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7 20: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76)
5 J/ I: c% U' a0 v$ m+ N% F
% R; V) n/ ~: l: u, O 不过这次远征吐谷浑,仍有几件令人不能满意之事。
9 l8 m5 Y5 n) Q9 z1 H# g3 A' D 在唐军所出动的六路兵团中,李道宗兵团、侯君集兵团、李大亮兵团以及外籍兵团的表现都十分卓越,但是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的兵团表现糟糕。在战役发起前,由于洮州羌与党项部落归附吐谷浑,李道彦兵团的任务之一清除洮州羌人与党项部落的对抗。' T- w; y' x% `( D. b
李靖以重金贿赂策反党项人,并且要求作为向导协助唐军穿过党项部落区,以进攻吐谷浑。党项部落首领拓跋赤辞同意李靖的要求,但是警告说:“你们如果没有其他的居心,那么我们将全力提供援助;如若不然,我将据险而守,断绝你们的行军路线。”李靖与诸位将领就与党项人签订了协议。# b6 r: l; {. _% W: p
但是李道彦兵团经过党项区的阔水附近时,发现党项人没有防备,想乘机捞一把油水,便纵兵袭击一个党项人的据点,缴获了数千头牛羊。这下子可把党项首领拓跋赤辞给气歪鼻子了,当即与诸羌相联手,据守在野狐峡谷,结果李道彦兵团没法通过。志在报复的党项人大举出击,结果李道彦兵团大败,死亡达数万人之多。在一场战斗中死亡如此之多的战士,这在贞观年代的战争几乎难以思议,落荒而逃的李道彦只得退守松州。吐谷浑之役结束后,李道彦被依法判处流放边疆。7 h) l- p' B- O$ `
" [7 P- |$ t0 G$ o9 L 另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在两位猛将之间:契苾何力与薛万均。在赤水源战役中,薛氏兄弟陷入吐谷浑军队的重围,在危急时刻正是契苾何力的赶到,才解救了薛家兄弟;后来在追捕伏允可汗过程中,薛家兄弟想停止进军,而契苾何力力主追击,终使伏允可汗遭到覆灭。应该说,契苾何力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勋相当卓著。8 k3 J' C. j% k1 I1 ^$ |5 K8 l; ~
可是当唐太宗的使者前来劳军时,薛万均居然恩将仇报,极力诋毁契苾何力的功劳,将所有的战功统统归之于己。这简直让契苾何力气疯了,实在难捺胸中一腔怒火,一怒拔刀,直砍向薛万均。其他将领一看慌了手脚,赶紧上前拼命阻拦,好歹这才把契苾何力的刀给夺下来。5 y. }) _4 P8 U; u
回军以后,唐太宗得知消息后,召来契苾何力,狠狠地责备了一顿。契苾何力不服,将赤水源战斗与突伦川战斗的经过详详细细地汇报给唐太宗,唐太宗了解实情后大怒,准备免去薛万均的官职。契苾何力赶紧顿首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唐太宗大惑不解问题:“你不是跟薛万均有仇,还拔刀相向,为什么说万万不可呢?”
+ }- n/ G" h4 _; W* |: p' ^ 契苾何力答道:“如果陛下因为我的缘故,将薛万均解职,那么胡人就会认为陛下是重胡轻汉,这一旦传扬开来,容易相互相诬告排挤,将认为汉族将领都是薛万均之流的人物,那么必定将轻视汉人了。”对于契苾何力之高风亮节,唐太宗深为赞许,虽然没有处罚薛万均,却对契苾何力深为信任,让他守卫至关重要的北门(玄武门)的防务。契苾何力是唐代最杰出的少数民族将领将之一,所以后来他被劫持到薛陀延国时,唐太宗深信他不会叛变,并最终将他救出(事见前文)。
$ ]+ W' j' G* ?3 W4 M. e' T }2 Z, s7 G; q" ?+ e" h F
居功至伟的远征军统帅李靖则又一次体会到政治的风险莫测。/ }8 n* N- y* _ v$ t
在唐军六路兵团中,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兵团没有丝毫战功,他行军拖拖拉拉的,严重延误军期,因此被治军极严厉的李靖治罪。高甑生心怀不满,与广州督督长史唐奉义共同诬告李靖企图谋反。
, o+ Y2 P8 A! [7 N 谋反二字,对于皇帝来说,实在是其心头之大患,李靖功高震主,历朝历代,多少英雄豪杰惨死在“功高震主”上。但是唐太宗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他并不那么多疑,他下令调查李靖谋反事件,调查的结果是空穴来风的诬告。唐太宗大怒,下令将高甑生、唐奉义流放发配边疆。
& Z2 ^2 B. k* Q1 u! P: W5 u# P 高甑生在李世民还担任秦王时,就追随其左右,所以有人就上书唐太宗,请求宽恕其罪,唐太宗回答道:“高甑生作为兵团司令,不接受统帅李靖的节度,又诬告李靖谋反,如果这种事都可以宽恕,那么法律如何实施?况且国家立国以来,功臣多了,如果高甑生可以获免,那么岂不是人人可以犯法,到时又怎么禁止得了。我不赦免其罪,正是不敢忘记功臣的勋业。”
( b: ~1 b! g2 L( `, K 谋反的风波虽然平息,但是李靖深刻意识到,政治之残酷无情,从此以后,他闭门不出,不会见任何朋友,甚至亲戚也很少见面,明哲保身。
: I, | q' \8 h # Z, T8 d* ^' g1 Q- n' c$ T, P
到了贞观十八年(644年)时,唐太宗准备对高丽发动进攻,于是召李靖入阁,赐坐御前,唐太宗对李靖说:“你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只有东面的高丽没有征服,现在你意下如何呢?”; S! \, I! Q$ P. V4 X4 o% T
李靖站起身上,他已经七十四岁高龄,身体虚弱了好多,他对唐太宗说:“老臣以前凭借天威,略微立了小功,现在残年朽骨,还是准备再为国家走一趟,陛下如不嫌弃老臣,老臣的病就可以痊愈了。”李世民当然还希望李靖能走一趟,但他看到李靖风烛残年,年迈多病,还是于心不忍,后来便亲自率军远征高丽。贞观时代唐军几乎战无不胜,独在高丽遇到麻烦,如果是李靖去指挥,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呢?这是没有答案的谜了。9 j8 K: x. u6 ?
五年后,李靖病逝家中,享年七十九岁。
6 A7 u7 _. H6 ^6 C; A: _
5 v6 c) G) w" ~% m ~* \9 } 吐谷浑国的败降,意味着大唐帝国的势力向西扩张,并且保障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的安全,对西域的经营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