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2 22: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41)
( F% w: v* V) c. L* i$ {; g 2 [/ d2 ?$ @1 ?4 { [4 ]3 I1 C
吐蕃赞普弃宗弄赞自从娶了文成公主之后,与大唐关系极好,他也想借此机会表达对唐太宗慷慨许配大唐公主的感激之心,而且弃宗弄赞这个人是个有信用,有义气之人,虽然王玄策只是一名七品官员,但其执着与勇气却令弃宗弄赞极为欣赏;同样支持王玄策的还有文武公主,然远嫁吐蕃,她可不单纯是好看的花瓶,而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当然乐意为大唐做点事。吐蕃表明态度,愿意出兵相助,征发一千二百名精悍战士,交给王玄策。( D' ?- H" [4 K+ H& d: h+ \( R
吐蕃虽然出兵并不多,但是意义十分巨大。在中天竺北部的泥婆罗国,其国王那陵提婆是吐蕃一手扶植的,而且在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天竺时,行经泥婆罗国时,与那陵提婆有过交往,所以那陵提婆对吐蕃的义举迅速作出回应,慷慨地派出七千名骑兵,让王玄策指挥。/ _2 K9 g2 {" u( t% w2 {" @5 u) G, f
王玄策真是大喜过望,这样一来,他手上便有八千二百名战士,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就在这个时候,使团的副使蒋师仁前来跟他会合,蒋师仁从哪冒出来呢?史书上没有记清楚,大约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他也在战斗中被俘,但成功地越狱;二是在王玄策以及卫队被俘之时,蒋师仁正好出使他国,并没有被中天竺所俘虏。+ g+ b0 F+ y4 D: R: V$ l1 y
( Q$ i5 w# K5 u5 E5 i; b& N 王玄策率着八千多人马杀奔中天竺国,直抵其国王阿罗顺那所在的茶馎和罗城。
) S7 {3 A! M7 S! F. L: b 国王阿罗顺那吓了一大跳,怎么王玄策到哪弄来这么一支军队呢?忙派人前去打探,结果探报回来称是泥婆罗与吐蕃的军队,其中大多数是泥婆罗军。阿罗顺那一听,放心了,这个泥婆罗对中天竺来说,只是一个北方小国,他并不将其放眼中,便派出数万大军,迎战王玄策。: u+ N. m7 ~* |, Y
由于王玄策的早年生活已经不可考,我们搞不清他是不是曾在军队中服过役,也搞不清楚他的军事才能是从哪来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王玄策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战术家。中天竺军队在恒河北岸迎战王玄策所率领的吐番、泥婆罗的联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王玄策沉着冷静,指挥军队排兵布阵。+ Q0 j7 B8 P9 S
从战场的情况来看,中天竺军队的战斗力似乎并不太强,战斗持续了三天,阿罗顺那不仅未能够凭借优势兵力击败王玄策,反而被打得一败涂地。吐蕃派出的军队虽然不是很多,只有一千二百人,但是这些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所以战斗力非常强悍,泥婆罗的骑兵也有上佳的表现,这些勇士们在恒河平原上创造奇迹。- Q; R. g( r, A, w# P( S
阿罗顺那的数万人马居然打不赢王玄策手中的八千名吐蕃与泥婆罗的联军,在战斗过程中,中天竺的士兵被杀死三千多人,阿罗顺那一看打不赢战斗,赶紧渡河向南撤退,结果王玄策趁机大反击,中天竺军队阵脚大乱,在渡河南撤的过程中,军队拥挤不堪,许多人上不了船,跳入河中,结果溺水而亡的达到一万余人,宽阔的江面上,漂满中天竺士兵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
+ K8 v8 z: G1 R" |2 r- y $ R/ [: a1 \/ u( d$ o% ]3 c/ w, ~% Q
在惨败之后,国王阿罗顺那急急忙忙返回到茶馎和罗城。王玄策也挥师渡过桓河,阿罗顺那心中大恐,他觉得茶馎和罗城也守不住了,干脆弃城而走。
2 \2 l& M. H6 x8 j6 } 王玄策兵不血刃,夺取茶馎和罗城。同时也从监牢中,救出了被俘虏的唐军使团三十名卫队成员,编入军中,继续追击。7 F7 J, Q' x* l1 T; |' Z- w
此时,由于王玄策旗开得胜,开始有一些印度小国家也派军支援王玄策,根据史书的记载,有一个叫章求拔国,当时是东天竺的属国,也派军队加入王玄策的联军,但是这可能只是很少的一支军队,因为当时章求拔国总共只有两千名战士;东天竺也宣布支持王玄策,加入对阿罗顺那的战争。$ b2 X, i: K( c5 \
阿罗顺那赶紧下令国内其他地区的军队前来会合,又收罗了一些游兵散勇,然后准备杀个回头枪。此时蒋师仁正率军赶来,双方军队再度展开激战,结果这一仗,中天竺军队阵亡数千人,更糟的是,在战斗过程中,国王阿罗顺那被蒋师仁所俘虏。
% _& z) C$ i( _ 哎呀,真没想到,在南亚次大陆号称最为强大的中天竺,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实在难以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