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0 20: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34)
' y7 W' a& i. ^. s$ |! F# E
, @9 W0 N8 s. i t, [ 到了咸亨四年(673年),唐军燕山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靺鞨人)在瓠芦河以西大战高丽残部,俘虏数千名高丽士兵,高丽的反抗力量向南逃窜,窜入新罗王国。. K2 w7 k, m: b7 \- i
新罗国王金法敏不仅收容高丽的战士,而且率军进入百济,占领百济的一些城池,并且派军驻守。这真是气坏了唐高宗了!唐高宗决心推翻金法敏的统治,改由金法敏的弟弟、当时在长安城中担任右骁卫将军的金仁问为国王。 R7 l. `: ~5 M
扫平百济的名将刘仁轨再次被任命为东征军的统帅、鸡林道行军大总管,以卫尉卿李弼、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为副大总管,率领大军远征新罗。
$ e# R# r, l+ n- X5 n
6 P# j& a# z( @7 I8 t) E) T( p 此时的刘仁轨已经七十四岁了,老将的频频远征,也从一方面意味着唐军在贞观时代名将纷纷去世之后,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675年的春季,刘仁轨率军在七重城大破新罗军,同时,此时已经归降大唐的靺鞨部落军队则乘船沿海岸南下,进攻新罗的南部,一时之间,新罗军队的局面非常不利。% n0 ?, K% d+ C) y6 { @/ Q
虽然唐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不过要真正击灭新罗,绝非易事,新罗在与百济、高丽长期对抗中,之所以能够存活,这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在占据百济、收容高丽军队之后,其力量更加强大。
& O* d4 w: t7 o3 C7 } 唐高宗内心十分矛盾,随着吐蕃的崛起,大唐的军事力量向西转移,而新罗问题又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时长拖得越长,对两线作战的唐军越不利。唐高宗开始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 B; |# r4 Y) F1 n9 w 最后,唐高宗还是决定将刘仁轨的远征军调回国内,而以金仁问取代金法敏为新罗国王的决定,最后不了了之了。
. b1 d4 }, T% U( V5 W' _ 5 Z7 ^9 P( u1 B
鉴于朝鲜半岛的新罗崛起与高丽反抗的局面,唐政府不得不收缩实际控制区。
3 D5 v( i8 f) @8 ? 676年,原设于平壤的安东都护府被迫迁往辽东城,而在百济的熊津都督府,也迁往辽东的建安城。这样一来,唐政府对朝鲜半岛便失去了控制力。
5 p. ^( I& k, b$ e" |- ^) C 第二年,即677年,唐高宗命亡国之君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让他率部返回辽东;同时夫馀隆为熊津都督,封带方王,准备让他也率部返回百济,以安抚百姓的居民。这个做法,其实是让高丽与百济复国,类似于当然唐太宗让阿史那思摩返回漠南重建突厥。# \- F) ], g2 p( B1 X
但是即便是这个政策,也非常的失败。$ d, Z6 u4 o' ?! s4 C1 X
高藏到了辽东之后,便以靺鞨人相勾结,企图反叛大唐,这个阴谋被察觉之后,高藏被召回,被流放邛州,最后也死于邛州。此时新罗的势力一直向北扩张,占据了高丽的旧都平壤,夫馀隆在新罗人的压逼之下,不敢返回百济。这样,高丽、百济复国的计划的泡汤了。
( V8 b3 P9 v$ H 大唐在朝鲜半岛上的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新罗成为惟一的赢家,这个当初显得可怜兮兮的国家,其国王金法敏其实真是很有大智慧,在唐、高丽、百济乃至日本诸势力之间游走,最后竟然得以统一朝鲜半岛,开创新罗时代。
# Q0 S: f4 a+ ~: o. y1 b9 ? 9 t3 z0 ~# J; \$ G
在接下来的时间,唐王朝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0 {) m# a. C' A) F* K( ]
唐高宗在678年时,曾想过要大举讨伐新罗,但是西部战场的严峻局面使他最后放弃了,这一年,唐朝的十八万西征军在青藏高原上再度遭遇惨败,而次年(679年),一件影响更为深远的事件,终于迫使唐政府东征新罗的计划无限期地搁浅了,这便是北突厥的复国运动,北突厥再次崛起成为大唐帝国最强劲的敌人。& z8 A! P) N! i- c
在贞观时代到高丽战争的结束,唐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军队,横扫东亚、北亚、中亚,摧坚折锐,无往不胜,无远弗届,万邦来朝。唐帝国如初生之牛犊,如方起之朝阳,开拓万里,推倒一世。1 {8 h. d8 {6 K/ `: q
$ E3 T5 D0 D( X% U! B+ G( M! T+ `
但是,没有永远强大的帝国。; Q7 Y/ M& ~! q; ?2 g# I
张力终究有极限的。4 t8 v4 C7 g% y$ B; D
狙击唐帝国者,是来自雪域高原上的吐蕃。
' f$ ]; A9 n9 V9 e @ 吐蕃是如何从荒僻的高原,逐渐成为大唐最强劲的对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