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0 12: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1)
7 W8 p8 `5 N' L
: t% s& N% p3 [5 ^, F6 o' u 凶狠残忍的冒顿单于怎么会突然网开一面呢?这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7 h8 \' O1 ^3 ^( D; `. _9 G 古代史学家多把功劳归于陈平的“奇谋”,陈平一生有所谓“六大奇谋”,其中之一,就是解围白登之谋。然而陈平所谓的“奇谋”,根本经不起推敲。. j3 e4 G/ K3 _# N6 r
冒顿是怜香惜玉之人吗?不是。是可以被女人所左右的人吗?不是。是爱美人甚于爱江山的人吗?也不是。他视女人为工具,为了弑父夺位,他不惜以爱妾作为活靶子以考验士兵们的忠诚;为了迷惑敌人,他又不惜把另一个宠妾拱手相送以东胡。
1 Q3 _0 b; W1 k: y& b3 Q; h/ x 冒顿,就是这样一个人,血腥成性的冷血动物,陈平却企图通过贿赂阏氏来达到劝服冒顿解除对白登城的包围,这,岂不是天方夜谈?
4 X" E7 A- @8 n1 ~0 I9 P+ n4 _) U 如果不是陈平“奇谋”的功劳,那又如何来解释冒顿突然作出撤围的决定呢?
9 g; P L [4 c/ A. Z9 k, J! D & l# |4 {6 v, Z% n: f8 S
史料记载,在匈奴军队围困白登山时,曾与赵兵团的将领王黄取得联系(赵兵团主力即韩王信的残兵败将),约定会师的时间。然而赵兵团却迟迟未至,冒顿单于心生狐疑:是否赵兵团与大汉军队私下有秘密交易?
8 {6 d3 ^2 [1 L3 a3 m8 C 这会不会是冒顿单于决定撤围的原因呢?答案是否定的。3 D0 E5 T0 f6 C5 @
赵兵团只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对于怀有蛇吞象野心的冒顿而言,这支小部队,实在没有任何实力以撼动匈奴军队的优势。赵兵团失约这个小小插曲,岂可以令雄才大略的冒顿单于放弃了一次歼灭汉帝国刘邦皇帝的天赐良机?
O' f! O$ o0 f; A: U8 } ' o- j0 I% h9 x7 L% R+ A
其实谜底不难揭晓,只是历来的历史学者,囿于陈平“密计”的神话,所以反而没有看到事实真相。, ~: O: U2 V: ]* q- M# n* q
请看《资治通鉴》在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高帝逃离山登后)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刘邦白登山突围后,汉军的主力兵团(周勃的兵团)也已经到达了平城。$ P7 A% v* I. |" e
再看《汉书》“周勃传”记:“(周勃)后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
% P$ Q4 P* ^# R' B2 P 这则资料清楚地写了周勃所统率的主力兵团在硰石战役之后,向北继续追求八十里,然后又攻破楼烦三城,最后到达平城。而且〈周勃传〉中明显提到,汉军到达平城时,已经跟匈奴骑兵交锋了。
# A( [, u, Z& N, `7 ?
9 J1 U7 q" X8 r) i6 n0 B 真相昭然若揭!匈奴撤围,根本不是陈平所谓的“密计”,更非赵兵团的失约,而是冒顿已经得到情报,汉军主力大部队已经到达平城,而白登山,就是在平城的地界内!
" H( f% B# U, q; i( W 汉军主力的前锋已经与匈奴骑兵交火了。
4 a( c+ n! P: U0 \2 W 这意味着汉军主力部队,马上可以对匈奴军队发动进攻!( w3 v) m- h4 N2 G' i; N* h4 K# E
而此时,匈奴骑兵面对白登山的坚固的防御工事,猛攻七昼夜,依然无法突破守军的防线。一旦汉军主力投入战斗,匈奴军队将遭遇内外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1 s0 }6 y. Q1 s- |0 J5 ?. c7 H 匈奴已经是动用倾国之兵,再无战略预备队可以投入,一旦被强大的汉军反包围,匈奴不仅将赌上军队的命运,还要赌上民族与国家的命运。
% z0 t4 a) ?" n$ C' E 这种严重的后果,冒顿即便是战争赌徒,也不敢轻易以整个民族的命运来进行一场旷世豪赌。- V6 F1 E7 P! T; t1 V, f2 Z
1 r5 b. V/ T; W; N
这里非常有必要提及的是,有些历史书籍,写到刘邦的白登之围时,错误地认为汉军的三十二万大军被四十万的匈奴骑兵所围困。这是天大的误解!6 {3 \0 e/ b: x `
被围的汉军,只是其中一部,虽然没有具体的人数记录,但绝不会超过十万人。
! k$ a+ e! ~5 } s: @ 冒顿非常的明智。虽然匈奴的战略欺骗获得了成功,把贪功急进的刘邦先锋部队围困在白登山,使这位大汉天子惊惶失措了七天七夜,但冒顿心中却是明白,匈奴根本没有战斗中占到一点便宜,久攻不克的白登要塞,反而有可能使汉军主力在外围对匈奴军队实施反包围,迫使匈奴进行决战,这对匈奴绝对是不祥之兆。! f7 ], o( M0 s# }3 j" @- K( ?& ]
以退为进!冒顿这一招,下得太漂亮。3 }0 c) w, M. T/ c9 Q* y
当冒顿下令撤围一角时,他取了一场心理战的决定性胜利。+ l) h- L9 e. h' q
刘邦落荒而逃。
, p$ k d1 G6 F5 c: k* a* O 因为落荒而逃,所以成了失败者。2 g5 H8 X, E% s. t
虽然汉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逊色于匈奴的军队,但最后的落荒而逃,便背负上失败的心理。# {- ]) A" `4 ]6 \: P
白登之围,成为大汉帝国长久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畏惧匈奴的情绪从皇帝漫延到了普通的士兵,直到数十年后,卫青与霍去病对匈奴反击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汉帝国才恢复军事大国的心理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