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6 19: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117、 鸡鸣狗盗
: P+ l" `* D. n- c2 m7 } 8 A. V! A3 Z% y3 G" U7 R6 Q" @
战国中期的局势,好比八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东方的齐和西方秦,是当时的两大超级大国。它们之间该选择冷战还是和平呢。
% z8 u3 s+ L4 H
: T+ v9 m# h% U7 d 它们最终选择了和平。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想得诺贝尔奖金,而是时势使然。这两个强国,都打算在周边扩张,所以都怕对方前来武装干涉。于是他们就讲好,谁也别干涉谁。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俩之间选择了和平。
( @) G8 [; c- \- Q
. d; C3 h3 A+ _, t6 d 为了加强两国的合作关系,齐国派自己的相国孟尝君,前往秦国工作,以联络两国关系,确保两国外交政策同步。
7 v! T/ A7 }/ I: I
8 [" J1 W3 A, @& J, t 孟尝君到了秦国,满脸堆笑,孝敬给秦昭王一件“狐白裘”当见面礼。这条狐白裘最是无价之宝,因为它是纯白色的。白色狐狸中国罕见,只有北极才有,由于路途遥远,一般流浪不到中国来。中国的狐狸虽然不白,但每个狐狸的俩胳膊窝(狐腋)下面,却有一小块儿白色毛皮。
; f. C( ]# v3 d& r9 z0 m0 C
; N& k1 [/ U3 j+ w 孟尝君的这件狐白裘,可是造孽了,它是截取数百只狐狸的腋下白皮拼制而成,所以有“集腋成裘”之说,能不昂贵吗。- m+ l) @8 |1 `
# m/ o7 e6 D9 y, y, {
孟尝君在秦国工作到了第二年,有人就开始害他,说他过于替齐国人着想。于是秦昭王打算割掉他的脑袋。
% j: ]9 f; f ~+ y8 E6 x
2 `: Q9 D: z* y; I7 G+ q ^ 孟尝君闻讯害怕了,派人向秦昭王的爱姬求救。
' K8 |4 e* B% Z9 z* A" {
5 B) D6 K& N$ r; v5 f 爱姬答应帮忙,但她跟现在的局长夫人比较像,帮忙不白帮,得有好处费。她的条件是要一件狐白裘。
: s5 j- ]& W2 d & I8 _, R. Y9 G# Z$ M$ |
“可惜我只有一件狐白裘,早已经送给秦王了,怎么办啊?”孟尝君问自己的门客说。
3 z7 E- _; C9 \7 m+ c: e ( F8 ~. ?" n0 z# [9 s
孟尝君喜欢收养门客,诸侯闻名,很多大侠和疑似大侠都来投奔他。其中有一个叫狗剩的,举手说:“主君,我有办法,我会学狗叫,把狐白裘偷出来不就得了。”
8 d. A! P! l, S0 B" S$ [1 Z( Q
3 h) Z, L, q! @. b& b. n% b 当晚,咸阳城顶的月亮,一片惨白。狗剩化装成狗,四条腿爬着,从狗洞钻进国家仓库,一路学着狗叫,窃走了秦昭王的狐白裘。6 U3 {( E8 e( L! l
爱姬得了狐白裘,大喜,打扮好了,朝秦昭王放电。秦昭王晕菜了。爱姬趁机撒娇说:“孟尝君这样的贤人,要是被您诛杀了,天下贤士岂不寒心,就都裹足不来啦。秦国落后挨打,我们的幸福生活就屈指可数啦?”
& E& ^# I; M1 }; ?; Q# ^ " Z4 f9 p+ P! I$ }. n
秦昭王一想,也对。于是,发出一道指令:“孟尝君一行可以离秦。”
( `5 Q, m3 _/ J9 U
3 Q# R6 X; G. X- I2 P; ~ 孟尝君立刻起程,带领门客跑了一天一夜,伴着星星赶到东方两百公里处的函谷关,但是一看,半夜时分,函古关大门深锁,夜空如漆。! e, ]- {$ z m. z5 m ? G
( d4 Y! M( b/ k% ~" U 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鸡叫,才准开关放人。孟尝君披着军大衣,跺着脚,焦急万分。旁边一个门客名叫鸡婆,举手道:“主君,我有办法,我会学鸡叫,我一叫,他就得开关。”0 _) X( H" |8 F E
9 g$ ~, x; f! {, H7 S8 [& z9 F8 m6 e! o 然后这个门客捏着脖子,咯咯答咯咯答地叫开了。
% Q) K( @7 q: M) J0 ? + J* E8 J I$ e% y
一听鸡婆叫,附近公鸡全部鬼使神差地跟着打起鸣来,好些山上的野鸡也跑过来跟着起哄。顿时函谷关下鸡声鼎沸。秦兵守关者,嘟囔着嘴,打着哈欠,骂骂咧咧地抱起门拴开关。查验了孟尝君的封传,放这一行人出去。. h% u/ T, i7 H1 s
- v3 T1 ^ Y2 K- a. K
不久,秦昭王果然变卦,派出追兵气喘吁吁地一路追来,可是孟尝君早已出关多时,朝着东方的阳光,绝尘而去。* _7 S: ], b" F9 U
! C* g2 |& ]4 D: O6 E6 a0 Z# Q" v 这就是鸡鸣狗盗的故事。
' e: U& f$ }# B- L+ d% S ) u: X; b: q6 g0 d, T$ y; u) S7 [& E
后来,宋朝的“拗相公”王安石曾讥笑孟尝君,说孟尝君手下门客虽然号称数千,实际素质真差,都是吃白饭的,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罢了。王安石说:当初孟尝君入秦,旦有一个聪明睿智点儿的门客能劝阻他,别去秦国,何必最后如丧家之犬一样辱身于函谷关下呢。这些人只能鸡鸣狗盗于事后,帮着孟尝君逃脱回国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