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7 12: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新君之心# i: g: u H& _8 i
2 n3 w1 H& F9 y0 e) N; _9 `6 g 刘庄的性子有点急,当他第一遍读完那封私信,就想马上就去东海王府上问个究竟。$ Q% X' X# Q9 X& s8 h! M% T
凭着他对“舅父”郭况的印象,凭着多年来对大哥刘疆的了解,凭着直觉判断:两人联手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他的心中还有几个疑团没有解开,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也需要亲自找刘疆验证一下。. m+ H! |0 p3 T L$ a
夜深了,刘庄躺在榻上,却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他在做着最坏的打算:退一万步说,假如郭况真的丧心病狂,真想与刘疆联手谋反,他图什么呢?当年,先帝对他们郭家可真是不薄啊!多年来的那些往事,一幕一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 i& `( H7 E# H: o2 a 当年,刘秀废郭立阴,又以刘庄取代了刘疆,这些都是事实。无庸讳言,刘秀确实做的有点“过火”。刘庄心里也觉得有些对不起大哥,也对“大娘”郭圣通暗自生出了恻隐之心。( u! d% ]/ y$ m0 {& z0 M, S1 T% M/ _
看着郭圣通那张充满怨恨的脸,新任皇后阴丽华心中也是隐隐作痛。圣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若是换了到自己身上,难道不也是一样么!这个温和敦厚的女人,在取代了郭圣通的位置后,时常温言宽慰刘秀,劝说丈夫对郭圣通好一些。尤其是刘庄做了皇太子后,她也时常告诉刘庄:“对你大哥好一点,别让他太难过。”刘庄是个孝子,他遵照母命,时常在父皇面前为刘疆说些好话。! v; v& _+ a- \- q8 {+ o" X" R1 r
眼见阴丽华母子如此深明大义,刘秀的心里也充满了欣慰。得到了阴丽华、刘庄的支持,刘秀心平气和了。他足足用了接近十五、六年的时间,用尽了几乎一切方法去宽慰郭圣通、刘疆母子。那么,刘秀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
- s( Q! [+ D& f/ j 建武十七年十月十九日,刘秀在废黜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皇后之后,内心也是饱受煎熬。他为了安顿好郭圣通的下半生,煞费苦心地做了安排。他特诏改封郭圣通的爱子——原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并兼食常山郡。刘秀还特地给郭圣通加上了“中山太后”的尊号,令其提前享受太后的待遇(尽管刘秀本人还活着,按常理郭氏是无权享受这一待遇的)。
: R6 j6 S. w7 S3 F& i7 l3 R 即便如此,刘秀还是觉得亏待了郭圣通。为了弥补郭家的损失,刘秀开始了新的追加“补偿”行动:6 h) k" r9 Q) M
建武二十年六月十九日,刘秀下诏任命郭圣通之弟郭况为大鸿胪。此后,他与阴丽华作主,将两人亲生的四姑娘——淯阳公主刘礼刘许配给了郭况之子郭璜。此后,刘秀还多次亲临郭况家做客,赏赐金帛,丰盛无比。朝野艳羡不已,号之为“金穴”。
* \2 Q& a. q1 t, D; D( _ 这还不算,刘秀还将郭况的堂兄郭竟由骑都尉提拔为东海相,加封新郪侯,令其作为东海王刘疆的辅臣。又封郭竟之弟郭匡拔擢为太中大夫,加封发干侯。就连郭况早死的叔父郭梁,他也要想办法。由于郭梁无子,本应“国除”。刘秀不忍,特封其女婿、南阳人陈茂为南峦侯。8 x! ]: X! c$ V$ P
建武二十六年(西元五十年),郭圣通之母去世。刘秀对于这位前任岳母没有丝毫怠慢。他亲临丧事并为其送葬,百官随行参加追悼大会,并派出使者将郭圣通之父郭昌的棺柩从真定迎至洛阳,与郭圣通的母亲合葬在一起。刘秀还追赐郭昌以昌阳安侯印绶,追谥为思侯。4 l+ s/ V: C, V$ B, P' H2 l" J7 J; e
对于郭圣通的兄弟和远亲都是如此,对她的儿子刘疆以及郭氏本人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9 @9 u5 p4 P- h# H; v( b% K! H
建武二十八年正月,刘秀下诏,将侄子鲁王刘兴(刘縯次子)改封为北海王。又将富饶鱼盐之利、礼教昌盛的圣人故地——鲁国划归东海国,将其作为前太子、东海王刘疆的封邑。至此,刘疆所受的优待极为优厚,食邑竟达二十九县!(位居开国元勋第一的邓禹才食邑四县)。此外,刘秀还特许刘疆使用帝王仪仗:准许刘疆以虎贲武士作为禁军卫队。在王宫殿阶下可使用“旄头五牛旗”,也就是牦牛尾巴做成的旗缨。特许东海王可用钟虡奏乐(虡音jù,亦作“钟簴”,饰以猛兽形象的悬乐钟架,皇帝专用的乐器)。$ T3 e, j1 n5 B) B
刘疆享受的以上待遇,就连皇太子刘庄都没资格享受,只有皇帝刘秀本人才有资格享用。由此足见,刘秀对刘疆是多么的厚道!
% F' j3 [( Q, \+ } 建武二十八六月七日,郭圣通病死。在刘秀授意下,有司官员组织了最高档次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洛阳城北风水最好的邙山皇家墓地。郭圣通生前享受着荣华富贵,死后又葬在如此风水宝地,作为一个被废黜的皇后,刘秀对她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 R# N, s5 X! G' c; z; z7 Y3 ? 从以上这些事实来看,无论是废后郭圣通,还是刘疆、刘辅以及郭况等一干亲属,刘秀对他们真是“皇恩浩荡”。阴氏家族与之相比,无法望其项背。如此恩宠,真是世间少有!其他的都不说了,就凭这些,刘庄就是打死也不信,郭况会怂恿刘疆造反!
: }! |7 G, w# U1 U9 E0 B 此刻,刘庄躺在榻上,心潮起伏,激愤难平:“写信的歹人,真是瞎了眼!竟敢挑拨至亲贵戚之间的关系。真是颠倒黑白,其心可诛!”他反反复复想着,渐渐地眼前模糊了,朦朦胧胧地睡去了……, J% P1 r3 m- j, Z' E9 ]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个小宦官叫醒了:“陛下,该起身了!”刘庄从梦中惊醒,他霍地起身,连忙吩咐:“快!快去套车!朕要出宫!”
- s% O8 C! C5 x0 l/ L 天还没有完全亮,刘庄带着几个亲信宦官,乘车直奔东海王府。刘庄此行有有三个目的:( X3 m) w# l" S6 y; C) W
第一,察言观色,摸摸刘疆的态度。印证某些细节:信是谁送来的?怎么送的?
! k- d3 N% b% h% S( [ 第二,安抚刘疆,让他保重身体,以免刺激他病情加重。# R- v( q' A+ D$ j
第三,让刘疆传话给郭况,也让郭家安心。
# M% J' j0 M& h# U 总之一句话,刘庄不想把这事闹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 l5 ~( a* R, g( q1 l 刘疆正在病中,突见圣上亲临,慌忙挣扎着爬起来叩见,口称:“罪臣刘疆,叩见陛下!”刘庄见大哥病成这个样子,赶紧搀扶:“皇兄请起。前日见皇兄气色不佳,朕今日特来探望。最近可好些?”刘疆起身,满脸忧郁:“承蒙陛下万机之余挂怀。贱躯久病,却也无碍。只是……”刘庄微笑道:“只是什么?皇兄请明言!”
, }) E) X9 `2 X2 k0 z 刘疆面有难色:“陛下!臣疆确有难言之隐。不知昨日臣疆呈上的那封书信,陛下可曾御览否?”刘庄还是温言抚慰:“皇兄!那封信,朕昨晚已然看过了。今日来此,一是为探望皇兄;二来也想就此事问个究竟。”; C. I/ ?/ M0 U5 P( `, [! u& K( ?2 R
刘疆惨然叹道:“唉!以臣疆之见,臣舅大鸿胪郭况一向恭谨自守,素为先帝所重,岂能作此反书?臣疆以为,必是有人蓄意陷害,欲置臣等于死地!臣疆得此莫名之书,无以自明,只得将其送入宫中,呈请陛下圣裁。”刘庄收敛笑容,正色道:“皇兄请起,不必如此,朕自有分寸。”
1 N0 ~* B4 I/ N3 _, C6 F 刘疆心惊,顿时色变,急忙重新跪下奏道:“先帝嘱意陛下,臣疆岂敢有怨?自陛下正位东宫后,臣疆乐守臣道,不敢再生妄念。前几年归国之后,先帝赏赐厚待之盛,比拟乘舆。此后,又以鲁郡相赐,封邑之数竟达二十九县!臣疆身为人臣,每次思及至此,内心实在深感不安。屡次上书请辞,先帝不准。今日圣上亲临,臣疆恳请返还愧领之封印,以正朝纲!”刘庄一笑:“皇兄何出此言?东海之封,乃是先帝钦定。朕初登大宝,岂敢改弦易辙?” ; M# l; h" y: P6 G6 D
沉默良久,刘庄道:“敢问皇兄,究竟是何人收到此书?烦劳召来,朕有话要问。”一会儿,一个门人进来叩见。刘庄道:“你从何处得到此书?谁送来的?”门人道:“启奏陛下!昨日傍晚,有一人自称是大鸿胪郭府苍头(家丁),放下一包东西,说是给东海王殿下的。放下东西,他就走了。小人眼拙,没看清楚他的相貌。”1 b9 U& d: o/ w# E; |, p
刘庄默默听着,一言不发。又沉默了许久,刘庄道:“好了。朕知道了,没你的事了。”门人这才松口气,匆匆倒退着离去。“回来!”刘庄叫住了他,厉声道:“不许把今天的事说出去,懂么?”门人连连口头:“小人明白,小人明白!”说完,也不管刘庄答应不答应,连滚带爬地跑了。
# F5 X$ o0 G: \* l 刘庄笑了笑,转过脸来,却见刘疆惊恐不安地跪在地上哆嗦。刘庄亲手将大哥扶起,让他回到榻上躺下,温和地说:“此事朕已了然于胸。郭卿是皇兄之舅,难道,他就不是朕之舅么?”刘疆愕然不解,却也一句话也说不出。刘庄道:“此事与皇兄、郭卿无涉,请安心养病,改日朕再来问疾。”说完,他向刘疆拱拱手,带着随行的小宦官匆匆离去。刘疆愣在殿中,呆若木鸡。5 l! V A H: i, _
刘庄走了半晌,刘疆这才明白过味来。他立即吩咐下去:“今日之事,有说出去的,本王割了他的舌头!”' ^+ F: h0 h0 |! S
在回宫的路上,刘庄一直在沉思。此行完全印证了他的最初的判断:这封信是歹人蓄意伪造的,目的是挑唆他与刘疆、郭况之间的关系,他也好乘乱起事!
4 V# H8 o+ x4 P, U0 t8 o3 p& z 首先,从情理上说,郭况、刘疆二人谋反的可能性不大。
% {7 M% K( ^/ F( L$ R 大哥刘疆素来文弱多病,手无缚鸡之力,现在又病成这样,说他想谋反,鬼才信!至于大哥的亲娘舅郭况,为人一向谦恭有礼,人品极好,在朝里朝外有口皆碑。这样的一个“好人”,他哪里来那么大的胆子,竟敢挑唆刘疆造反?就算刘疆登基,给他的待遇能超过现在吗?除非他想效法王莽,准备等着刘疆咽气了之后称帝。这也太冒险了,除非他失心疯了!
5 I" x6 w0 t- f. N1 c8 _( _) u 再者,从细节上看,郭况也不像是个干“大事”的人。
1 D: K T& U) G( } 假如郭况真有造反之心,他怎敢把如此大事交给一个苍头去办?他郭况就不怕被人卖了?!只要这个苍头一揭发,郭氏满门几百口,统统要下地狱,一个也活不了!* T+ s2 n0 F* O e N
回到宫中,刘庄长长出了口气:总算基本搞清楚了:郭况的作案嫌疑可以排除,刘疆也并非同谋。幕后的黑手,另有其人。找出藏在幕后的歹人,也不是什么难事。他的心里,早已隐隐地有谱了。
% F0 J3 \1 y) X' ~5 L$ I 歇息之后,刘庄在心中暗自庆幸:多亏没让外人知道,要是让赵熹那帮老头子们晓得了,岂肯善罢甘休?肯定是要穷追不舍?一旦较起真来,怕是不知有多少人头落地!
- H: A; L3 P& o; O2 {) B& f/ {7 Q: | 经过反复斟酌,刘庄觉得,刚刚登基,还是不要轻易动刀子为妙。他也只能告诫自己,先忍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