W1 @4 p/ F4 n
七事件:演出市场遭遇“京剧流氓”
6 Z& M) C/ \6 f9 q) G内容:
& a4 _# P! \9 |9 q. W5 |6 B今年在天津举行的一次戏曲演唱会可以说是周折多多,起初是协助主办方的一名演员在约请其他演员时,居然把某些艺术家的出场费抬到正常价位的3倍以上,严重损害了相关艺术家的声誉。& p8 `% F# S. w8 m4 z* l
随后因为事情被揭穿,这位“协助者”又从中作梗,以至于让冠名商撤资。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首场演出《跳加官》开演前,一位主演突然毁妆罢演,还有部分演职人员临场抬价。为了保障演出顺利进行,主办方只好提着钱袋来到后台。$ \. j5 m( @! T# X6 Z% d, F+ z! J
这对于演出市场并不景气的京剧来说,不能不说是背后插刀……然而令主办方没有想到的是,老艺术家们听说此事后义愤填膺,当场表示要用义演来灭这些“京剧流氓”的气焰。
  \  e9 o, a; Y) O虽然这次演出主办方最终欠下50万元债务,但由于老艺术家们的声援,第四场名家演唱会持续到了第二天凌晨,4小时35分钟的超长演出也创下了近几十年来戏曲演唱会的纪录。
2 C* D+ f0 ^; W* z& B与“京剧流氓”相比,另一盆冷水是位列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榜首的豫剧《程婴救孤》,在杭州遭到冷遇。
# A- M6 j2 e' S  E这出专家、观众齐声叫好的戏在杭州因为只卖出6张票,主办方无奈之下,只得以10元的价格抛售。10元票价对院团来说,真是有一种挫败感。
8 J3 Z: m! |$ Q0 e. w" `对于这次票房奇冷,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一是由于豫剧来杭演出的机会少,很多杭州人对豫剧没有概念;二是豫剧的唱腔太强烈了,它在北方很受欢迎,是因为方言比较接近。而性格、语言都比较温柔的杭州人不喜欢,票卖得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盆冷水,对高水平的地方戏如何做好前期宣传、如何让对本剧种陌生的观众接受,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1 ^3 S$ \3 e1 }7 g

$ L$ P, m7 _3 e% h
3 j& B5 H- b0 ^  p0 _* t8 C点评:蓝脸的多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2 Q" N/ g' E. V, ]
& ?6 V' U4 f4 `/ C8 V! b

, C' G! u9 w- C1 m# a9 c3 H! P( O+ }$ j. V# V: s3 K+ M
八事件:陈永玲,王琴生逝世
0 x) k: o9 n+ b0 l2 I) ^% J% f内容: 陈永玲先生1929年生于青岛。8岁学艺,9岁登台演出,10岁进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艺,先后拜筱翠花、荀慧生、梅兰芳、尚小云为师,兼演青衣、花旦、刀马旦等各种行当剧目,15岁自组玲声社挑班演出。以前演花旦戏《小放牛》,后演青衣戏《二进宫》红极一时。随后与马连良、谭富英、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等同台合作。1956年参加甘肃京剧团,编演了《祥林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现代戏。并以主演《贵妃醉酒》、《小上坟》、《红娘》、《昭君出塞》、《十三妹》、《穆桂英》等戏享誉全国各地。
/ ~! X$ V! f, _9 F; G, }" a0 O/ Q3 j. ]/ }/ ]
 《四郎探母》、《群英会》、《朱仙镇》……他是“正宗谭派”的代表、他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唱段、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就是原江苏省京剧院副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琴生先生。不久前在赴京参加谭富英先生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期间,王琴生先生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10月22日在北京仙逝,享年94岁.- q9 W0 b, Q' H2 W; H; ^

9 b7 H8 b) g" G点评: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 R0 g, d8 \- l8 _+ d! x" t; {
4 \' B0 e  Y! B% g- O! J& k6 y; _3 R; ~
九事件:《定军山》--向中国电影100周年致敬
( `% y0 D$ u6 d% ^9 h0 G1 S6 L内容:
2 g; j# X3 ?% b1 f1905年秋天,由任庆泰导演、刘仲伦摄影、谭鑫培主演的电影《定军山》问世,成为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
" F. u; Q$ S7 u, l2 {. K( F1905年是京剧的鼎盛时期,曾留学日本的青年任庆泰购买了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若干胶片,利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策划拍摄了该片,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5 P  Z: c0 h3 X: P9 w# n$ D
) I* V* y+ y3 W2 D; s+ E+ p& ] 作为中国电影诞辰百年的纪念之作,把《定军山》定义为“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安战军说,该片不再是100年前简单的京剧表演实录,如今的《定军山》采取的是“戏中戏”的结构。完整地记录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从筹备到选角,再到最后拍摄的整个过程。   在新版《定军山》中饰演原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是其后人谭元寿。说起这个角色,已经80岁高龄的谭元寿还有些“不自信”:“当年曾祖谭鑫培拍《定军山》时才60岁,而我如今已经80岁了。而且这还是我第一次拍摄故事片,我很担心自己不能表演得十全十美。”谭元寿还说,自己无缘亲眼见到曾祖,如今却要在影片中扮演舞) _6 g! I2 Y: o1 R  ~6 U
  台上以及生活中两重的谭鑫培,实在害怕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过我会尽力的。至少我要把‘谭派’的京剧绝活都一一展现给观众。”! k" u  u. D/ Y5 {1 H1 h
' P" l% I( d7 s! b
点评:我要把定军山一扫平!+ o& U1 Q. y2 m, l# Y) C$ e3 Q
2 w6 d5 i+ W. f( }4 {
十事件:陆地园的离去8 g, l1 I- j4 h5 m2 ^1 H2 V0 M3 E
内容:* i- h, c2 h: [
与病魔整整抗争两载,王珮瑜、谭元寿、盛中国、郭德纲等名家曾多方义演救助——— 陆地园出生于1988年3月2日,对于他的名字,许多北京的京剧爱好者并不陌生。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戏曲学校的一群十几岁的娃娃曾经演出过全本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领衔扮演杨子荣的就是陆地园。当时陆地园动人的唱腔和潇洒的扮相深得戏迷的喜爱,于是娃娃版本的《智取威虎山》也一直在北京舞台火爆演出了好几年,至今一些戏迷谈起当时的演出盛况还是津津乐道。陆地园的名字随着娃娃杨子荣而深深印在戏迷的心中。
! o( g+ N& k9 F  V1 N! B( E( ^! M- q  毕业后,陆地园被分配在云南京剧团,2004年经医院检查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了给他治病,曲艺界人士多次发起义演募捐活动,不过仍无法完全支付巨额的医疗费。今年7月,在经历了两次移植母亲骨髓的手术后,陆地园的病情似有好转,但后来又出现复发。12月,陆地园第四次骨髓移植失败,且白血病复发后体质很差,持续发烧使他的肿瘤细胞翻倍增长,最终不治去世。2 X/ h' w4 ]( c9 R6 z6 o; y$ s7 v
  京剧界、曲艺界,甚至音乐界的数次义演感天动地,但却没能换回“京剧天才”陆地园的生命。2006年12月26日零时零分,与病魔整整抗争了两年的陆地园含泪而去,他短暂的生命也定格在了18岁的人生华彩上。随着他的离去,红遍全国的北京京剧“四小须生”品牌从此作古。
7 H3 G6 G0 s0 h6 g: u/ Z8 @- y" b4 R3 W0 G. f# w& e
点评: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0 22:11 , Processed in 0.0480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