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4 14: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24)6 b, _4 z% r, c i+ u0 r2 q) o
& n k5 \! j, ^; y 在匈奴国内,主战派仍然十分强硬。元凤三年(前78年),匈奴犁汙王派间谍收集中国边界的军事情报,间谍回报,在酒泉、张掖一带,中国的守兵相当少,如果出兵,有望收复河西走廊。
* p: U: m/ v, P0 U H+ | 正好在这个时侯,犁汙王的部下中有些人向中国投降,向中国政府透露,匈奴人有可能进击酒泉、张掖。昭帝刘弗陵马上下诏,加强河西走廊的军事戒备,防止匈奴人的偷袭。1 X) D( D0 b4 ?/ F, }! _, c
但是匈奴人并不清楚汉军的防备力量已经大大加强了。右贤王与犁汙王仅仅带了四千名骑兵,兵分三路,分别进攻日勒(甘肃山丹东南)、屋兰(甘肃山丹西北)、番和(甘肃永昌)三地,这三地均属张掖郡管辖。
# r4 p) h9 J% r9 i0 A' }+ F0 C
' W* Z+ ~& O/ O( `$ |) d- ^. f 匈奴人送死来了。" U: W7 V* ]3 P+ k/ X/ N
汉军已得到情报,调集重兵在张掖以逸待劳。除了驻守张掖郡的正规军之外,还动用了强悍的属国(划给投降中国的匈奴人的居住地,以属国都尉统一管理)的外籍兵团,进行反击。匈奴人原先以为中国驻军人数极少,结果一交手才发现中国军队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匈奴军队,心中大恐,不敢恋战,狼狈鼠窜。
7 Y. \' j- s5 u( i 汉军乘胜追击,匈奴兵团几乎全军覆没!四千多名骑兵,除了右贤王率数百人逃得快之外,其余全部被汉军斩杀与俘虏,匈奴犁汙王也被中国外籍兵团的义渠王斩杀。
% q% s5 i7 ~2 l0 b2 E; u+ m 在强汉时代,外籍兵团是中国一支极为重要的军事力量,虽然从武帝以来,在中国生活的匈奴人有不少曾背叛汉帝国,重要的如赵信、卫律,但是帝国政府在使用外籍兵团上,仍然给予充分的信任,这是大国的胸襟。
5 u4 f8 C# _2 s( o8 o + ]8 f; h7 v! r/ g
匈奴人还不死心,又派出三千人的骑兵,侵掠五原,杀死五原郡军民数千人,之后,数万名匈奴骑兵沿着南边汉匈边境线,袭击中国建在塞外的碉堡,又虏略了不少中国居民。
! p8 @& ]) f* ]5 O 但是匈奴南下进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中国边境线上烽火台的警戒功能十分强大,只要一发现匈奴大军,台上的烽火很快就会传递到很远之处,使得汉军总指挥部可以从容布置防御,反击匈奴的入侵。
# C' z- ?5 j! s6 P 这一年的冬季,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乌桓的叛变。, _2 ^ D# f% q
乌桓中东胡部落残余的一支。东胡在冒顿单于时代,遭到匈奴人毁灭性的打击,其残部向东逃窜到乌桓山与鲜卑山,成为乌桓与鲜卑两大支系。& s- o1 `+ p. a0 k0 `
在漠北之战霍去病大败匈奴军队后,乌桓归降中国,被武帝刘彻安排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以北的区域,并置乌桓校尉,专门管理乌桓事务。
a' v$ Y `4 Y5 A
p- }8 f/ ^; n/ \6 |2 J% P 乌桓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逐渐强大。9 p! y3 O% J" s, T. E$ I5 N
乌桓人祖先的东胡部落是被匈奴所灭,所以乌桓与匈奴关系水火不容。乌桓派人挖了匈奴单于的祖坟,所以匈奴人也对乌桓人恨之入骨,但是乌桓有汉帝国在背后撑腰,匈奴人也无可奈何。- B% `% n. U: ~" Q$ Y7 T8 Y# S
崛起的乌桓开始变得自大,既不听命于匈奴,也不想听命于中国,所以宣布独立。
5 Q. J ~6 c+ t0 m 乌桓一独立,匈奴人乐了:“这下没有中国撑腰,还不整死你呀。”于是匈奴派出一支两万人的骑兵,攻入乌桓。
2 U0 Z% \1 O* k
7 W/ m3 q3 c% U2 d9 e4 r2 r 大将军霍光心想,汉军也许可以趁匈奴与乌桓交战之机,出兵围歼匈奴这支远征军。霍光把汉军中最有才华将领的赵充国招来,征求赵充国的意见。. s$ R5 z0 J% X1 S' m4 M
赵充国对霍光说:“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匈奴与乌桓交恶,这对中国是好事情,再说这两个蛮族相争,而中国插手,这不是没事找事,招惹事非吗?”
" h0 g! b. Q J" ]( k 但是中郎将范明友却不怎么认为,范明友说:“兵不厌诈,现在正是出机匈奴的时机。”范明友是霍光的女婿,所以想在霍光面前露一手。
3 X! t' P* ^& _/ ]$ C 霍光听了之后大喜,便让范明友担任度辽将军,率领二万骑兵出辽东。临行前,霍光交待范明友:“大军出发,不要空手而归,如果不能消灭匈奴军队,就趁机袭击乌桓军队。”
" u2 j( {9 O9 [$ M 0 l0 d5 b! B/ i. Q! `4 v* z
范明友率兵出发了。此时匈奴人正在战场上与乌桓军队交锋,匈奴占有上风,在得知汉军出动大军,担心陷入两线作战,于是主动撤出战场,逃回国内了。) s; R2 L/ {) n( R/ G0 v) r
不可空手而归!范明友谨记岳父霍光的话,既然与匈奴开战不成,便顺手教训一下乌桓。乌桓刚刚与匈奴苦斗,士兵疲惫不堪,不想来了一支更强的中国军队,仓促应战,结果大败而回。& s1 l" Q6 Z# |& E1 F) T
范明友指挥大军乘胜追击,共斩杀乌桓军队六千余人,其中包括三位乌桓的小王。$ }3 G& a! p/ e; D1 f, c
这次汉军的出击虽然没有逮住匈奴人,但是对乌桓一战的干净利索,所展示出的强大的攻击力,却威震匈奴,从此匈奴更有小心翼翼,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
+ J6 d, C# [$ e5 T; j9 j) Q/ k) c 在之后的数年中,匈奴不敢再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落入汉军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