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3: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75)2 g# n/ o8 I, K3 o
  
) O' j6 g9 p+ A  这些事都发生在宋军赶到之前,但还不是最终结果。当天夜里李继隆在夏州城头眼睁睁地看着堂兄弟李继迁带走了他的所有家当,转过身来,就发现城里原来的部下们也都变成了敌人。7 o& x1 i1 }( _
  他被关进了一间小黑屋子,被告知他会活下去,直到宋朝的大将军李继隆驾到。
; _3 o/ S- N: Z' D& t  完了……众叛亲离,身份暴光,李继捧在黑暗中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命运。等待他的必将是死亡,还有比死亡更悲惨的屈辱。回首从前,是什么让他从定难五州之主,党项人至少在名义上的君主落到了这步田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的李继迁,一直在苦苦挣扎,可一直都活得生猛痛快!
6 F0 E3 C1 i7 h1 H! q+ [2 c+ A  只因为他一直都在投靠,都在找人来保护,就输在了没有一根坚硬的脊梁,变得一无所有,连最起码的尊严都丢光了……等他再见到光明时,他看见了宋军征西主将李继隆。宋军其他的将军们暴戾戏虐的眼神里都明白无误地透出了个“杀”字,可李继隆只问了他一句话――你叫什么?9 t( L( g/ c" h/ ~" X
  那一天,李继捧颤抖着说出了三个字――赵保忠。! A$ Z5 @7 y! H/ r0 ]
  好了,他的生命被延长,李继隆下令把他打入槛车,押送开封,交给皇帝处置。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李继迁和银州城,李继隆驱动大军杀了过去,但是还没到,他就胜利了。1 }7 G6 F8 S6 F3 u  ~
  李继迁逃了,银州城投降。( d# z+ M8 z3 q9 W3 C  p& r6 y
  接到这个消息,李继隆的心情瞬间恶劣到了极点。最坏的事情发生了,他可真没料到,这个李继迁竟然这样的聪明,而且敢于决断,把诺大的银州说扔就扔了,老巢老家统统的不要。1 e! }9 o) j. C$ J- a7 w4 D% U
  这样都不如大战一场,弄个两败俱伤。那样的话,宋朝的援军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西夏助战,而李继迁的人会死一个少一个,直至最后死光。但很明显,李继迁也看透了这一点,他连象样的抵抗都没有,就彻底地选择了逃亡。从此茫茫大漠草原,塞外无边大地,要怎样去抓他?( u5 ~4 n7 o$ p
  没办法,李继隆只有收拾心情,准备开始下一步的追击搜捕,可就在这时,从开封传来了新的命令。
. g2 x$ r( v" o  命令的内容过分强悍新颖,让见多识广的李将军都大吃一惊,虽然诏书上说,这样做可以让西夏的问题一劳永逸。
# [4 s- d" o* V& ~  , ?7 P% U% K2 Q# W/ S
  连载(376)$ Q% @( c! x$ E" r& ~
  " V3 S, W0 r* c
  皇帝和首相吕蒙正决定,把夏州城毁掉,城里的百姓都迁到别处去。这样西夏叛党的一个重要据点就没了,以李继迁的能力,他也绝对没法再筑城。他不是能跑吗?好啊,这下子跑了和尚但是也丢了庙,看你哪儿多哪儿少?8 s8 V) z) L- M, v
  李继隆出了一身的冷汗,不为别的,朝里的大佬们,你们在朝堂之上,拿自己的生活习惯去衡量党项人,你们吃撑了吧?没有城李继迁有帐篷,大不了返祖得彻底了点而已。可是我们汉人却得要城,有这个夏州在,我们就可以驻军,就能在定难五州里扎下一根钉子,让李继迁想到哪儿都得绕道,时刻小心被绊倒。* M, E; Q3 H" }6 L) s5 o
  李继隆火速写好工作报告,不仅反对折毁夏州城,而且建议在银州与夏州之间的南界山附近再增设一些土寨据点,把势力加厚,这样逐步蚕食,就能把西夏一点点地变成内地州县,最起码有了它们,还能切断叛军的粮道……但是朝廷的命令马上回复,李将军,一切行动听指挥,你的任务是抓住李继迁,其它的不要你管。为了照顾你的面子,这次你的工作报告我就不公布了。& E/ u9 g9 s3 g0 }, Z
  于是夏州城,昔日威名赫赫的统万城,由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公元413年,驱使10万人,昼夜不停历时6年才筑就的,连铁锥全力穿刺都不能入墙一寸的空前坚城,就此被拆毁了。而李继隆的下一步行动在历史的记载里查不到。
  J6 K7 E& z* R: X  M; ~& ]  在他个人的《宋史本纪》里没有,在《续资治通鉴长编》里没有,里面只说,他曾经回答自己的部将说――“今保吉远窜,千里穷碛,难于转饷。宜养威持重,未易轻举地。”他在强调没法有效地追击,真的在戈壁草原上兜开了圈子,会把自己先饿死累死,不如保持攻击态势,在银州城里呆着。
- f5 }# G0 f2 v9 ~  但是查不到他在什么时候退的军。历史上没有记载,也或许是四月间,他拆毁了夏州城之后,就亲自押着李继捧回了开封,因为在他的《本纪》中,有“既而继迁遁去,擒保忠以献。”的记载,似乎他亲自向天子献俘请功。
& Y% e0 c* |, Q( q. M  那么他回师的日子就是在五月,那时赵光义亲自责问李继捧,李继捧认罪,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宥罪侯。
+ V0 d+ e% L: P. W( `7 w% Q# ~* _  但更可能是,他一直留在西夏很长的时间,因为在这之后的近3年的时间里(当然,李继隆不可能3年一直都驻军境外),李继迁都非常的乖,他不停地向宋廷请罪送礼,讨好宋朝的皇帝。李继隆的军威,还有宋朝拆毁夏州城的决心都明显把他吓怕了。
- l( b7 _6 Y6 Q9 H  但不管怎样,宋朝没能如愿抓住李继迁。胜利了,但是局面已经恢复到了当年赵普送李继捧回西夏牵制李继迁之前的老样子。
) e+ s& m( T- f  这真的是胜利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3: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77)
% C  V" U9 Z- B. c  
& p+ [* n) e9 O5 q7 G8 x9 c1 [  重心转向大西南,四川方面的王继恩成为焦点。他和副手曹习分两路合击成都,一路快速突破,行军途中顺手牵羊一样派出了几千人马去梓州援助张雍,结果20余万起义军瞬间崩溃。( G  d% i8 C5 \9 k% F2 u+ H$ J; c
  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起义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毛病就出在最核心的那个人身上――李顺。/ b0 J7 n2 x  H$ V
  在历史评价中,由于他攻破了成都,建立了政权,人们普遍把他的成就定位在王小波之上。但是,纵观他的一生,他就是一只烟花,在绽放的最初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散发出了所有的光芒和壮丽,在之后的所有时间里,都只是一只剩下来的空壳子而已。
4 T% T1 d5 A6 ^7 a" d7 s  攻下成都之后,他把自己真的当成了皇帝,不管前线发生了什么事,他都始终坐在成都城里,让自己的同伙去给自己挡灾。& R0 r4 L+ S& q, F4 ]5 l, |
  再看看历史上成功的那些农民起义者,刘邦、朱元璋,甚至李自成,他们从始至终,几乎从来没有脱离过战场,尤其在最关键的几个战役中,他们都站在队伍的最前列。起义者的低端装备和战争素养就决定了想成功、想生存,就必须身先士卒!5 q) O8 O. m# t. R
  李顺在玩失踪,再看看农民军的战术。王继恩入川之后,一路行军,攻城拔隘,直到打到了成都城边,都没有经受过一次大规格的兵团决战。起义军的城池与城池之间根本就没有联系,随便宋军一一击破,就像他们没有统一的建制。& J9 _6 p5 I! b: m8 k: s2 Y
  这样的防御,比当年的后蜀孟昶都不如。8 m8 ^% A( `- {- J6 J) J
  五月六日,宋军抵达了成都城下,即日攻城,10余万起义军被当天击溃,3万余人当场阵亡,成都就陷落了,一天都没有支撑下来。这就是这次起义的成色,以饥寒反抗,因富贵失败,他们一点都不壮烈。
* \: X" z$ i+ z  G& Z  H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2 G3 n& y$ P* x- a  R0 v' G  王小波的惊蕊之言犹在耳边,可惜,早就被“大蜀王”李顺扔回到青城老家去了。多么美丽的梦想,曾经那样的让人怦然心动,但最后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记录――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f' B* z1 E& q( Q
  王小波起义就此结束,不管当天李顺是不是真的战死了,还是下落不明,在30余年后,才在广州被抓遇害,都己无关紧要。/ `& p3 F1 C. B3 S1 e( H; @( n' D
  
6 ^) p, w) c0 ^$ `8 Y  连载(378)4 C( O& r4 F. |  P  `
  
" E9 z" L8 U4 p8 U  y2 }  时光流逝,到了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的九月,这时距离成都的陷落己经过去了近4个月,距李继捧被押送京师,李继迁弃城逃亡同样过去4个多月,宋朝皇帝赵光义坐在开封城的皇宫里,把人都赶走,他得静静地想一想,这时与开战之前到底有什么不同。" }( v. A- y' R% _5 p8 R
  说西北,似乎很成功。在七月间,李继迁派自己的亲弟弟李延信进京上贡,青盐拿不出手,带来了好多匹上等的党项骏马,并且正式谢罪。在谢罪的表文中他率先表示应该把这段记忆删除,为了诚意,他自称仍为“赵保吉”。也就是说,他在强调他仍然是宋朝的臣子。6 I$ x7 u7 q! D# p& U! i
  吁―――此人竟然投降了……够诚意,也很有面子。赵光义决定要给臣子改过的机会。他回复诏书,也以赵保吉相称,等于同意了李继迁的认罪。8 E" v5 l/ K+ Y8 y
  似乎这场战争没白打,但是细想一下,李继迁叛宋的最重要的两个象征――辽国的义成公主和西夏国王的头衔,还都仍然留在小迁迁的身边,哪样都没向辽国退货。
9 C1 E; a, b) [! C. B  这就是输赢的真正结果,李继迁的脚仍然同时踩在宋、辽两国的船舷上,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定要查一下真实的得失,那么灵州己经安全了。虽然那也是暂时的。4 k) V, V% _: M: R8 Z
  看西南,赵光义的心情和他大哥当年的一样,因为王继恩这个死太监也完全复制了当年的王全斌。他进入成都以后,“纵卒剽掠子女玉帛”,“杀人如戏谑”,把蜀川百姓彻底激怒,结果成都城门10里之外,就再次烽火遍地。
+ [+ B  n3 B; S1 f; _: R, K3 T+ J  李顺变软了,一个叫张余的人站了出来,他看得很准,宋军夺下的只是蜀川境内的几个重要城市而已, “农村包围城市”,他再次揭竿而起,只率领了万余人,就向宋军发起反攻。这时他的成功不知该喝采,还是要感觉悲哀。, n2 w9 f% ?5 u" C
  他们又有战斗力了,沿长江东进,先后攻克了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泸州(今四川泸州)、渝州(今四川重庆)、涪州(今四川涪陵)、忠州(今四川忠县)、万州(今四川万县)、开州(今四川开县)等八州,势不可挡,进而继续攻打夔州(今四川奉节),只要再打通了这一关,他们就能东出三峡,彻底扰乱赵家的天下。0 K) p) A  G2 r1 T& H
  又有了动力,是因为再次被虐待,这是他们的可怕?还是他们的可怜?抑或是可恨?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在夔州遇到了阻挡,宋军的峡路都大巡检白继贇与巡检使解守颙前后夹击,把农民军击败,他们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最初时的嘉州。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份,张余被俘,不屈而死。又过了3个月,张余的余部王鸬鹚再次起义,只不过这是最后的余波了,转眼之间就被扑灭……至此蜀川起义彻底失败。6 q, v, N7 a" M* f5 C
  但是这都是后话,在当年的九月份,赵光义只知道西南方向仍然在剧烈地动荡,他所盼望的平静,能把他从灭亡绝境中拯救出来的平静仍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西南、西北两边的局势与开战之初几乎没有区别!7 h; A  [+ m" i7 ]% J! r( N% _: Y
  威胁仍旧存在,那件屈辱透顶的事,看来是不得不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79)9 A- j) l% `+ c% v) F
  % i8 h0 i1 A1 K. i7 p* T2 C8 d
  这一年的八、九两月间,宋朝皇帝赵光义两次派人入辽国求和。宋史中对此一掠而过,但是它当年真的发生了。
. P- Q, B% l/ ?0 }, r+ D( o  辽国拒绝,理由是宋朝没有递交正式的求和国书。而赵光义再没有进一步的表示,这件事不了了之。但是,这是近40年以来,辽人第一次接到了汉人的主动示好,他们的反应是非常惊喜,立即对边将严加约束,不准再随意侵入宋境剽掠。而且在转年之后,辽国人就表现出了他们的诚意。! x+ R: v0 @7 p( j( C3 ]1 O) l7 l2 n
  辽国境内的武清县有100多个人私下里结伙进入宋地抢劫,回去之后被辽帝下令全都处死,并且把抢来的人畜财物全部归还。5 R8 C& I, r/ k# E, o3 L8 N
  回顾全程,其实可以说,这是宋朝的一次意向上的和平提议,谈不到什么屈辱,而且达到了目的。但是在赵光义的心中,乃至于宋朝全体朝臣的心里,却是酸楚和悲凉的。% T4 G) @2 E" J5 v+ s
  近40年以来,从柴荣开始,汉人强势复兴,一直对辽人进行强硬的压制,不停地进攻,不断地胜利,甚至举国兴兵收复故地,但这一切,从这时起就完全变成了遥远的记忆!
# W4 H. D# ~% b. X1 h  再也不可能了……赵光义在心底里悲叹,人们可以用刘邦,甚至天可汗李世民的例子来宽慰他,这两位皇帝中的伟人都曾经以和亲等更加低姿态的方式与异族谋和,那么他这时的一个小小的议和提议又有何难堪?
: Q; b4 w$ s7 D! |6 E/ l  休养国力,从头再来好了!
. R& x5 H. D/ @  但是真的是不可能了,赵光义比谁都清楚,这时连第二天的太阳对他来说都是奢侈品,还谈什么抱负与理想?!还是在这一年的九月,他把晚年最喜欢的一个下属从青州(今山东益都)召还,在宫中把裤腿掀起,说――“卿来何缓?”8 I! X: r2 L) R! h7 T
  你怎么来得这么慢,你看,朕的伤势已经……
+ n) H$ h& H. d& m2 v# Y# }  这是寇准,少年得志,大起大落,却永远强硬尖锐的寇准。但是按说这时他也应该沧桑一些了,从那次把皇帝摁在椅子上听完报告起,寇准已经开始了他的电梯人生。2 ?- b  ?) `1 N' s1 u. h* D  e4 p
  那是在三年前,淳化二年的春天。当时大旱,皇帝问这是怎么搞的,是不是我们君臣最近的工作不对头,老天爷发火了?大臣们都说这是上天的规律,与人事无关。但是寇准说――《洪范》中说,天人之间,随时影响,这时天旱,是刑法上处置不公。3 W9 Q; [/ |& r
  赵光义的脸当时就黑了,他没法不生气,实事求是地说,他的为政之道首推一个“勤”字。在历代所有皇帝之中,能做到每天都上朝视事的,可能只有他一个人。这样的出勤律,一直坚持到了这一年之后的995年的12月。直到那时,他才效仿汉宣帝的五日一视朝;唐太宗的三日一视朝;唐高宗的隔日视朝之例,变成三日一视。
& O1 A3 ?; h4 Y2 ~, O( i3 A  这样的勤政,竟然被臣子当面说出刑罚不公,他实在是受不了。但是要注意形象,不能当场发火,他拂袖而起,要回内宫。( x6 r! `' ^. s( l0 ^9 ~' N
  这时在场的人都看着寇准,皇帝又要跑,是不是再把他拉住摁倒?
% ?: G4 i' A# J& m$ T, Z  
& h$ j2 U: h6 @# M1 p  连载(380)
$ z4 ^4 e$ N1 z8 r( V7 S3 @  
& C6 E) c) r: b; i  很没劲,那天寇准的情绪很低潮,他放了皇帝一马。皇帝回屋生闷气了,一会儿之后就把他单独叫了进去,问他到底是指哪件案子。
: D* m: i, I; J. x' V1 ^0 Z  寇准摇头,我现在不说,您把中书、枢密二府的长官们都叫来我才说。等宋朝一国所有的顶尖级官员连同皇帝都在场之后,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参知政事王沔――副宰相阁下的弟弟王淮和祖吉都是贪赃,祖吉贪的少被杀了,王淮贪到了上千万,却只不过打了几板子,而且还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是什么?( ~% @* a  G  c" w% L) C2 l
  王沔立即认罪,寇准当场升官,那时他年仅31虚岁,就做到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同知院事的位置,可以说这在宋朝前所未见。但人太顺了就容易发疯,连皇帝都敢拽的人会当自己的顶头上司是什么?当时的枢密正使叫张逊,寇准上任之后立即和这人开掐,不仅在枢密院里掐,还总在赵光义面前开练(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时间一长,连命运都开始看他不顺眼了。
3 a) g' M- F9 C1 j- v  p8 l  有一天他和另一位枢密副使温仲舒结伴逛街,突然有个疯子冲出来,向他高呼万岁。寇准立即躲开,但是被张逊知道了。张逊指使自己的好朋友判左金吾王宾上告寇准谋反,寇准没怕,温仲舒给他作证,那人是个疯子。
" J: d0 Q, I, V" o1 y  但是事情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寇准和张逊都被贬官外放。重要的不是事情的真假,而是说事时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这事虽然像是天灾,但也是必然,寇准这一生注定要上上下下,连滚带爬。性格决定一切,这就是他的命运。: _" q6 Y& S7 s# u1 `
  外放了寇准,赵光义对他很是想念,经常打听他在青州过得怎么样。这里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喜欢寇准呢?这小家伙莽撞冲动,倔强抗上,这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表现出来,却连官场的基本秩序都遵守不了,要他何用?
* r6 e( `) E: P, l' V  但是人类最喜欢的就是自己本身,尤其是理想中的,达不到的那个自己。锐气聪敏,胆大气盛的寇准,与老成练达,从年青时起就温文得体的赵光义完全是两个极端,但谁知道隐藏在心底深处的赵光义是什么样的?     
3 q/ h: C4 [+ O9 Z/ |  没有答案,只不过赵光义在这一年的九月,把寇准紧急召回京城,让他看完自己的伤势之后,问了他一句话。此前这句话,曾经有人对皇帝说过,后果是五人被贬官,宰相被罢免(参见吕蒙正第一次罢相),但是这时,赵光义主动说出了口,他问――“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7 @- Q5 Y$ V/ J$ V, Y: K, O
  我的哪个儿子可以继承皇位?赵光义开始安排后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1)! G3 _3 i: J& C/ a0 |$ ]
  
3 |5 m+ P* M& a7 S/ i  寇准的回答让人替他发抖,他说――陛下要为天下选太子,跟您身边的女人、太监商量(谋及妇人、中官),这不行;跟我这样的近臣商量,也不行。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您亲自选择,自作主张。
, r5 d8 J, O* O. O- u  皇帝身边的太监,指的是十全大补丸王继恩及其党羽;皇帝身边的女人,是凡知道一点宋史的人都知道,他指的是当时的宋朝正牌皇后李氏!" G6 O* L* Z5 e/ k2 o
  在皇宫里当众说话,把除了皇帝以外的所有动物全部一掌拍平,这是什么样的胆子……这时赵光义低下了头,他想了很久(帝俯首久之),然后才把所有的侍从都屏退,小声地问――襄王行吗?
* a) [* Q$ }9 v0 |0 h  H& E  寇准的回答变得稍微艺术了一点点――知子莫若父,您既然觉得他行,那就马上决定(愿即决定)。8 r" ?+ d* I# ^: p$ o( U
  赤裸裸地赞同,从此宋太宗的第三子,原襄王赵元侃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判开封府尹,改封寿王,正式成为准皇储。而寇准也因此重回中央,并且从西府的军事部门枢密院,调到了东府中书省,成为文官系统里的顶级人物――参知政事。9 M* b8 u0 U. \6 D1 F% a
  再一次富贵险中求,要立就立大功,要得罪就往死里得罪人,他又一次乘电梯从低层一跃而起,飞黄腾达,这以后也成了他的人生模式。不过别急,这人还会再摔下来,但怎么样也摔不死。2 J) K9 v6 D5 v% i* \  E
  不死的还有赵光义,还是在这一年的九月,他的生命突然有了转机。正统的医官们照样还是饭桶,但是来了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峨眉山的僧人茂贞,以及河南道士王得一,这两人像从前的侯莫陈利用那样,用左道旁门的办法把赵光义的箭伤控制住,他又能重新振作,处理天下繁杂纷乱的大事了。/ W7 h3 G6 T7 A8 d6 m' H- w
  就从这时起,赵光义的生命己经快到尽头了,但是始终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他,却绝没有那些凡夫俗子那样,在生死间走过一回,就把人世间的事都看“破”,他反而激发出了更加强烈的愿望,一点遗憾都不想留,无论是谁都不原谅,一个敌人都不放过,以前生命里所有做过的事,他都加倍地浓缩到了最后的这两年的时光里。, n# @7 |& @0 b2 n8 O# {
  要硬就硬到底,永不悔改,我就是这样的生存过!
  j: e& c) N1 @9 l2 Z, d  
1 G. q  S  O) Z5 [, Y. ?( l  连载(382)& `2 t5 q' C: T, u1 M; |* I
  . N* J- R7 O. g2 z) {; }  R9 a
  先是西南方面,他把本己经派出,马上就到蜀川里替换王继恩的赵昌言留住,让他在凤翔一动也别动。他突然想起来,赵昌言虽然是他的亲信,而且军事过硬,但是此人没有儿女,放他进了蜀川,就等于风筝断了线。0 j" _3 L# D2 X+ z( r
  然后给王继恩升官,不管这时王小波起义的叛军还没有彻底消灭,也要马上升官,但是有讲究。为了奖励这个太监,他特意独创了一个官衔――宣政使,却绝不给“宣徽使”这个意义非凡,潘美都曾经得到的职位。因为宣徽使到手,就可以明正言顺地接触到政治了。
& v' c/ b0 e: X; P3 o) t0 A9 S  再派张咏进成都。这时成都已经被降格成为“益州”,张咏这位宋朝史上数一数二的方面大臣开始了他仕途中最艰难,但也最辉煌的演出。这位寇准的同年进士的能力简直让人难以想象,他到了成都不久,就上报朝廷,再也不用从陕西向成都运军粮了,而且蜀川方面己经有了两年左右的储粮!
6 J, y$ p. M7 @2 o, s2 n  赵光义大喜――“乡者益州日以乏粮为请,咏至未久,遂有二岁之备。此人何事不能了!朕无虑矣。”
  s; @0 A/ K) D# j  再之后,宋朝的这位倔强自尊,始终都极力追逐荣誉的皇帝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他因为蜀川之乱而下了罪已诏。诏书中他坦诚自责――是我选用的官不对,这些人在蜀川刻薄剥削,把好好的百姓逼成了强盗。说到底,是我见事不透,烛理不明……
' N( i% v1 X. ]' }3 |  做完了这些,宋淳化五年的九月份终于过去了,进入十月份,他开始给自己的新任开封府长官,三儿子赵元侃配备助手。其中有温厚严正的长者如杨徽之,有后来真宗朝的名相如毕士安,更有清苦梗直,虽以状元应试得名,却绝口不提的杨砺……不是正人,就是能臣,他要让儿子快速成熟起来,让他有自己的翅膀。  O" j" R3 G- u, k4 u) I6 ?
  到了十一月份,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突然间对西北的李继迁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他派使者特意给李继迁送去了大批的器币、茶药、衣服这些党项人,甚至所有游牧民族都不会生产的东西。这些连同上次李延信上贡时带回去的赐品,让李继迁非常的感动,为了表示谢意,他在第二年的元旦过后,派亲信张浦(是汉人)带着大批马匹骆驼进京上贡。
# V, Z8 D3 B$ ^$ D7 ^! \  双方背地里咬碎钢牙,见面时笑得满脸开花,宾主非常友好亲切地会面。张浦向四面八方小心察看,希望多看出点宋朝的虚实动态,赵光义却很安详,他照例先关怀了几句之后,突然问――上次李延信带回去的弓箭继迁还喜欢吗?
% q* f9 O. ~% c; Q  张浦变得有点为难,但他必须得回答――喜欢,但是……拉不开。8 x+ I3 U! K* m( j8 Y& @
  废话,那是一石六斗的弓,宋时一石是现在的92.5斤,也就是说弓力达到了148斤,那可不是把150斤的大米扔到后背上!李继迁曾经拿出这张宋朝皇帝赐的弓向族人们炫耀,结果没一个能拉得开的。
/ U+ W) h) g; y, w1 Y, d& e( @  赵光义微微一笑,传令班直们集合,只见数百名皇帝的近卫,在崇政殿前演射,每一个人都能随意拉开这样的弓,百发百中。  B. J# i+ c1 {& I( V( J
  张浦吓傻了,赵光义问――戎人敢敌否?
( {6 `, d+ Y' E0 l1 u; b3 @  张浦回答――蕃部的弓太弱,箭太短,不敢敌。
- f1 Y9 u; W- \1 V: L  赵光义这才切入了主题――蕃部没什么好留恋的,你为朕带话给继迁,何不归顺来朝,永保富贵。
4 b3 O0 o- ?2 c2 ~% x) M1 N" Z! X  李继迁,你这个小破孩儿,我就不信搞不定你!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3: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3): E, C1 c5 `: ^! A8 @: S; s8 ]) r
  4 e2 @  y. h* ^/ }- c1 Q$ S: ~
  送走了张清,赵光义开始等回信儿,但是好大的帝国,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事来刺激振奋他,当然,他也随时去刺激振奋别人。
, {* y7 K% P( S2 f4 ?7 o  K6 L  一个月之后,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的二月,先来了件好事,蜀川方面把张余的首级送到了开封,王小波、李顺起义终于被扑灭了。然后又过了两个月,到四月份,他在权力中枢里刺激了一个姓吕的,又振奋了另一个姓吕的。3 o% H' O% j1 X: I, U
  被刺激的是吕蒙正,他第二次被罢相。官面上的说法非常温馨可人,说是要“均劳逸”,怕把他累坏了。实际上的原因人人都知道,是吕蒙正太兴奋了。" u$ S0 |5 C- N: |' s2 L
  这次他当首相时间是一年半,几乎从来没顺过赵光义,除了在上元夜花灯节上让皇帝当众丢脸之外,他还来了把现场版赵普模仿秀。
0 U4 h" s" M9 o* w# b" c  那是在李继隆发兵西北之前,天朝国度,砍人之前要先给个警告,于是宋朝决定要派一个使者。那么派谁呢?吕蒙正身为宰相,责无旁贷地由他拟定名单,结果人选送上去,皇帝一个劲地摇头。
) Y+ u) }1 }4 i  d# R  这人不行,给我换了。& }! o6 H" k! B; T
  吕蒙正没说话,带着名单下朝,几天之后再交上来,居然还是原来那份。
) k& b# ~5 {0 q% Q0 F  赵光义好涵养,不发火,只是要他再拟、再议。但是见鬼的是吕蒙正再交上来的,仍然还是这一份……别惊讶,这样的回合一共进行了至少三次,最后赵光义终于大怒,把奏章名单一把摔到地上,厉声喝问――搞什么,干嘛这样固执?必须给我换了!(何太执耶?必为我易之!): D4 E7 `; M) |6 M( o8 q0 o
  吕蒙正慢条斯理地回话――不是臣固执,是陛下不了解。其他人都不行,只有这个人才行。臣不愿以媚道取悦于陛下,那样曲从您的意见,就会危害国事。
8 |6 i3 H: C  Y$ s) x  当时其他的宰相枢密们吓得一动都不敢动,吕蒙正却慢慢弯腰拾起奏章,收入怀中,从容退下。好风彩,真宰相!连赵光义都望着他的背影感慨地说出了一句话――“是翁气量我不如。”
; F+ M& ?* }" Z2 W$ \1 A! S) F% Y  没说的,那就用这个人吧,该人出使西夏果然称职。史称“太宗益知蒙正能任人,而嘉其有不可夺之志。”但是把这件事从头回想一下,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对,当年赵普也干过,结果同样是赵匡胤听了宰相大人的话,皆大欢喜。可是有一点,同人不同命,事同理不同。
4 d0 r% j: I* @8 i8 ^  你要分清楚,你面对的是谁,而且正处于什么时期。你可真是忠,而且能,但是你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我都搞不定你,我儿子得拿你怎么办?于是风彩非凡,学识高深,品德隆重的吕蒙正先生只好下野,去当右仆射这样既尊贵又清闲的散官,彻底去“逸”,再也别想“劳”了。; q. ?+ s2 K# G7 n* }3 l
  接他的位子的,是另一位姓吕的仁兄。那就是号称衰中之衰,既烂且衰,连衰40余年不停衰的“衰神”吕端。' j: g: r9 _: f! O2 p' S3 w! \$ N/ m
    _5 p6 k8 S1 O/ W
  连载(384)2 ?$ S# ?* R/ o3 M' M$ L3 N- S% E
  4 ]- c1 O: }1 [& \0 @8 N& O
  吕端其实开始并不衰的,他的出身是相当的高档。他的父亲大人吕崎曾经在后晋时当过兵部侍郎,他从踏上仕途起就有特权,起步就是以恩荫补千牛备身。7 ?2 O0 _7 W) B( j& x/ a
  到了宋朝,他的运气更好,他的大哥就是宋初时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吕余庆,而且是一直参知了10年之久。但是好运截止在太祖朝,他大哥和赵匡胤死在同一年。进入赵光义时期,他开始独自闯荡江湖,就此开始了一衰再衰再四衰的人生旅途。
: r; u1 X5 e7 Z5 L0 k  这期间第一次严重倒运,就是跟了顶头上司开封府尹、秦王赵廷美的霉庄,被赵家二皇帝千里发配,只许走路,当了把大耳朵驴;第二次,由于他表现好,人憨厚,又被调回了老岗位开封府,继续给第二任准皇储许王赵元僖当下属。结果赵元僖离奇死亡之后,又一次被钦定为御用出气筒。
/ W# g6 A" s7 t  p- \) ]  当时他正在开封府堂上办公,突然间御史武元颖连同十全大太监王继恩出现。煞星临门,满堂震恐,可是吕端徐徐起立,静待诏命。
$ s  y# S# e5 w  当天吕端取帽下堂,与二位天使大哥随问随答,从容自若。三个月之后,这些“有罪”之官都按律到考课院领处分,并且恩准可以面见皇帝,表达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只见表演现场渧泪横飞,嚎声一片,所有的堂堂大宋命官都把脸面扔到皇家御用厕所里,彻底变成了痛苦不堪的水龙头,哭得跟窦娥似的,但只能强调出一点痛苦之源――臣有罪,但是家里太穷,您要是再贬了我,就要全家饿死了……1 s% r' r7 W) B
  表演收到赏钱,这些往往都被赵光义原谅,就算贬,也不会贬得太狠太低太远。可是轮到了吕端,这位衰神却只说了四个字――臣“罪大幸深”,积极要求外贬,越远越好!# n0 F% w9 k0 }0 L' b
  赵光义深深地凝视他,也只回了四个字――“朕自识卿。”不久之后官复原职。
0 d9 n! `' G8 c% Q6 E$ q  这是必然的,就在吕端两次出任开封府属官之间,在那段被贬的岁月里,他的表现赵光义看得清清楚楚。那是在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的四月,他奉命出使高丽。回程时海上突然起了大风,波涛如山,推樯折舵,同船的人连同副使吕佑之都吓呆了,下令把船上所有的货物都扔进大海,才逃过这一劫。但是这一切发生时,吕端独自坐在舱中怡然读书,神色不变,就像在自己家中的书斋中读书一样。4 B! ~/ |; B1 V7 k) z+ x0 c" u& l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吕端。”这样的胆识,这样的气量,尤其是霉运当头却绝不怨天尤人,更不摇尾乞怜,吕端用光明宽厚的人格的力量硬生生地扭转过皇帝的成见。, p$ V, y# q& ?' h
  15年前,皇帝说他“是大家子弟,能吃大酒肉,余何所能!”,到这时,皇帝要升他为首相,有人提醒说“吕端糊涂”,赵光义却强调“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并且在当年的赏花钓鱼宴上作诗以赠――“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 ^6 s! ~; d9 Z5 c# L
  这是把吕端比作千古兵家第一祖姜子牙了。的确,吕端与姜尚同样都是大器晚成,这一年吕端己经整60岁了,是一位真正的老人。但是赵家的这位绝不放权,甚至不相信任何人的皇帝,却给了吕端一份从所未有的特权与殊荣。
' l9 W; D4 q5 e8 L) t8 y  “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没有吕端的认可,国家的公文赦令不许上传皇帝!
* \( t9 S7 e, B  c8 t  在宋初,最鼎盛时期的赵普也没有这份待遇……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3: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5)& A: S  O: c8 ]" p3 N5 A/ Z; Y
  
: c* N0 V+ s: G  时光继续流转,当年英姿伟岸或者笑颜如花的人都成了过去,就在吕端得势的当月,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宋开宝皇后宋氏死了。0 ], P% R- I* O( |7 H3 O4 H
  时年仅44岁。
7 n" e/ {8 K( S& P1 Y4 E1 F% V. B  这是无可质疑的皇后,曾经母仪天下,为宋朝后宫之主。她的死亡,依礼必须要有全体臣民,包括现任的皇帝在内,都得全体默哀进行国葬。但是结果却是,赵光义不为皇嫂成服(连丧服都没穿),并且不准臣子们临丧吊孝。宋皇后的棺柩被迁到他的姐姐,己经死去多年的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曾经用擀面杖把赵匡胤抡出家门的那位女士)的家里,之后就殡葬在了普济寺。
7 w' A8 e/ M2 o: W( ^  这位在寂寞中孤独死去的女人连最后一点死亡者的起码权力都没有得到,她既不能与丈夫、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合葬,就连她的神主(牌位)也不准进入太庙,这等于是把她驱逐出了赵氏家族!* K3 P" I5 H8 ~! k& v* }
  这样的残酷对待,连小户人家的伦理底线都打破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 z! [4 V& Q8 L* b2 c% c! d0 c  有一个说法,是说她死后,赵光义传皇位给自己儿子的所有威胁都己除掉,可以真正安心了。言外之意,也就是说,她在活着的时候还能再威胁到赵光义什么吗?8 S, X1 C  Z, M& ~: \9 A% ~* n1 t) W
  或者说在赵光义死后她还活着,就能再以她的号召力把皇位重新夺回到太祖一系?5 e& f; @) ]1 i# U& ^- s& R
  这太不可思议了,在历史记载中,除了在“烛光斧影”之夜,她曾经命王继恩去召唤德芳,让赵光义感到了威胁之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她的身影。她非常安分,赵光义即位后命她移居西宫,她就去了;在雍熙四年,又命她移居东宫,她也答应,根本就是百依百顺。9 q- d( A3 Z7 U6 A
  她的生命之路就是17岁入宫,44岁死亡,只与年长她25岁的丈夫生活了8年,没有任何亲生子女陪伴。这些寂寞凄凉的数字,就是她的一生。权力根本就与她绝缘,退一万步讲,就算她死在了赵光义的身后,她也绝不是她的弟妹的对手。
! j7 U3 I1 A7 Q/ }- X% t5 M/ V3 a  别忘了那位李氏弟妹的哥哥是谁――李大将军李继隆……宋家却谁都没有。( h; w; ^0 H$ `+ K; O! T% j
  唯一的解释就只有赵光义本人的心灵了。昨天还感恩的事,过了一夜或许就会勃然大怒,当年哭着说出“共保富贵,无忧也。”的心情,过了20多年里忧外患的日子之后,会变成什么呢?9 q& E+ p! y& J& u# v6 f
  而且更古怪的是,后来赵光义的儿子真宗皇帝即位之后,不到两个月就给自己的叔叔赵廷美、哥哥赵德昭、赵德芳追封名位,进行补偿,可是对自己的婶母,堂堂的开宝皇后却一点表示也没有,直到太宗陛下的玄孙、神宗皇帝即位之后,才把她的神主升袝太庙。
, ]5 ?2 Z* d: F5 W7 \7 @' l  这都是为了什么呢?% G' j5 w) K  B6 ], i! @
  不得而知,资料太少了。关于她的死,在历史中还留下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宋初时著名的翰林学士王禹偁。这位大佬和另一位知制诰田锡先生是最敢对皇帝说三道四的人,田锡更威猛些,不仅和皇帝对着干,还时不时地拿宰相开刀,结果早在端拱二年时,砍赵普崩了刃,至今还没修好。
2 I5 ]% s6 j. ?4 y+ K) G( Y5 y  王禹偁这次其实已经很小心了,他根本就没敢在公开场合说任何话,只是在私下里和自己的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结果赵光义的耳朵太长,很好,非常好,吃我的饭,连我的家事你都敢管。给我滚出京城,到滁州当官去!  Q# P, ?1 }/ X# G# H3 P; j, p2 c
  另一个人嘛……是寇准。这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次不是他政治觉悟不高,更不是他突然间状态大好,想和皇帝再操练一下,而是他个人的爱情问题。真不巧,他的老婆大人就是宋皇后的亲妹妹,说穿了,他居是光辉伟大既圣又德神勇无敌突然死亡的赵匡胤陛下的连襟……( Y9 S& Q+ k5 ]' j  n
    H& y! ^; W! t7 Q/ E
  连载(386); }7 Q: ?5 p* Y! G
  
6 K. _* y2 l' u4 R+ R  寇准的事先放一下,宋皇后的葬礼事件到此结束,他的电梯时刻还要再等几个月,那时的速降感觉足以让他觉得头皮发麻满眼金条。- e/ b$ }8 r( F3 t- H! }
  赵光义更加繁忙,风言风语都靠边站,他有重要的军国大事要做。在做之前,他的三儿子赵元侃给了他一个好彩头,新上任的开封府尹报告――在太康县,有村民抓住了一只玄兔,贡献给皇上。: }: J9 o0 A/ o* J- x! h4 w
  “玄兔”……一只黑兔子,不知道哪里特别,反正儿子献得高兴,老子收得愉快,太宗陛下亲自给这事定了性――“玄兔之来,国家之庆也。”) O! C% d8 N: v2 F" R
  至于庆在何处,因、为、这、是、祥、瑞。请注意,这是未来的真宗陛下第一次流露出对国家兴旺民族昌盛的巨大向往,以及对祥瑞事件的勇猛追求欲望,特此纪念一下。
8 W! q2 V) Y" m5 v$ B* X- t  这之后,赵光义集中精力,回忆了过去近100多年里皇帝和藩镇之间的生活经验,权衡再三,给西北方面的李继迁提出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生活建议。
6 r) [3 F! B# f- y. G# ]/ C8 j  派使者入西夏宣诏李继迁,加封其为鄜州节度使,辖区就在今天的陕西省中部。7 X, D+ Q* Q5 s- t/ [, _6 c: h: f! E
  这和上次托张浦带去的口信内容一致,让李继迁从野人世界的定难五州搬到中华文明最集中的长安城一带,直接一步跨进文明人的现代生活,这是多大的幸福啊。想来一直活得既痛且苦的李继迁该感恩戴德了吧?
4 [) F! t) C. [# ~  当然,事实上这只是一道小小的测试题,就看李继迁是不是读过书,懂不懂历史。不必太远,只是最近的五代十一国时期就够了。还记得吗?后唐帝国是怎样灭亡的?燕云十六州又是因为什么样的起因才被割让出去的?
9 ]6 f% x; P: w' I  让节度使搬家,这是皇帝清除藩镇势力的不二法门,最强有力的一招!当然了,这也是藩镇反口咬皇帝,鲜血淋漓改朝换代的二不法门,最强有力的一招……
% K8 f: D0 I% U' _5 C0 G  不过前景应该不错,据可靠情报,李继迁平生大字不识一个(西夏文字这时还没出现),党项人的各种神奇古怪传说肯定是听满了一脑子,所以抱着祖宗的基业死也不放,但是汉地里的故事他知道多少呢?
% ~" f2 m3 U2 b" l9 h5 t0 K& C8 I+ ]. `  这真是个问题,以前是虐待党项人的身体,这一次改成要鄙视李继迁的智力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3: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7)
- E2 r" g0 E9 G) r# o5 Q  {3 h  $ g' m2 f( k$ d  M: X" g  _# F
  李继迁有点伤神,准确地是伤心。被人蔑视的滋味太难受了,居然以为拆了我家的夏州城就把我吓死了?我李继迁是吓大的?!3 k" {# r* Y  @9 t2 O
  刚刚给了点好脸,马上就想要我的身家性命,当我是白痴?!+ `7 _, R/ Q& A. E+ m9 t' c
  何况学问与能力无关,那只是组成能力的一部分,有太多学问高深隆重的大角色其实都只不过是电脑里的硬盘,得有操纵的人才能往外倒料。更可贵的本事叫本能,有些人天生就知道什么叫危险,或者怎么叫别人难受。( h- D; Y5 c; W4 `
  伤心过后,李继迁彻底看清楚了这个宋朝皇帝的本相,作为敌人,站在对立的角度,才有资格这样的衡量――赵光义是个彻头彻尾的侵略者。对待西夏,完全就是当初对待辽国的翻版。不管形式怎样,他都要想方设法地把敌人干掉,把土地和财富并入到自己的库房里。
' B6 H5 j: q6 l) ?* Y% o6 l1 K3 L1 P# p  很好,李继迁思量了好久,没有当场翻脸,他只是像当年第一位识破搬家诡计的藩镇大人那样回复了三个字――不奉诏。
4 d' v# y0 f+ N* {) t% F  好意心领,但我也没造反。皮球踢回去,再看你的反应。同时李继迁进行二手准备,活在这个世上,看来手里得永远都得抓着把刀。
% w) w! ?% N7 v  |9 S/ v) f# u, C  回到开封城,赵光义一边听信儿,一边在交代后事。他给自己的三儿子举行了正式的册立太子之礼。那是在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的八月十八日,宋太宗皇帝正式下制,诏告天下亿万子民,立襄王元侃为皇太子,改名“恒”。
: _( B: `1 L) c" F, R4 C1 |  同时宋朝大赦天下,诏皇太子兼判开封府(判,位于开封府尹之上)。至此中原汉统自从唐哀帝天祐(904-907)年间以后,近百年光阴,第一次重现皇太子之册立。
( p- ]5 B8 |  O3 _8 k; j6 ]& X3 W  当天赵元侃这位命运的新宠儿出皇宫进御道参拜太庙列祖列宗,然后出现在京城百姓面前,搏得万众欢呼――“少年天子也。”0 |, L0 K( ?+ g
  这句话立即就传进了深宫内院,现任皇帝他老爸赵光义的反应是极端愤怒,他立即就把这件事的始作蛹者寇准叫来。劈头一句话,让以后千年之间听到看到的都痛斥他真是虎狼之性,泯灭天伦――“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V- `3 v" _9 o; x3 N& [
  连儿子的权力都要争,这算是什么父亲?. s# o- J- o) T2 h
  可是谁说他是个好父亲了,并且在他的心里,甚至于在天下万民的心里,都从来没要求过他是个好父亲。他应该做的是当个好皇帝,而他这时反应,绝对的标准正规,是人世间曾有过的任何一位英主的标准反应!$ U4 F& {  `9 n5 V5 o) I8 B
  
6 I/ v$ l; [, i6 |: R  连载(388)
! ]  L4 n0 b0 C( O4 q) M9 B* }1 x  / T4 l; w+ T8 y6 P: \* ^
  所谓的“英主”是什么?举例子吧,刘邦、刘彻、李世民、朱元璋、康熙、乾隆,他们都是大有作为的皇帝,就其功业而言,绝对称得上英主了。
% `. _  r: g/ _* h" f  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至死不放权!; B( N3 o3 ]) q. P0 G  U/ W
  前面的四位汉人皇帝,虽然都有太子,但是哪一个都是直到尸体冰凉之后,太子才能触摸到国家的权柄。到了后面的两位满人皇帝,他们更绝,连太子是谁都是秘密。死后去爬“正大光明”匾,秘密都在后面。别提乾隆的太上皇,嘉庆前六年的皇帝时刻都坐在火山口上,那是什么日子人人心知肚明。- E1 T! k7 y& [. A. v. `2 I
  这就是强势天子的真相,他们的仁慈,都只有在敌人都被征服之后才会显现。而且在人类的封建历史上,权力越统一,才越能给人间带来平安,所以赵光义这时的反应与嫉妒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并且只要再让他受到刺激,感觉到更大危险,他绝对会做出李世民当年的事来。
% W1 W5 E9 I9 p$ j( f  干掉自己的亲儿子,管他是不是太子!
; D( ~" {3 Y8 Y4 R& |: F  并且别忘了,这只是宣布了一下赵元侃小同志是皇太子了,不过是个天气预报,正式的册立仪式还没到哪……这么大的变数,这样大的压力,并且这样的突出其来,寇准一点慌乱都没有,他端正朝服,向皇帝施大礼郑重祝福――陛下选择立太子交付天下神器,为的就是有一位社稷之主,这时臣民拥戴,正是“万世之福”也。
8 D: t. H: _  f  赵光义的反应是没有回答,他扔下寇准,走回到后宫,和他的皇后嫔妃们谈论了一会儿。史称“后宫中皆前贺。”都向他祝贺,他这才出来,把寇准留下,两人当晚喝得烂醉如泥才散场(极醉而罢)。
3 v* R1 L! V6 B  到此为止,寇准在册立太子这件事上做到了有始有终,开头并且收尾。但是也留下了一根刺,皇帝为什么要先回后宫和他的女人们品味一下寇准的说词,然后才出来表态呢?
! o( n: |& t. \* E1 `- j: X  这可是太不英主了。8 W- z# z7 I0 t6 M( ?
  一个事实是,这时的大宋明德李皇后陛下,她正亲自抚养着赵光义的原皇长子、废准皇储赵元佐的儿子赵允升。李家的儿子很强悍,李家的女儿更加果敢,她的喜怒之间可绝不小女孩儿式的乍风乍雨,她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做出来。6 ^( l, A  J' Z% F$ Y3 t4 f1 ?5 M
  虽然这时赵元侃的皇太子位已经不可逆转了。
( x; B0 t! x  P  一个月之后,当年的九月二十四日,太宗皇帝升朝元殿,册立皇太子,陈列如元会之仪。依唐时旧制,盛况如下:& |/ g) ?0 L9 M( t
  皇太子赵恒自东宫衣常服乘马,赴朝元门外幄次,改服远游冠、朱明衣,三师、三少导从入殿,受册、宝,太尉率百官奉贺;2 Q* s. b! a) o6 w: ~
  再,皇太子再易服乘马还宫,百官常服诣宫参贺,自枢密使内职、诸王宗室、师保宾客宫臣等毕集,皆序班于宫门之外。8 N$ F% j9 N: P& B( ^
  庶子版奏外备,内臣褰帘,丘太子常服出次就坐,诸王宗室参贺再拜讫,垂帘。皇太子降坐还次,中书门下文武百官、枢密使内职、师保宾客而下以次参贺,皆降阶答拜;讫,升坐,受文武百官、宫臣三品以下参贺。
8 [  k5 c1 s# M' R/ X. n: ]4 F4 B  当日礼毕。+ h. V. h* h# _1 b  P8 x' U
  再至二十七日,皇太子具卤簿,参拜太庙五室,常服乘马出东华门,升辂。至此,原皇三子赵恒终于名正言顺成了大宋帝国的正式皇储接班人。& W8 ~) ~9 U' d
  可是皇宫的深处,另有一些人,他们冷冷地看着这些过场,看着原赵元侃现赵恒不停地脱衣服换衣服,来来回回走进走出,觉得这一点意义都没有。. f) Q' {: q/ E. e" b8 D: K
  古来太子何其多,曾有几人到皇座?一切还要看到时候能不能及时赶上那辆疾驰而过,从不等客的火车……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23: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9)
  ~( Q! l9 Y' Q  6 X2 h" t5 f  h/ w" T* k
  开封城里的宋朝百姓们为百年难得一见的珍稀物种欢呼,可在西北,李继迁的党项脑子里却想出了和千余年前诸葛孔明一样的生存办法。1 P! _7 d+ \- Y
  大宋好比当年巨大的魏国,党项最多只能是偏处一偶的西蜀。那么想一下当时诸葛孔明的进攻宣言吧,对这时的李继迁是多么的适用――“伐魏亦亡,不伐魏亦亡,何如伐之?”
- [; [: s% A6 g" K  何况宋朝亡西夏之心不死,赵光义无论怎样都不放过李继迁。那就伐之!
" k( ~4 B6 L; D- r  ]& L' @8 \! l  李继迁在赵恒举行皇太子册立大典的同一月份,九月,率领着党项骑兵再次进攻宋朝。在当年的史书记载里,西北方面的清远军上报宋廷,说李继迁入侵,己经被击败并逃走。
  J6 X! I  m# `! I5 @" z  很强,但很无耻。这是假的,只要稍微扫一眼半年之后的宋史,就会发现这是个一丝不挂的谎言。因为那时再说到西北形式时,一下子就提到了西北战略第一要地灵州己经被围攻了近多半年!- V$ c- |: ]$ T4 U) D# j
  多么无情的事实,李继迁再次公开反宋,直接就又奔向了当地最大的要害,还是灵州,不拿下来誓不罢休。但是宋朝君臣当时的反应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还要更要紧的事要做。# O$ _9 O* C) w6 |: l; t3 V
  太宗陛下拿出了一只新制的琴,向亲近大臣们展示。只见这只琴的形式开终古之先河,绝对的前所未见。它不再是七弦古琴,而是九弦琴。陛下向臣子们解说道,九弦依次分列为――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
8 D+ ^- l- T& e+ `2 D  众臣舞蹈拜颂,不胜欣喜。8 V* x+ a& {3 n& H
  再之后,陛下召见了参知政事张洎(回想一下李煜),命这位才高识博的江南才子把京城内外近八十余间的坊名重新改撰,开封城由此分定布列,具有了大国首都的制度;然后再派峰州团练使上官正(守住剑门关的老兄)、右谏议大夫雷有终(被赵匡胤打掉大门牙的雷德骧的儿子)一起担任西川招安使,配合益州张咏的工作,把十全大太监王继恩换回来。
% d8 z5 b) S4 Y, P  这些都做完了之后,时间已经到了这一年的年底,赵光义忽然间对自己身边的侍臣说――朕为皇帝,治国的业绩不在我的哥哥之下(无惭于前代),要超过周世宗柴荣(过于周世宗时)。
5 ?- L' h9 c2 p$ e+ R: ^  
1 D7 |% T; |( x* ~5 v  连载(390)0 @+ e6 \- o! D4 Q+ i1 Y( }; U
  5 h$ b# \* f5 S/ {2 J' X
  这是为什么呢?他突然给自己的人生下了评语。并且在新年之始,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的正月间,他亲自到太庙中拜祭祖宗先灵,并合祭天地于圜丘,大赦天下,加恩于中外文武百官。5 M: }5 X$ m$ F3 L
  紧跟着他又开始疼爱起其余的儿子们,依次加封为――越王赵元份为杭州大都督、兼领越州;吴王赵元杰为扬州大都督、兼领寿州;徐国公赵元偓为洪州都督、镇南军节度使;泾国公赵元偁为鄂州都督、武清军节度使。: U2 X& n- `$ R' C4 {9 p  H7 n
  爱心大暴发,所有的儿子们都共享无私的父爱,可惜里面有两个稍微深层次点的内幕。
/ o0 p9 ?0 g- @6 Z6 H8 `  第一, 加封皇太子以外的其他皇子,并且给他们以实权。这是历代以来非常经典的牵制皇太子,分太子权柄的招数。赵恒小同学从此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了;
- L0 Y2 `+ H; {( V+ X0 \% R  第二, 这是内幕中的内幕,赵光义的私人医生团体里又有了新成员,名叫潘阆。这人风流倜傥,大有诗名,生长于秀丽天成人杰地灵的杭州,号逍遥子,一边行吟遨游天下,一边卖药普济苍生,实在是过着神仙日子。至于他为什么能来到太宗陛下身边,是那位刚刚回到开封,马上就再显忠心的大太监王继恩。  e, M; Z0 [; {; c1 D( K, _
  王继恩刚回来就又立新功,潘阆的确医术非凡,赵光义的箭伤开始好转。请注意,这里要着重声明一点,不管王继恩以后做出了什么,他在赵光义生前时绝对100%的忠诚。就这样,时间到了这一年的四月,西北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Q9 @  ]/ c' \6 d- n" e4 o* q
  宋史中记载赵光义命令白守荣护送40万石粮草去灵州,结果李继迁亲自率军在浦洛河打了个埋伏,白守荣全军崩溃,40万石粮草都落入了李继迁的手里。
4 D9 e8 A/ q/ @0 `) V  M9 O  截止到这里为止,回顾最近这次宋、西夏之间的结怨过程,完全是赵光义没事找事。他先破坏了有利于宋朝的和平形式,逼着李继迁造反,然后又听之任之,眼睁睁地看着西北重镇灵州被党项人日夜围攻却不闻不问。一切都愚蠢无聊到没法解释。
" q. i3 [1 N+ G: Q  但这只是从表面上看。真实情况是宋朝内部关于灵州救不救,怎样救,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李继迁的实力已经大大地超出了宋朝君臣的预先估计。
3 n  A4 W* H4 L% V1 J3 [6 D2 c& K5 z  这次围攻灵州,李继迁的人马超过了一万!1 P) [  l  I7 K- x8 x) Q
  这再不是以前王侁以几千骑兵就能打跑的党项人土豪型武装了,宋朝己经错失了干掉他的最佳时机,那就是上一次李继隆出重兵进攻西夏的时候。那时李继迁为什么不应战,扔下老巢银州就逃跑?) e! @, s/ u9 u* l& N' R
  那根本就不是怕了宋朝的大军,而是因为他刚刚吞下了堂兄李继捧的实力,还没来得及消化,他不敢拿这样半生不熟的军队去孤注一掷。可这时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了,李继捧也被宋朝人抓回到开封,西夏己经是李继迁一个人的天下,他摇身一变,已经恢复到了当年定难五州之主的真实身份。, Y! g/ U6 C: ~6 t3 i
  要打他,就要做出与一个国家开战的准备。0 a; C1 z- [9 D* w* F$ x
  这就是为什么要先送那么多的粮草过去的原因,要先让灵州能再挺一段时间,宋朝发兵得需要准备。但是谁能想到李继迁竟然能一边继续围困灵州,一边都有余力围城打援了。形势危急紧迫,真的刻不容缓了,就在粮草丢失的当月,赵光义下令命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为环、庆等十州都部署,殿前司都虞候范廷召为副都部署,以当年潘美扫平南汉的灭国级军力(同样是十州之力),立即出兵攻打西夏,讨伐李继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8 11:50 , Processed in 0.0367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