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0 2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怒诛朱浮
$ p5 ]& ^( X q1 q2 _# U: q
- }$ ?2 ?' n% ]: M 到了永平九年(西元六十六年)春,刘庄即位已经整整十年了。即位以来,他除了不断加强对最高权力的控制外,还时常到各地视察走访,考察政绩,体察民情。一路上,眼见各地官员被他的严厉手段收拾的服服帖帖,绝少有胆敢违法乱纪的,他的心中甚是宽慰。& N4 `, R# t$ V+ }* s2 J0 Z
十年来,刘庄励精图治,以铁腕严明纲纪,重拳打击贵戚豪强,竭力维护社会稳定。经过他与父亲刘秀两代人、四十多年的精心治理,五十年多前那场由绿林、赤眉大暴动引发的社会大动荡给天下黎民造成的累累疮痍,渐渐得以平复。3 Q! _, M' b- G% X
十年来的事实证明,虽说刘庄有些好享乐,对官员以及民众有些残酷苛烦,但公平地说,他在治国方面的才干与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
/ I# _! j6 {3 @6 M) | 永平九年是少有的风调雨顺的一年,既没有水旱蝗涝,也没有地震日食,刘庄的心情很好。为了表彰优秀官员,严惩赃官,严明法纪,刘庄这年四月下诏,命令司隶校尉、十二州部刺史加强官员政绩考核工作。他决定:每年各从任职三年以上、政绩最优秀的县令以下官员中选拔一人上报,让此人随同呈送年终考绩的官员一道进京。刘庄还规定:对于不称职的官员,各地长官必须及时上奏,他要依法严惩!
/ C8 X/ `, G, a* M/ T. p: l+ g 到了这年秋天,全国的粮食大丰收。黄河南北,江淮巴蜀,家家满仓,户户满囤,一派喜人的丰年景象。国泰民安,用度富足,各地出现了一派盛世景象。7 w& O0 B. p0 i# o. ]5 }; x
正当刘庄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之时,又有人向他揭发了一桩大案:开国元勋、新息侯朱浮凌辱朝廷重臣,按律当诛!刘庄大怒,立即命令尚书台进行调查。
0 |& y5 X3 @3 }+ m1 ~ 说到朱浮,此人的资格很老,在当时朝中无人能比。前文说过,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人,是先帝刘秀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 a% c2 y. ]6 q; d. H2 f9 O6 R 朱浮青年时才华卓越而且精明能干,二十多岁时就做了大司马主簿(当时刘秀被刘玄任命为代理大司马)、偏将军,后来跟着刘秀在河北患过难,住过茅草房,嚼过麦饭,差点饿死在逃亡的路上。后来朱浮跟着大军一道浴血拼杀,打破了邯郸,灭了王郎。刘秀很赏识他的才干,委任他做了幽州牧。可惜,朱浮虽然有才,却很自负。他的心胸很狭隘,不能容人,特别喜欢打小报告。. @* |1 @1 _4 y
建武二年(西元二十六年)正月,朱浮被封为舞阳侯,食邑三县。这年二月,在朱浮的肆意凌辱欺负下,建忠侯、大将军、渔阳太守彭宠被逼的走投无路而举兵反叛,导致幽州十郡全部几乎陷落,这一变故几乎使得刘秀当时的防御体系整体崩溃!后来,朱浮乘乱逃出蓟县,不料随行的士兵路上哗变,准备把他捉去向叛军邀功。朱浮无奈,竟然手刃发妻而独自逃走。逃回洛阳后,朱浮自知罪责深重,一直在家忐忑不安地听候发落。刘秀出于对老部下的怜悯,一直没有处置他。新任尚书令侯霸上奏严厉弹劾他,论其以丧师失地之罪,应该杀头!可朱浮也不含糊,他硬是凭借着关系网拼命“活动”,硬是把自己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 J) n7 n9 Y) s0 z( C0 Y 最终,侯霸的弹劾奏章被驳回,刘秀念及朱浮的旧勋,不仅赦免他罪,居然让他接替贾复为执金吾,并改封父城侯!一个本该处死的罪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升官晋爵,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助长了朱浮的气焰,使得他有些目中无人,甚至有些狂妄自大。. Z i. h8 P- }$ ~7 u/ w
朱浮这人狂了点,但他确有自负的资本,很有些过人之处。他曾多次向刘秀进谏忠言,劝说刘秀不要因小过而大惩,还为地方行政规划的调整建设出了很多的好主意。刘秀大悦,一一照准。建武七年,朱浮转任太仆卿后,还向刘秀提出了很多选拔学术人才的建议,也都被刘秀采纳。由于朱浮屡进善言良策,他的声望越来越高,刘秀也更加赏识他。朱浮本来就很骄傲自负,从此更为洋洋自得。
/ ]1 b0 w" f3 {! ] 到了建武二十年(西元四十四年),刘秀因朱浮屡进良策有功,特地下诏让他取代窦融做了大司空,位列三公。朱浮做了大司空后,成绩非常突出,干了不少实事。但他的老毛病还是不改,经常向刘秀打“小报告”,继续在朝中拨弄是非,以示自己对圣上的忠心。他还仗着刘秀对自己的宠信,变得更加狂妄。在与群臣闲聊时,经常面露骄矜之色,动辄吹嘘圣上对自己的恩宠,诸如圣上前天单独对朱某说了什么,今天赏赐了些什么云云。两年来,朱浮使得本来清宁无事的洛阳朝廷内部波澜不断,猜疑、诬告之风渐起。' `! o; {# @2 @: y `4 L m
刘秀对朱浮虽然恩宠有加,但是也讨厌他的的自大霸道,尤其是对他经常欺凌同事,非常不满。但他爱惜其才,不忍加罪。建武二十二年,由于朱浮闹的实在太不象话,刘秀被迫将其免职,让他回家去反省。到了建武二十五年,刘秀又想起了朱浮昔日的功劳,将他改封为新息侯,接替获罪被黜的伏波将军马援的爵位,算是一种变相的优待。
5 V9 _' U: A. U3 W5 f 本来,朱浮好好带在新息县养老不就行了吗?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 w# n5 Z# l' e7 X9 U& }, ^% C 朱浮对现在的朝廷不满的地方多了:诸如用刑过于深刻,提拔新人过快等等。对于刘庄十年来的新政,他一直很有意见。
& h7 j2 c9 f. r 本来,朱浮对刘秀没有让他辅政不满,对太尉赵熹很不服气。后来,赵熹等老臣去职,刘庄提拔了虞延、范迁、郭丹、伏恭等人做三公,朱浮心里更为不满,经常对人发牢骚:“虞延、伏恭这些个鸟人算个球!老子十几年前就做了大司空了!”他还说:“先帝真是糊涂,为何临了不然老臣辅政?若是老臣在位,哪会搞成像现在这个样子!”还说什么:“老夫跟着先帝爷打天下时,虞延他们还穿开裆裤呢!”此外,朱浮对他的画像没有进入云台纪念馆也有意见,对刘庄列入的第一批二十八人他基本没什么意见,可第二批刘庄只列入了王常、卓茂、李通、窦融四人,还是没有他的份,朱浮对此忿忿不平,经常在背地里出口不恭。这种怨恨情绪越来越大,导致他来洛阳朝见时,见了三公、王侯们从不为礼,越发显得桀骜不逊。
7 F! Z" J* W) p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恢廓大度的先帝刘秀时期,勉强能容得下朱浮犯些过错。可到了明察秋毫的新皇刘庄手上,岂容他这种人上窜下跳!刘庄在做皇太子时就对觉得此人太多事,嫌他整日里总是无事生非,简直是吃饱了撑的,故而对朱浮的印象一直很坏。
' H; M/ Y3 a, U) } 这次,刘庄听尚书台奏报了朱浮的这些言行后,顿时怒火冲天,大发雷霆:“这个苍髯老贼!先帝一再容忍他,不忍加刑。如今他竟敢如此胡说八道、诽谤朕躬,真是活腻味了!”他立即下令将朱浮逮捕拷问。朱浮还真是倔犟,对自己的言行全部承认,竟然顽固地说:“老臣年近七十,没几天活头了,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而已!陛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朱浮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犯什么大错。他久在宦海沉浮,经验丰富,非常熟悉法制。像他这样级别的大臣,刘庄不敢把他怎么样!就算刘庄想要宰了他,也必须由廷尉专案审理,落实了罪证才能行刑。再说了,朱浮认为自己是开国元勋,先帝尚且让他三分,刘庄这个小毛孩子,又敢拿他怎么样?
$ G6 d8 C, N3 e! Y* s8 d+ n( @ 可这回朱浮打错了算盘!新皇刘庄根本不是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主!虽说他一向自诩凡事以法处置,但他也有例外的时候!不幸的是,朱浮就落到了这个例外的陷阱中!
+ ^. h3 R/ k8 t; X6 A! v$ c- Q- Q' W" n 刘庄见朱浮如此嘴硬,怒不可遏:“好你个朱浮,你以为你是谁啊?真是无法无天了!别看你是老臣,难道朕就不敢宰了你吗?”他没有把这个案子交出去审理,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决定先把这个老东西弄死再说!他在盛怒中下令,将朱浮就地赐死!身边的大臣们大惊失色,都吓得一声不吭。怒火冲天的刘庄正在气头上,谁敢劝阻?最终,白发苍苍的朱浮横尸狱中,落得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q6 k0 S( \- r# q& n4 i l. O 说实在的,朱浮不过多了几句嘴,并非犯太大的错。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掉了脑袋,确实有点冤枉。$ @( w5 ^ Z& p2 @
朱浮被诛的消息传来,朝野一片叹息,都对刘庄如此草率地诛杀一位开国老臣而感到不平。& a, m$ O7 W- S6 z1 d
长水校尉樊鯈对此也深感不平。永平二年,只因樊鯈的封地寿张国被刘庄拿去封给了东平王刘苍,樊鯈被改封为燕侯。朱浮被诛后,樊鯈向刘庄上奏:“唐尧大圣,兆人获所,尚优游四凶之狱,厌服海内之心,使天下咸知,然后殛罚。朱浮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以臣之意,此案本应交给廷尉处置,自可依法审理!”刘庄览奏,颇有些悔恨之意。人死不能复生,这会后悔也晚了。. B. |0 J& r/ g
纵观朱浮事件,刘庄确实是下手有点太狠了。不管怎么说,朱浮也算是开国元勋,也是革命老前辈了。仅仅因为几句牢骚就被弄死,着实有些过分。但从朱浮这边来看,他也要为此负很大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浮是咎由自取,也并非过分。* s4 K) U6 v2 Y! u5 D4 o& c
朱浮的悲剧,真是值得后人好好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