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天裂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王者觉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7 17: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风流人物谁主沉浮!!
" Z% G$ O! w6 l- g! Z. E我宰????????????????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史思明的幸运日与厄运年(1)
, U0 T3 e( a" D9 ]4 |  5 V# F; ^% S- F! L: R
  邺城惨败令肃宗李亨心痛不已,也让朝野上下失望已极。
( p+ c: {; a  _# e% M  所以,肯定要有人来担这个责任。- O$ L& q% T  ~9 F- X7 s" q
  观军容使鱼朝恩当然是不肯担这个责任的。他想都没想就把黑锅扣在了郭子仪头上。因为他历来看郭子仪不顺眼,这回刚好抓他当替罪羊。鱼朝恩回京之后日夜不停地在李亨耳边唠叨,说他亲眼看见郭子仪率先逃跑了。快马加鞭头也不回地逃跑了。4 x  h4 H& s8 Z' t$ u. F
  郭子仪没有辩驳。
6 H) r  Y/ y' H( M, _0 w- h% `  要说他无故逃跑那肯定是冤枉了他,可要说他没跑那也不符合事实。双方刚一接战,他的副手仆固怀恩就趁乱公报私仇,突然射杀了与其有宿怨的大将吴思礼,郭子仪担心仆固怀恩临阵倒戈,再加上那天的天气实在恶劣,只好率朔方军撤出战场。
/ W2 P" \' e; @& P7 H3 F, {5 ?  此外,另一个显著的事实是——那天所有人都在跑。不光是朔方军,其他八大节度使也带着部众没命地跑。郭子仪依稀记得,当时对面的敌人也在跑。没命地往后瞎跑。$ i5 Y2 n, A% y
  总而言之,那一天无人不跑。% G3 |3 s0 o# {: f9 L8 J! _. i+ Z
  但是有一点郭子仪还是不得不承认——六十万人的瞎跑实在是比五万人的瞎跑难看得多。
1 |" p4 _' }. i" @! o$ H, D  而后果也严重得多。, _3 R( x3 S9 D- `: T( {' X
  据说各路逃跑的官兵没了管束之后,一路上比盗贼还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害得沿途百姓家毁人亡、叫苦连天。' |- d4 N9 \" X  }4 X, O
  所以郭子仪没有话说。他愿意担这个责任。
4 g2 k8 f7 Z7 j  乾元二年七月,肃宗把郭子仪从洛阳前线召回长安,让李光弼取代他的朔方节度使之职,并表示要让李光弼担任元帅。李光弼很敏感也很谨慎地提议,还是派一个亲王来当元帅,自己当副职就可以了。肃宗听了很满意,随即任命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 @$ ^3 p3 A; n* a( [/ t$ K
  6 h7 g2 E# h( g7 T* E* b
  乾元二年九月,史思明命其子史朝清镇守范阳,然后兵分四路大举南征。一路由将军令狐彰从黎阳(今河南浚县)渡过黄河,攻取滑州(今河南滑县);他本人亲率一路出濮阳(今河南濮阳)、史朝义出白皋(今河南滑县北)、周挚出胡良(今河南浚县东),分别渡过黄河,相率围攻汴州(今河南开封)。
/ i* N+ y& g0 d  t3 X3 d; F  汴州守将许叔冀战败,举城而降。史思明乘胜西进,直取洛阳。李光弼感到洛阳无险可守,便撤走了城中的所有军民和全部物资,渡过黄河北守河阳(今河南孟州)。" q6 ?% R8 V: L4 x7 w
  史思明不战而下洛阳。但是,此刻的洛阳已经变成一座空城。史思明在黄河南岸建筑月城,与李光弼隔河对峙。
) e+ E8 r' o5 [# q' i2 C  这两个老对手终于又见面了。; x! X( a1 L5 Q" c! @8 M- C
  史思明来势汹汹、志在必得,希望速战速决。
5 a0 q3 S! q; x+ b6 G  李光弼气定神闲、坚壁清野,一心要跟他打持久战。+ }5 L- ?& S! A. X! U% O/ y
  , H6 e( r; l) [9 r" h- S
  为了炫耀燕军铁骑的战斗力,史思明让士兵每天牵着一千多匹战马到黄河南岸的沙洲洗澡。为了体现战马的健硕,史思明特意吩咐:一律挑选公马。# y4 T/ Y9 k% M6 x4 }$ L8 h
  看着对岸那些膘肥体壮的北地良马,河阳城上的唐军每天恨得牙痒。可他们不得不承认,燕军骑兵的优势的确远远胜过唐军。
" R, t! x8 X- ~9 L) R8 Z2 W1 d9 G  可是,忽然有一天,史思明的手下士兵却哭丧着脸回来报告,说今天一大早,所有战马一跳进水里就争先恐后地游向对岸,然后撒着欢儿跑进了河阳城,一匹也没剩下。史思明勃然大怒,惊问原由。% E" g9 m8 G8 D+ H* s! Y! J
  士兵说,唐军把他们的马也牵出来洗澡了。
+ P9 u' x! s; e9 w  史思明百思不解。他们洗他们的,咱们洗咱们的,为什么咱们的马偏偏就要撒着欢儿跑进人家的城里?!
& n8 c2 N) K5 r0 h  可士兵们接下来的回答却让史思明一下子恍然大悟。
9 b% f5 X1 w; r( A" {  士兵说:因为人家牵出来的是母马。' C& ]8 Y! d5 L4 W8 s: Z
  士兵还说:人家的母马还一个劲地叫唤。9 }4 B8 C* B4 g" B. e
  史思明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2 s0 M0 h) d- B) F' `" d- c
  此刻,李光弼正在河阳城里一边拍着一千多匹北地良马的肥膘,一边笑得嘴歪。
# F9 m5 m# v( K. x5 R1 K2 T& R  8 t+ b1 i* k3 w: `; V
  李光弼要跟史思明耗,可史思明耗不起。于是他心生一计,出兵扼守河清渡(今河南济源黄河南岸),要断李光弼的粮道。李光弼亲自率兵进驻野水渡(今河南孟津黄河北岸),安营扎寨、高度戒备。+ S1 Y( A# y) m& E6 h' `5 v# H( P
  史思明笑了。# q# [, j% v  [0 s# x
  李光弼啊李光弼,你这只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 x4 z. z' ^1 M
  他当即召来猛将李日越,说:“李光弼擅长守城,可短于野战,而今突然出现在野外,要活捉他有如探囊取物。你率五百名精锐骑兵,连夜渡过黄河,给我把他抓住,抓不到就不要回来。”
  W& l8 q$ T0 e; }9 m+ E  E: F  次日凌晨,当李日越的五百骑兵偷偷摸到唐军营寨前的时候,四周突然响起一片喊叫声和口哨声。7 y6 I: o0 y' ]1 C
  李日越知道,中埋伏了。唐军早就给他张好一个口袋了。他想起史思明的命令,无奈地向唐军喊话:“司空(李光弼在唐中央的官职)在不在?”
; u: }, B+ R% G6 l( m- ^& X* U  唐军守将雍希颢似乎早知他有这么一问,笑着回话:“昨晚就走了。”
4 Y. w4 T# |7 D  李日越问:“营里有多少人?”! y8 K( k& }  @& i
  雍希颢据实而答:“一千人。”" N; E3 L) e! R0 t# E. e* W7 j
  李日越又问:“将领是谁?”
+ i( @. n$ o2 p4 b; }4 n  雍希颢报上自己的名字。李日越沉吟良久,对部下说:“今天活捉不到李光弼,就算抓到雍希颢回去,我们也死定了,不如归顺。”( T' O5 B% o- t. }# W# t: b
  看着李日越和他的五百部众放下武器走进唐营的时候,雍希颢不得不佩服李光弼,也终于明白他昨晚为何说那番话了。
2 I" |0 s: \0 r9 W  李光弼临走前对雍希颢说:“敌军的高庭晖和李日越都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史思明必定派他们其中一人前来劫我。我现在就走,你们在这等着。敌军一来,你们无须跟他们交战;敌人要是投降,就带他一道来见我。”
  Y/ `& ~& ?$ Z3 k' V  雍希颢当时闻言,不禁哑然失笑。看来这李司空官当大了,脑袋就不好使了。把敌人当成轻易投降的懦夫和傻瓜?这话像是一个身经百战的人说的吗?!
. b/ ]1 {9 t; A$ \) ?* R. L  u4 M  可此时此刻,雍希颢却不得不感到,一切都被李光弼料中了。
2 k; [8 t& K: p; Y; {* p7 `" v$ j7 Y  换句话说,史思明的所思所想、一举一动似乎都被李光弼捏在掌心里了。
/ Z9 s! Z4 ~/ u8 P- F  李日越投诚之后,李光弼立即将其引为心腹。很快,高庭晖也率部来降。事后有人问李光弼:“为何那么容易就收服了史思明的两员大将?”李光弼说:“人之常情。史思明一直深憾他没有机会跟我野战,听说我在野外,料想定能将我俘虏,所以对部将下了死令;而李日越抓不到我,势必不敢回去,只有投诚一路;至于高庭晖,他的勇气才干都在李日越之上,听说李日越得到我的优待和信任,自然不愿落于其后,所以跟着归降。”
$ M4 @4 @) \9 D$ _% C  由于李光弼的保荐,降唐后的高庭晖很快就被朝廷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官秩是正三品。而他在史思明帐下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五台府(今山西五台)果毅(征兵将军),官秩是正六品。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2: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他们把唐朝历史遽然腰斩(2)2 t/ Z; m- z3 k3 `1 R: w7 V
    
( p5 z7 b5 @0 a  史思明终于还是被李光弼给耗住了。! x& M8 C! P: \! p8 j2 a: E
  这一耗整整耗了一年零四个月。5 V# ?8 o6 b& q/ d. A5 \! _
  他发动了无数次进攻,却被李光弼一一击退,从而被牢牢牵制在中原战场上,根本无暇西取长安。$ e$ Q; h: g7 t4 M( h. T- i+ k3 ~
  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正月,史思明把燕朝年号改为“应天”,希望以此去去晦气。1 {' Q+ }9 N, T8 n7 ]
  让史思明大喜过望的是,短短一个月后,新年号果然给他带来了好运。+ R1 c9 j: V2 W
  而他的好运使者就是此时驻防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的唐朝观军容使鱼朝恩。
; y9 g. Z( a$ o% A- `; [' T  这位天子跟前的红人很不欣赏李光弼的打法。他觉得像这样一味死守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在新年到来之际,唐军应该主动出击,夺回东京洛阳;更何况燕军都是北方人,长期在外征战,必定思乡,此时趁其军心涣散大举反攻,绝对可以取胜。他把这意思反复跟肃宗强调,肃宗越听越有理,于是敕命李光弼进军攻取东京。李光弼不为所动,上奏说:“贼锋尚锐,未可轻进。”0 J- E9 ]5 l3 H0 ?; s- ]! E
  肃宗李亨还是比较信任李光弼这个平叛功臣的,一看见他的奏书,就把此事按下不表。可关键时刻,另一位天子眼中的平叛功臣却站在了鱼朝恩一边,坚决主张进攻。  T+ y" n0 O2 K* Y; e9 U1 E2 H" A
  他就是此时已经升任朔方节度使的仆固怀恩。
  o3 M6 m# p1 I! A6 k) _* j3 J  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帝国平叛战场上的三根顶梁柱就是郭子仪、李光弼,还有他仆固怀恩。郭子仪因邺城之败失势后,仆固怀恩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下李光弼。所以他刻意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反攻之说,目的就是压制李光弼,在天子面前争功邀宠。% T4 z3 h8 N8 @% k+ `
  最后,李亨的耳根子终于软了,便不断派遣使者逼迫李光弼出兵。李光弼无奈,只好命郑陈节度使李抱玉把守河阳,然后与仆固怀恩、鱼朝恩及驻守陕州的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一同进兵洛阳。" i  f5 K5 S" S/ y, {
  9 J) P- U" d/ B5 V- p
  史思明的幸运日就这么如期而至了。
- Z& Q- S. S1 A& q7 u4 ?  就像他说的,李光弼擅长守城,短于野战。
- A2 g! t, H2 I0 B2 L  _5 \  这句话果然在上元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得到了应验。  h& @- s8 N# R/ k$ A4 g
  洛阳城外的北邙山下,临深履薄的李光弼选择了一个险要的地形列阵,而踌躇满志的仆固怀恩则率兵列阵于一马平川的平原之上。李光弼一再告诫他说:“依恃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列阵平原,一旦失利则全军覆没。史思明绝不可轻视!”可仆固怀恩置若罔闻。
' ?- E) \* ]0 {( x3 y5 k- b  看着各部阵形参差不齐的唐军,史思明笑了。5 G# N1 W8 n' k( Q9 X
  他多么希望唐军永远都以这副模样跟他打仗啊!( y) G, R1 I9 g( G
  郁积在史思明胸中一年零四个月的怒火和求胜之心,此刻终于化作一声震聋发聩的号令,响彻在燕军士兵的耳边。
4 C9 Z; C) w6 u! U4 c* ?  顷刻之间燕军骑兵就像潮水一样漫过了平原。( \2 q8 Y1 g* \, S0 y
  起初是仆固怀恩的部众被击溃了。接着李光弼的阵形也被打垮了。然后各路唐军就全部丢盔弃甲掉头而逃了……
' d4 O( M# x8 g+ {& I9 c  李光弼和仆固怀恩渡过黄河,一路逃至闻喜(今山西闻喜);鱼朝恩与卫伯玉逃回陕城;李抱玉弃城而走;河阳、怀州(今河南沁阳)相继陷落。朝廷大为震恐,迅速向陕城增兵。& G1 j' E0 z1 {/ ]
  
; z- l; `- b$ G  邙山大捷之后,史思明乘胜西进,命史朝义为前锋,从北路进攻陕城;他本人则率大军从南路向西挺进。史朝义进至礓子岭(三门峡市南),被埋伏在此的卫伯玉打了个措手不及。史朝义屡次进攻,都被陕城的唐军击败。史思明只好退驻永宁(今河南洛宁北)进行休整。他恨铁不成钢地对左右说:“小子怯懦,终不足成吾事!”打算按军法从事,诛杀史朝义及其手下大将。# E( G6 [3 i/ n9 d
  史朝义大为惶恐。, U# b% @+ D" ^9 ?3 x/ O) v) |. ^( a
  可在惶恐的同时,却有一个细微的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 M3 j' r" I2 T' y3 z: ]
  这是一个与当年的安庆绪如出一辙的念头。, R) ^" `: G; h: ?; N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史朝义一直以来的处境其实也与当年的安庆绪如出一辙。
5 e( n+ D9 R$ C) ^2 b1 t  史思明宠爱幼子史朝清,自从当上皇帝后,一直想杀了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这些想法都是史思明亲口对左右说的。而史思明历来残忍嗜杀,左右之人轻则掉脑袋,重则被族诛,所以自然有人把这些话透露给了史朝义,希望这位性情温良、爱恤士卒的少主能够把那个杀人不眨眼的老皇帝干掉并且取而代之,以免他们终日活在伴君如伴虎的噩梦之中。/ \( F+ y( D7 v5 C/ g6 y
  可史朝义始终下不了这个手。
2 l1 w3 h' p' O* U  N3 j  三月十三日,史思明又命令史朝义修筑“三隅城”(依山而建的三面墙的城堡),用来储存军粮,限一天完工。史朝义率部下拼命赶工,刚筑完墙体,还没来得及涂泥,史思明就来视察了。他指着史朝义的鼻子破口大骂,命侍从骑马站在那儿监视史朝义干活。片刻后城堡竣工,史思明犹然咬牙切齿地说:“等攻下陕城,终究要斩了你这贼东西!”
4 ^7 c; V8 @& q% W" u! _. H5 ~1 F  那一刻,史朝义心中那个可怕的念头再度翻涌而起,令他不寒而栗。( J- p% T7 K( w5 B
  
8 Z( E; J9 c  x* }+ ]  是夜,史思明宿于鹿桥驿,命心腹曹将军担任警卫。
9 T+ q7 K. N+ y0 _# |3 j  正当史朝义被那个念头搞得辗转反侧之际,他的部将骆悦和蔡文景就敲开了他的房门。骆悦说:“我等与大王命在旦夕!自古以来废黜旧主、拥立新君乃为常事,请大王召见曹将军,共谋大事!”: ?2 ^# n5 j( f5 t0 t6 j( s: l
  史朝义低着头一言不发。骆悦与蔡文景对视一眼,接着说:“王若不许,我等今天就投奔李唐,只恐大王也不能保全。”
  n! H. f( N' w  史朝义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是一脸泪水。& _: H; n/ K$ r$ j% o
  骆悦和蔡文景都不知道,或许连史朝义本人也不知道,这究竟是矛盾与痛苦的泪水,还是快慰与兴奋的泪水?!
8 [( a9 B; ~/ l- g% x& W# J  可无论如何,史朝义的决心还是下了。他一边抹着脸一边说:“诸君好好干吧,不要惊动了父皇。”2 g% ]( X+ {! S$ T9 z0 B) Y1 y
  随后曹将军也不得不上了骆悦等人的贼船。他很清楚,史思明深犯众怒,如果他不答应,肯定要死在主子前面。* Z* u9 E  H$ \$ V/ \( X7 A" A
  当天深夜,骆悦率领史朝义帐下亲兵三百人,全副武装直扑鹿桥驿。戍卫禁军一见曹将军领头,无人敢拦。骆悦冲进史思明寝室,不见人影,连砍数人,宦官惊呼:皇上在茅房。骆悦等人冲出来时,史思明已备好马鞍。他刚刚跃上马背,骆悦的手下一箭射中其手臂,史思明跌落马下,被严严实实捆了起来。
2 {: Y' h6 Y! Q" S& _  他满脸沮丧地问:“乱者为谁?”
# ]- ^( `. r$ l  骆悦说:“奉怀王命。”
' y; U+ v6 `7 ]6 s" K  史思明一下全明白了。他长叹一声,说:“我白天说错了话,活该如此下场。可现在杀我未免太早,何不等我攻下长安?而今大业难成了。”
% l( f7 x5 E% R- \  i! D  骆悦将史思明囚禁在柳泉驿(河南宜阳县西柳泉镇),然后回报史朝义。其时燕朝宰相周挚正率后军驻守福昌(今河南宜阳县西福昌镇),闻讯大惊失色,跌坐于地。次日,史朝义拔营返回洛阳,周挚出营迎接。史朝义听从骆悦之言斩杀了周挚。大军到达柳泉驿时,骆悦等人深恐夜长梦多,对史朝义晓以利害,随后绞杀了史思明。3 M$ H) ~& P8 s  S8 L0 u
  
0 K$ r) `) J; x% ~  自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称帝,至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被杀,史思明的帝王生涯总计不过一年零十一个月。
. T. }/ c$ F, S$ R( m/ S5 V  ^; i  而此前的安禄山比他还不如,只当了一年皇帝就命丧黄泉。
2 \  ^# \1 e* I5 N9 u: W$ {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他们看上去就像两朵转瞬即逝的浪花。
8 \+ l3 ^, A4 B% i- ]5 P* x  然而,他们并不是浪花。  ]" O5 B; Q* T8 z0 s/ n* g
  他们是深不可测的旋涡。; ^2 ^, U& H8 s, B/ e5 R: a+ t
  大唐王朝的巨舫一经驶过便开始剧烈的颠簸和摇晃,从此进入一个半世纪的迷航。
% X% B" g2 p- W# Y; K0 D% {  换句话说,他们联手缔造的“安史之乱”更像是一把刀,把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遽然腰斩、一劈两断。* j9 \1 m! }. F2 {2 R& \
  前半截叫盛唐——一百三十余年繁荣强大如日中天的盛唐。
3 R; e# T) m  S3 @  后半截叫乱世——一百五十余年藩镇割据兵连祸结的乱世。( a7 q& _+ R+ x7 |; f! J
  虽然李唐并未在他们手上终结,虽然他们行凶不久便死于非命,可帝国却在此后整整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不停地流血和颤栗、。甚至连数百年后的大宋帝国也仍然背负着这个巨大的历史创伤,所以一路走得跌跌撞撞、步履唯艰……2 D5 u( ~# n0 {, ~+ a4 J  D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帝王梦都做得极其短暂。
( t$ n  o& O4 X8 P  可在他们的美梦终结之处,大唐帝国的恶梦才刚刚开场……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2: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太阿倒持(1)2 y2 w- \" I3 O0 O1 L0 o
  
  W) @# D5 Z% a+ q* K, @" }  唐肃宗李亨最近比较烦。8 o" X3 a4 `1 e+ X, t; W- c
  因为宦官李辅国的爪子伸得太长——实在是太长。
" d& `7 q9 Z# Q- s  八月初一刚刚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加授兵部尚书的实职,眼下还没过十五就开口要当宰相,这简直太离谱了!
' C# y6 i/ E* f3 Z" \' g' ]) v2 N/ g  那天李辅国去兵部上任时自己还替他轰轰烈烈地操办了一场就职典礼:让太常寺演奏雅乐,让御膳房烹制佳肴,让宰相和百官一直送他到兵部衙门的门口……搞这么多就是想满足他的虚荣心,让他安心在兵部办差,没承想反倒养大了他的胃口,这几天居然口口声声要当宰相!3 @+ K# @' n2 j
  这真是令人难以容忍!) S( A; {' \) a2 `' [) G
  不过肃宗李亨还是得忍。
6 B; |% N' H( `  因为李辅国有定策之功。9 I6 \/ R4 Q2 v2 `  t
  还因为李辅国手中握有禁军!
8 c" q. r- I6 ]0 N( h" e  当年在灵武要不是他全力拥护,自己恐怕也当不上这个天子。如此盖世功劳的确是应该索取回报的。不过话说回来,这几年给他的东西也够多了。从灵武时期起就让他当了元帅府行军司马,给了他禁军兵权,并且让他管理诏命符契和四方章奏。回长安后,仍旧让他“专掌禁兵”,而且朝廷的制书敕旨,必经他签名盖章方能施行;宰相和百官在朝会时间外所上的章奏,以及李亨下达的各种批示和诏命,一律要经过李辅国的“关白、承旨”,也就是中转。这是多大的权力啊,这相当于让他代行天子之权了!
1 {# n) {+ v5 p$ H5 a2 \# T. d1 X  李亨何尝不知道他李辅国在此期间假公济私捞了多少好处,又何尝不知道百官异口同声地叫他“五郎”意味着什么!李亨又不是傻瓜!之所以一再容忍,不就是为了酬谢他当年的定策之功吗?!虽说后来发现他开始擅权乱政了,所以李亨就借宰相李岘之手收回了他的大部分权力,可还是一直没有亏待他的。去年(上元元年)七月他和太上皇那边的高力士、陈玄礼等人斗法,最后居然矫诏把太上皇从皇城外的兴庆宫强行迁进大内的太极宫,目的就是要把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和太上皇分开,好逐个修理他们。这个事情让太上皇伤心不已,也让李亨大为恼怒。可李辅国事后却装腔作势地率领北门六军的大将,一起穿着孝服来向李亨“请罪”。这像是请罪吗?这简直是逼宫啊!李亨万般无奈,只好说:“朕知道,诸卿是怕小人蛊惑太上皇,为了杜绝祸乱、安定社稷才这么做的。”
  `* c' a, a) y" `$ @. o- }  李亨这话说得多么违心啊!6 {4 E& s7 W: p9 k
  可李亨无能为力。# P- N' b3 }1 ^8 P; P/ W3 _+ Z
  禁军都是李辅国的人,不违还能怎么办?!
* o( O  \8 c8 D( d, q  U  违就违吧。随后李辅国强迫他修理太上皇身边的人,李亨也都依从了。高力士放逐巫州(今湖南洪江市西北)、王承恩放逐播州(今贵州遵义)、陈玄礼勒令致仕,等等,把帝国的这些元老级人物清理得一干二净。
* L8 ^% A$ |1 \. S  曾在平叛战争中建立功勋的刑部尚书颜真卿上表向太上皇问安,马上又被李辅国视为眼中钉,硬是强迫李亨把他贬到了蓬州(今四川仪陇县南)。
; l% o5 q+ R3 B4 u6 X4 @; n: j, R  对李辅国,肃宗李亨一开始是倚重和报答,后来是迁就和纵容,如今则是厌恶和畏惧。: M4 {# P! M, k9 _0 \
  眼下李亨不求李辅国能收敛,只求尽量满足他,好让大家相安无事。可李辅国竟然得寸进尺,伸手就要拿宰相的乌纱,这不是逼人太甚吗?李亨只好对他说:“以爱卿的功劳,什么官不能当呢?!朕只是担心你在朝臣中的威望不够啊。”
: D$ M1 Z( \: t# H1 V" B  情急之下,天子李亨也只能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大臣们。李辅国闻言,就向左仆射裴冕等人放出风声,让他们推荐自己。李亨私底下赶紧向宰相萧华求援:“李辅国要当宰相,假如公卿们推荐他,朕就不得不让他做了。”萧华就去质问裴冕。好在裴冕是根硬骨头,一听就说:“根本就没这回事。要让我卸一条胳膊给他可以,要让他当宰相——门都没有!”
0 X& D. ]: R  J  t# v  萧华回禀后,李亨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 Z1 J$ W9 r+ B" g9 H* f( R$ ^  尽管李亨知道李辅国绝不会善罢甘休,可也只能这样了。见招拆招,走一步算一步吧。要说让李亨下决心干掉李辅国,那是不可能的。一想起那次六军将领一身缟素前来逼宫,李亨到今天还会牙齿打颤、全身发冷。4 ^, r& l6 r- C" u
  杀李辅国?!/ z7 X! [* @9 ~4 ~# X2 v4 a
  谈何容易!
, N7 k# d  C/ r$ i# ?. ~/ q  虽说堂堂一个大唐天子被一个奴才如此要挟实在是有些窝囊,可这有什么办法?打从安禄山范阳起兵的那一刻起、打从玄宗亡命西南的那一刻起、打从他李亨在宦官的拥立下即位灵武的那一刻起,这大唐天子的冠冕实际上就已经贬值了。- u; O9 k& u% J8 g* I- r7 e; H
  说真心话,肃宗李亨觉得从登基到现在,他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在维持一个表面光鲜而内里空虚的架子而已。帝国的实力、朝廷的尊严、天子的权威,早已被某种巨大而可怕的力量从内里掏空了——即便不说荡然无存,那也是所剩无己了。
& J$ D/ q  f) L# r, \3 l  肃宗李亨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命撑住这个架子,不让它分崩离析而已。
# g: J6 E3 ~+ ]" R0 ?: i  除此之外,他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 c! m" F7 `* k& q* g( M  也许将来的儿孙皇帝们能够挽回一切、中兴李唐,也许将来的大唐天子们能够把他和父皇李隆基这几年来所受的窝囊气扫除尽净,还宗庙社稷以应有的尊严,还帝国一个朗朗乾坤。可这一切,肃宗李亨知道自己是看不到了。% Q4 X, N3 b0 d! {; t2 [, T  O9 V
  他只能梦想。
" S" u. s% k# S6 Q: l. f  他只能仰望。  ]/ B- Y9 {. }+ I* B( {+ W& A$ ]
  他只能做一天皇帝撑一天架子……: _0 `1 C3 ^1 r) Y
  最近李亨甚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觉得自己可能连撑架子的时日也不多了。+ B% d1 @) g- m, t: l) B
  尽管李亨今年虚岁刚刚五十一,说起来还不老。可不知为什么,那种不祥之感总是在他心头盘桓、令他挥之不去……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2: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太阿倒持(2)- p) l. a) Z+ v2 r
    
% N" o5 s. B- ]8 ~  李亨猜得没错,没当上宰相的李辅国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每次看到宰相萧华,李辅国的眼神都像是要吃人。
4 Z6 t4 X: q1 e0 w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三月,朝廷任命户部侍郎元载为京兆尹。元载是李辅国的人,他不满这项任命,就跑去跟李辅国辞职,表示坚决不干。李辅国很清楚,元载这个户部侍郎衔是个分管财政赋税的肥缺,他当然不舍得拿它去换什么不大不小的京兆尹!李辅国眼珠子一转,忽然有了主意。当天他就向肃宗李亨提出,萧华专权跋扈,不适合当宰相,应该罢免,改任元载。李亨起初不同意,可李辅国的眼神告诉他:这不是一项可以否决的请求,而是一项必须执行的决定。天子迫不得已,只好点头。几天后,朝廷改任司农卿陶锐为京兆尹;罢免萧华的宰相之职,改任礼部尚书;同时擢升元载为同平章事(二级宰相),原职务照旧。* ^* _1 Z( n, J% u9 ]" Y$ f
  元载笑了。
* g! [# O6 x5 U  笑容极其灿烂。. Y* b# r& Q  h% I9 w
  李辅国也笑了。. B, T* O/ e; Y/ D) f) i
  笑容更加灿烂。
7 i% I2 r* n6 ]3 E' M6 l  你们不让老子当宰相,没关系,老子不要这个虚名,就让手下人去当好了。让你们大伙儿瞧瞧——不让老子当宰相,就得让老子管宰相!
4 }, `, ?: @* R2 m) l# D; w  ( W  |& k: H# w( \
  这一年春夏之交,唐肃宗李亨心头的不祥之感终于应验。3 p& V) R0 \7 O! E, H' E* i
  起先是他自己在二月病倒了,紧接着,被强行迁居西内的太上皇李隆基也在抑郁和孤单中倒下了,并且于四月初五崩逝于神龙殿,时年七十八岁。肃宗李亨哀伤不已,在寝殿的病榻上辗转反侧,终日泪水涟涟。于是病情愈重。初七日,李亨自知将不久于人世,遂下诏命太子李豫(原名李俶)监国。
4 e& K7 ~# P8 x$ c$ Q( N; P  大明宫进入了一个危险的时刻。
6 @5 a$ I! d+ N. x- j: K  有两个人蠢蠢欲动。
( G; z8 i2 P8 @: T! g0 `  这两个人曾经是一对政治搭档,联手翦除过许多政敌,彼此交换过不少利益。' E) L) A! U9 k9 Q! W# |# K/ x- i
  可后来他们却反目了。
. d, l$ b) j. m  因为他们在各自的权力之路上都爬到了一个高峰——当他们在高峰上四目相对的时候,彼此间曾经有过的利益趋同便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利益冲突。& l9 n' w! S& K1 `: \8 a
  而天子弥留、未来难料的这一刻,便注定要成为他们巅峰对决的时刻。) ~. C7 \' u' M+ s& l% X" X/ u
  这两人一个是李辅国。5 G/ T% b5 Y5 D! k
  另一个是皇后张良娣。
0 ~( Z% c/ ]4 \1 ^& @# l" r  张良娣决定率先动手。她假借皇帝之命召见太子李豫,说:“李辅国久典禁兵,四方诏令,皆出其口,擅自矫诏,逼迁上皇,罪不可赦!他尚存顾忌的只有你和我,眼下皇上病入膏肓,李辅国和他手下掌管神箭营的宦官程元振已暗中计划叛乱,若不诛杀、祸在顷刻!”/ n. w; J0 P1 f/ J
  张良娣没有想到,她话音刚落,眼前这个年已三十七岁的大男人、这个曾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堂堂帝国储君,竟然当着她的面哗哗地哭了起来。他说:“陛下生命垂危,此二人皆是陛下的功臣故旧,不奏而突然杀之,必使陛下震惊,恐病体不堪啊!此事当从长计议。”* Z  e1 q) y/ e+ G. d0 \: q
  张良娣在心里长叹一声。8 L9 Y( l+ H  d7 u( O
  在她看来,这个大男人脸上的泪水根本不代表孝顺,只能代表怯懦。) _; L1 N) k, _, [) L, b5 Q( n
  可惜自己两个儿子一个早夭、一个尚幼。张良娣哀戚地想,要不然何至于求到你李豫头上。# [. k* [# }  K# Q0 x( C  u
  李豫不停地抹眼泪。要说自己脸上的泪水纯然是出于孝顺那肯定是假话,可要说它只代表怯懦那也不够全面。; j% l! D! Q% \- F; R1 |  x
  严格来讲,应该是一分孝顺四分胆怯五分装蒜。李豫想,那个老奴才李辅国固然不是吃素的,可你张良娣又何尝是一盏省油的灯?!多少回你处心积虑想让你那乳臭未干的小儿子取代我的太子之位,你以为我都不知道?眼下你怂恿我跟李辅国斗,无论是我杀了李辅国,还是李辅国杀了我,到头来不是都便宜了你张良娣么?你这借刀杀人之计好毒啊!要杀你自己去杀,我李豫绝不会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
+ A9 A! V5 M% I" v  想到这里,李豫顿时哭得更厉害了。& r( d/ A2 c0 _( k) ?0 x5 u
  “好吧”,张良娣无奈地说,“太子暂且回去,容我再考虑考虑。”
0 @: Z, A/ H9 E6 e( @8 z% f  张良娣是不可能再考虑的。
  j3 I4 H- e8 w+ M( P8 [( d  因为她知道,此刻早已剑拔弩张的李辅国不会给她时间。所以她随即又召来越王李系(李亨次子),告知李辅国图谋作乱,然后说:“太子懦弱,不足以平定祸乱,你敢不敢?”) [/ c. e. z8 Q5 h
  让张良娣欣慰的是,李系的回答就一个字:“敢!”
7 N8 F3 Q8 E* N5 t% [6 `  李系随即命手下宦官段恒俊挑选了两百多名勇武的宦官,配给他们武器和铠甲,随时准备发动。
& a% i1 j5 N9 Y' m4 P& F7 i/ ^  然而,张良娣和李系尽管胸有成竹,却还是慢了一步。
5 Y+ K: H' d& N/ o% }0 _# _. c  ) o2 `  r( I& e" J" s' v
  四月十六,张良娣再次假借皇帝名义召见太子,也许是想在行动之前最后跟李豫打声招呼。+ |! P' R  B2 o5 f0 @
  可是,已经进入高度戒备状态的李辅国和程元振马上嗅出了危险的味道,立即命手下禁军埋伏在陵霄门外。太子一到便被拦了下来。二人告诉他,张皇后要加害于太子。李豫说:“绝无此事!皇上病重,命我入宫,我岂能怕死不去?”! {; A/ E% x8 c6 ?" W2 c
  程元振说:“社稷事大,太子必不可入!”随即不由分说地把太子带到了玄武门外的飞龙厩,并派重兵把守。此举名为“保护”,实则软禁。
5 _# R& Q5 F% H/ m' Q; |  当天夜里,李辅国和程元振率兵冲入麟德殿,逮捕了越王李系、宦官段恒俊、内侍省总管朱光辉等一百多人;而后闯进长生殿,宣称奉太子之命迁皇后于别殿,随即在天子病榻前逮捕了张良娣,强行拖下殿,连同皇后身边的宫女宦官数十人全部囚禁于后宫。
5 n( p5 p5 h& E& Z/ x  突然遭此变故,长生殿上的宦官宫女们惊慌万状,纷纷作鸟兽散,把病势垂危的天子李亨独自扔在空无一人的寝殿里。' p, z6 g0 b( v% L
  唐肃宗李亨就这样在无边的孤独、恐惧和凄凉中迎来了死神。
+ i* S9 K3 \5 f: s! `  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一个皇帝就这样被自己的帝国、被自己的臣民遗忘和抛弃了。
$ X+ ]/ d' r7 K; p& _) N  
3 P  I" ?4 Q) `% M$ w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十八日,唐朝第十任天子肃宗李亨驾崩,时年五十二。
' a. `" Z  Q) M7 `1 q9 M; s  与太上皇李隆基病殁,相隔仅十三日。
( @/ I7 B: Q& p* ]  李亨刚刚咽气,李辅国便祭起屠刀,斩杀皇后张良娣、越王李系、兖王李僴(李亨第六子)。同日,李辅国才领着一身缟素的太子李豫在九仙门与宰相们会面,为此一系列变故作了一番解释。宰相们跪拜哭泣。
. ]* n6 k$ x1 K" z  四月十九,发布国丧。
: o& }3 n3 x! @' G  四月二十,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1 k# R: A- x$ `
  5 Q! @* K$ E4 u0 }) k
  历史貌似已经掀开新的一页。
/ F3 }. p$ O/ u( x9 B6 Q% L  可代宗李豫却目光迷离,双手颤抖。2 V: M5 {: f6 Y/ S$ N* b0 ], q2 N9 z  K
  因为是宦官李辅国硬抓着他的手把这一页翻过去的。0 F5 r, v$ H* l9 A, o; x" l1 R. u
  所以李豫实在不知道这新的一页应该如何书写。
, i& @! E3 c4 j  大功告成的李辅国用一种指点江山的口吻对他说:“大家(皇上)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7 G: \% [7 x4 C  天子李豫僵硬地抬起头来,给了李辅国一个惶惑而无奈的笑容。
3 A- r) `# ~1 A9 R" ^  这样的笑容李辅国太熟悉了。
+ e! d; g7 {: b* i  它和肃宗李亨的笑容如出一辙。* g: `9 c2 w; i  w" A  T
  
  o* @  ~1 p8 F' ]% i. D  从四月二十六日这一天起,代宗李豫开始称呼李辅国为“尚父”,而不敢直呼其名;事无巨细,一律先征求尚父的意见;群臣出入,必先晋见尚父。2 n, j8 c( f, k1 v( `: ^& e
  同日,程元振被擢升为左监门卫将军;而内侍省总管朱光辉等二十几名宦官,全都被放逐到了黔中。4 O5 r1 T  k' `& c8 F* }9 q1 Z  f
  五月初四,以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 V% I: p/ T" n& I0 B) b" S5 |8 m
  + s& u/ c# D% ~, m" A6 c! A
  唐代宗宝应元年的夏天,天子李豫郁闷地坐在长安城的大明宫里,深刻咀嚼着“太阿倒持”这句成语的含义。
/ `+ H+ ?0 d( a  尚父李辅国在一旁悠然地看着天子,心里也在品味着另一个词的含义。9 ?4 `* N  u3 u
  那个词叫“一手遮天”。! i) U- k3 p7 V5 Q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正在某个角落里冷冷地窥视着李辅国。8 `/ R# S4 \( l8 f
  他当然也没有闲着。
8 U1 F% b, W8 y  他正在玩味一句俗语。5 k0 |. w- K9 N2 j0 H( p
  那句俗语叫——“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3 G9 N$ D% Y! G# {  这个角落里的人就是程元振。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2: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最后的挣扎(1)
2 @+ q4 Z" \) O. X$ ~. B0 g% o3 l8 F2 t  0 q: ?$ H5 P" j5 ~, x4 C
  史朝义杀了史思明之后,在洛阳即皇帝位,改元显圣;同时派遣使臣至范阳,秘令散骑常侍张通儒等人,杀掉史朝清,以及他母亲张氏和一干党羽。
, W( ^. h/ i; ?8 _  U1 B  随后各派势力在幽州城内发生火并,史朝清和张通儒等人先后被杀,大乱两个多月,死亡数千人。局势平定后,史朝义任命部将李怀仙为范阳尹、燕京留守。  f7 b8 E2 l+ _: a1 p3 ?. K
  史朝义尽管篡了燕朝皇位,但史思明手下的那帮节度使大多不买他的帐。表面上虽然隶属于他,可史朝义很清楚,往后的日子恐怕是要各人自扫门前雪了。
5 [9 Y* k  @( i# I  而自己究竟能走多远,能把局面玩多大?史朝义实在是有些茫然。
9 T1 e) V9 `4 ^6 i  8 E7 j/ P& ~; A& m7 [! A# v
  程元振并不是一个只会玩味俗语的人。
9 a8 t! s. o7 n4 X) O- w* `  他还是一个善于实践的行动者。
0 i1 u; z& ~' k8 l. L5 i  李辅国刚刚体验了一个多月的“尚父”生涯,程元振就和代宗李豫悄悄走到了一起。
. b9 h7 Q6 _, L' z" l% ?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程元振很清楚,新天子李豫对这个跋扈多年的老奴才李辅国早已深恶痛绝,之所以不敢动他,无非是因为禁军在他手里。
' M$ P+ O* n! W3 L: k' x  可现在情形不同了。几年来程元振早已利用李辅国的信任,暗中与那帮禁军将领打成了一片。所以,眼下与其说是李辅国管着禁军,还不如说是李辅国管着程元振,而程元振管着禁军。
9 R& w7 A, y/ @6 D: ?5 w  既然如此,你李辅国还凭什么玩下去?程元振冷冷地想,你上无天子的信任,下无禁军的拥戴,唯一剩下的,不就是我程元振对你的一点忠心么?!
. l1 A. s" V9 W  可这年头,忠心是什么玩意儿?它不就是过河的那条小木桥么?眼下我都是过了河的人了,还须苦苦厮守这条小木桥吗?
2 n) D. K9 B! q  不。程元振坚决对自己说:不!. _; I4 S. @$ _! _+ d2 }' E) i
  于是他就拆桥了。
  n( [0 O+ f' s# W2 p: X  代宗李豫无比惊喜。有了新一代的宦官撑腰,他还怕那个丧心病狂的老奴作甚?!
5 @0 c) x4 [  B8 ~  六月十一日,唐代宗有恃无恐地解除了李辅国元帅行军司马及兵部尚书的职务,将他迁居宫外,以程元振代理元帅行军司马。: I6 q, d8 N1 y9 h7 K. X9 s: J
  当李辅国猛然从“一手遮天”的美梦中惊醒过来时,他无奈地发现:在禁军中的地位无形中被程元振架空了,在朝廷中的兵权此刻又被天子解除了,可见——自己完蛋了!
2 p) O4 q" w1 v4 N  为了避免杀身之祸,李辅国主动提出辞去中书令的职务。十三日,天子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同时将他晋爵为博陆王,以示安慰。李辅国上朝谢恩,一边哽咽一边悻悻地说:“老奴没有资格事奉郎君(皇上),就让老奴到地下去事奉先帝好了。”) S+ T+ q+ l. x  I& x! E5 F  o
  天子李豫免不了一番慰勉,随后命人把他送出了宫。1 Y: A: F4 p, ~4 ?) j& V1 P5 f
  会让你下去的,迟早而已。, E/ M% M; f, f) l; ~- b* r  L
  看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宦官此刻苍老而落寞的背影,唐代宗李豫在心里默默地说。" g  F5 z! `9 o# P4 o* h9 C
  
: r( Y  c7 ~0 g5 n: B# @  这一年十月十七日夜里,一个黑影潜入了李辅国的宅第。
  ~  t, a3 G! @  M  翌日清晨,李府的下人们被一幕惨状吓得魂飞魄散。
8 K+ s- [* V" L& u) Z. B2 {  李辅国直挺挺地躺在乌黑的血泊中,颈上头颅和一支手臂已经不翼而飞。" N* h8 U2 N( @
  天子立即下令追查凶手。2 A) M' g( s! b" O7 {  I  @$ E
  可终究没有找到凶手。
& {% u8 d& C: Z  \: t) |+ H  有人猜测这个无头公案的幕后主使是程元振。有人猜测主谋就是皇帝本人。还有人说,是程元振主使还是皇帝主使根本没有差别,因为宦官程元振和天子李豫早已并肩站在一起了——就像当年的宦官李辅国和当年的天子李亨曾经并肩站在一起一样。2 H; F" ?9 w$ K& R
  . n3 b- X" W# o- `- M& G& k# ^
  日月轮转,依次照耀着长安城,依次照耀着大明宫。2 L& x' ^( S1 B6 V4 j6 x' b, P
  曾经在太阿倒持的处境中郁闷难当的天子李豫看见一切终将过去。# r1 a" l" H0 l0 P& d& O6 @# Z
  可他并不知道所有让他郁闷难当的一切终将再来……, f0 l/ n; Z* _7 m& T
  
4 t. c* K% z1 ]3 C  史朝义感到自己越玩越没底气了。
5 `: `7 x1 l# _8 g4 o: b  从去年三月登基到现在,一年多过去了,他四处出击,多方转战,可基本上没打过一场胜仗。不但没把局面玩大,反倒把地盘越打越小。
' q$ B& U2 [/ K" R  而眼下,恐怕连洛阳都快保不住了——史朝义已经得到确切的情报:唐朝任命雍王李适(代宗长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联合回纥骑兵及各道节度使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集结;同时命潞泽节度使李抱玉自潞州(今山西长治市)经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南下,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自东南经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西进,三路大军将从三个不同方向会攻洛阳。
$ v( L5 m% I0 @3 R1 d1 _; F' c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二十六日,唐军前锋仆固怀恩与回纥骑兵进驻同轨(今河南洛宁县东)。史朝义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听取各将领意见。阿史那承庆说:“唐军若只出动汉兵来攻,我们可与之决战;若与回纥俱来,则势不可挡,应退守河阳、避其锋芒。”/ n; u# W. j0 Y
  史朝义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下决心死守洛阳。9 [3 @0 d' E1 j- v/ ^2 R# `! ~; J
  十月二十七日,唐回联军进抵洛阳北郊,分兵出击怀州(今河南沁阳市),于次日将其攻陷。十月三十日,唐回联军向洛阳郊外的燕军发起进攻,迅速将其击溃,史朝义率领他的全部精锐十万人出城增援。一番鏖战之后,燕军不支,节节溃退,唐军一路追击,共斩首六万余级、俘虏两万人。史朝义见大势已去,只好放弃洛阳,带着家眷和几百名轻骑兵向东而逃。仆固怀恩旋即攻占洛阳与河阳,命他的儿子右厢兵马使仆固瑒及朔方兵马使高辅成率步骑一万多人穷追猛打,一直追到郑州,再予痛击。史朝义继续向东逃窜,到了汴州(今河南开封),他属下的陈留节度使张献诚却紧闭城门,拒绝收容。史朝义万般无奈,只好亡奔濮州(今山东鄄城县)。
" m9 r2 V# R# }3 r: l  史朝义前脚刚走,仆固瑒后脚就到了。
9 n5 N  P! J$ ]* z" l8 n1 N8 K  张献诚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城门。
3 V! e% E% a  }$ N* [3 j- I* t* v* h  如果史朝义此刻蓦然回首,那一扇为他紧闭而为唐军洞开的大门肯定会深深刺伤他的目光。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2: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最后的挣扎(2)
! G5 D8 Z4 o: q    
9 W) K* m/ ]2 l3 q( I( |+ X  2 x& |) f9 |; b$ q$ W
  贼人终于跑了。东京洛阳终于再度光复了。
8 w* e3 B4 g+ L1 w. \, W  当洛阳的士民们看见大唐官军和回纥友军一起浩浩荡荡地开进洛阳时,他们眼中立刻噙满激动的泪水。# r2 b( j' f. D" K
  可仿佛就在刹那之间,眼前的一切便令他们目瞪口呆。9 N0 p( N+ X# S( h  ^
  因为军队开始放火了。接着就开始抢劫了。再接着就开始杀人了……
5 x5 {( b5 m0 J) G9 K" a  起先是回纥的军队这么干,然后朝廷的军队也跟着干……
; @% Z7 \& D" }! c) V) @8 c# h  干完了洛阳,又干郑州,然后是汴州,然后是汝州……: ~3 v$ f; O0 v- B9 f  E
  沦陷区的官吏和百姓们日思夜盼,盼来的却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7 H% K2 H$ T$ n0 f; N/ m  等他们清醒过来时,房屋被烧光了,财产被抢光了,连身上的衣服也被扒光了。
; N  V$ g+ M6 P4 E7 b# |/ y  无论官商士民,无论男女老幼,一律以纸遮羞。$ w5 n) W+ j1 `6 ^; O. H
  当然,这最后一项遮羞物大兵们是不会抢的。
. d$ D7 U. Y/ G  {  因为纸对他们毫无意义。% z* o  I' ]5 K: e
  熊熊大火在沦陷区燃烧了数十天,烧杀掳掠整整持续了三个月。
0 A  N; O. `8 ?. U- k7 T. g  当劫后余生的大唐子民们穿着薄薄的“纸衣”伫立在焦黑的废墟上,蜷缩在深冬的冷风中,他们肯定都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叛军来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而政府军来了这一切就都发生了?
8 B9 P! r4 r/ z. p0 D* x  同时引发的问题是:什么叫沦陷?什么叫光复?谁是官兵?谁是寇贼?. Q) o) Q  Z1 Z+ D9 M' ^* J
  对此,大兵们的回答是:被贼人占了就是贼人的地盘。6 c% y( x3 b) T, B+ n! n
  既然是贼人的地盘,我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即便不说天经地义,起码也叫无可厚非。- H8 o- v$ P% ^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的确“无可厚非”。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在同样漫长的中国战乱史上,这样的事情又不是第一回。6 q2 w) p  Y! ~& A9 A
  并且它也绝不是最后一回。6 W6 ^5 l% F& F! @- t, ]  x
  
& F6 v2 ]% W" S2 i  进入十一月,史朝义还在没命地跑。' y8 p# ?" L6 g! t. C# S% u! E
  而仆固怀恩父子也还在玩命地追。
0 I" u( t3 q. R6 ~/ o! b  Y  史朝义从濮州渡过黄河逃往滑州(今河南滑县),仆固怀恩就打下滑州;史朝义逃到卫州(今河南汲县),仆固怀恩就打到卫州。燕朝的睢阳(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田承嗣率四万多人前来阻击唐军,仆固瑒又将他们击溃,并一路追至昌乐(今河南南乐县)。史朝义又搬来魏州兵马(今河北大名县)回头再战,仆固瑒再度将他击败。
% c4 ?5 |  @: P! X. Y( u* z4 z  眼见唐军连战连捷、一路奏凯,而史朝义疲于奔命、节节败逃,燕朝的节度使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燕朝完了。
' C9 N( [1 E! a8 ^" p3 i  这是大燕朝最后的挣扎。
8 _2 a* s$ Q0 M. a$ ^! k; F  V9 P  也是史朝义最后的挣扎。- `3 j# G0 O8 i5 Q- E
  接下来该怎么做,节度使们心照不宣。* G1 a) h. d' e) o
  短短三天之间,燕朝的邺郡(治所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节度使薛嵩便率领辖下的相、卫、洺、邢四州向唐朝的潞泽节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阳(治所在恒州,今河北正定县)节度使张忠志率赵、恒、深、定、易五州向唐朝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投降。
: L5 j1 R- Y9 C+ s+ p* K. k$ ]4 K  十一月二十四日,仆固怀恩因功被朝廷擢升为左仆射兼中书令,同时在朔方节度使之职上加封河北兵马副元帅、单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大都护、镇北(今内蒙古包头市)大都护。
, I0 S+ U1 @: g# }  这年年底,史朝义逃到贝州(今河北清河县),与薛忠义等节度使会合。仆固瑒追至临清(今河北临西县)时,史朝义自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率三万人回头反扑。仆固瑒设下埋伏,击溃燕军,史朝义再逃。此时回纥兵团在洛阳的劫掠告一段落,又赶来参战,唐军声势更盛,追至下博(今河北深州下博镇)东南一带,再度大败燕军。史朝义亡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市莫州镇)。随后唐军五路兵马会师下博、进军莫州,将史朝义团团围困。
. a8 ~" i9 W2 c; y8 h, B+ |* H. w( I  ) A! n: A3 L1 A4 D. h6 x& t4 Q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屡次出城迎战、皆被击败。田承嗣劝史朝义突围前往幽州征调军队,由他坚守莫州、以待援兵。史朝义遂挑选五千精骑从北门突围而去。* Q+ c  I" N2 y8 X+ [$ T( d7 S
  看着史朝义仓惶远去的背影,田承嗣的嘴角掠过一抹冷笑。
# L9 [8 ?! _7 g8 P) n  片刻之后,田承嗣就在城头上竖起了降旗。
; S/ R( n; f! s& ]( Y  唐军就这样拿下了莫州城。1 _# @0 }1 w' N1 p3 q
  同时拿下的,还有史朝义的母亲、妻子和儿子。6 R! x8 {4 h0 I
  仆固瑒受降后,率领三万人马继续向北追击,在归义(河北容城县东北)又追上燕军。史朝义回师应战,再败,再逃。
0 V- r# W& c1 A7 R7 G$ c  不会永远这么逃下去的。因为幽州马上就快到了。史朝义对自己说。! U1 C2 T% N% k7 P$ ]. }/ `
  尽管自登基以来所遭遇的一连串失败几乎已经摧垮了他的信心,可一想起前面那座熟悉的幽州城很快就将映入他的眼帘,史朝义就咬着牙告诉自己:挺住,绝不能就这么垮掉!3 ?5 V& a' w! z2 j
  只要幽州老巢还在,最后的希望就在!0 L+ `. g0 ~* o1 |3 v
  前面就是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了。史朝义心头顿时一热。
, B# l: n) S$ u0 \7 m0 c( p  范阳县到了,幽州城还会远吗?!
3 {1 W7 [& V9 S  可是,此刻的史朝义并不知道,他永远也到不了幽州城了。因为他亲自任命的范阳尹、燕京留守李怀仙已经于数日前向唐廷递交了降表。此时率领三千人马驻守范阳的兵马使李抱忠就是奉了李怀仙之命专程从幽州赶来堵他的。" _( r5 @% a8 o
  当饥肠辘辘满身疲惫的史朝义领着几百残兵抵达范阳城下时,他照例看见了一个紧闭的城门。
1 g) R# O" s& t  一阵强烈的沮丧和恐惧瞬间攫住了他。
) g+ x" ~8 Z, x& C. J: i$ L' V, F  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看过太多扇紧闭的城门了。都是为他而紧闭的。3 p& @1 U" S' S' }0 ?' `$ i
  可这一次,为史朝义紧闭的却是最后一丝希望的大门。8 w" ^- `5 c4 h! w0 }3 n5 T: S% B+ }
  后面追兵所掀起的漫天黄尘已经依稀可见。史朝义以君臣大义向李抱忠发出了愤怒而痛切的谴责。李抱忠的答复是:天不佑燕,唐室复兴!如今我等既已归唐,岂能再为反覆?愿你从速决定去就,谋求自全之计。并且,田承嗣必定也已背叛了你,否则官军何以至此?”
$ ?( z9 f& g/ k  s  李抱忠的答复让史朝义残存的希望彻底破灭。  W$ S! k% I- Y5 S9 Z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让他万念俱灰。
0 I- Q2 h* x0 u6 ^* y  洛阳丢了。幽州降了。部众都叛了。眼下自己的亲人骨肉十有八九也落进唐军手里了……! h5 j1 t: W/ }# O( ~$ l3 x1 ]
  此刻的史朝义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众叛亲离。9 k' n6 V5 H  O* {% B4 U9 L# b7 l* i
  什么叫走投无路。* Z% b' ~; l/ O2 I5 c7 Z5 Y: K
  史朝义向李抱忠提出的最后一个请求是——给一顿饭吃。
" u9 ~2 k" u+ j5 E% ~  李抱忠动了恻隐之心,把饭送到了东门口的城墙下。$ e( {2 ]5 i' M7 P) o! M) {5 R
  这是燕朝皇帝史朝义最后的晚餐。
. r! V' T2 K# u8 h. D  吃完饭,部卒中的范阳人纷纷拜辞而去。看着他们陆陆续续走进范阳城、走进久别的家园和亲人的怀抱,史朝义忽然间泪流满面。
1 V- O( t. Z- M% ^9 ?7 n7 L  流着泪的史朝义飞身上马,带着最后的百余胡骑东奔广阳(今北京市西南良乡镇)。) I) a* {5 C$ c3 V7 E$ }
  广阳城门依旧紧闭。% u7 F" e4 q% l$ e" q
  史朝义一拔马头,决定向北投奔契丹。走到温泉栅(今河北迁安县境)时,史朝义走不动了。3 s1 o4 [* P, `" L4 t
  因为一支军队堵住了他的去路。: }$ c* J- j' w4 G+ n, h2 R1 [$ x8 t
  史朝义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
! l  V) f" f4 B+ j8 l3 ]8 v  那是李怀仙的脸。* s: j- N# |( ]4 B$ p
  史朝义把目光从这张令人厌恶的脸上移开,最后落在一根粗壮的树枝上。
) h# x& n; P3 x# U  他发现——这就是他的归宿。; n* B. v  P5 }3 x
  别无选择的归宿。5 L8 n4 I+ S' \( l! g8 H* Q
    j+ {/ w& z  {( r" N- b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三十日,一匹范阳来的快马风驰点掣的进入长安。( O4 b. i! U, m! V( m6 t: o
  马上拴着一个匣子。, P/ M" ^. i, i) ~. }; X& p. f+ d
  匣子里的史朝义双目圆睁。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2: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1)# u3 f% L, {" G2 V2 K
      - k# g7 `8 h- s% E2 m6 K/ _7 I/ Q
    
/ i' g; P5 ~" {& g( [  唐代宗李豫看着眼前这颗头颅,感觉自己真是一位幸运的皇帝。7 b% {) n# O9 F8 e' R# F7 g
  因为这颗头颅就是一颗休止符,宣告了一个大混乱时代的终结。
5 g% x! @3 H1 z8 g$ z3 ^' f6 r  起于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历时七年多的这场“安史之乱”总算在自己的手上终结。李豫为此庆幸不已。) \" T6 i7 S7 L9 }% J7 S
  李豫还为此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W( P) z" b( \
  他就是仆固怀恩。( G6 j3 [; V7 e, y' O! N
  李豫觉得仆固怀恩真不愧是中兴李唐的大功臣。当年郭子仪光复长安时,肃宗李亨曾经情不自禁地对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此刻的代宗李豫也真想对仆固怀恩说同样的话。所以,当仆固怀恩奏请将燕朝的那些降将就地任命为唐朝的节度使时,李豫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8 `. o  [/ m* y- Q* [, `: `$ }; _
  于是燕朝的河北诸藩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了唐朝的河北诸藩。朝廷任命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仍辖恒、赵、深、定、易五州,并赐名李宝臣;任命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薛嵩还多赚了两个州;任命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不久擢为节度使;任命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仍辖原有六州。+ O3 G: B- |: f0 R! f+ U$ m
  诸藩相视而笑。& A. a& B2 L& {- z4 \. \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地盘也还是那些地盘,刀枪也还是那些刀枪!
" z7 e( d- v& e* b  唯一的差别,就是把城头上的旗子从史燕换成李唐。
' I* d8 ?; b* A# E$ d- I5 I  w+ g  而这样的差别实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诸藩都笑得十分惬意。与此同时,仆固怀恩也在一旁笑得意味深长。
2 a# M  e, U, U6 d1 W  此前河北诸藩就已经向他表了忠心,愿意投其麾下以效犬马,如今朝廷既然承认了他们,那就等于是把河北诸镇划入了他的势力范围。有了这些强藩做党援,仆固怀恩就无须特别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天子李豫哪一天突然变脸,给他这个大功臣来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U# G* ^9 G- R* u6 N
  + y2 S& k" F% _, k+ ^' C) e, F
  李豫还没有变脸,另一个平叛功臣就先跟仆固怀恩变了脸。! q! ^% g, z. l9 N: P$ N
  他就是河东节度使辛云京。8 L; g$ X7 O% @2 _3 V3 V
  辛云京很早就看仆固怀恩不顺眼了。因为他觉得这个蕃将实在是蹿得太快——几年前不过就是郭子仪手下一个小小的兵马使,如今倒好,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单于大都护、镇北大都护、左仆射、中书令……全让他一个人兼了!连他那嘴上无毛的儿子仆固瑒都成了朔方行营节度使、兼朝中御史大夫。这算什么事儿?!眼下隔壁的河北诸藩又和他眉来眼去、暗通款曲,这就更让辛云京坐立难安了——那帮心怀鬼胎的安史降将哪一天要是再反,他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就是头一个遭殃的!更何况,这蕃将仆固怀恩是仆骨人,与回纥人同属敕勒诸部,历来同穿一条裤子,这几年朝廷与回纥的往来交涉都是他一手包办的,前不久还把女儿嫁给了回纥的登里可汗,更是亲上加亲。而今他仆固怀恩之所以眼高于顶、牛皮烘烘,就是因为上有天子宠信、下有兵权在手,内有诸藩暗附、外有回纥援引,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简直是安禄山第二啊!哪一天他仆固怀恩要是勾结穷凶极恶的回纥人一块造反,谁能治得了他?!
1 x% b1 y; J' [, ^9 b% ~5 m  正是居于这样的一些情绪和想法,使辛云京多次对仆固怀恩公然采取不合作态度。当初仆固怀恩去回纥搬救兵经过太原,辛云京就让他们吃了闭门羹,既不让他们进城,也不出城接待;平定史朝义后,仆固怀恩送回纥出塞再次经过,辛云京依旧城门紧闭、如临大敌,让仆固怀恩丢尽了面子。仆固怀恩一气之下,递上表文向朝廷告状,辛云京也毫不示弱,反咬一口说仆固怀恩谋反。  H3 T7 d3 u) Z! W+ O8 }+ G: c
  仆固怀恩大怒,要求天子杀了辛云京。: Q- T) ]) b% l- v9 H3 z
  天子李豫貌似憨厚地一笑,下诏把两个人都褒扬了一番,然后劝他们和好。( _1 B) }- U: D' S  `
  3 j/ M5 U" G$ i, r, ]1 m( I1 v# j- _
  这道和稀泥的诏书一下,仆固怀恩顿时一跳三丈高。) m; @" _1 F% E
  天子怎么能如此是非不分?!仆固怀恩愤怒地想,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自己始终奋战在平叛的第一线,整个家族为国战死的有四十六人,女儿为了国事又远嫁异域,每逢战争的关键时刻,都是自己出面向回纥求援,才得以先后收复两京、平定河南河北。要说平叛的第一功臣,自己绝对是当之无愧!可一个小小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不但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而且还信口雌黄、肆意诬陷,而天子居然在这种情况下和起了稀泥,这意味着什么?: g2 f: n# `1 u5 ^5 L% Q; q3 B! K
  这难道不意味着,天子是想借辛云京牵制自己吗?- [5 y8 P& b. P# N) j0 r
  这难道不意味着,兔死狗烹的大戏已经无声地开锣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7 16:55 , Processed in 0.0370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