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 v' A: x+ w
杨之光先生近影
+ g; p n( D# m" U- X
% l* |7 ]" J' g- ^0 J0 ^8 }0 q 杨之光,1930年出生于上海,广东揭西人。中学时期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师从著名诗人顾佛影(大漠诗人)学习诗词。1949年入广州市艺专及南中美院,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1950年考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稀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1953年至1958年任教于武昌中南美专学校南迁广州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院副院长。现为广州美院教授、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
8 g% _. S+ G { D- E 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文化进军奖”,巨幅作品《雪夜送饭》获1959年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1991年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代表作有《浴日图》、《矿山新兵》、《石鲁像》、《九八英雄颂》等。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杨之光自书诗选》等。1997至1998年间将毕生心血全部作品共1200件分别捐赠给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内建立“杨之光艺术馆”专馆。2002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番禺区落成。2003年10月广州美院隆重举行“杨之光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2004年6月出版《杨之光诗选》。2004年8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广州天河分校落成。2004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 番禺洛溪分校落成。2004年12月《杨之光自书诗选》出版。2005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成立三周年庆典活动在广东美术馆隆重举行。 $ F {2 B1 T# b" N J3 f I
& X, y, E2 n; e6 M/ z+ x
背影更姣姣 1991年3 _$ p/ ~1 M4 t# c0 W
& J4 ^3 F, ]8 N2 `& \4 Z
( _; B2 k8 y7 |4 L: c0 y; i, R4 Q3 ?0 w8 x6 E
女人体写生 2005年
3 K& T0 @* g. N6 W6 j3 E6 d$ b) z) U
. |) }$ z$ b% j J4 f! F, {- F+ U4 t0 w# a0 C F
山水中的人体 2005年+ S) ?5 P6 I2 N( Y4 ^- N8 @# O
, S7 o$ b5 X6 Y2 A
$ z* ^4 Q- q0 q! B# H- B+ O/ l
n3 H8 M# m% e5 {涛声 2005年
$ w$ }' p2 Q$ n- @+ b! w7 z1 L2 @4 Q
0 r/ @4 v. j3 i# \8 e
. _7 _8 b2 d) q) I溪水潺潺 2005年
! \3 C4 f. f( k4 m
% F$ [3 u0 @- q! _+ ]9 k
# g* Y5 v, q( R$ P5 R" t; N: T1 x
. d9 d8 w$ H4 P0 A# t% T! | ]小花 2005年( r2 |! h0 W. N- I1 [9 Q5 {
9 h# M6 E- K6 T8 j
3 S4 U, ]" }3 E) K) O
5 t0 W# D' F# s" a
/ ]- W* B# p# Z! t: I( w 炎炎八月 2005年, \/ i) s- T- t, Y
/ k: R3 I6 j9 a, q. o, o ( j% N% x8 }2 w* F* j
7 s' u* P) m/ p3 \' l* T
女人体写生之一 1989年6 E# R: z2 ~9 u8 V3 X1 V A
9 O' ], r3 F4 q9 n G/ `% P
4 m4 ^7 d8 T6 M* l
$ q' q2 |. M7 R2 n女人体写生之二 1995年
# Y1 n- I' `! t1 Q
3 q# [3 q# `+ R $ f5 f1 e& F( _, p) w5 _; M
$ r, A/ b2 w' o' \9 A
女人体写生之三 1996年
; }' ]) j. x- d; I- F* }2 B& {* U& d. S
6 U/ U2 f( ~+ Q% ]$ J9 }$ A) Q3 F9 E- S9 x: B
女人体写生之四 2002年
' t4 I7 f/ }1 y) A. _ J* {* U' v
9 j: c6 b4 v0 [" c6 p. g
* Z- K; D9 y* G
* I% C- G3 i3 B& S女人体速写之一 1995年
. Q+ d) x. A# U4 x |& z% ]# T) K4 s* y5 r
( x- A$ X1 |: ~
* w/ s2 r4 q( h) o- y女人体速写之二 1998年
m3 ^/ l7 |& [
/ G- R6 q4 F8 K2 n& r$ o7 s
8 m8 b p0 J1 p) G- _5 S
6 i) i2 m- S, v( r5 }$ A" M女人体速写之三 2003年3 H$ F% ]8 T* X& u% r3 j! W; Q& \
$ Q1 ?' C9 t! M, J
3 d$ U! o- W9 F: [4 n4 V
& u& c4 g4 R" e: n0 ~& u2 T碧泉淌水 2005年! j: s9 p1 W H, O) p: a8 c
% G1 e2 ]# x, m$ {- m% ~ ! Y/ y7 C' H# u5 Y" W, W
( V6 q5 Q8 ?- g* Q8 F冰山上的太阳 2002年7 N# r2 F6 d6 r9 ]
- E6 D+ h) v2 v2 K! Q3 |- W" D( _ 9 O* \: K/ Y0 q& ?1 Q
* _; }' J; \& u) t朝阳 2000年
0 s+ u! z( ~# n$ {
0 S: a1 |3 y3 B4 N& Y( t 4 ~. Q4 Z( ~9 r! n
; l- C9 x' m. E7 [
晨露 2005年& R. D6 r7 r5 O
- `6 h: m& h' z) w7 J' f
2 a. ]' }' l5 k
3 c( X9 Q, y# t- {+ x5 v T/ ~ 荷花池畔 2000年
3 Q' n+ J. t2 a) T- a' Y2 r0 C- D4 h, E7 C: }' J$ t1 N. q
8 q' m8 W* V& H! @5 |/ }
6 K5 Y7 R/ A8 W+ D) W荷花仙子 2005年
& m$ g* |! z4 ?2 y$ O' ~/ ~* ?7 T5 p1 {6 H2 ?0 O7 G& D
3 D) @2 r# D4 G9 \( S9 I; \# L$ z9 ?1 U9 ^" C
黄花 2004年* D( q$ O1 G) t
! k# z6 w+ Y9 s7 s
4 ^3 h) G3 |* f; B
; ]1 l- t o7 t0 m1 U! L沐夏 2005年, i/ p% W9 m2 c+ K9 Z
7 ~3 p7 r V9 n4 ?" ]& @$ F! O
( A5 G) ^# E8 {& N8 A
1 l3 O' F* [ Y# ~0 ~拿花的女人体 2005年0 ~* @' @# K! s+ K6 {' |
O' F* p' K7 S4 D
0 C9 G$ i% x4 _; l
# J) z+ i+ \ L$ e+ T) I南海风 2005年
% i9 q/ ?3 m: I& z3 B6 I) Y8 v' g# r2 w1 l. `, L
7 Z* e7 U2 Q! I, s
) @: u+ q5 w1 [ C& R) g
8 x3 C: G- @4 J+ S: N1 o4 s" b( N飘纱的女人体 2005年4 M" {7 w2 z, e8 A9 ~9 @4 J
$ N3 j; P$ L# r7 A. x: A2 \
' H$ {5 D5 f7 e+ S8 P
# C4 B+ c9 w9 j清泉 1994年1 h6 Q, {3 j g; F5 T5 y9 z/ |' z) G
+ G( I; j$ @% r$ A4 T
' n/ I) `# i! V. A" C0 p! B
& F9 z( R/ m! r2 N2 }5 [盛夏 2002年+ l0 p( F( \3 ^1 }- b6 C6 u1 t6 Z! i
! i$ x1 D0 w# G$ B6 R" _ $ v" `4 i( _ d+ g
7 o; _6 _* S! p" `雾中 2000年
r b" R7 u8 G4 B( r# U9 t; M& p5 v2 C- Y% E1 o
( c* q& x: n3 x t: y
7 M0 l. k/ H2 s8 g' s8 E溪边 2002年
( f- U- k* s/ J
1 I, {. T. Q0 D- b1 _8 `0 d8 p 4 A2 N5 J+ G. ^/ J, E( d6 \+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