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02)
+ Q# w* _- b$ F/ |* f  - ?* T6 P4 \9 i; l* G& O* S
  第六章 生死决战(下)) E/ |' ^* a; u% C' a
  
# |) n; ]' h4 e! ]$ E6 s6 ?# q$ \  一、风云再起! D3 F2 K& w: `# c
  % S! d- i0 `6 a9 M) {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对匈奴汗国的打击力度是史无前例的,匈奴为了保全实力,迁移到更荒寒的北方。寒风与冻土磨砺着这个坚强的民族,他们蛰伏,等待着东山再起。
! F5 T6 ^" _+ o' B2 F7 ~$ B( p  赵信对伊稚斜单于说:“这次我们遭到重创了,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派遣使者到中国,请求与中国继续和亲。”伊稚斜单于点点头,表示同意。; v5 H8 V4 V% U: D
  匈奴使者到了长安,表示匈奴愿意与中国和平相处,继续和亲的政策。! v$ \% I8 v* h3 H0 F/ V8 T0 g
  丞相长史任敞说:“匈奴人想得美,现在吃了败仗,就想来和亲。我看应该趁这个机会,让匈奴俯首称臣。”) ~* @2 m; |: C9 r2 C
  武帝刘彻听了很高兴,匈奴是中国的头号敌人,要是匈奴称臣,那么中国就是天下无敌了。刘彻便派任敞作为使节,前往匈奴,准备招降伊稚斜单于。6 e& S4 ]# a) _5 g: G+ g" r0 f9 m
  0 e) ?9 h1 m# e! ?
  伊稚斜单于听说汉使前来,还以为是为了和亲一事而来,连忙召见任敞。
$ k6 l1 Y; D; T6 k  谁知任敞一见单于,开口闭口要单于投降中国,只把伊稚斜单于听得火冒三丈,命令左右将任敞捆起来。3 X0 K) \$ M  N' v: c; P6 Z0 H$ y
  任敞被匈奴扣留了。武帝大怒,准备再一次远征匈奴,但是霍去病的突然去世,使得这次远征计划不了了之。
+ P- y! l7 s9 j# }  接下来的几年,汉、匈两国相安无事。匈奴人养精蓄锐,慢慢恢复实力;而汉帝国则是开疆拓土,国家的疆域大大扩张。, V5 d2 R/ J9 c. l. x2 S% |
  ; N1 U- i6 ?3 E# U) ?
  元鼎三年(前114年),伊稚斜单于去世,子乌维单于继任。乌维单于继续伊稚斜单于的政策,躲在漠北休生养息,训练军队,没有南下攻击中国的打算。北方边境一片和平的影象,战争的阴影渐渐散去。
3 ~: n2 l  ~2 B# G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帝国已经先后征服南越、平西南夷、击灭东越,武帝刘彻此时豪情万丈,雄视天下,他的赫赫武功,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位帝王。刘彻决定巡视北方边境,让匈奴以及周边的国家感受汉帝国不可侵犯的威严。
# `7 L+ I6 g1 l  ^+ q  刘彻统率十八万精兵猛将,出长城,登单于台(在内蒙古托克托西北),再巡视朔方城。一路上车辙留痕,马蹄留迹,旌旗飘飘,绵延千里。十八万骑兵,雄纠纠气昂昂,威武雄壮,向匈奴人展示汉军强大的实力。
0 w! I& Q6 v5 m& H0 H( P5 A$ `4 k7 \  现在的刘彻,确实不把匈奴人放在眼里了。
6 _: C& N: L# l    A: q8 v5 B! ]) f7 m& y4 R( c# E3 Y
  随后,汉使郭吉出使匈奴。匈奴主客,即外交部负责接待汉使的人员问说:“你这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什么呢?”郭吉说:“这个我要面见单于时,当面向单于说明。”接待人员不敢怠慢,把郭吉引见给乌维单于。
' ^8 Q( u3 O& r0 ^* e& w$ T0 z( R  中国兵威正盛,郭吉态度非常强硬,他对乌维单于说:“南越王的人头已悬于汉帝国都城的北门。现在单于如果有实力与汉帝国开战,皇帝亲自带兵在边境严阵以待,如果单于自忖不是对手,那么就应该南面称臣,何必逃得远远的,躲匿于漠北寒苦而无水草之地呢?”
, t7 S) j& z9 @2 \; F  乌维单于听了气得发抖,对左右喝道:“是谁把这个人引见给我的?”
8 @7 ?+ b1 d! F) e  外交部接待官员战战兢兢地站出来说:“是小臣。”
6 g9 Y! r: G  C7 y  乌维单于喝道:“给我拖出去斩了。”
7 o* N( w0 c5 C9 N  q& R5 v  不一会儿,一颗血淋淋的的人头被拎进单于帐中。! i8 x, @/ `7 g' v7 u# b
  乌维单于冷冰冰地说:“把这个胆大妄为的汉使拿下,放逐到北海(贝加尔湖)。”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03)
( P0 P% n  P1 n  \/ G! b* P  
! ]# B5 X" r% i2 ?( A' X3 N8 n3 Q* |. C  乌维单于色厉内茬,终究不敢南下入寇中国,只是在漠北寒苦之地,苦练兵马,习练骑射。为了迷惑汉帝国,乌维单于屡屡派出使节到中国,说了不少好听的话,要求与中国和亲。
3 t! a, m8 Y$ v$ I  郭吉出使匈奴国未返回,匈奴方面假称郭吉失踪。武帝刘彻决定派了一个使节到匈奴去打探一下,一方面是打探郭吉的下落,另一方面打探匈奴和亲的决心。
( S# N6 V, |' O1 O( D  出使匈奴的汉使王乌,是北地人(甘肃宁县),熟悉匈奴的礼节风俗。匈奴人在接待外国使者时,如果要进入单于的穹庐,则必须要去符节,把脸涂黑。王乌就把符节放在一旁,涂黑了脸进见单于,与乌维单于促膝长谈。6 }9 V, L* l0 z' m6 o$ S' p$ T* A
  乌维单于故意对王乌说:“我准备派太子到中国充当人质,作为与中国和亲的条件。”王乌听了之后非常的高兴。4 S# M8 \& i4 d/ H2 @! O+ M$ {; E9 v
  4 J( Z7 N- z% H5 e
  回国后,王乌向武帝刘彻禀报,匈奴单于愿意将太子入质中国。刘彻对此十分满意,又派出另一位使者杨信到匈奴,与乌维单于商讨具体事宜。
' Y5 s& ~8 d: R; r4 E) e+ O; L0 y  杨信这个人与王乌不一样,王乌八面玲珑,单于对他颇有好感,则杨信则刚直倔强,原则性很强。杨信不肯从匈奴的风俗,不肯放下汉节涂黑脸去单于的穹庐。所以乌维单于很不痛快。
7 j# P$ ~' L. u: c  杨信对乌维说:“匈奴要与中国和亲,请先将太子入质中国。”这个条件,是乌维口头上许诺给王乌的。但此时乌维单于不认帐了。8 f! p/ q* j* b7 {
  乌维单于把脸一沉,说道:“你说的不对吧。按照贵国高皇帝与我国冒顿单于所缔结的和亲协议,汉帝国遣公主入匈奴和亲,并有大量的绸缎、食物作为嫁妆,作为回报,匈奴与中国和平相处,不侵扰中国边境。现在你们想撕毁以前的协议,让我国太子入质中国,这个决没有道理嘛。”( g9 S5 D& u, v, C
  乌维单于出尔反尔,翻脸不认帐,杨信气得半死,干脆启程回国了。' G# @3 n2 N: q* N) y  C
  
7 {3 N3 a; Z1 F2 w+ F  武帝刘彻听了杨信的报告后,就召来王乌,问说:“乌维单于不是亲口答应你要入质太子吗?怎么又出尔反尔了?”
) E" j8 ]6 C+ M" P  王乌嗫嗫无语,过了半晌才说:“臣愿意再出使匈奴,探个究竟。”5 @0 J9 O+ `$ L. j8 }
  王乌又一次出使匈奴。这回,乌维单于又是格外的热情,又跟王乌说了许多好听的话,灌迷魂汤。乌维单于信誓旦旦地说:“我打算到中国见见汉朝天子,与汉天子约为兄弟,从此两国和睦相处。”
6 l! C! r* ^5 s- _& I; _% h$ _  乌维单于这一番话,又把王乌搞得晕乎乎的,喜上眉头。; n1 h+ K6 J  q- ~! n
  回到长安后,王乌向武帝刘彻汇报情况,刘彻听说单于要亲自前来拜见,也非常开心,就跟大臣们讨论接待匈奴单于的礼节。有大臣说,为了显示中国的诚意,应该要修筑一座豪华的单于官邸。  t6 f: B% M% R" h( e. S+ C* B
  & k5 T$ u- g1 N, p3 H9 ^7 N- l6 W
  单于官邸落成了。- v* x1 X: p% C: a
  武帝刘彻派出使节前往匈奴,告知汉帝国的诚意,豪华的单于官邸已经落成,单于可以动身前往中国了。
+ [, ^* g$ O0 @4 p% n5 L- D) D5 f  乌维单于又耍滑头了,这次他是这样说的:“除非是中国的贵族成员作为汉使前来,否则我不能推心置腹地讨论具体的事宜。”
& g& ^* U3 [6 q2 z' {, b9 l  其实乌维单于哪里真想归附中国,不过是转移中国的注意力,他暗中操练兵马,企图东山再起。他知道武帝刘彻好大喜功,所以故意装着要臣服的样子,还派了一位匈奴贵族出使中国。, M; L9 N/ |& _0 B7 v0 i. C& V& @
  这位匈奴贵族到了中国之后,染上疾病,虽然刘彻命令名医抢救,但终究医治无效去世。刘彻派路充国运送匈奴贵族的灵柩回国,并授予路充国二千石的印绶,此举是为了表明路充国是一位中国贵族,乌维单于不是非中国贵族不肯谈判吗?$ q4 U- u3 A' l( v
  但是刘彻这次又失算了。
4 x& U" ^5 W" K# D& X9 ?4 v) x  乌维单于找到了口实了:这个匈奴贵族是被你们中国人害死的!所以不仅不与路充国谈判,反而把路充国也扣押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04)
; \+ {/ K6 ?# ]4 Y4 u" @$ Y  
% U; w7 T) J# }6 `/ Y6 O  武帝刘彻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乌维单于不过是在耍弄他罢了,乌维单于开给汉使王乌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d+ _! x' \' {3 L  自漠北之战后,匈奴经过十余年的休整,渐渐恢复了元气。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的骑兵开始越过大漠,袭扰汉帝国的北边。北方消散十余年的硝烟,又开始点燃。
+ @( v) f. n7 q& ~: @% F  对于匈奴的卷土重来,刘彻不敢掉以轻心,将两位最出色的将领调到北方战线,一位是以七百骑兵击破楼兰国的浞野侯赵破奴,一位是在西南战线上击灭且兰国、降伏滇国的拔胡将军郭昌。两位名将率军进驻朔方城,严密监视北部匈奴的军事动向。* \# C' V+ s5 i, |
  8 Y$ `, E% r3 k' O. B  f: I$ L
  正当汉、匈关系开始出现紧张局面时,在汉帝国一方,卫青的去世(元封五年,前106年)是汉帝国军事力量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 [. l7 Y- U6 r
  虽然在漠北之战后,卫青的军事生涯即告结束,但是身为大将军、大司马,卫青仍然参加了许多汉帝国的军事决策,即便是卫青在后期受到武帝刘彻的冷落,但刘彻仍然不能不倚重卫青的军事才华。
. f% ^" X- g% S3 t; c0 f% g7 y! n  我们完全相信,漠北之战后的平定南越、东越、开拓西南、远征朝鲜这些军事行动,卫青势必在战略决策上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此时的帝国军事力量,无往而不胜。
) d( b1 @& i% S) [  l  h& E  卫青的去世成为武帝一生武功的分水岭。卫青去世后,刘彻的武功一落千丈,曾被打趴下的匈奴,竟然一次次地重创汉军。! G2 \/ }0 i7 y6 k
  卫青的去世,意味着武帝开疆拓土时代的终结。但卫青这个伟大的名字,将永远成为中国抗击侵略的胜利旗帜。
; [" J, u9 e6 i. o  * t! }" d2 L4 ~- x0 ]/ Z: k2 w" u
  元封六年(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其子詹师庐继位,因为詹师庐年纪轻轻,所以被称为“儿单于”。, F  ^. q! d! F' v* S
  刘彻想趁机离间匈奴的君臣关系,便派两批使者前往匈奴,一批使者慰问儿单于,另一批使者慰问匈奴右贤王,而且故意给右贤王的礼物多一些,暗示说儿单于年少,你右贤王才有资格担任匈奴单于嘛。
: g% U' G. ]) n" {7 J  但匈奴人不吃这一套,两批使者进入匈奴后,即遭扣押。匈奴前后扣押的汉使节团共有十余批,作为报复,汉帝国也扣押了相同数量的匈奴使团。5 O, O5 e! `0 ]
  儿单于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非常残暴,喜欢杀人,搞得匈奴上下人心惶惶不安。匈奴左大都尉密谋诛杀儿单于,便派人与汉帝国取得联系,说:“儿单于暴戾无度,我想要诛杀他,然后投降汉帝国,然而汉帝国太远了,如果你们发兵前来接应,我马上发动政变。”9 e% p/ z) k) J  {
  
8 p- f& A+ a; ^$ u& x+ u  为了接应匈奴左大都尉的政变,刘彻下令在塞外修筑受降城。) s9 e: }& m* y: k, d3 [
  然而,此时匈奴王庭在大漠以北,匈奴左大都尉仍然觉得受降城过于遥远,所以迟迟不肯动手。
. L( ]1 z# F& Y6 E% f6 t/ v  太初二年(前103年),刘彻派赵破奴率领两万精锐骑兵从朔方城北上,深入两千里,并派间谍潜入匈奴,通知左大都尉,汉军精锐已经出动,准备在浚稽山(蒙古肯特山)接应。
; k/ }7 C4 N! h( v, H  然而匈奴左大都尉的政变计划泄露,还没有起事,已被儿单于所获悉。儿单于调集重兵集团,包围左大都尉,左大都尉被斩杀,政变以失败而告终。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05)
7 K6 a& p4 V) A# c/ Z' }6 V  % X; x1 e$ N0 {7 l0 r, S4 V7 u0 V
  儿单于击杀左大都尉后,转而进兵浚稽山,向赵破奴的骑军发起进攻。赵破奴此时才得知左大都尉的政变已经失败。在征东越、南越、西南夷、朝鲜、大宛时,汉军均是以囚犯为主力,然而这次与匈奴对抗时,是最精锐的正规军。
& l# n& H; k/ [3 m( K  # I5 `% k) \. j" F
  精锐就是精锐。, f9 L9 y6 J3 z8 y
  赵破奴,这位霍去病手下最强悍的将军,作战勇猛顽强,剽掠如风,与匈奴一开战,旗开得胜,俘虏匈奴骑兵数千人。击退匈奴后,赵破奴考虑到这次出征,因为左大都尉被杀,受降一事已经不可能了,便率军向受降城撤退。: g5 f1 _; E- b+ N, P# s/ Q2 q
  儿单于岂能甘心失败!他命令左贤王部火速支援,共纠集了八万骑兵,追击赵破奴。+ ~/ G- A* q8 {3 k
  汉军撤退到距离受降城四百里处,被匈奴人追上。匈奴有八万人马,汉军二万人马,兵力对经是四比一。
- q7 i3 B8 T# u4 c; h) I7 p. c  对赵破奴来说,最严重的威胁并不是匈奴占据优势的骑兵,而是淡水的缺乏。二万人的骑兵,如果找不到淡水,那么很快军队便会陷入绝境。; ~+ O0 B2 ^7 ^  N1 x
  * X% e3 E6 @; w/ R0 d
  赵破奴是一员猛将,在战场上常显示出过人的勇气,以七百骑兵擒杀楼兰王就是一例。然而,他的运气并不都那么好。
8 V- p9 e  u% @, Q! J/ G  夜晚时,赵破奴亲自出营,寻找水源。作为一名军队的统帅,这个冒失的举动葬送了汉军。赵破奴这次运气极差,在远离大营寻找水源时,竟然与匈奴的军队相遇,匈奴凭借优势的兵力,将赵破奴团团围困。赵破奴力战后,终于体力不支,被匈奴人俘虏。
* P- D+ d7 o" T4 i5 r. p4 ?. Y  第二天,匈奴人押着赵破奴到汉军营前叫阵。汉军官兵上下,面对主将被擒,群龙无首,陷入一片混乱中。怎么办?
1 M+ B0 o& x0 p  大家一五一十地议论开了。几位裨将商量,即使经过力战,突破匈奴人的重围,回到中国境内,将面临严酷的军法审判,主将被生擒,裨将难逃一死。不仅裨将难逃一死,就是士兵,也将面临严厉的惩罚,搞不好被贩为奴隶。更重要的是,赵破奴的兵团中,有不少是匈奴人,即是当年霍去病降服的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这些人如果落败回到中国,武帝刘彻会不会迁怒于他们呢?
; M: S6 U, E0 ?% B8 W  汉帝国严苛的军法,开始体现出强烈的负作用。就拿前几年的朝鲜战争来说吧,立下首功的荀彘都被处决了,谁还能指望主将被擒,战败而逃回的将士们,不会受到严惩呢?  q. u; j- v" V( |' A
  最后两万名帝国精锐骑兵,集体向匈奴投降!; X& O/ ?, S# J4 ?1 T6 u
  
3 c# A; y0 A) ]6 C, Z  儿单于大喜过望。此战赵破奴二万汉军精锐全军覆没,这是继刘邦白登之围后,汉军遭遇到最大的惨败。+ a) {  a+ f1 A* u# _5 z
  匈奴凭借战胜之威,南下进攻受降城。受降城是汉军在塞外修筑的一座孤城,但全体守城将士顽强反击,顶住了匈奴人的猛攻。% q& w- J$ h' e3 K$ h; v
  儿单于见无法攻克受降城,转而南下进攻中国的边境地区,大掠而归。
2 {, m' O& g, w+ r- g  这次大战,标志着汉匈十六年的休战局面结束(公元前119年-前103年),匈奴经过十六年的休整后,再次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焰,汉匈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06)& i+ V6 B% E: x$ n6 r" P
  2 b" s' I4 j! W
  第二年(前102年),儿单于摩拳擦掌,准备再度进攻汉军楔入匈奴的据点:受降城。但是这个残暴的君主却忽然暴病而死,或者是死于他人的算暗。* V: ~6 ]$ r) d4 N& J' ]
  儿单于的叔父继任,称为句黎湖单于。$ F8 b( x6 H+ _$ ~$ G- k
  赵破奴的全军覆没,令武帝刘彻雷霆大怒,他想了一个堡垒战术,想借此来防御匈奴,并作为进攻匈奴的据点。: j" j  Q  u8 Z" j* E  F
  光禄勋徐自为受命在五原(内蒙古包头)以北数百里处,开始修筑堡垒与哨所,一直修到浚稽山下,这条堡垒线长达数百里。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卫青的儿子)驻守在漫长堡垒线附近;强弩都尉路博德(路博德因犯法被夺去侯爵印,从将军降格为都尉)率兵驻守在居延泽附近,保护堡垒线的左翼安全。
$ _% ?$ B1 `  f6 Q  9 C7 F1 u6 N; c7 @; O# S- }
  事实证明武帝这一堡垒战术很不高明。# B+ g- l/ E2 ?% L3 \7 H
  这一年的秋天,匈奴单于发动全面进攻,大举出兵,分别攻击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杀死数千人。徐自为所筑的漫长堡垒线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就被匈奴人一一拔掉。4 E- ^9 I6 ]4 j2 b0 @+ v" H
  匈奴右贤王部则侵掠酒泉、张掖(河西走廊),掳掠了大批的人口与牲畜。汉军军正任文率部赶到,与右贤王部展开激战,击退右贤王,夺回被掳掠的人口与财物。
9 |! P, H: e, d9 p  以前卫青与霍去病都是在运动战消灭匈奴的主力,因为匈奴人机动性非常强,来无影去无踪,只有不断地跟踪追击,迫使匈奴军队进行决战,在决战中凭借汉军武器的精良与训练有素,大量杀伤匈奴的有生力量。  H( ~4 O+ X( k" \- |; p
  而武帝刘彻在失去卫青与霍去病后,战略决策出现偏差,以长城之坚固,尚且无法抵挡匈奴军队的南下,更何况分布漫长的一座座堡垒,更容易被各个击破。
1 \; W& E) K: A  
7 U/ O4 A4 w0 k2 A% L6 O  句黎湖单于军队撤回漠北之后,此时李广利在西域击破大宛,正在班师回国的路上,一路上留下汉军累累尸骨,到达玉门关时,仅剩下一万多人。
8 S$ o& @# H% ~9 @/ s1 `5 P  匈奴打探到李广利大军所剩人马不多,句黎湖单于准备截击李广利,但是军队尚未出发,句黎湖便染病身亡,他在单于位上只有一年。
  N5 z- ^6 R4 c! l9 K5 g# j  句黎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立为单于。! t( `) v$ f, |& `" v
  
9 [9 B: [5 F8 U5 p8 F3 B  此时汉军诛杀大宛国王,威震西域。武帝刘彻下达一份对匈奴态度极为强硬的诏书:“高皇帝有平城之忧,高皇后有嫚书之辱,以前齐襄公复九世之仇,彰显春秋大义。”意思说,过去匈奴对中国的侵辱,不会这样就算了,《春秋公羊传》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君子报仇,一百代也不嫌晚。3 L. ]# {6 j: c8 a
  新上任的且鞮侯单于听了之后,十分担心汉帝国又发动一次远征,因为此时匈奴国内政局动荡,二年内死了两位单于,再说且鞮侯是以左大都尉的身份继位单于,左大都尉在匈奴的国内的地位在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之下,势必引起其他王的不满。
& J& _5 E# c* ^6 X/ n' x  且鞮侯单于也花言巧语,迷惑汉武帝,他写封信给刘彻说:“汉朝天子是我丈人,我是儿子,安敢仰望汉天子呢?”又下令将以往所扣留的汉使,包括路充国等人,都释放遣送回中国。8 C5 s  s( N$ g* n5 ?
  ( Z! H: @% N* l' v8 C- q' @
  武帝刘彻见一道诏令,便让匈奴单于吓得俯首自称是儿子,又将扣押的使团释放遣回,心里十分得意,看来匈奴的降伏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 }$ z5 ~  s, i" Q" R+ W$ p0 m" E  作为回报,汉帝国也将扣押的匈奴使团成员如数释放,并且派遣中郎将苏武为汉使节,护送这些匈奴人回国,并且准备了大量的礼物要送给且鞮侯单于。随苏武出使的还有副中郎将张胜和常惠。- \* a% v! z% `$ _7 r/ w
  这是一次大规模相互交换被扣押的人质。
8 R- @. b/ F) W; m" Z$ O  苏武等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将是下一批被扣押的使节。
2 n  T* M. O' Y0 k  
0 `. ^8 Q. c7 L, U  q3 _  (第六章 第一节 完)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07)6 z. n+ k7 |* v1 p
  
- R: `! H- s3 [! G, S% f* Q' G" u  二、苏武与李陵9 f8 x$ O  d1 i9 a; l
  0 n1 p  g( h: l. N' L$ E+ l
  苏武使团一行人抵达匈奴,原本以后会受到且鞮侯单于的隆重接待,没想到且鞮侯单于对待汉使极其傲慢,与写给武帝信中表现出的奴颜卑膝判若两人。3 U: G) J- s7 k* @* X5 C
  汉使团对匈奴的傲慢无礼感到很气愤。
9 J8 a( X( o0 ?# h  ]" n" ]& u  副使张胜正觉一肚子不高兴,正在这时,有侍者入报:“虞常来访,在帐外等侯。”张胜一听大喜,忙差人将虞常引入帐中。
( V1 W& i: S2 R  虞常是何许人呢?原来虞常原本是匈奴人,是浑邪王的手下,在霍去病发动河西之战后,浑邪王率部投降中国,虞常跟着到了中国。虞常与张胜两人玩得很好,是密友,但是后来虞常追随赵破奴出征,赵破奴兵败被俘,他手下的两万名骑兵全部投降,虞常也因此投降了匈奴。3 E  \# y8 Z( h0 a  a3 c( Y& c# W9 ^$ Z
  虞常带了一人前来,这个人也是跟虞常一样,原是浑邪王手下,归降中国后,在赵破奴兵败后,又投降了匈奴,此人是原匈奴的小王,唤作缑王。
3 v1 S' u- R1 s+ m  
: @( t9 |( I$ G! W" e& H/ g( e# ^  虞常向张胜引见缑王后,对张胜说:“我们有个计划,已经密谋很久了,打算劫持且鞮侯单于的母亲作为人质,反动叛变,脱离匈奴,返回中国。恰好你们使团到匈奴来,到时可得支持我们一把。”
* |( R- s& ?8 S3 t, K  张胜听了没有出声,这么大的事情,他作不了主。
+ I, U: W* C& Q  m+ I  `  虞常见张胜不说话,又说道:“前些年卫律叛逃到匈奴的事情,阁下知道吧。”# r5 N6 L$ b, x6 ]
  卫律的事,张胜岂会不知!这卫律原本也是定居在中国的匈奴籍人,与李延年是好朋友,李延年是武帝最宠幸的李夫人的哥哥,所以卫律对帝国高层的事情,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李夫人去世后,李延年不知犯什么法,被武帝刘彻下令处死。卫律因为与李延年的关系非同寻常,害怕受到牵连,便逃亡到匈奴。因为卫律对汉帝国的高层内幕了如指掌,所以受到匈奴单于的重用,把他封为“丁灵王”。
7 f; ?2 n5 d% ~  虞常又对张胜说道:“卫律的逃跑,皇帝极为震怒。现在我可以用弓弩将卫律射毙,这个功劳,也算老兄一份啊。”1 ?3 |( _' I# Z' p' J1 P
  张胜听完为之心动,便慨然答应虞常,为他的叛变提供支援。
  T* b( H$ n$ p7 @/ S6 a6 I4 n  虞常与缑王听了非常高兴,便着手准备,只等时机一成熟,就马上动手。, j2 ?7 q! u4 ^6 S8 N7 D; C
  这么大的一个阴谋,张胜瞒着苏武,作为正使的苏武,一直不知晓这件事。
+ I) E2 q" q9 R# T6 C' z: Y# ?  3 G5 J7 W9 h3 i% S7 [) J/ g
  一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0 {8 _9 ~* V$ W0 I0 e( V2 B8 N/ G5 }
  且鞮侯单于外出打猎,王庭中只有单于的母亲、儿子、弟弟,卫队人数不多。虞常纠集了七十多人,准备发难,但是关键时刻,其中的一人思想开小差了,半夜时跑去向单于揭发虞常的阴谋。6 K9 F* }2 K* V
  单于闻讯大吃一惊,火速将精锐卫队调回王庭,围攻虞常等叛乱分子。虞常这七十余人,焉是单于精锐卫队的对手?虞常被生擒,缑王等七十余人全部被斩杀。2 l3 [( x* r8 E5 ^. q8 `
  这次叛变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镇压了。
8 [+ b$ Y7 B2 e6 k4 u2 r3 I  ! F' b3 g  R; k& z8 Y
  这次张胜慌了手脚了。
& \4 Q( ^6 C* L- d+ |( ]  虞常被捕,单于肯定会严刑逼供,到时张胜参与虞常叛变的事情就会水落石出。张胜惶恐不安,赶快找到苏武,向苏武和盘托出,苏武听了之后大吃一惊。
  y, A& h/ w$ c: \; R/ N7 Y3 X) ~  苏武听了沉吟片刻说:“事已至此,看来单于追究到我头上,是迟早的事了。与其等着单于逮捕我,羞辱而死,不如现在死个痛快一些。”说罢把刀拔出来,就要往脖子上抹。
& J9 D7 ?! U# l  张胜、常惠等人眼疾手快,把刀从苏武手中夺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08)
2 q! ]2 Q" R' N6 n, I% x/ o  ! w. y4 C9 Y+ ?
  不出所料,在严刑拷打之下,虞常供出汉使团的张胜参加这次密谋。
$ \7 m  K& e" A( _/ p  且鞮侯单于大怒:“汉使竟然不把我匈奴放在眼中,自我继单于位以来,将以往所扣押的十余批汉使团全部释放回国,目的便是与中国改善关系,没想到汉使竟然想谋害于我母亲,不杀汉使,咽不下这口气!”
3 w* q; o3 g5 j; Z: _5 ^  单于的手下说道:“与其杀死他们,不如让他们投降。”在汉匈战争这个视勇气贵于生命的时代,汉匈两国一般都不杀使者与降将,这也是战争中的心理战,策反对方的使者与将领,可以沉重打击对手的心理。8 Q8 Y6 ~" y  B% c
  单于点点头,派卫律前往汉使团驻地,将汉使团成员逮捕。
4 w4 w+ t3 l' \$ c& S% X. ]  
/ @1 ]: j1 U+ V7 a; J  卫律派兵包围了汉使团。
+ w# h1 H# T  P9 w  苏武对常惠说:“我身为使团的正使,与其受匈奴人的污辱,即便苟且偷生,又何以脸面回到中国呢?”拔出佩刀刺进腹部,鲜血汩汩直流。这次苏武动作太快了,常惠没有来得及夺下苏武的佩刀。
- O; i9 j# c$ z: z0 H+ @6 Z0 T  卫律见状,吃了一惊,没想到苏武如此之刚强。赶紧上前扶住苏武,并马上派出快马请来医生进行治疗,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点起火,因为天寒地冻,苏武伤口上的血很快凝固,这样血块会瘀积,所以把苏武翻过身来,踩在背上,让瘀血流出来。* X& N+ |. l3 ~
  苏武昏死过去,过了大半日才醒过来,他看到常惠在一旁照顾他,泪流满面,他忍住痛苦,很吃力地对常惠说:“你哭什么啊,叫匈奴人看见,会瞧不咱的。”4 J! `+ K5 P0 @1 N
  
7 q8 o% d: _# x  N- g' E& i! q  且鞮侯单于听到苏武的悲壮之举,心中十分敬佩,派出最好的医生全力给苏武疗伤,并且每天早晚两次派人探望慰问苏武。
5 @$ ^% D8 X' Y# c! I  过了一段时间,苏武的身体渐渐恢复了。: Y* w  X. W' l8 Y- q2 a% Z
  匈奴人将苏武及其他使团成员带到卫律营帐中,为了给汉使团施加心理压力,匈奴人当着苏武等人的面,将叛乱的主谋虞常斩首,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滚落在地上。张胜面如土色。  A% Y7 v' `. }) M! N7 B: M6 ^
  卫律双眼恶狠狠地盯着张胜,说:“汉使张胜参与了虞常的叛乱,罪该万死,然而单于心地仁慈,只要诚心投降,就赦免你的死罪。”
/ _( L: @6 Q+ e! l/ l  卫律拔出佩剑,剑尖直抵张胜的面前,张胜顿时瘫倒在地,连连说道:“我愿意投降,我愿意投降。”
1 t% x8 b) T" G  苏武与常惠投以轻蔑的眼光。
' V9 Y$ a$ e3 z) a2 b( C2 P  0 B0 {1 {; `; r
  卫律转身面对苏武说:“副使张胜参予谋反重罪,你作为正使,也须连坐。”$ @: s& V: x: d1 T! v: ]
  苏武轻蔑地说:“我跟他既无相谋,也非亲属,他犯罪,我为什么要跟他连坐?”
, j9 i/ i6 U1 B4 t  G8 y4 L7 ^  卫律被苏武驳斥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拔剑刺到苏武面前,苏武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卫律也不用脑子想想,苏武已经自杀两次未果了,还怕他那把剑吗?
1 T* ~5 t* w0 Y) l1 S; J! d" b9 e* b  在苏武如此刚强的人面前,来硬的没用,必须来软的。卫律一转念头,收起剑,呵呵笑道:“苏兄啊,我以前逃离中国前来匈奴,受到单于的重用,封我为丁灵王,拥众数万,马畜满山,也算是富贵了。苏兄今日如果投降,明日也是如此,否则的话,身体腐烂在草野之上,谁又能知道呢?”
) }6 s; L1 L+ c% g9 P6 N  苏武一声不吭。
  T+ Q2 a" w% |: F7 V  卫律见苏武不出声,还以为是苏武听得有些心动,又接着说:“阁下如果投降,我愿与阁下交为兄弟,如果阁下不听我的话,那么以后即使想见我一面,恐怕也没有机会啊。”0 K( F% Q! D0 W" N
  苏武听完一阵冷笑:谁想见你啊?你当自己是什么人啊,偶像明星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09)2 `. L: M  {1 n1 E
  
8 J4 X3 l! J5 t4 L3 ]! R  苏武冲着卫律就骂:“你原是中国的臣子,却背信弃义,投降到这种蛮夷之地,我有什么理由想见你一面?”8 j+ n: A% t9 C' x4 Q3 Y( G
  卫律被苏武骂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苏武接着说:“单于信任你,所以让你来审理这一案件,掌握生杀大权,但你居然不能平心静气公正处理,反而将我们这些与事件无关的汉使扣押威胁,企图挑起汉、匈两国的战争。”
5 {# b" v) ^- @* V( F. S  苏武越说越激动,口气越来越严厉:“阁下想想,南越擅杀汉国使者,结果国家被屠灭;大宛截杀汉国使者,大宛王的首级被悬挂到帝国都城的北门;朝鲜击杀汉国使者,马上遭到灭国之灾。现在只有剩下匈奴还未遭报复,阁下明知我是不会投降的,却来逼迫我,不过是为了挑起两国的战争,来达到你个人报复的目的。看来匈奴就要大祸临头了!”
, X: c) v- E7 L) w  卫律叹了一口气说;“我可都是为了你好啊,既然你这样坚持不投降,我只好把你交给单于亲自处置了。”  g8 s3 l) q. f
  
7 d# s' B6 r8 S. o* m- m  且鞮侯单于听说苏武坚决不投降,一方面很是敬佩,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失败感。这种失败感,又刺激单于的决心,一定要使苏武投降。
, P/ F0 w5 R5 p; w. p; F  j! d  单于想了一个打垮苏武意志力的方法,将苏武囚禁在冰冷的地窖中,不提供给水和粮食。苏武原本是一心求死,但匈奴人的威逼,却激发起他斗争的意志。死生,昼夜事也,死则死矣,然而如果这种死被人当作是一种怯弱与逃避,那么苏武宁可顽强地生存下来,活着,就为了证明给匈奴人看,中国人的意志力是多么的顽强,任凭你耍尽各种手段与花招,我就是要活下来,因为我要跟你们斗。
' k" j; ]+ @4 k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搏斗。
1 ]- x) J" Y) v  ' n9 z/ z; ~( l& b1 T( I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 J7 o8 ]% \0 w$ ]) p9 K  寒冷、孤独、饥饿一齐袭来。苏武从地窖口抓起一把雪,他没有碗,也没有其他的盛器,他一口一口地咽下雪团,他的嘴被冻着几乎无法合拢,冰冷的雪几乎把体内仅存的热度也驱散,五脏六腑一阵的抽搐,苏武从身上的皮衣上,将毛皮扯下,甚至没有火把这些毛皮煮烂,他硬是一口一口地吞进肚内。那是什么味道?咽下去之后,胃肠极度不舒服,加上冰冷的雪水,天底下有比这个更难下咽的食物吗?
8 r: E4 g- f: }$ \  苏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决不能在匈奴人面前成为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是大汉使节,我代表中国。
8 R% V* y: Q  n( W# c: T  苏武想着他的父亲,前汉军右将军苏建,多次追随卫青出击匈奴,屡立战功,被封为平陵侯,后来兵出定襄,被匈奴大军围困,赵信率军投降,但父亲坚决不肯投降,宁可冒着被斩杀的风险回到大将军营中。大将军卫青没有杀他,交给武帝处置,武帝赦免了父亲。朝廷恩重如山啊,苏武自己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他哥哥苏嘉是奉军都尉,苏贤是骑都尉。) t: {( b% }& ~" u( t
  苏武想着亲人,亲人给他无穷的力量与意志,使他坚强,使他不会孤独。
# B# p" w1 ^* ^  S  
0 _4 u, t7 Z/ t8 C; m  过了好几天,且鞮侯单于料想苏武一定是奄奄一息,意志力被击垮了,于是下令打开地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苏武虽然削瘦了许多,但他的目光还是那么沉毅,他的手臂还牢牢地握着汉帝国的符节,他还顽强地站立着,凛然不可侵。
6 v' D6 {& g: a3 r; U# O  所以的匈奴人都惊呆了,就是久居北方的匈奴人,也绝不可能有人在这种环境下可以生存下来。匈奴人的迷信心理起作用了:肯定有某位神灵在暗中帮助苏武。1 m0 |% `; z& Y" b! L
  如果有神灵,这个神灵就是苏武,他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就是力量无穷的神灵。
% q6 ], k! e2 B5 B) s! i7 ?  且鞮侯单于面对着苏武,他感到自己在一场决斗中被打败了。
3 I" C) ?: Y  |9 d1 D  但是单于还不甘心,因为他还掌握着生杀大权。他下令将苏武流放到荒凉无比的北海(贝加尔湖),让他去放牧一群公羊,跟他说:“等到公羊产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到中国。”' }% k2 I/ u+ ~4 w% y) u) {* X9 R
  苏武从此被囚于北海,与冰雪为伴。
, u5 h' D. Z! \  除了苏武之外,汉使团另一名重要成员常惠在匈奴的万般利诱与威胁下,也铮铮铁骨,坚决拒绝投降,表现出汉使者的崇高气节。常惠也是汉代一位重要的人物,十几年之后,常惠回到中国,后又出使西域,指挥乌孙军队大败匈奴,成为汉匈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挤身于汉代伟人的行列,此段故事,后文详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14:21 , Processed in 0.02466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