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远古至秦朝的150个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20、白起) \, s4 [$ i( Q7 [6 K
  
/ L% C4 S: r5 y0 N1 T2 D/ O  伊阙位于秦人东出函谷关160公里处(现有武则天照着自己的模样凿的卢舍那大佛,山河壮丽,风景优美)。
7 h& T3 v: O& K2 }9 v  
6 K! O2 {9 q8 U/ J  公元前293年,白起带领秦国军,在伊阙这里与韩、魏联军展开激战。1 _1 Y$ Z  B" b+ ~( {: V  x
  4 q, u- R( n4 F8 ^' q
  韩卒武器精良,“被坚甲,操劲弩,带利剑”,可以“一人当百”。当时,韩国的武器最好。就像现在世界上的上等弓箭都出产于Korea,战国时代的韩国也是硬弩出产地。韩弩“超足而发,皆射六百步之外”。所谓“超足而发”,张艺谋的《英雄》影片里有表演:由于韩国弩的倔强系数非常大,需要让军士们屁股坐在地上,举起两脚,蹬住弩机,好像坐在地上穿裤子那样,然后拉弦上箭。这种不甚雅观的姿态效果不凡,韩国的弩弹射力道极大,,可以穿甲之后射透人的心脏,是列国最厉害的远程武器。
( G2 d& |3 o+ D' C, o  
5 V. k# ]3 K! h/ D3 z6 x: j0 }  韩军不但弩强,其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也都是国际一流。所谓铁幕就是用铁做的护臂,以避免被自己的弓弦弹伤,所以一般放在左臂上。总之,韩军的“劳保”用品非常齐全,惟一缺少的就是作战的勇气了。他们都穿着高质量的重甲,每人像一个碉堡一样,魏军也是如此:上身有皮甲,下身有甲裙,腿上有胫甲,好似单人坦克。$ m: O* Y( z  y- T4 X2 }" J
  
5 _) k2 ^% z' f) o  l. e& q  而白起的步兵则只有前胸、后背披甲,属于轻甲。这使得秦人更加轻捷善斗,甚至一些不要命的干脆脱了头盔,撇了衣甲,赤膊去打,露出农民下地干活时的习性。
; ~6 N4 i; V' o+ y/ r- X) `% J  
3 ~+ Z0 N2 x  Q, {1 r: V5 g  白起(绰号白疯子)是如何指挥自己的机动性很强的士兵呢?据史料记载,白起秦兵的数量只有韩魏联军的一半儿。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韩军属于主场作战,像蝗虫一样布置在地平线上,其友军魏军的位置比韩军略错后,处于韩军侧面略后。但韩国人指望身后赶来的魏国盟军先打先锋,去跟秦人斗上一场。魏军也是一样。两军互相推诿,都想保存实力。' r* M0 b6 E% g; n" y- \
  2 b1 W) m- a- `* P4 ^
  白起决定先设“疑兵”同韩军对阵,摆出要进攻韩军的架势,其实却是抽调自己精锐主力,集中优势向准备不足的魏军发起突然攻击,以求突然出奇,击溃数量庞大的魏军。1 ?) D9 a% P: B/ i0 a
  5 \4 y) K6 H5 n  o- [
  什么叫“疑兵”呢?所谓疑兵,就是堆出无数旌旗和飘带拥在阵前,令敌人眼花缭乱,误以为这是主力进攻方向。韩国人看着花花绿绿的旗子不知虚实,也不敢随意移动。侧后方的魏国人则变得悠闲起来,以为老韩已经打起来了,有老韩在前边顶着,自己先打个盹吧。正在这时候,就像山崩海啸一样,白起的主力各阵,急趋鼓噪压来。魏人被杀得措手不及,尸横狼藉,血流成渠。而韩军被秦疑军牵制,竟然不敢移兵来救。
% F: L! Q% H: v" N8 n  
" Z0 g! l; O. p+ C* P  等秦人杀完魏师以后,拎着滴答着鲜血的兵器和人头,过来砍韩国人的脑袋了。韩国人才大惊失色。他们估量了一下,觉得没了魏人,光凭自己是打不过的,干脆不战自溃。秦军大获全胜。/ _/ \. E2 N8 J% O# q  p
  & W. ?) ]4 }5 I% X' P$ ]1 I
  伊阙大战,韩魏军共24万人被歼,创中国战争史上受杀戮之冠,如果用马车来装这些人头,车队会排出四十公里。如果你家就住在洛阳“龙门石窟”附近的大道边上,那么公元前293年这支血淋淋运送红西瓜回秦国请功的车队,要花上一天一夜的时间才能从你家门前通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121、苏秦
0 A9 R! Q, b& N1 {) f; J4 O  
7 P! U9 |. m+ Y5 C9 a  苏秦早年家住洛阳城,block的名字叫“乘轩里”。“乘轩里”大约常有乘轩的贵官经过,因而得名(轩是带遮阳圆伞的车,现在的车敞蓬为美,当时的车有伞高贵)。
0 D) j& u0 j% o4 K: t! [   7 D# L* x! t9 `0 S: g7 X9 J- S; e
  苏秦的大哥、二哥都是知本家。他俩奔波列国,靠给人瞎出主意过生活。苏秦是小三。苏小三很羡慕俩哥哥的事业。
8 d4 v) x- y! k  O- }  2 O: ~1 i$ _1 ?3 j/ q0 h
  俩哥哥有什么事迹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次,赵国(河北省南端)打算向北进攻燕国(河北省北端)。苏秦的大哥苏代就跑去出点子,对赵王说:“我在来贵国的路上,看见一只鹬(就是鹤之类的东西)跟一只蚌搏斗。鹬啄住了蚌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互相不放开。鹬说,几天不下雨,我就渴死你个小样的。蚌说,几天不松手,我就夹着你鸟嘴饿死你!正闹着呢,渔人过来了,把战斗的哥俩都给抓进笼子里了。如果贵国向北攻打燕国,我恐怕强秦就要从西边扮演渔夫的角色,得志于你们赵国领土了。”于是赵国终止了攻燕计划。苏代也就从燕王那里拿到了奖赏——咨询费。
* @* A$ ?4 C; x  4 S( C$ J1 h8 x7 Z
  苏秦到了三十来岁年纪,在咨询业混得并不行,除了娶了一个媳妇以外,尚无别的成就。他准备像大哥学习,把自己包装一下。
( L1 H( ?1 s/ Z5 E. B% ^# t  ; ~% Q& b% `( Y
  现在作咨询的人,必须有一套行头:一套假冒名牌西服,几根劣质领带,外加笔记本电脑。苏秦也给自己弄了一件黑色的貂裘(深颜色的比较像智者)。他还需要一辆马车。但他没有私家马车可坐,于是就让马车坐他——他弄了一辆桑木车轮的小车,自己拉着,于是就出发了。0 m7 h# }; G( ~& p( g+ l0 v
  4 [9 R: ?* O9 S3 q6 b
  车上当然不能装商人的俗气的金玩玉器,当然也不能装农民的大粪。按《战国策》记载,苏秦车上装了一箱子书。他没有珍贵的漆器木箱,就用草编了一个草箱子。此外还有一个口袋,里边是必要的细软。当时的口袋跟现在不一样,叫做“橐”,也就是把一个布筒,两头都扎上口,就是橐了。我想,这也是穷人因陋就简的做法吧。! {) Y  J! h( |$ C
  6 J9 l5 L2 B& t( K) b3 u; T: g
  于是苏秦就准备离开洛阳,到最南边的楚国和西边的秦国这俩知识稀薄的地方去骗客户。一般做咨询的人都明白,要到缺知识的地方去兜售知识才能拿到项目——比如北京的咨询师都是往河北、山东这些周边的地方上山下乡。在知识密集的北京,反倒是吃不开的。
2 B' F1 b. H) K8 q  
6 j3 A" ~7 z, N# s4 O  于是苏秦长途跋涉来到楚怀王那里拉项目。楚怀王是很不好见到的,苏秦说:“您的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传达室的干部比鬼还不容易露面,见大王更好比去见God)。
' J( R0 Q; l! S* V. b: e  ) f. m  X" X2 e
  苏秦做了好几个项目建议书,送进去,内容大约总脱不开人云亦云的“任用贤人”之类,跟现在咨询顾问常说的“以人为本”这样的废话差不多。楚怀王觉得隔靴搔痒,没有聘请他立项的意思。& r2 M; N$ ~: w) L  O" n
  
2 h! I6 r* E) v: s' z! |' o( W  苏秦就抱怨说:“楚国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粮食贵得像玉石,烧火的柴薪贵得跟桂树一个价,妈的,我不伺候了。”于是,离开了楚国,往知识稀薄的西秦碰运气(虽然没谈来项目,但苏秦毕竟为我们创造了“食玉炊桂”这个成语)。! t# c. ^# Z$ X3 t/ A6 X
  
( ?: v: Y; `; H7 Y0 f  苏秦于是来到秦国,秦国这里也不是人待的。他在旅馆里累计写了十篇presentation(项目建议书),献给秦王,都无回声,直拖到盘缠花光,无可奈何,才终于被旅店主人客客气气地赶出了客房。3 r7 D$ N0 K- @( [$ x
  7 S. b7 d, B3 r5 R7 M2 T
  此时的苏秦,双轮车已经不见了,马夫也没了,黄金全部用光了,貂裘也因为花不起钱请人干洗而敝旧了。他只得自己挑着书袋子,往回家路上走。
5 y2 u/ G3 I% X  & Q  w& w' j, r* b# U& m3 N
  国道上的官办旅馆苏秦没有资格住。苏秦住的是私营的“逆旅”。由于虱子多,苏秦每天早上从逆旅起来,都要浑身散抖,好像跳hip hop。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22、悬梁刺股( T4 }: z* f! `3 Z
  
% t1 _7 Q9 M& s4 \. C  徒步走了一个多月,苏秦狼狈不堪地回到家里。他家里惟一的不动产——就是他娶来的媳妇,嫌他没有建功立名,根本不搭理他,兀自在缝纫机上操作,低着头。他的嫂子也根本不给他点火做饭。
( @/ u# Q+ E# v, n  # V5 @, C- i0 s( o; W8 A
  苏秦喟然长叹:“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我完蛋了!”+ [8 P) u+ `/ {) f
  2 L3 t3 F2 h# c& v( c0 |/ h: a
  既然妻子不以他为夫,想必睡觉时也不许他上床。苏秦只好到客厅里去睡。夜半无聊,他就在堂上翻出些旧书来。
# G+ y! s  ^, z( M: ~# x6 t7 ?2 p  5 Z" [4 j$ }: a1 D2 [1 c
  苏秦决定不再怨天尤人,他按着古代典籍,参看着战国七雄的地图,反复揣摩,苦心深研,一边“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为我们兢兢业业地创造“悬梁刺股”的成语,把他头发上的虱子都感动了。
) J3 [; {" N- h1 B  q( @6 A" L( e- X  ) C/ r7 \: p8 E
  这匹虱子是从逆旅带回来的。随着苏秦学问与日俱增,脑顶上由于头发悬梁也越来越秃。那匹虱子在苏秦的头顶散步,带着自己生下的小孩,感慨地说:“孩子们啊,光阴似箭啊,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这里才是一条小路呢,现在都成了一片广场了!”
5 i7 N/ M2 n0 ~8 [& w  
2 J! x" l# r9 w2 t5 f: y9 m* [  苏秦学问猛长以后,得到一个消息:燕昭王正在发出求贤令,请人做项目。
1 H0 J5 w# i! C& w+ G  ! [8 V! s. u4 W& N: U8 B, N4 t0 G
  当时有一个项目做得很差的家伙,叫做郭隗,由于做得差,燕昭王不打算给他咨询费。他就急了,编了个千里马的故事忽悠燕昭王:“Long long ago,有一个国君,想花一千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三年都没有买到。后来经马贩子介绍,找到了线索,结果这宝马已经死了。但是采购员还是花了五百斤黄金买来马骨。国君大怒:‘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买死的!’采购员说:‘死马尚且花了五百金来买,活马就更不消说了,天下一定认为您是真正爱马的,千里马不久就会摇着尾巴来到。’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就买到了三匹。”
* p: k8 y- h  t9 N  
- F* E3 }$ t' o* R4 e  “您什么意思啊?”
9 L3 e7 C9 x8 k9 m0 c3 c6 Z* |  $ j+ C  [: O/ ?" |( D% H- q
  “大王如果真要想找人做项目,不如就把欠我的咨询费给我,天下有名的咨询师知道了,就会想:连区区郭隗这么个junior consultant都能混到好多钱,那我们这些senior consultant岂不就更能发财了吗。于是必然蜂拥而至!到时候您国富兵强,指日可待啊。”! B% Y8 z, u9 Q2 g
  - p6 z0 D  [. |8 g7 c) t4 L
  于是燕昭王筑了一个高台,摆黄金在上面,放出话去,谁有能力做咨询项目,都尽管来吧。于是大将乐毅等贤人跑来了。
) g8 F+ ~) s1 h  
: e" Z, U) n9 O9 O( y2 ^. D# L  燕昭王为什么要这么敬事贤人呢?他是被逼得没办法。燕国在二十年前被齐国灭掉,后来勉强复国。燕昭王就曾对前来拜访的苏秦说道:“我有深怨积怒于齐,一定要报仇啊!”
) s# L7 m, p8 [. F  $ [' x  h+ [3 k* l8 r! ^
  苏秦说:“按您这种办法,是报不了仇的。天下战国有七,燕国独处其最弱,硬打怎么能行呢?我听说,有本事的人能做成大事,在于‘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什么意思呢?如今齐人想并吞南边的宋国,这正是您的机会。您应该派兵助齐人吞宋,装出一副孬种的样子,拼命让齐国到南方宋国战线上去消耗。等齐国国力大耗,您再绝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不出几次大小之战,齐国必然覆灭!”
5 T1 b7 u$ r- }" ~1 f& ]  + c" t7 m% R4 `- X- P9 T
  燕昭王闻言,不禁击掌赞叹。
) D$ E% f5 d+ P; ], s1 l& l$ J8 l  
, r9 v* O' G* }. F+ ^  苏秦总结说:“齐国有个大力士‘乌获’,能举起千钧之重,但他一旦老了,一个女子都能打得过他。这正是齐国的写照啊。我们就是要消耗齐国,让它由壮变老。”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123、合纵攻秦8 f  L* l) Y* I9 V. u8 b
  
- a) U7 R; N; p  燕昭王为苏秦准备了一百五十辆豪华马车,开赴齐国去当间谍,公开使命是加强燕齐两国关系,实际则从事“促齐伐宋、弱齐强燕”的间谍任务,意思是促使齐国南下打宋国,这样就不能再北上威胁燕国了。
. f7 J' x  m4 M, I7 k  
' D+ u4 j: |/ f0 K  但是,任何军事行动都将受到更广泛的国家的关注和干预,齐国若出兵吞宋,秦国必然干涉。齐国的壮大就是秦国的削弱啊。所以秦人不会允许齐国吞宋的。
, P4 X9 t; F% ]4 K$ }7 c( O  8 L& G/ G: a  Z/ T
  所以,苏秦见到齐闵王之后,为了避免齐国攻宋时受秦国干涉,就献出了一个极为奇谲的高明主意:“大王,假如我们能以齐、赵、魏、韩、燕五国主力合纵攻秦,势必把秦国压迫得抬不起头来。趁秦人与五国群殴,秦国气沮,无力干涉之际,齐国大举兴师灭宋,就可以一鼓而得志了。”
3 ^9 P( o) ]& q1 R, ^0 Z  , Q& I$ m7 z* o
  这个伟大的设想可以说是战国时代最大的一个阴谋。苏秦把这个大阴谋讲给齐闵王听的时候,两人都激动得浑身颤栗。谁能为齐闵王实现这一伟大阴谋,促使五国攻秦呢?那只有苏秦了。
! `) j( i6 @. n" j% v  
* i! R8 E7 m; d8 o3 x/ Z; A  于是苏秦奉命开始了他穿梭五国的口舌外交征程。他奔走列国,“遍事三晋之吏”,向魏国权臣孟尝君(相国)、赵国权臣李兑(相国)和韩徐为(赵将)等人陈述厉害,促使他们合纵攻秦。, Y# C! m( i7 Z' T& b8 @
  
6 r! s0 I$ d* S3 k6 E  但是这些孟尝君、李兑之徒,私下都与秦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他们与秦国绝交,好比让他们不吃饭一样。谁肯跟秦国闹僵啊,以后自己还怎么混啊。
( d) n# {& m/ C! c7 d# c! n  ! d+ ]7 O$ j6 d* B
  但是苏秦却成功地说服了他们,因为他的主张顺应了天下大势。当时中国的天下,是东西两极强国对峙的局面:齐、秦两大强国一东一西,互相结好。夹在齐秦中间的,是一系列弱国,从北向南排列,依次是燕、赵、中原韩魏、楚。
. h' G5 K3 {, J8 @2 r  
. x# A, a/ g* a) b0 E1 b# v; i  齐秦互相结好,是对于中间列弱的严重威胁。如果齐、秦改为互相对打,对夹在中间的诸侯各国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两强互相牵制,都不允许对方肆意攻击周边诸弱以自强。列弱得以喘息。这个道理,放到当代,也是极其适用的,譬如:美国曾入侵越南,却不能得志;苏联占领阿富汗,也最终灰溜溜地退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对峙。越南成功地撵跑了美军,是依靠了身后的苏联和中国撑腰。阿富汗终于摆脱苏联侵略军的魔爪,是因为得到欧美的支持。而一旦苏联破灭以后,世界上美国一极为大,国际局势由对小国有利的两极变成了不利的一极。伊拉克这样的小国冒然挑衅美国,终于遭受灭顶之灾,就是因为萨达姆缺乏对世界大势的了解。他对国际局势的观察理解力,比不上两千年前的苏秦啊。
3 c0 p+ C1 }4 ^; r7 z  , U/ [5 B$ p% }" V& ^! ], `
  不管怎么样,齐秦两大强国对峙,是当时天下弱国的共同呼声。所谓“齐秦不合,天下无忧”,诸侯们都乐意看见齐秦对峙。苏秦教他们合纵攻秦,正合了他们“离齐秦之交”的愿望,有利于自申的生存壮大。苏秦一番游说,于是举重若轻,岂不伟哉!0 X% j- R$ [  W% U: L
  2 A( P, X$ Y  T, |+ f; {
  同时我们还看得出来,苏秦所成功组织的这次五国合纵攻秦,不是《史记》上描述的那样,以联合抗秦为目的。其实,当时的秦国力量还达不到一统天下的火候。五国合纵的目的,是驱狼吞虎,打击秦人,使秦兵无暇干涉齐闵王灭宋,以便齐国在宋国的餐桌上开饭。
6 m# h9 B5 r; V. D6 y4 a, h  4 V# @, ]& d* A) }$ a% t1 H. p: t
  深层里,苏秦还隐含着一个更大的阴谋:由齐国主倡五国攻秦,可以使齐秦关系极度激化,把齐秦关系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可以吸引秦人在适当时候参加以燕为首的攻齐联军,从而最终击溃齐国,实现帮燕国复仇的最终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24、苏秦之死: p1 ?+ a! `" t* s& u. \
  % G5 G' O! w" `, d* I/ Z4 j
  
% D5 V! o9 w( j  c  n6 I  公元前287年,赵国的一些明眼人察觉了苏秦的一系列捣鬼活动,并报告给了赵相李兑。李兑派人直抵苏秦的旅馆,当面指控苏秦为间谍。苏秦被扣留在了邯郸,不得走脱,生命异常危险。3 f, a3 z- R' _! ^1 a
  
2 |* b; y3 E' J( ^4 X+ k# l: T  苏秦只有一个办法了:拿出一块木板(因为当时没有纸),用毛笔在上边写成信,发给燕昭王,请求组织上援救。但是“组织上”已经对苏秦这个孤胆间谍,充满了猜疑和冷眼——因为有燕昭王属下的群小不断中伤苏秦。0 g7 ?& `1 Q1 t3 k2 [
  
0 D4 c7 @: E& i( _- B( E- g  苏秦见燕昭王无动于衷,遂发出了第二封求救信,吐露了自己的愤懑:“智能免国,未能免身。”这是自嘲也是对燕昭王的委婉的谴责。苏秦还哀叹道:“死亦大物也,不快于心而死,臣甚难之。”都是牢骚。苏秦一再声明自己的危险,并且报告说齐国正在紧密拉拢赵国。如果齐赵按照这个势头进一步“循善”下去,齐赵合作,未来必然一起害燕,燕国就更危险了。
& j) H8 ?8 U5 l: I  % ]6 t4 k! ?; m) m, |  g
  燕昭王见信方才大惊,为此很需要苏秦到齐国去活动,于是他向赵国当局提出严重抗议:“你们扣留寡人的臣子苏秦,犹如免寡人之冠也!”在当时,有身份的人要戴冠——冠不是帽子,它只是个奇形怪状的条条,插在脑袋顶上,类似选美小姐戴的水晶冠,是区别身份的标志。你们免了寡人之冠,是对寡人最大的污辱——好比揪了领导干部的乌纱帽。' X1 p8 y' C* a8 A
  3 D( e/ D( X- ]( w' o# S. ]1 E
  赵国这才释放苏秦。苏秦再次到齐国以后,终于成功地说服齐闵王与赵绝交。至此,齐赵关系经恶化,秦齐也早不再结好,五国大兵合纵攻齐形势初具规模。5 m% `8 p# S: ]3 j- }# C
  
9 c( N* ~; \* [  公元前284年,秦国、赵国、燕国、魏国、韩国这五个与齐国积怨已深的国家,在苏秦的多年苦心斡旋下,终于组成豪华阵容的五国联合,联手伐齐。燕国大将乐毅作为联军统帅,一直打到了齐国的济水。- p' t8 Y9 U$ V# u
  
' c- A- G/ V" T1 _: H  齐国的主力尚逗留在宋国,齐闵王只好在派“触子”为大将,迎击五国联合军于济水以西。! Q  X+ F) ^/ S: J* C. y
  
$ b# N; h2 d7 l9 Z- b/ s! V, o  触子大约打算凭河固守,而齐闵王急欲触子出战,派人威胁说:“如果不出战,寡人就歼灭你的宗族,剜了你的祖坟。”触子感到难办,竟然置国运大局于不顾,消极出战。等双方发生激战,触子居然鸣金退却,并乘坐一辆战车,独自逃亡,下落不明。于是五国联军猛扑上来,齐军主力被歼。" @' B; R8 a9 `5 v; _2 R
  
7 r  I0 l  E, R  乐毅战胜于济西之后,带领燕军,孤自深入齐国腹地,对齐人穷追不舍。
+ d% F, B$ z2 C0 u9 c  ! L" c$ V) u1 C  V5 @0 r0 X
  齐国大将达子,退守临淄以西的壁垒——“秦周”,企图保守临淄。达子要求多发赏金以鼓励士气,齐闵王不肯,结果一战又是大败,达子战死。乐毅大兵直趋临淄城下。
# d4 j7 {+ f1 J9 v7 M  
1 W. D: r! C/ z- \0 ~$ P8 O  Q  临淄城中已是一片慌乱,苏秦登城一望,燕军旗帜如林,戈矛生光,不由得心头阵阵高兴,多少年辛苦经营,在敌国的心脏里战斗,总算有了结果,为燕国复仇破齐,迎来了黎明,报答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可是这时候齐闵王已经觉醒,派出警察部队出现在苏秦面前。
) J4 L$ u( v# a$ P9 `8 j  
4 B! C% s- t5 [  次日,苏秦被押赴刑场。久病初愈的北方天气,涤浣肺腑的人生激动,这一切都要失去啦。苏秦走到了临淄农贸市场的砧板上,躺下,望着燕国的方向,目光中流露出恋恋的悲情。! R1 R6 v* \: p9 Q2 \0 C
  . m6 G' @* A% L& J' Y5 M- f# c3 `
  中国历史上罕有其匹的纵横大家、为了燕国利益矢志不渝的著名王牌间谍,苏秦同志,就这样死在了凯旋的前夜,未能迎接胜利的朝阳。苏秦被五车分尸而死。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125、齐闵王
. U: f1 p3 O2 f- C. B  
9 F) W+ z; a) c5 K, u& i' r  临淄,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都会,也可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都市:“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赌博踏鞠。临淄大街,车轴互击,人肩互摩,举袂成幕,挥汗成雨。”(苏秦语),一派商业繁荣城市的奢靡自在景象。如果未来是“齐始皇”统一中国而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那中国可能走上一条农商并重的路子,而不是大秦朝的重农抑商。
& U4 Y+ V  c; d: W- o7 S2 W: z4 ]  
' R; R: n" q3 n/ t1 ]$ w3 F' M  可惜的是,我们齐国这位惟一有资格能当“齐始皇”的人,如今正像一张给风兜着的废纸,惶惶地出逃在路上。他就是齐闵王。在齐闵王的身后,乐毅已经攻占了临淄。
' _3 O, M' v% C$ d+ a  
9 u* g2 r) O1 o% J  国破财亡的剧痛折磨着齐闵王,由于情绪大起大落,齐闵王的更年期提前来临了。他来到卫国以后,就开始发脾气。
+ f5 X" ?) m9 X9 w# }& w/ C, r' G  
4 t( w, L9 R, \( X+ f  卫国是中原北部一个不争气的国家,地点在河南濮阳,国力弱小,可能像瑞士那样,军人都骑着自行车。
) w( I/ D1 P; x* o  0 j& m, N9 r; [% L- I$ M" z+ _* V
  齐闵王带着老母逃到了卫国。就像一个输光了裤子的赌徒,回到家以后要打老婆一样,他没有放过拿卫国国君撒气的机会。好在卫君装孬种有经验,把自己的宫殿腾出来给齐闵王住,端着餐具给齐闵王上菜,口中自称“臣”,生怕触彼之怒。
5 Z$ C% ], Q; A2 h+ u4 g  
* J1 ?1 Y% v, }% v2 A* N  不过卫君底下的人却看不惯国君如此低三下四,他们翻脸了,一起嚷嚷,骑着自行车把齐闵王轰出了濮阳。
' M! a- s3 H: P) v2 _3 o2 r  
, |) O' A8 E3 L0 u- ~! K  齐闵王无奈,只好流落到了附近的莒国。在这里,齐闵王遇上了将影响他后半生的人,带给他幸福又结束了他性命的人,这就是“淖(音‘闹’)齿”。
$ c3 l9 t4 e2 w+ r4 y  
" g$ N; O& Y( e( `* |2 V, M; l  由于齐闵王一向跟楚国关系不错,所以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没有参与合纵伐齐的国家。楚国甚至派来了援军(大约万人)救护齐闵王。援军统帅就是“淖齿”。但是淖齿野心也很大,他打算和乐毅一起,瓜分齐国的土地和财宝。索性发动政变,一把抓住了齐闵王,以酷刑处死之。
7 [8 c- j4 T8 W& h- t, [7 ~) ~  
5 m( L7 i& y; H0 u- n7 y: h+ U  ?  齐闵王所受的酷刑,恐怕是古来君王中最惨的了:淖齿把齐闵王的筋给活生生抽出来,拿筋当绳子,把齐闵王悬吊在宗庙的房梁上。齐闵王疼痛无以言表,“宿夕而死”(就是从傍晚一直吊到次日黎明,才活活疼死)。
2 D9 x# ~2 H% D+ i2 Z% k. G  
1 A+ f5 L6 |6 E' F$ t4 M% |: Q  E+ U  齐闵王就是那个曾经赶跑了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的人,他虽然比较聪明能干,但受了苏秦等人的怂恿,落得诸侯交攻的下场,这跟他好大喜功的毛病也有关系。史料上说齐闵王“颜色充满”,是个胖大的人,即便在流亡的过程中还“带益三副”(腰带大了三围),这样大的身躯,靠一根筋恐怕是吊不住的。所以,我们不知道淖齿是抽了他多少根筋出来,才吊他在梁上。齐闵王好像一个线牵木偶。- g+ j9 C, V: ]! U% T1 H
  
5 W5 r* j% N8 W' Y5 }' q; o; z  齐闵王被痛吊着,欲死欲活,淖齿还对他进行了拷问和数落:“齐国曾经下过血雨,血水沾湿了人的衣裳,王你知道吗!”
0 G% n0 S( ]+ |8 h0 o9 Z  ' o; I* ]# u4 ^) m0 \4 ^
  齐闵王哼哼:“不知。”7 B( w3 v  W7 `3 V0 F& N
  8 B9 [: s: k5 e
  “齐国另一个地方,大地开裂,直至黄泉,你知道吗?”( f2 ^8 d( g$ i" ^( i1 \! }8 ]; j$ Z
  . `6 x! F2 C, S
  “不知。哎唷~~疼死我啦!少说点罢!”. ?$ |5 Z% a# c. h/ Y: o3 p) R
  
% A/ d# Q3 \3 C9 r  “有人在王宫殿前哭泣,求之不得,而闻其声,王你知道吗?”
4 g8 K5 p/ M% p- Y    b5 K! D# d( N1 e0 d
  “不知。那~~又~~怎么了!”齐闵王有气无力地喘出微弱的几个字。3 C. O8 `) j2 |3 R- u$ S  \
  * K1 f1 D7 I% S7 Q4 t0 j
  “呵呵!”淖齿说,“天雨血,是天在警告你;地裂至泉,是地在警告你;有人当殿而哭,是人在警告。天地人都在警告你,而你还在胡作乱为,怎能不受诛杀?”这固然是淖齿为自己弑君找虚无迷离的借口,但也折射出齐闵王不恤民力,对外攻宋频频,对国力残耗过度。, N) c$ M% s9 {  P# E) J3 T
  / g* `9 f: q% E- o. a' u7 d% E8 R
  齐闵王已经没辩解的力气了,只耷拉着头,等着“宿夕而死”,血一点一点地滴答着。
8 f2 T+ T2 q9 M. g3 T; d  6 U5 k: o4 D+ i  [& d3 \+ @
  伴随这齐闵王临死前受煎熬的哀呼,齐国从此消弱下去,天下成了秦国一极独大的局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126、火牛阵
/ g6 B9 c- D. X  F1 M% Y  
1 S  T2 d) N, r  r  诸葛亮曾经自比管仲乐毅。这位乐毅实在是个牛人,他趁着苏秦间谍外交铺平的道路,一路攻下齐国临淄,又“呼吸之间攻克齐七十余城”,齐国几乎亡国,惟独莒、即墨两城不下。5 C; y1 _- P% R  J/ c. Z$ ?2 Z- H
  / r( E0 H" M% z/ r1 e$ ]
  燕军围困即墨。5 C0 c1 M  ?( Y8 T  q) G" x7 R
  
# n% W# @& f5 v7 o- {) O# V  这时候,即墨城里冒出了一位满肚子鬼主意的人,名叫田单。
7 s. X- R7 G! e% |+ n0 f  
% [1 q, P( V; q, p+ n) `6 I  田单,是战国时代的韦小宝,满肚子坏水。最初他是临淄农贸市场里的办事人员,负责记录商品交易和盖章之类的,是个不知名的人。公元前284年,临淄失陷,他随着本族的人逃到安平。当燕军进攻安平时,他让族人把车两边的车轴凸出部分锯短,以免互相碰撞,影响行动。因此在城破撤退的时候,逃难的人驾车争路,车轴互相牵挂,挤做一团,多当了俘虏。只有田单一家因为搞了这个小改革,车行灵活,得以安全撤到即墨。燕军攻打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大家就公推田单为将,让他负责守卫即墨,因为他小聪明多。
$ l% P3 `' s& Z. u; t+ F$ h2 P- n1 C  
, g; _% H' G9 _$ N/ A0 x' m  这时候,燕昭王死了(公元前279年),新君燕惠王登位。3 q' m# v5 T, `1 a  j
  
$ C3 C/ ?7 X. E2 r& v# e: y  燕惠王这家伙从前与乐毅“有隙”,就是feel sick at him,互相见面吐唾沫,感情上有裂痕。他想拿掉乐毅。这时候,田单派人到燕国来嚷嚷:“乐毅以伐齐为名,迁延战机,在即墨城踯躅不进,实欲拥兵自立为齐王啊!!!”" A9 q/ @' ?3 C
  
. Z4 J# H9 o. q, M+ |! N+ [. z  经田单这么一喊,燕国满大街都知道了。燕惠王呸呸地连吐唾沫,朝着想象中乐毅的脸。于是,燕惠王派笨蛋“骑劫”为将,直赴前敌,临阵替代乐毅。
( x; z/ T+ V; t; Y+ M  
  q( ^% N0 @* R  X% h  针对无能之辈“骑劫”的到来,田单搞了一系列诡诈计谋来忽悠自己的人和敌人:
4 K, X1 v  V/ o' }7 ?6 P. s  
- E* ]' l8 |6 t8 B+ H, G  F  s4 x  一、田单下令城中百姓吃饭前必须在庭院中用食物祭祀祖先,从而引来铺天盖地的飞鸟,上下飞舞于即墨城上。城外燕国人看了,以为上帝垂下了自己的“铁布衫”罩着即墨,惊诧万状。! d/ B$ }/ W6 ]# Z/ t9 O- W# ~
  
8 c2 L0 z. v0 i8 f7 s  n! i  二、田单就找了一个“海公公”,让他扮演神主,对之极其恭敬,每对即墨人下令,都矫用神主旨意,以加强命令的权威性。
5 F3 @* _7 G0 f$ }( M  7 a) e! t5 A7 e* f& }
  三、田单巧妙地利用间谍把假信息传给燕军,说齐人最怕挖祖坟,促使燕军在城外大施暴行:把齐人的坟墓掘开,焚烧墓中的死人,又把齐军俘虏和降卒的鼻子都割去,高兴得城外的蚂蚁们纷纷举着鼻子游行。即墨军民见此情形,无不切齿扼腕,涕泣求战,怒自十倍,欲与燕军决一死战。" A+ P/ `& f- j( }/ {
  5 o( s) l2 q5 Q4 R8 D
  曾经称霸的齐国人是有志气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就是齐国人的写照。终于,在一个漆黑不见手指的夜晚,即墨城墙底部事先凿开的一列数十个洞穴,突然一并爆炸,从中冲出一千余头“火牛”:牛角绑着利刃,牛尾巴绑着浸蘸了灯油的柴苇,牛身披着五彩龙纹的红绢(齐国盛产丝绢)。千余头火牛狂奔而出,仿佛火龙一样(这牛屁股着火了,自己能不牛急嘛!)。
) D# c0 s! c) e& t8 O- |- `! S  Y  
9 u$ x, f' P3 z! }+ ]  五千壮士跟随火牛,杀声震地。城中老弱也敲击铜器,鼓噪呐喊,声动天地。燕军睡眼朦胧,拎着兵器光膀子作战,眼见无数蛟龙冲来,寒光闪闪,直掘人腹。燕军惊骇莫名,猝不及防,胸洞腹穿,张皇大乱,自相践踏,一败涂地,主将骑劫死于乱军之中。
9 I, z& `( _8 |) E3 [' c( h4 S  ! D- S* f7 M8 j- c$ D! m4 U
  田单遂追亡逐北,势如破竹,尽复齐国七十余城。田单挽狂澜于既倒,复齐国之社稷,逞布衣之英能,被齐闵王的儿子齐襄王,封为安平君,授相国印,执齐国之政,真不错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127、渑池会
/ H% k" _* b7 x0 r/ P; _  
- s( H3 j3 T1 q" a  当乐毅大军在齐国纵横略地的时候,秦国人却并没有跟着掺和。这是因为秦与齐地理上遥遥相对,秦国人知道,自己是无法从齐国直接夺得土地的。但是秦国人也没有闲着,它趁齐人国事糜烂,不能牵制干预自己之际,决定大举挞伐南方的楚国。: [  q+ N8 k) _0 }7 |3 A% t7 e
  
# s2 f) r, h3 s( y  但是,齐人无法牵制,并不意味着别人也无法牵制。
8 Y4 L, f7 k+ ~6 y1 @+ f8 X6 ?$ K  
/ C, x5 C5 \, h& S  这时的赵国在北方比较强大,是秦国北部的严重威胁。一旦赵国与楚人南北夹击出征的秦军,秦人就有去无回了。所以,秦人先得跟赵人谈谈,以免他南下受牵制。$ D' E$ |5 L) B, ^; G
  
" E# _4 r* j! K, T- X8 K  于是,公元前279年,秦昭王、赵惠文王召开了著名的“渑池会”,谈两国结好的事。会上,秦昭王喝多了,想来点热闹的,就请赵惠文王表演鼓瑟。赵惠文王胆子小,心说盟会还有这样的表演项目吗,但他不便违逆——从惠文这俩字也看出他性格软弱。
  }% E0 {0 |9 f  
2 |, _9 y. f% ?  赵惠文王调好了二十五根瑟弦,轻轻拨动,双手巧似流水行云,瑟声珠走玉盘,刚柔相济,非常动听,在座的无不喝彩。赵惠文王一见喝彩,更来劲了,把瑟弹得铮铮作响,大有北地慷慨悲音,越弹越激烈,热辣指数5,尖叫指数8,跟摇滚吉他差不多。秦昭王抚掌大笑:“好好!来人啊,给做个记录,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说完与左右相视而笑,赵王堕我计中啦,被寡人蓄为倡优啦!哈哈。
% d  P% O8 P2 ^  5 n1 B6 u: e% t4 N# c
  旁边可恼了一人,这人走向前来,对秦昭王说:“我们赵王听说秦王音乐脓包也很多,也请秦王给我们击缶,以相娱乐。”
. d; ~4 ]% q8 ?7 {2 l& ]  
: s& l. {) s4 u4 Q# G1 A  F  秦昭王吃了一惊,定睛一看,但见此人两道修眉,方正威严,一双俊目,明亮有光,一小绺墨髯在唇角飘洒,眉宇之间,英气逼人。正是赵王随行人员蔺相如!
# @2 A: d$ C3 N  
7 l$ r7 N* t# ~, F4 d  秦昭王很是气恼,假装没听见蔺相如胡说。蔺相如走近一步:“大王如不肯击缶,五步之内,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 D. x1 |/ N" v4 s  
1 I8 K4 ^7 I  Z2 c- u/ ~  e4 P  B  秦昭王闻言大怒,气得脸上的肉突突乱颤,像五个老鼠在争夺他的鼻子:“ Are you insane?Are you crazy?”(你疯了吗?你要杀我啊!)然后目视左右。两旁武林高手领会了意思,立刻噌地拔出寒光闪闪的腰剑,就要把蔺相如乱刃分身。0 Q8 j. y7 j6 D9 |3 |# h
  
. \' {/ f3 B' S, m; f6 n5 S; R. L  蔺相如毫不惧怕,对武林高手们张目而叱。怎么个叱法,史书上没说,大约是“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滚开!)”。蔺相如耸起脖子上的羽毛,歇斯底里,厉声高叱,声震屋瓦,吓得秦昭王身边高手纷纷披靡——所谓披靡,就是半身不遂的意思——蔺相如大约使出了“狮子吼”之类的内功。秦昭王气馁了,I wish I had never met you. 我真后悔这辈子遇到你!虽然很不乐意,他也只好接过一个瓦盆(缶),勉强击了几下。但秦昭王忙于治国,不善于打击乐,再加上心情郁闷,把缶敲得唉声叹气,听上去好像一个没力气的屠夫在锤一只带病的狗,人气指数0。9 ?9 q$ n; {( {3 M6 J4 t; q
  
- u' m! M  n/ F, y8 V  秦昭王灰头丧脑击缶完毕,蔺相如招来赵国御史,也在国家档案中记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昭王闻言,终于“满意”了,自取其辱了。
  V7 E# t5 `6 c* J; M1 R6 y* H  , s$ k% I+ u3 M* V& N( [5 Z6 ^: j! u
  蔺相如临危不惧,藐视强敌,一逞战国士人之刚雄。不过,蔺相如其实是赶上好时候了。当此之时,秦国急于南下趋兵去楚国抢地盘,不便于“绝秦赵之欢”,所以酒宴上蔺相如颇多冒犯,秦人都忍了。会议在平和的气氛中结束。为此,秦赵双方把渑池会议地址改为“俱利城”,但秦却是这次会议的实际受益者。会上,秦赵媾和,导致了秦可以放手对楚进攻。9 N( W0 t4 A- R
  
/ {- v( q  r6 @9 p  秦军在白起的带领下,去楚国杀了几十万军民,终于攻克了郢都,夺得楚国的一半江山。楚顷襄王被迫东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7 00:22 , Processed in 0.02188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