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30 2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土皇帝韩复榘七十二变
( F' c s6 X% E6 C, ? % R' C6 P5 [* l8 T! k
1
G* a, y1 V7 E
# ?6 T: H2 c- M6 \8 W6 d0 f, E 行武出身、长方脸、扫帚眉、身体强壮,平时总是大盖帽、灰军装,颇有几分雄豪之气的韩复榘,是河北省霸县人,生于1890年,父亲韩静原,是个颇有才学的私塾先生。他从小承受父读书,是在农村长大的。辛亥革命前夕,一方面由于时局的影响,一方面也是因为想出人头地,他辍学投军,并有幸在一开始就结识了冯玉祥。
) G6 r9 g! B/ U. g7 K
' v: ^: x' \4 {; N 士兵中大都是文盲,想找个识字的人很困难,韩复榘因粗通文墨,成为军营内一个难得的人才,不久就当了司书生,并受到营长冯玉祥的器重。以后,随着冯玉祥职务的不断提升,韩复榘也飞黄腾达起来,在不长的时间内,他就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司书生,逐步升为连长、营长、团长,以至旅长了。后来,冯玉祥由于发动“北京政变”,掌握了很大的权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组织了“武学会”,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韩复榘、孙良诚、刘汝明、石友三等,都是其中的其名人物,当时人们还把这伙人称作“十三太保!”尤其是韩复榘,因为文武双全,骁勇善战,所以春风得意,官运亨通,到1928年春,蒋、桂、冯、阎四派军阀联合“北伐”时,韩复榘已是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的总指挥了。' e' w) d t) H6 v/ c1 A
! r. Z: |$ Y; v* g8 O: I2 B
这年年底,韩复榘回驻郑州,冯玉祥又推荐他当了河南省政府主席。可是,他原来担任的整编后的第二十师师长的职务却被撤销了,改由与韩素有矛盾的石敬亭接任,使韩复榘成了一个空头主席。这使他很不痛快,觉得冯玉祥重用他人,对他不信任;加之,冯玉祥有家长制作风,听不得不同意见,稍不注意,即遭训斥,即使是对韩复榘这样的高级将领,也不能幸免。所以,韩复榘与冯玉祥渐渐疏远了。2 K4 G9 j" h/ a
( E2 p/ p, t' |9 {9 _
8 p3 } D' W" _$ ]' {# _' P 1929年3月,蒋桂分裂,战事又起。当时,韩复榘奉命助蒋打桂,屯兵鄂豫边境。不久,桂系军阀失败了,冯玉祥急电促韩复榘向南进军,以占领武汉。西北军行至孝感,蒋介石下令停止前进。但对韩复榘,则借口劳军,趁机拉拢,把韩请到武汉,又是召见,又是宴请,又是封官,又是给钱。韩被蒋介石的花言巧语所迷惑,终于萌发了叛冯投蒋之意。
/ P8 `2 E* U( r* m& h& M 1929年5月,当蒋、冯决裂,又动刀兵,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时,冯玉祥在华阴召开军事会议,策划对蒋战争。当时,冯玉祥的战略意图是:以潼关为前哨阵地,站稳脚跟,再进一步联阎反蒋。韩复榘的想法却与此相反,认为阎锡山老奸巨滑,很难合作;如若对他用兵,由于阎军善于守城,硬攻对西北军也很不利。更何况,西北遭灾,旱象严重,军粮难筹,西北军贸然西进,决非上策。6 m. T, U6 }) [' j& M7 ?
“不,不,你小孩子家懂什么!”说话不讲方式,心直口快的冯玉祥很不客气地说,“现在蒋介石的军队正从东、南两个方向向我们进逼,如果我们不走,将会处于很不利的地位。西北地区虽然穷一些,又有灾情,但阎锡山手里不会缺粮食,有他吃的,也不会叫我们饿着。阎锡山很狡猾,对他可以先礼而后兵,只要能把阎锡山拉住,晋陕连成一片,我们的腰杆就硬了,蒋介石没有什么了不起!”/ J( l# j- k4 U: j0 ~6 a
韩复榘知道冯玉祥的脾气,他如再顶,还会挨骂,未再作声,但当他气鼓鼓地返回驻地陕州车站后,就以请客吃饭的名义,召集一部分军官开会。* M0 e+ N: I7 e& E5 W
/ l7 N5 L) l$ R3 b& z 那是一次仓促筹办、气氛极其沉闷的“宴会”,没有欢声,没有笑语,大家都心事重重的,除了单调的杯盘的响动和几声轻微的低语外,就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了。
6 B! D, h- D r: u$ P 韩复榘也同大家一样在默默地就餐,一言不发。但在饭快要吃完时,他忽然放下碗筷,巡视全场,郑重其事地说:“诸位,今天特地把大家请来,是有件事要同大家商量。现在时间紧迫,必须当即立断!”
; ~% |" x4 ?3 ?' o Z2 f' C. x
) k/ S3 W! E. V' e 众军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停止吃饭,惊讶地望着他。( X+ w9 k' ]! T: y) u, d6 o
: d9 `9 @4 {, O; r2 x3 F7 Y( N
韩复榘再次打量着他的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声音低沉却又充满激愤之情地说:
! M' J6 K) b5 I* c$ m “不瞒诸位,我已决心不再向西去了,西北那么苦,这几年之天灾不断,可冯先生硬逼着我们往西去,流血牺牲,挨饿受冻,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希望?所以我决心离开西北军,即日向东开跋,回军洛阳,另谋出路,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 i* ^" `+ J2 K( A$ W% ^/ Y 韩复榘的这个惊人的决定,把大家都惊呆了。张钺等一部分与韩私交甚厚的军官,可能事先通了点气,未加阻拦。8 X1 E/ L V8 ^! s+ S7 P
多数人沉默,不知如何是好。而像二十师师长李兴中等少数军官,则持有异议,因他们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尤其李兴中,是前不久才由石敬亭那里接任了二十师师长这个职务的,他怎能做这种对不起冯先生的事呢?所以他首先劝阻说:“您有意见可以向冯先生提出来,像这样做,恐怕不合适吧?”
+ r& B, B6 g) x+ Y* e' Z, @& W
( y; J, K$ {! m o6 R 韩复榘不喜欢有人跟他作对,脸色阴沉,心中不悦,但他还是耐心地解释道:“实甫(李兴中的字)兄,你有所不知,这我不是没提过,在华阴开会时,我提了,他根本不听,还把我骂了一顿呢!”: u, D" D8 L( x. d# C2 U& O
( D; e0 `! I4 N# Y/ z9 \$ ] 李兴中等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他们又继续劝解了一番,但韩意已决,劝也无用,他终于显得很不耐烦地说:“诸位不要再说了,冯先生过去待我不错,我并非忘恩负义,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军情紧迫,来不及详细讨论了,我已下令部队东进,即刻开跋,事已至此,我们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就是刀山火海,也得往前冲了!”1 z; g% m" Y! X5 H7 X. H- d
4 ]' l: e7 Y, B- [ 8 e5 M" K% L8 [* }
当天下午,韩复榘一行乘火车东进,很快便到达洛阳。李兴冲等和东进途中碰上的原河南省政府要随冯玉祥西进的几位官员,也被迫到了洛阳,他们全被安置在洛阳西工营房检阅台下名为“广寒宫”的地下室内,派兵看守,不准随便出入,实际是被监视起来了。后来,当韩复榘获悉孙良诚的追兵很快就要来到,又准备离开洛阳时,曾与李兴中等人见过面,当时他表示,对这次军事行动有异议者,他将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愿跟他走的欢迎,否则也不勉强。当时,实际上,他对这些人是不放心的。
+ o: H: |0 l+ R. n 临走的那天,他原先也确是不想伤害这些老朋友的,只是后因队伍总是集合不起来,有人向他报告,说是李中兴等人在勾引队伍,他就再也不能容忍了,曾吩咐************队将“广寒宫”里的人通通杀掉,幸亏当时有人事先给李兴中等报了信,他们躲藏起来了,才得脱险。* n: x3 N1 g& B0 h$ \
韩复榘离开洛阳的第二天,孙良诚的追击部队来到了,李兴中等都嫌他们来晚了一步,可是孙良诚却说:“我何尝不想早点来呢?当我们在华阴听说韩复榘叛变时,都气坏了,都主张立刻追击,可总司令还念前情,于心不忍,哭着说:‘算了吧,让他们走吧,这全怪我昏愦,平时对部下管教不严,叫大家都受惊了,’唉,没法子,冯老总就是刀子嘴,菩萨心,韩复榘这小子不讲良心!”& p4 O- Q6 }, c4 ^. L7 G
孙良诚的追击部队要扑空,这原是意料中的事,因为冯玉祥是不愿西北军打西北军的。但当时尚在豫西的西北军另一支部队,即与韩素有矛盾的庞炳勋部,得知韩复榘叛变后,还是进行了堵截,双方发生激战。韩复榘部队受到重创,他且战且走,最后和一部分冲出重围的散兵,仓皇逃奔到开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