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回复: 0

[带教有方] 吴耀持名中医九华工作坊教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9 14: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辰龙年九月廿二,转眼就已来到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的霜降时节,吴耀持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负责人、国家级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第五代弟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副主任张峻峰副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莅临“吴耀持名中医九华工作坊”开展首次教学指导,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为基层中医师们进行现场教学。现分享一则案例如下:
1 |' z; J" y1 q6 N' {/ G# W* u: j      患者,男性,51岁3 _# N* }; [0 q9 D) I; p: u
      【主诉】:反复颈肩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3月余
4 p3 }5 M% L9 V) F      【现病史】:患者有长期低头史,3月余前因长期低头看手机后出现颈肩部疼痛不适伴右上肢放射痛及麻木感,劳累后颈部活动受限,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下肢无力感等,于外院行颈椎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C4-5、C5-6椎间盘轻度突出(中央型),C6-7椎间盘轻度膨隆,颈椎退行性变。予以针灸拔罐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目前无明显颈项部僵硬、板滞感,无头晕、视物模糊、踩地如棉花感。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安。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故来求诊。' @- p& v7 E+ K) @  K
      【查体】:神清,精神可,颈肩部肌肉板滞,第4、5颈椎棘突下压痛(+),右侧臂丛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霍夫曼征(-),两侧手指触觉正常。上肢肌力Ⅴ级。舌质暗,苔薄,脉细。  
% r/ t! v+ y2 d/ Q      【病机分析】:患者男性,长期低头劳累,致使颈项负重时间较久,颈部筋肉损伤,经络不通,不通则痛。筋肉损伤则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则气滞,血行不畅则血瘀,故不能濡养筋骨经络则出现手指麻木感结合患者舌脉,四诊合参是为项痹病之气滞血瘀证。
5 L* \1 {: U4 t/ a) ^  M( w+ u      【中医诊断】:项痹病(气滞血瘀证)8 U# ?; B" H& Q9 z" p1 P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 x+ E  y; r  L      【治则】:益气活血 疏经通络) t# q) c. ]: \. C5 K
      【处方】1.针刺:选用大椎、哑门及颈椎旁三针,颈椎旁三针为第2、4、6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曲池(右侧)、外关(右侧)、合谷(右侧)、二间(右侧)、三间(右侧)2.颈部牵引治疗20分钟。3.揿针治疗:颈夹脊、外关、阿是穴。一般贴48-72小时,取针后24小时内不建议碰水,以免局部发炎。
) P6 w4 k" S; w2 C4 x' B5 |      【注意事项】       颈椎病患者发作期应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应避免快速旋转头部等动作,注意局部保暖,建议佩戴颈托(一天3-4次,每次小于40分钟)、进入稳定期后可进行颈部操锻炼,不要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5 G' z9 \  b: }* f) y! R& G8 z; v( j
      按语     
+ ?# J' v8 S6 \7 Y6 r" o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继发性改变导致的脊髓及神经受损引起头、颈、肩及肢体疼痛、麻木、头晕等相关症状的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临床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类,其发病率占颈椎病的60%-70%。颈椎椎间盘突出、变性、节段性失稳是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骨赘或骨质增生情况会刺激、压迫椎间隙或椎管内的神经根,进而造成与神经根支配保持一致的运动、感觉、反射障碍等。     
2 d6 u# M" h( v' l$ m& Y2 e      中医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属于“项痹”、“痹症”的范畴。关于“痹”的意义,《素问识》曰:“痹者,气不达为病。”所以凡是气机闭塞不通的疾病,都可以称之为痹病。《灵枢·经筋》中所记载的十二经筋病,统以“痹”字为名,也是痹病的一个重要部分。因经脉痹阻,气血不通,从而在局部关节、筋肉、皮肤等处出现酸痛冷麻、运动障碍等症状的疾病也都可以归为痹病。       $ \  q# T0 l7 F9 G% c1 t
      张主任指出仪器检查是医学进步的结果,但除了依靠辅助检查,平时专科的体格检查也不容忽视。对于病情急性期的发展,体格检查的结果往往更贴近患者病情的现实。颈椎病患者需要进行专科检查,如压痛点的检查、颈椎活动范围的检查、颈椎的前屈旋项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霍夫曼征等。       
" F$ Y8 U: h% _: J. ^' b      张主任选择“项八针”的穴位进行加减,因其重在鼓舞阳气,推动气血,通络止痛。《素问·骨空论篇》指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哑门和大椎同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不仅能振奋一身阳气,起到提升清阳、充盈髓海之功效,还可引领气血上行至颈项部,改善局部经络痹阻。6个阿是穴所在位置是患者常见的颈部压痛点,正好经过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部,有温养筋肉、和血行气之功,与哑门、大椎共奏疏通经气、调和气血、补益脑髓之效。由于“阳明行气于三阳”,颈椎为手足三阳所过之处,所谓“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若痹症型疼痛明显者配取曲池可行气止痛。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二间穴、三间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具有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在治疗颈椎病时,可以通过刺激两穴位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和改善颈部活动范围。       1 a# {; E( a$ w) l" Y
      经过此次教学门诊的学习,中医师们对颈椎病的防治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及穴位功效的认知。同时张主任不忘嘱咐对于颈椎病的患者,我们需要注意患者的局部保暖方法、颈托的佩戴和使用以及颈部锻炼的注意事项,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我们会将此次的学习转化为日常的实践,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04:58 , Processed in 0.0331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