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7 2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97)7 a# q7 v, t& Y
. I# P# Y2 W0 L9 ]& p% G
9 A# c$ T: s* K3 b- ?! G. t6 _
; i- b1 T: Z9 L. U8 i. t; V# K( e 作者:沁园春
7 j( K+ q% y; u( i0 E9 t: l
6 {: L. K& {( X6 U1 @& ^ 0 n! N( y; G k0 f& n! V/ C
, i B5 z, E4 j$ }: H 杨广已死,新一轮皇位争夺战打响了,比赛开始。
! A( x* V: k( [6 I' Q" G. S
$ |' x8 @% ^ ^0 z4 _' ?1 U' K 杨广命丧江都的消息,恐怕最高兴的,是他远在长安的表哥的李渊了,想必在家都偷偷狂笑了三天,晚上睡觉做梦都会笑得流口水,乐得直磨牙。
, Q5 @# R4 l$ X7 g/ o- y$ m }
e. O: C+ q- J, u/ T4 l* _ 当然,表面工夫还是要做的,李渊听到杨广的“噩耗”,安排杨侑一同到大兴后殿搞了一次隆重的追悼会,而自己则表现得比死了亲爹亲娘还要难过的样子,伏地长拜,痛哭不已,文武百官都纷纷劝解,李渊哭丧着脸说:3 I4 F& u1 o( v- O: Y% c
: Q0 E! \0 V* y. e3 p! l, D# t “我为人臣,太上皇失道却不能救,怎么能不悲伤呢?”
. [2 k% @* R C0 F, e( @ . v, Y# c$ Z' t: a2 ^# E
话虽这么说,李渊却指使裴寂等心腹大臣,加紧登基前的准备,这时候,全国各地称王称霸的人,天天开庆祝会,哈哈,要是有卖啤酒的,肯定发死啦。4 B, b4 m. Q- U* K# Y6 c8 m$ ?, B0 I
$ L1 Z2 ~1 r8 S! ~+ V 洛阳的杨侗在元文都等人的拥立下,即皇帝位,改元皇泰,并尊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可惜名号没李渊送的炀帝响亮,所以我们现在称杨广都是隋炀帝隋炀帝的,叫隋明帝,肯定会被人笑死,还笑你说外行话。. X% H$ S5 O+ e
* Q0 D! B9 g; r' }9 z# e
全国三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窦建德的河北方面军,也着手建立自己的政权;杜仕威的江淮方面军,也称霸一方;李密的河南方面军,则仍然与王世充纠缠不清,进行着拉锯战,虽已称王,皇帝却没有做。( \2 a! W. x6 M2 j& ~
9 q0 ?: h0 O0 M2 }& B
“人去楼空”的江都,靠陈棱肯定没戏,不久他就被农民军李子通打得去投靠杜仕威,同时,李子通称吴王。6 U* _; U$ P3 s2 F5 i; w
/ U! K8 H7 Q* J/ D v1 G& h4 Y& [ 这时的杜仕威,已向杨侗称臣了,被封为楚王,杜仕威与陈棱也是老对手了,看到陈棱屁颠颠的跑过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讨好,也看不起,干脆一刀了结了他。* g [7 }% s" I
) r, A# V2 [5 p1 q5 B! h
陈棱一生唯一做的一件好事,就是安葬了杨广,也算没白活,至少到了阴间,杨广肯定还要请他喝上一杯。- @! k c$ q+ Y
* d5 l9 d0 `- p, ?! U 而处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带的萧铣,也几乎将华南的大片地方给占了,正式称梁帝,拥兵40万。
8 @: C5 w2 r: {; Q+ Z, w 5 U5 X$ ], O* \! a0 R' J& j
出身江南世族的造反头子,沈法兴也向杨侗称臣,自称梁王。. Z& E+ |# a6 m# l1 O) t( d- Z
X t& n9 }. e8 M 自此在江东一带,形成了吴、楚、梁三个政权的三足鼎立局面,又一个“三国争霸”的时期到来了。
5 x) ^% c4 t' Z* k
! ]/ ?2 Y! n- m) @/ Q 此时,江南的半壁江山,已没有一寸土地是打上隋朝的“商标”了,时不我待,李渊早就憋不住了,蠢蠢欲动,三月二十三日,李老大通过杨侗给自己下诏,进位相国、加九锡,并赏了一大堆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的东东。
& [; E0 B( K1 ^ 4 _% N8 Y7 V. Z1 W J) N
五月十五日,李渊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李渊的功绩更是被捧上了天,快挨着太阳了,说成是再造社稷的圣人,这皇帝看来是非李渊做不可了,社会舆论,也是炒得热火朝天——到处都是李渊如何正确、如何伟大、如何英明的赞誉,这时,鼓吹手裴寂也来凑热闹。& K/ c! u. U( q" |3 I# ~) O5 E
4 P8 o$ g7 Q6 u" g5 U1 I 裴寂率文武百官2000余人向李渊上劝进疏,并直呼陛下,讲了一番大道理,好象李渊不称帝都不行,不然自己就活不下去了,可是,李渊又将劝进疏退了回去,只说:“偶已经知道了。”
0 ~6 B8 x2 P& P) p$ v, w& G- l
# E- L2 [ }' A. q; f 其实,这也是古代称帝前的惯例,不推辞过几次,就显得你这人太不懂味了,虽然你心里想要,可是嘴上不能说,还要做出不想要的样子,这样,别人又一定要塞给你,这就算懂味了啦!如此再三,你好象是没办法才不得已收下似的,说些盛情难却的话,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众望所归、真正让人尊敬的人,没办法,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和特色。
/ s( C- ]+ t+ S, t7 c) y 7 d/ Z4 x" Y1 {: y2 a5 Q
这时候,全国各地的奇异事件,也不断涌现,什么奇异事件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