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5 07: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4、桑叶之战。吴楚之战是由那些长在吴楚边境上有争议的桑叶引起的。8 }: z% U D6 ?6 q/ d* ]# R
# h% C, w( @5 l; }
吴楚世仇,形势使然,路人皆知。吴与晋的结盟,矛头指向的就是楚;楚对越的扶持,意在图吴,对此,吴楚心知肚明。
6 h/ s' P7 r. M3 U + H6 k; y1 ~4 A7 i5 {
就在两国厉兵秣马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那些桑叶在暧昧的春天以绿油油的诱人的姿态出现,事情由此变得简单,因为桑叶可以养蚕,蚕会吐丝,丝可以织布,争夺顺理成章不可避免,那些在春风里摇曳出万种风情的桑叶成为撬开吴楚大战的支点。0 \! h3 k' O; ?" ^, G; r
0 F2 x) t9 V( b2 i0 i% e7 f 历史再次雄辩的证明,大凡必然发生的战争,往往是由偶然的缘由引起的,教科书把此类偶然的因素叫做战争导火索。2 l" m8 J" h. R0 v( H
1 U7 U' v- _* q* D, o9 X3 U1 o 那就从吴楚之战的导火索开始,走进那场血与火的战争吧。
3 N. d7 j# p/ p. c2 J' c ! S7 X6 ~0 y% U+ p$ ^9 Z9 G' I) _7 }
* Q. E+ W1 @/ b0 F
虽然都是桑叶惹的祸,但事情还得从费无极说起。8 k4 U+ h0 `6 S3 F+ u( M$ D3 A: s
" n; ~. V) G& n. `
费无极属于坏事做绝、做绝坏事的那种奸邪小人,陷害世子建以及伍员父兄以后,事隔多年,来了个旧事重提,对楚平王说,那世子建的母亲蔡姬在郧阳,那蔡姬勾结逃亡吴国的伍员,做里应外合的美梦,准备袭击楚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到了痛下决心的时候了,须得硬起心肠,诛杀蔡姬,以绝后患。. p+ x9 x0 ~0 @- j7 ~) f" q- q( h6 e3 v
( b# @5 W9 t; |9 E
那蔡姬是楚平王的结发之妻,想当年,楚平王平蔡以后,被立为陈蔡公(《史记》,楚灵王十年,召蔡侯,醉而杀之,使弃疾定蔡,因为陈蔡公)。那楚平王守蔡期间,娶蔡国郧阳封人之女蔡姬为妻,生世子建,及世子建年长,弃疾得国,为平王,乃立建为世子。等到楚平王霸占儿媳孟赢以后,早把人老色衰的蔡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过旧人哭可谓自古而然。那蔡姬叶落归根回到郧阳,没想到仍然难逃大祸临头的结局。, d8 o4 b+ N; _4 I- S( |6 s6 C
9 i, O) _, A$ `6 Z2 a* _0 @
楚平王兄弟很多,他非常靠后的排行,使他在觊觎谋取王位的过程中处在十分不利的位置,王位之于他基本属于可望而不可即的镜中花水中月的那种,但他倾其毕生的狡诈和冷血主演了血腥的篡位故事,在夺取王位的过程中他所有的心智被榨取殆尽,登上王位以后,他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根本性的转移,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到耕耘女色之上。终其一生,前半生是阴鸷的宫廷政变,后半生是在女人的石榴裙下逍遥。1 n ?$ G( Q" f& @" Z: r; X
4 H D' N' k7 `6 h4 s" T
弃疾的故事始于楚王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占卜活动。当年,楚共王有宠妾之子五人,长子为熊昭,次子名熊围,三子为子比,四子为子皙,老小即弃疾,就是故事里讲述的平王。因共王无嫡长子,想从这五个儿子中确立一人为世子,但心中犹豫不决,就决定占卜,听命于天。
`% a6 R+ V% I+ ?
# T7 ?# c# ]* [- D! o7 L 共王于太庙中祭祀群神,手捧玉璧,对天祈祷,心里嘀咕说,恭请诸神,于五子中择一贤能有福者,使之主宰社稷。祷告完毕,把玉璧埋在太庙的大庭里,暗记埋放之处。然后召集他五个儿子,让他们斋戒三日,于第四日的凌晨五更进入太庙依次祭拜祖先,儿子们一头雾水,心想,这不年不节的,为啥谒祖拜宗?只有共王心里早已拿定主意,认准那个当壁而拜者,即为诸神选定之人。
7 J# a1 Y) W V( @$ w0 @. G h+ d; C) c' k: `/ B
首先进入太庙朝拜的是熊昭,共王看到他径直的迈过埋玉壁地方,跪在玉璧之前叩拜;熊围跪拜时,右胳膊肘刚好触及玉璧的边上;子比、子皙根本就不沾边,离玉璧甚远;共王看得心里忐忑不安,当乳母抱着年幼的弃疾走进太庙的时候,共王仿佛看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心想,这偌大的王朝难道就要维系在乳臭未干的弃疾身上?那乳母抱着弃疾进入太庙,把他放在地上,只见他一拜再拜都正好压在玉璧之上。# J. E) p# A8 c) c$ X+ p- m, I
) n3 K7 q5 U4 b* n% O" @2 w* `
共王心知诸神保佑弃疾,在其后的日子里愈发宠爱弃疾。当壁之祥的传说从此成为极具杀伤力的武器,保佑弃疾踏过熊围、子比、子皙的尸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那至高无上的王座,演绎出弑兄篡位与好色乱伦的尴尬故事。
7 X$ Y8 H2 e! M1 I0 Q5 j# f ) i& x5 A/ t) u9 k5 V4 O* U
虽然共王对弃疾的宠爱日甚,但共王驾崩之日,弃疾年幼,熊昭以长子的身份继承大统,为楚康王。康王在位十五年而卒,康王儿子员登上王位,人称郏敖。8 G+ B8 ~5 m& c. u
9 @+ N. o$ N- G; q
王朝的传承就要沿着康王熊昭的血脉继续下去,王朝的历史进入父卒子继的轨道,远离弃疾与其他王子而去,那个占卜的结果眼看就要落空,但改变王朝谱系的机会出现在郏敖四年的隆冬季节。那年腊月天寒地冻,公子熊围出使郑国,走到半道,听说郏敖生病,就返回楚国入宫探问郏敖的病情,乘其生病,绞而弑之,并杀其子。子比逃奔晋国,熊围得立,叫做楚灵王。
* b$ I0 x/ I, @6 G+ f9 B6 K
& w _( B8 B9 q& M 历史的表象纷繁芜杂,一般表现为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进程,透过这些,去触及的历史深处,就应该看到人物和故事背后的主宰,主宰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而是那样的?
1 l/ ~' ~, J4 j' L/ S5 _# F' O2 x% h
0 s% l; P1 I: N- W 而这个主宰是什么?这就是触摸到了历史的灵魂。- o4 `- m R; l# B3 S/ Q; O
* Y0 \# ~# |; n# m9 u( t
历史的主角是人类,是人类演出了历史,动物和植物被人类降格为背景性的场景。1 R6 ~; U( z3 V% F! _5 E
2 N& M1 X" H% {2 J. m 在此场景之下,决定历史走向的就是人性。
; a2 v5 r; h, m5 K# k , n: f( n5 f# d$ R% z
撇开历史的表象,洞穿处在历史进程中人性的真实,就成为讲述历史的主题。 " f# B! d& E7 N( m
; q) ~4 P+ [& Q' N9 h G4 }) f3 d 楚灵王属于典型的上天要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猖狂的那种,扩张的欲望仿佛越吹越大的肥皂泡,驱使他走向天怒神怨的不归路;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仿佛他身后如影随形的轨迹,重用弃疾则为自己选定了掘墓人,让那个古老的占卜结果终于得以兑现。他派弃疾率军灭掉陈国,然后休整军队,出兵伐蔡。
+ f+ ]3 M' m7 B ^6 r3 K
7 { W+ O6 d( l9 E$ k2 Z 伐蔡始于阴谋。
3 Y& K9 T' M; y 8 ` Q7 ~/ E* o' b }, w
原本灵王是准备霸王硬上弓,精兵劲卒集结申城,灭蔡的煞气宛如黑云一般直冲云霄,战事一触即发。
. G$ J7 L/ b8 Z3 \
- Z3 n0 F8 B6 j! [ 但谋士进言说,蔡侯弑父篡位,十恶不赦,如若讨伐,本是替天行道之事,但不免授人以柄,若其君臣合力,急切难下,反为不美。不如托言巡幸申城,派使者厚币卑辞邀蔡侯前来相聚,诱而杀之,后灭其国,避免节外生枝。0 v9 O! c/ _# w# g. C, h+ x
$ O6 q6 p5 g( E! ~3 u! \ m 阴谋就此初见端倪。
7 N: e. Z' Y, L6 L
( b2 {# Z' _6 g( g B' T( f5 u 灵王派使者进见蔡侯,送上国书,蔡侯打开一看,那国书大致意思是,寡人对君侯的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不绝如缕,渴望再睹君侯容颜,可谓望眼欲穿,故邀君侯光临申城。并备下微薄之礼,供君侯犒劳随从车驾。. b" Z0 `6 i, c3 D2 n8 l
) P+ y1 S, c2 S9 t8 t! Q9 X/ V 蔡侯厚赏使者,随命左右驾车前往赴会。' j" n7 F, k, t; E7 V. w( _2 a9 k
7 E( k5 u4 N7 [1 h) k 大夫公孙归生上前进谏说,楚王为人,贪得无厌,狡诈无信,今派使者前来,礼重而言卑,违背常理,定有阴谋,意在诱骗君侯,君侯万不可前往,去则必入虎穴。) j9 E9 B+ h: B
( i# Y. O% o6 K* ^$ ~+ u0 G 就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寡人也得走一遭, 蔡侯说,蔡国弱小,不足以对抗楚国一县的力量,若授之以柄,彼加兵于我,谁能抵挡?/ B: e$ v# T: N! ~: H: C
/ J$ r) N4 s9 \: E" j' Q# y+ ^
公孙归生长叹一声,说,然则如此,须先立世子然后成行。
# |) K) I9 ?* I( f; o/ d
! }2 P$ M* p+ a5 E1 E 蔡侯依照公孙归生的意见,立其长子为世子,命归生辅佐世子监国,随即奔赴申城。
. D- @: d; v4 E, O4 C5 ? a/ u8 S2 N, ?1 W+ `& |
世子带领文臣武将列队送蔡侯出了国都,蔡侯的车驾越行越远, 宛如朝着陷阱走去的身影,显示出弱小王朝悲壮与无奈。凶多吉少的不祥征兆让世子和大臣都显得心事重重,蔡国的都城随国君的出行而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祈祷与侥幸成为蔡国君臣心中共同的梦。7 Q: b$ i# z& ]- }$ S
5 q1 g6 q4 V2 P5 Q1 k: |3 C 风尘仆仆的蔡侯以藩属之礼进见楚王,与灵王相会与申城行宫。; E5 V" \2 U8 U( [
3 z* S* @# p8 p) U2 L: ` ?+ t9 P 灵王对蔡侯说,与君于此地一别,已有数年,君侯风采依旧,岁月的风霜不曾于君侯留下些许的痕迹,今日相聚,须得开怀畅饮,聊表分离相念之情。
9 g" p$ N4 \: _8 w7 l
/ A" k5 j" @: a7 f# M$ x5 @ 承蒙上国收录蔡国加盟,不胜感激,蔡侯说,仰仗君王之威,镇服敝邑,更加诚惶诚恐。原本准备到上国进见的,君王遣使召见,敢不奉承?
8 o; _8 u! e1 C( c
) x- @8 e4 @: R 灵王在行宫大摆酒宴,且以歌舞助兴,宾主痛饮,一方是磨刀霍霍,一方是任人宰割,宛如后世的鸿门宴的预演。
+ R& {8 o" Z1 M/ ?7 E; D0 d" }# ?( B) {% K3 u) q* J0 X& j
蔡侯没有意识到阴谋的利剑正在刺向他,反而努力的配合灵王把宴会推向高潮。- ?* e) T9 S" \( u" f9 K
( u" E) a& x, @
宴会以蔡侯酩酊大醉嘎然而止,就在蔡侯委顿在桌子上酣然入睡鼾声四起的时候,象类似的故事一样,关键时刻, 灵王在是醉非醉之间,把手中的杯子举过头顶,用力的朝行宫的坚硬的地面摔去,杯子应声而碎,那裂碎的声音在行宫空旷的大庭里阴森的回响,杯中的残酒在大庭灰砖铺就的地面上洇开,杯子的碎片宛如致命的罂粟花艳丽的开放。/ e2 H, M# G" H% I: g
4 {3 e: v! w C! b
灵王那决定蔡侯与蔡国命运的一摔,并没有惊醒在睡梦中的蔡侯,剩下的就是任人摆布了。3 B7 s- g3 ^+ _
4 K9 [+ o K- G9 j& m
那些埋伏在幕后的精甲力士早已等得急不可耐,听到信号声起,个个如离弦之箭下山猛虎,把蔡侯捆了个结实。
4 K- F: l* g/ _
' L6 Q2 d( {& W5 g; G! ~4 X3 i 蔡侯依然酣睡不醒,对深陷囫囵毫不知情。) {& h" z0 N( c( Y, @
! ]6 }& f5 y/ O. ^: a5 X: n; k
在行宫的偏殿, 弃疾指挥精兵悍将摆成阵势,弓在弦,剑出鞘,把蔡侯随从团团包围。弃疾对蔡侯的护卫发布宣言说,那蔡侯弑父篡位,楚王代天行讨。楚王有令:从者无罪,降者有赏,归者有助。
& T8 W `8 ~9 S
! x: Z/ {8 B ]# t9 q. e 原来蔡侯对待臣下极有恩礼,危难之中从行臣工显示出从死就义的凛然,竟无一人降楚。弃疾一声号令,楚军围裹过去,蔡侯随行臣下俱被擒获。8 V5 p; x% K6 F" O) O/ N
9 a4 _: ^( y) y- ] 阴谋尘埃落定之时,蔡侯方才酒醒,茫然四顾,恍然大悟,阴谋的演出已经结束,自己束手就擒。
7 E7 [! X8 ]2 R6 Z9 s
5 e7 \2 `" V' f! D/ |0 a W' l 蔡侯张目怒视灵王,问道,寡人所犯何罪?如此对待寡人。
* ^8 T$ g$ L; W8 c
* J2 T; O) z; x& w& _ 你弑父篡位,悖逆天理,禽兽不如,灵王振振有词的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遭报应的时候到了。
1 u4 Y( U; l6 Q" V' q; g
$ Q; h9 h3 d- x# y2 Q2 ^( E: Q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蔡侯说,你灵王不也是屠侄篡位?与我不过是五十笑百步罢了,恐怕你的报应也为时不晚了吧?
! {! U- U1 a( Y! y) u- S4 `, e& V0 r
' ^" | V! U3 C6 Q' I4 u# }( n 你已是寡人的网中鱼、瓮中鳖、俎中肉, 灵王说,到了告慰你父亲在天之灵的时候了。
+ D* z4 E, f& D1 F& Q s 1 o1 [# ^6 Y) x( F" Y7 ~
悔不听公孙归生的话,蔡侯说,果然中了奸计,死不瞑目呐。
5 v5 e! `6 z# J, y
& }! r0 ~+ u2 u4 ^7 U9 l 灵王以凌迟之刑处死蔡侯,蔡侯的随从臣工尽皆从死。0 d0 B0 S9 C3 d$ D
% i8 U( Z; t, t+ R: X 阴谋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伐蔡需要理由,于是灵王就把蔡侯的罪行昭告国人,命令弃疾率领精锐之师冠冕堂皇,长驱直入,讨伐蔡国。
' L- I. `6 C, M. i$ W1 p6 U) F! R, l) X/ p1 [
蔡世子自从其父蔡侯车驾启程之日,旦暮使人探听消息,及至蔡侯被杀、楚兵不日就要兵临城下的谍报排除侥幸的幻想变得无比真实的时候,蔡国君臣的天空开始倒塌,灯红酒绿猛然间淡化为背景回忆的一种,现实宛如钱币的正反两面,一面是震惊呆滞茫然惊慌失措,另一面是重压之下迟钝麻木了的悲伤。
! R6 W! @1 A8 ~" @# W* I ) ? {0 g$ o8 s$ F3 ?9 f+ f. x# ^% O3 X
应对的重压由公孙归生年老体衰的肩膀硬扛起来,集合军队、凝聚人心、修缮防御勉强得以展开。2 e5 _/ S) v/ g
6 J4 M) ?. }8 ]* }9 }$ ^ S1 X 公子弃疾指挥虎狼之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疾包围蔡国都城新蔡,新蔡就此成为孤岛,被隔绝在都城里的军民仿佛暴风雨前的蚁穴,绝望焦虑慌乱不绝如缕,生存还是毁灭的残酷话题如猎猎展开的旗帜飘荡在新蔡的上空。
) u5 c' {! h9 r- T 0 v7 ^/ m" g' W9 j" E8 \
孤城是无法守的。& \ B) G- T4 ~' o! f
% _/ d. i: ~7 }9 I1 A3 S7 x0 k7 S 蔡国君臣对此显而易见的问题认识是深刻的,那么,求救就成为最佳选择。+ ?' W A* L- I: M( y
2 x; L9 j: B* ^3 C8 T* `. f, q
在晋楚争霸的时代,晋国是蔡国唯一的潜在的救星。
, @6 [5 A. y' B
/ S* c: m' J% S! I8 ~ 然而,蔡国很久以来就归附于楚国,临时抱佛脚的求救对晋国的感动系数不言自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R$ r7 O r$ e7 f2 ~9 u
& Y7 z1 P2 C! I. z0 X y4 {
公孙归生的话最能代表弱小国家身处弱肉强食的乱世时代的无奈,他说,向戎弭兵以来, 蔡虽属楚,但也朝晋,遣使求救于晋,倘若顾及前盟,或许肯前来救援。
# E- D" j. H3 G5 R: Q
. s) x k, ]% N" G 这话说得就有点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味道了,等于宣告蔡国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所谓求救不过是聊胜于无,完全寄托于晋国的良心发现,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几乎和天上掉下馅饼一般。& `* E. k- C3 h5 ?; C3 G
4 ~, d% X7 a5 N7 [: M1 T 世子采纳公孙归生的意见,招募国人出使晋国。危难时刻,蔡洧应募而出,原因在于蔡洧的父亲蔡略跟从蔡侯去申城赴灵王死亡约会而被杀,为报父仇走上求救之路。
2 I7 f1 S: W) t5 K) k $ P! \0 ~: `8 c
那蔡洧乘月黑风高之夜,槌城北去,肩负世子和国人的殷切期望,前往晋国游说。到达晋国以后,蔡洧进见晋昭公,哭诉楚国诱杀蔡侯、围攻国都之事,请求救援。
7 z8 y4 n( P- j& g' i2 y* `' q
7 V9 A7 R$ b/ e- W& \$ Y( T, P 晋昭公召开御前会议,会议就救助蔡国的问题出现分歧,一方认为,晋国作为诸侯盟主,楚灭陈而晋不救,楚攻蔡晋再袖手旁观,盟主的颜面何在?以晋昭公为首的另一方则认为,荆蛮暴虐,救蔡纯属心有余而力不足。
( q, B/ F2 H; z: `0 u
( P( c) _# s8 F. C& ^) @: b 在此情况下,晋卿韩起出了和稀泥的主意,召集诸侯各国共同商量救蔡大计。晋昭公本属太极高手,就指派韩起约会宋、齐、鲁、卫、郑、曹等国盟会,商量的结果是对楚国侵略别国的行经进行遣使照会,发表严正声明,予以强烈的谴责。# G" T! C% R) r$ \
* w5 O) Y5 Q3 L$ P9 _: `, i" l 对此结果, 蔡洧欲哭无泪。# T ~% M6 t. O+ M3 q, W
) T; X6 _* Y8 K. ~8 B+ Q# N 当诸侯国的使者到达申城把谴责文书交给灵王的时候,灵王仰天大笑,对使者说,陈、蔡是寡人的属国,讨伐蔡国不过是寡人的家务事,与北方诸国无干无涉,就不烦劳操心了。% I, d# Y6 y& m; c( @( [6 N& t- N; A
5 _& n1 D J9 _: s% E
使者再三哀告,灵王起身回屋了,连片纸只言都没回,使者只得无功而返。
" b# c' Z( K8 P" R$ r+ I3 H 9 E9 i" V ?1 U2 T$ F( G! n
蔡国陷入危险的泥潭,公子弃疾正在从历史版图中把蔡国涂抹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