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30 07: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5 e8 M7 u- C2 P& t8 d% d4 B3 u《无家可归》$ R1 n2 G; w; z. C, @, e C8 I
王树艺
. [2 o3 W, F; D' |7 q版画
9 e! X7 b' @5 [' G9 X# t19407 Y0 X l& E e+ h$ V$ ]8 j
14×17cm * l+ j) b3 K) [8 N* z3 r; e) x- e7 D" f2 U
' G( j3 e- G. R9 f$ o
王树艺(1917-1999)
1 o3 |* U0 W$ R, o# Q 贵州毕节人。擅长版画、中国画、美术评论。1934年参加草原艺术研究社,自学木刻。1942年学习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历任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名誉主席。
K& [ a; F0 |8 F9 C! a" S5 |* r! b S& V8 t1 i
- l: [: A# h! g% l$ N7 |% b4 h1 ?- b
《候水》
8 O9 l; g8 y" }, P4 Q: f王琦+ i! S, K, Y8 \8 T
版画2 R' t. t. L" E* ~& D
1943, ]* T2 P8 x7 d
8×21cm
5 P. r) x$ V" d& l, K- `2 L2 ]) ~3 o9 X' X1 b
王琦(1918-)
6 j u6 K% u! U% Y. u5 j5 n6 Y 笔名文林、季植、若木,四川重庆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8年曾进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抗战初期在武汉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敌美术宣传活动,其后在重度参加由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同时任教于陶行知主持的育才学校,并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2年初当选为中国木刻研究会常务理事。1942年至1949年先后在重庆、南京、香港担任《新华日报》、《新蜀报》、《民主报》、《新民报》、《大公报》、《星岛日报》的美术副刊主编,为香港人间画会理事。1949年以来,历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美术研究》、《世界美术》副主编,《版画》、《美术》杂志主编,先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 4 I6 ^2 i3 z+ T, N9 j" k( w
}. ^( x1 x2 l3 h0 K: ?

) z# A; w6 p; P s. E7 v3 p 《武装割稻》$ _0 O7 x7 B R# x2 _
宋秉恒
. H% F: J9 H& z7 M+ G版画
& w8 O& i8 F; I8 f! O1940; `/ f) w( t0 v0 i
26×20cm 2 p! X) I: D9 w2 p: H( y
8 w# ^' b1 q3 G1 g
宋秉恒(1912-1991)
9 ?* y% I1 o5 o+ i) Y: r* I 别名宝常,浙江绍兴人。擅长版画、油画。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素描教员,后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飞呀飞,飞到北京去》、《集体筑河堤》、《抢运》等。 - _3 C7 P8 T! A$ u @+ j
; e5 ]0 g" J1 E5 y/ ^) T
6 q( ~/ V& }1 I: T+ d4 P 《商定农户计划》
' ^3 B0 J: \; E- {9 C3 @4 H7 [- d焦心河1 P+ ]1 ^& x1 D" M1 T4 z8 v
版画
' o2 G d& n k# ^* g1938
# U, ` M; E1 f$ y15.3×19.2cm $ d! t% h6 T7 N" ?) J- a% }& R
+ \6 m, q" A1 P0 K' w2 ~ @. K
焦心河(?-1945年)3 c: q* g0 s" E" [5 f% \, H* y
河南人。开封美术师范学校肄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后在美研室工作。曾参加部队文工团赴内蒙工作。 - d7 m+ ?6 S5 C$ o# f- ^5 ? h8 x
+ g+ [ O' V; A% q, Z2 K! T0 Z
A, q! K( ?2 D4 J0 w1 F
《离婚诉》
3 Y$ _9 z3 x: d; l( }1 ?% T% e, r! w古元& D, \, X; f3 h' [
版画
9 \! a0 R9 L7 N) o$ T- n- }) t) M约四十年代早期1 ]9 H Q" Q! M9 [
2 I, ~$ _+ d8 V6 Z0 m K
古 元(1919-1996)6 s) [- _7 n4 C w
广东中山人。擅长木刻、水彩画。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木刻创作,参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 ]0 S) x: q( A$ f' Y- J4 c
: k1 W& W+ x/ q2 y5 Q) D! v2 u# h : p6 t( ?5 ~7 I) |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W+ _* r; I7 @+ p/ @$ t5 G
沃渣
' G, Y$ W8 I- X1 V版画
+ f+ d) O* y; L, ~约四十年代早期
0 c8 }6 R9 P! L) v1 z6 k; D1 o. w& O0 u0 A
沃渣(1905-1974)
( |7 P$ \5 I8 U- i7 @0 y" h 原名程振兴,浙江卫县人。1924年入南京中央大学绘画系,1925年转学至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25年被捕,1932年出狱后,从事木刻创作,参加了野风画会、涛空画会和野穗木刻社的活动,并经常在《新农村》杂志上发表木刻作品。1935年参与组织铁马版画会,次年参与发起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1937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主任。1939年任晋察冀联大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1942年创作《八路军铁骑兵》,荣获边区鲁迅文艺奖。1944年后,历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研究室创作组组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东北画报社创作、邵部长,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委员、创作室主任、图片画册编辑室主任等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c9 h- I7 q6 m& b+ o; @
| " @7 Q* h- p% |

% n* g' T2 E- T. q6 x; w- ^) C《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P% \" A, |( c' b4 K$ d
吴耘+ [) X0 `; d& A1 _
版画
; L# U; P9 [6 `( w+ W a1946
, t7 D S* u6 ?9 \13.9×14.6cm) ~1 |$ H5 X) X- Q) Z
3 @: q9 I2 K' ~' f/ b
吴耘(1922-1977)
" B1 O) e6 P* p; t, N W# i 上海人。193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0年入苏北抗日根据地,任盐城华中鲁艺分校美术系教员。后至皖中任《大江报》美术编辑。1945年后,在二纵、七纵及山东《华东画报》任编辑。解放后,任上海《华东画报》记者。1951年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美编第一科(《工农画报》编辑室)科长。1953发年任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漫画》编辑室主任。1955年调北京,任《漫画》月刊副主编,后任中国美术馆展览部副主任。
9 _7 g: ^3 q5 B# d; c" h& i
v7 C0 G! J/ N* k0 z3 w % B! m9 M) p6 F- z5 M
《丰衣足食图》
* _4 a* c& L4 f' v& X8 H. S力群% D H V1 t0 ]
版画
1 N) ?. D7 l& M, j* |( b: O& p1944' O" N# j. r' s& W
16.7×22.8cm
9 U9 W7 g+ Z7 g* K. w
: ~. R \# e( x" J" i( {% l* \力群(1912-): S( T( l4 `6 N' I. g2 @
山西灵石人。1931年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后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参与组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任常务理事。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晋绥文联美术部部长,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术》副主编,《版画》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文联名誉主席。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 |2 _! Z- W* A
$ i! V' ]8 ?8 B+ j- {

! v4 I+ o! O" G/ `《活跃的游击队》3 v/ \( f( ]/ W/ B" o7 V0 b
酆中铁
+ O6 E* Q' q3 R( A: r" ^) e2 k版画
% N: Q- p" C3 Y1937
|# W4 F: \, P/ f4 {18.6×10.3cm 5 S) {% }" ~$ o c+ o5 S) U1 L
0 P$ e/ z/ A; }! h- [. h4 z% ~2 Z0 ?
酆中铁(1917-1999)
3 {, {3 Y( G# H ^: ?; Y- D 四川广安人,1935年在上海自学木刻。1936年在重庆开展木刻运动。1937年组织“重庆木刻研究会”。1938年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年创办“中国木刻供应社”,长期从事木刻运动及创作,为我国早期木刻家之一。曾参加1938年、1939年全国抗战展览。1940年参加莫斯科举办的“中国艺展”,其作品《北平,我们游击队回来了》被选引为纪念卡片。解放后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表现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江东去》获得广泛赞誉。1991年曾获“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 s& I. _0 f# H4 _2 B, a/ h
, ^; a) }6 e. G& X+ |% a
) B/ i* J9 x! I1 H+ r9 O
《芦沟桥战斗》0 W* [& ?1 B. |+ u- G3 O% }. [4 m
胡一川
* B2 y. l! \' T/ b, `版画
; m. p8 b& K5 r1937& k. E; v- u. i
15.5×20cm
2 i0 Q& |+ ~1 u
: B6 p( d( z, L. ?2 K4 {
3 _1 f$ O! m7 |8 B$ u9 U* p9 i《抗战总动员》# O" _6 U( [1 i8 s" |
沃渣5 Y0 b$ B) e" i! f
版画, x4 J0 n* L1 X
1937
( W9 V1 D! L! y2 I4 F* F3 x15.3×21.3cm
+ N: _" X+ U' j: c0 I$ G: Y0 l. y
% z0 q! a6 o5 K" N5 h7 Y+ _# J/ C
《光荣的战绩》) V# l2 d3 n& }" m
陈九
: R* A( G p8 O- S( { P8 t版画8 J$ U% R4 p4 F) q$ |
1938! K a$ E* q4 [3 x5 V
16.1×11.8cm ' W9 o) A* y: l
) Y9 f/ D$ d* @' j2 T
陈九(1916-1942)9 h. h: v1 Y% \8 [0 L% _" d
1938年曾参与发起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为理事之一。1939年初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同年底,随华北联合大学进入晋察冀,曾创作《运输队》、《二虎回家》等作品,1942年不幸牺牲。
' G8 \/ t( N) q# ~/ v# f) C |
; N; B' G0 j1 w' V8 I! A4 U 9 s8 U! N$ P0 r ]/ A) q
《谁无姐妹 谁无妻子》+ Y5 Y# l- E6 Y `
酆中铁& b( n: w# y5 i" ]- h0 A1 j" @! S d
版画
. ~% ^, V% @! I4 D19389 A) e+ M6 V. o+ [2 w* i
24.5×15.8cm& \) M5 F& Q& i7 h7 r' R9 _" T7 @ S C
( H/ [+ P/ E! ]! i6 @6 H+ J) X! S6 v
! g( S" X) f9 D. V. H% ]
《敌机轰炸广州》' g4 S1 y0 E$ q) |1 j! B
张慧: [' `4 C$ s( T n- H S0 O, o! t
版画7 I7 F- z3 p! L1 ]
19384 S* ^! e+ K! c0 `2 ^
13.1×18.3cm% i7 R3 h5 Z6 l/ b7 `
6 |$ B% r( D% K- Y5 E" \9 l
张慧(1909-1990)" O" T0 j& T X+ u3 ?3 M: S
字小青,后以字行,广东兴宁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西洋画科。毕业后即回家乡,先后在兴宁县立中学、梅县松口中学、焦岭县立中学、大埔县立中学任教多年。1932年在梅县松口中学任教时,与罗清桢、陈铁耕同事。在陈铁耕的影响下开始木刻创作。1940年曾与罗清桢一起编辑出版《木刻阵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40年代后,因反动派不断迫害,只得离开教育界,隐名转业到经济部门工作,结束了他木刻创作生涯。解放后,张慧一直在经济部门工作,又在广州海员医院从事财会工作。
" N# m, I" ~/ D
0 Y7 T3 m* k# m6 _' L$ [ 8 e/ ?8 d8 m& Y; p# G4 R+ N8 T
《火烧阳明堡飞机场》
3 s. m% J; {: o( L艾炎
Q. \9 T$ X1 P9 f7 T! k版画
& U5 w0 v/ f" L0 ^19386 Q/ ]. F7 q! t: G1 }& ?
12.8×10.1cm & Q4 z4 B, `4 y( i/ `$ _
1 h: [9 N/ X9 N! v5 i艾炎(1914-1998)9 H) c% c& f# r! t4 Q- p/ R7 C
原名文誉扬,香港新界新田人。擅长版画。曾在香港大埔师范学堂学习。1937年起从事抗日美术宣传工作,后任鲁艺美术教员。1942年在八路军华北战场编辑彩版《战场画报》、《西南画报》等,并创作版画《平型关大捷》、《娘子关大捷》、《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解放战争时创作版画《在风沙中进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等。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战士读物》社副社长;总政文化部创作组美术组组长;外文出版社编辑等职。作品有《晴》、《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师长刘伯承》等,1991年获中国新兴版画家鲁迅纪念奖。$ v: V. w/ \, X7 B# ?
" u, T ]& j3 F" _

1 B2 \$ J, A+ H! l) \9 f《全国抗战》2 e4 ~, ~; O2 H Z* G" v
林夫
* f/ f5 L0 w# I$ g版画1 l* _ ~* O9 [4 N
1938
0 Z& c- V" I8 B" M5 N! x14.1×18cm ( o" L( @: ?1 N( m
9 z* {, g: w# n& I* {; O林夫(1912-1942). n7 p+ g3 _! V3 ]
原名林裕,浙江平阳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专习木刻。1938年到闽浙革命根据地新四军流动宣传队工作。1939年被捕,关在上饶集中营。1942年参加赤石暴动,不幸牺牲。1941年创作的木刻《押解革命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T6 M- ]$ ^4 Q$ v% j$ R
; n7 X9 D' n- `3 q/ U
! C/ v2 \9 k. j
《不放过一个敌人》
" t( [/ Z- p+ {" {施展4 O/ I1 F g( d" Z s: ?
版画( t) x1 c5 v! |7 n% I8 @
1939
) d; s7 q' |! D7 |+ ?7 g18.5×14.3cm
/ M! b, `: d& t+ y4 Q$ S: x" U+ p
; o$ A+ {8 A3 f" Z' Y; H. a2 C施展(1912-1993)
$ @) \! F) j# ~, t) q 山东临沂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赴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任延安抗战剧团团长。1940年入党。1942年任延安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1948年到沈阳,曾历任东北画报社社长,沈阳市文化局局长,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辽宁省文化厅厅长,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等职。 5 u# l7 R/ y$ y; k
+ A6 ^* ^* b( B: [4 C" B- t

' W; B4 z# _8 E1 v1 ^4 p, S/ L《趁胜追击》
! M0 z" N1 m: m/ V/ X罗清桢
/ m& L- e/ b6 K, {: u0 _. {版画
; f; u; L, X- @8 g5 X9 t1939
- M: y0 `7 M0 _1 C# ~. o11.3×8.4cm, L, v& o ?! Q) K4 S" o6 G1 @
* E) E8 [9 B# Z+ ? A4 G2 Y' }; o; p- R9 ?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5 n. @# @( R2 }! i" K
宋秉恒) {/ t& A" [' a
版画3 n$ T. O8 w9 i. Q- Z
1939
, ]$ W0 @8 ?, R; L27.5×19.5cm
' Z2 I, b& K$ g, f' `4 Y1 D6 Z6 i4 v
( \% }0 z0 D; g0 P. v - I5 I. U+ {1 C6 e6 b6 {
《在失去的天堂里》2 ?6 n. z( t: O, T7 ?5 f$ q
万湜思* `. @* a( Y: h0 d
版画
$ g+ ?: [ W+ @+ r19390 V) ]6 e0 k! y/ k- U* t$ p
18×13.3cm$ q! f! ]( b" A& d# i; M0 E'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