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23 21: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刺客魅影7 [5 h6 d2 \6 N! `- P
% U" Z6 O* g0 c$ N; c; B# V0 O
建武十一年(西元三十五年)春,随着隗氏集团的覆灭,公孙述的形势越来越不利。其实,他在东线的防御体系之所以坍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自陇右被汉军拿下之后,他受到了陇上汉军的牵制。+ r6 c" ?9 C5 i6 F3 a
由于来歙、马援所部汉军在陇上虎视眈眈,公孙述不得不在武都、广汉、汉中三郡投入重兵布防,企图全力阻止来歙的陇右汉军南下。本来,他认为东线的田戎在兵力上占据优势,又有江关天险可守,东部纺线固若金汤,绝对是万无一失。不料,东线却很快被岑彭突破!这一突变,令公孙述震惊无比:天哪!真是太可怕了!; v$ m7 k7 q8 G' w
这一年,也是公孙述登基称帝的第十一年。面对危局,他急的团团转。他突然想起,当年自己登基之前,梦中的神人说过:“八厶子系,十二为期。”难道说,朕的气数将尽?一想到这个,他就感到不寒而栗。然而,他最终还是定下了神:“不行,朕决不能坐以待毙!”但是,他现在又应该怎么办呢?0 ^ k2 _9 O+ Z
眼下,形势对他来说是极为严峻的:岑彭已经夺取巴郡大部,杀入犍为郡境内,垫江、平曲已经失守。从岑彭的进军路线来看,他是想一鼓作气,直捣成都啊!
C1 y5 ]6 g3 s% Y, C4 r8 ?# H 事已至此,也只好是拆了西墙补东墙了!公孙述毫不示弱,立即作出了紧急部署:
! N3 I; b( ?6 y/ [% T$ _' q2 \1 V% o4 y 第一,强化成都以东的沱江防线。令大将延岑、吕鲔率领汉中郡精兵星夜南下,驰援犍为。又令其弟公孙恢集结机动部队与延岑、吕鲔会合,分头把手广汉(四川省射洪县与遂宁县之间)、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严密构筑防线,全力阻止岑彭所部汉军进入蜀郡。$ J7 q0 r, f4 t8 B8 U
第二,守备、警戒武都、汉中一线。令原陇将王元为将军率部增援武都郡,与大将环安死守河池(甘肃省徽县),严防陇上来歙所部汉军南下。
0 \, u. G. l3 m 第三,收拾巴郡残余势力,令将军侯丹率二万余人疾驰东进,与汉军对峙于朐忍县黄石(今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6 K& \0 J+ t, C- w! `
从公孙述上述部署可以看出,他是孤注一掷,不但准备将岑彭抵挡在沱江以东,而且准备让侯丹抄他的后路,一举将其驱逐出境!2 |5 N' e* I. Z: `( N, T& E
公孙述在益州经营了十一年,还是有点实力的。经过这一严密部署,岑彭的进攻势头被遏制,汉军被阻隔在沱江以东,无法继续西进。看来,要想拿下成都,只能是“南边的文章从北边做起”。能否一战克定益州十郡,全看陇右汉军有无大的动作了!4 q* H) p; K# V$ q1 I: R2 G g2 g
再说中郎将来歙、太中大夫马援为主、副将的陇右汉军。自从去年全歼了隗氏集团、收取了凉州十郡以后,他们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由于陇右新平,首先要保持稳定,必须先招抚赈济各地,还要抵御西羌诸部的进攻。因此,来歙、马援二人亲自坐镇,扬武将军、天水太守马成具体负责,开始逐步收服陇右各个地区。半年多来,由于一直忙于招抚、剿匪等内务,他们一直无暇南顾。
) h' ^* }4 J- m" g O. L 建武十一年夏初,先零羌发动叛乱,进犯临洮。来歙向朝廷举荐马援为陇西太守,坐镇狄道县,专职负责防御先零羌等工作。马援到任之后,奋击来犯之敌人,大破先零羌,陇右西部逐步得到了安定。马援走后,南征巴蜀事宜则由来歙本人全权负责。
/ D6 E- i) h( K) _$ u6 k( b6 z0 N 六月,刘秀在得到了岑彭深入巴蜀腹地消息之后,为了配合岑彭在南线的进攻,他也作出了紧急部署:令来歙为主将,虎牙大将军盖延、扬武将军马成为副将,率领陇右汉军主力十余万,取道西汉水谷地南下攻击公孙述的北线防区。刘秀的战略意图很清楚:南、北两线同时夹攻,使公孙述腹背受敌,首尾不能兼顾。
) D- s9 A+ A- `. _ 六月中,汉军势如破竹,一路杀入武都郡境内。入境后,汉军一战击败了王元,拿下了下辨道(甘肃省成县西北)。王元、环安率领残部逃入河池。随后,大军乘胜前进,将王元、环安围困在河池城中。5 I( W+ |* J4 F2 R1 W
眼见汉军势大,无法抵挡,环安愁云满面,无奈之下,他只好派人杀出重围,走小路入川求救。败报传入成都,成都大震。公孙述急的如坐针毡,来到城外大营中火速召集诸将议事。
$ `' x& ], u$ l, j3 Z 他愁眉不展,喃喃地问众将:“汉兵势大,人人骁勇,武都郡县悉为所破,如今且当如何?”众将默默无语,帐内鸦雀无声。公孙述大怒:“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朕养活了尔等这么多年,难道就没有一人为朕分忧么?真是一群废物!!”突然,有一小卒进帐,跪下禀奏:“小卒乌钻,愿为陛下分忧!”公孙述眼前一亮:“你有什么办法?” 乌钻道:“陛下勿忧!小人少年之时,学过武功,当过刺客!小人愿身怀短刀,夜潜来歙帐中,将其刺杀!来歙若死,则盖延、马成易破矣!”公孙述大喜:“乌钻!你若真能立下此功,朕不惜封侯拜将!你速去准备,朕在此等着你的好消息!”
3 [% a) P* C7 ~6 U# x “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 公孙述真是急眼了!只要能宰了来歙,一切都好办!! ^% Y& K$ g% e8 i* {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夜幕沉沉,伸手不见五指。河池城外的汉军大营之内,一个矫健的黑影悄然潜入。他来到来歙的中军帐外,看四下无人,敏捷地钻入帐中,转眼就不见了。夜深之后,来歙忙完军务,来到榻上躺下。一会儿,他就迷迷糊糊地睡去。
+ H& C" }: I @ 黑夜如水,静的怕人!三更过后,一个黑影突然从榻下跃起,一刀插入来歙的前胸!顿时,血花飞溅!来歙负痛大叫:“来人!有刺客!”黑影不慌不忙,飞快窜出帐外,顿时消失在茫茫夜幕之中。武士们赶到之后,哪里还有刺客的影子?只见来歙卧在榻上,胸插短刀,气息奄奄。5 X$ n7 K% z$ ~' H7 L
来歙面色苍白,手指着不知所措的武士,含糊不清地吐出几个字:“快……,请虎……牙……”众人会意,飞马急召虎牙大将军盖延。; c2 r: O, r q, e4 [& i
盖延听说来歙遇刺,吓得面如土色。他不敢怠慢,飞马驰至中军帐。盖延老远就见来歙躺在榻上,胸插短刀,浑身是血。他吓得不敢进门,“扑通”一声跪在帐门口,放声痛哭!$ X4 B, L+ J5 z8 j3 K1 X) Q
来歙见状,顿时大怒。此刻,血已经止住了,来歙的精神显得好了许多(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他强打精神,斥责道:“虎牙!你还算个男人么?怎么这么没出息!来某身为使者、大军主将,受命南征。今日不幸,突遭奸人毒手,看来今日便是来某的死期了!来某深受国恩,死无私憾。惟恨今后不能报效国家,再也不能为圣上分忧了!”来歙停了一下,突然抬高了声音:“来某就要死了!因此特召巨卿将军前来,惟以军事重担相托而已!可是你!你却学着女人的样子哭哭啼啼!真是混帐透顶!来某虽然利刃加身,难道就不能叫武士宰了你吗?”! ]" \: ^, N( w0 x
盖延闻言,强忍悲痛,含泪而起,躬身行礼:“来中郎,有事请吩咐,盖延从命就是!”来歙道:“我死之后,大军由你统领!你要是出了差错,到了阴间,老子也饶不了你!你听清楚了么?”盖延低头奏道:“末将谨令!”来歙回首对武士说:“扶本将起来,我要给圣上写一道奏章,快!”8 ~% w! o6 r, o& I4 D
来歙强忍剧痛,趴在书案上。他胸插短刀,亲笔挥毫给刘秀上了最后一道奏章:“中郎将来歙谨奏,小臣于六月某日夜亥时,被不知何处之贼人利刃所刺,击中要害,命且不久。小臣不敢自惜性命,惟恨不能再报陛下之厚恩了!小臣虽死,遗憾却深。小臣身为朝廷使者、西征军主将,所作多不称职,辜负了陛下的希望,使朝廷为之蒙羞,此为臣毕生之憾也!臣以为治国之道,以得贤才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刚直,可堪大任。臣之兄弟、子嗣都不成才,都不是做官的料。如果陛下因臣之故让他们做了官,将来要是犯了法,一定会被朝廷治罪。请陛下哀怜来氏一门,今后一定对来氏子弟要加强督导!切勿令其为官!”将遗表写完之后,来歙投笔于地,抽刃而绝!$ O% e3 x1 W# L6 L. m2 W8 A
几天后,刘秀在洛阳得到了来歙遇刺身死的消息。他手捧来歙遗表,想到幼年与之交往的那些往事,再想到他为国家立下的汗马功劳,刘秀悲痛无比,泪水扑簌簌淌下,打湿了竹简。; E! o s' A) Z# l- `
当日,刘秀下诏:任命扬武将军马成为代理中郎将,总领西线汉军。过了十数日,来歙的灵车送到了洛阳,刘秀乘舆到场,亲临吊唁并送葬。
6 {2 t; |0 t7 C W7 J 来歙之死,真是慷慨壮烈,悲壮无比。他的遗表,深沉得体,感人肺腑。作为军人,能够战死在沙场之上,这是最大的光荣!被敌人刺死在军营之中,病死于军中,与战死沙场有异?为了国家捐躯,为了朝廷而死!大丈夫为国而死,虽死犹生!
: |# i9 v" z$ @) `. \% [: W 来歙之死,与冯异、祭遵、景丹之死一样,都是为天下统一大业而死的。来歙之死,书写了一个军人不朽的光荣,也奏响了自己的人生绝唱!来歙的英风侠骨与铁血丹心,足以让千百年之后的人为之感动、钦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