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4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92)0 [( V# J3 B3 c# G9 q3 n8 ^4 L
' ?+ j" ~- M$ o0 D, h E+ A
, l1 m6 u# m! w
第九章 过渡时代
4 Y7 a- H+ h9 S5 e0 S: B0 m
0 b& e, x! C2 g+ [% ] 一、坚强的防线:受降城的修筑
0 u2 l; `; R0 { : u$ O9 ^$ B9 m$ V7 E$ ^2 a: S7 Y, \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武则天与默啜可汗签订的和亲协议,就不了了之了。默啜可汗当年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突厥受李氏皇恩深重,要拥立李氏子弟为皇帝等等,现在李显登上帝位,默啜可汗显然已经忘了当年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了。既然来了一位新皇帝,就要给他个下马威。* a+ `) @4 K7 s! \% b N: v; q
706年(中宗神龙二年),默啜可汗率突厥大军南下。唐政府命沙吒忠义为灵武道大总管,迎战突厥军。沙吒忠义这个人的本事,我们在前面是说过的,当年他作为天兵西道总管,拥兵十数万,眼睁睁看突厥人在撤退时一路杀人劫掠,却丝毫不敢迎上前作战。, H! Q( g& V. O/ V
这种人居然还混得不错,
* F2 c, K% C2 ~) ? 默啜大军与沙吒忠义的军队在鸣沙展开会战,默啜可汗根本就不将沙吒忠义放在眼里,率部进击。在突厥一方,默啜可汗的侄儿阙特勤表现出色,其人骁勇无比,在这场战斗中,阙特勤所乘的战马被唐军射死三匹,足见战斗之激烈。在战斗的关键时候,唐军统帅沙吒忠义终于露出其胆怯本色,率先逃跑,主帅一跑,唐军的防线全面崩溃。最后的结果是唐军大败,六千多人死于战场。
$ ]0 [# [% ~3 {1 n 突厥人得势不饶人,连续进兵攻打原州、会州,随后又出兵攻击陇右的牧场,再次夺走上万匹战马。这是武则天之后唐与突厥的第一次会战,唐帝国仍然输得很没面子。
- F0 d6 Q. {* a$ F4 N# P 作为灵武道大总管的沙吒忠义终于被朝廷撤职了,这个解职的决定,实在来得太迟了,这种将领有什么好任用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将领,还期望给朝廷带来惊喜吗?看来唐中宗与其母亲武则天一样,在任用大将方面,看来实在存在问题。' c# u# \# R* Z, v; Q
0 y3 Z( J/ }, e3 \; B
当然,唐中宗李显自己也很郁闷,下诏让中央及地方各路官员集思广益,提出击破突厥的方法与策略。, J' Y4 i3 {- u/ p; `
唉,才到孙辈,李氏家族就变得如此孱弱,若是李世民地下有知,不知当有何感慨。2 Q- Z7 _2 s, B q9 E+ k( I
这些文武大臣讨论来讨论去的,也没见得谁说出什么妙策出来,只有右补阙卢俌说了几句实在的话,卢俌这个小官这样说道:“要击败突厥,首先我们要赏罚分明才行,象鸣沙战役中,沙吒忠义作为主将,一溜烟先跑了,这事必须要严惩。这两年天灾不断,不能轻易出兵,还是应该在边境各州,选择优秀的刺史人选,训练士卒,积贮粮食,加强战备。所以现在的战略,应该是先安内,而后再理外,等粮食充足、士卒训练水平提高了,就可以大举出击突厥了。”
$ m- n) w" y0 f/ C9 l/ D 其实卢俌这些话仍然空空如也,如何击破突厥的方法计谋,他一个字也没提到,只是他奏折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急,慢慢来”的想法,对行事优柔寡断的唐中宗来说,颇合其胃口哩。: C9 ^9 j! T* s, J, h
( p+ y4 A- K, Z/ S* t# d 随着突厥第二汗国向西部不断扩张,西域成为默啜可汗扩张的主战场。# j4 O4 J) n8 e0 O& ], k
此时西域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突厥的十箭部落中的突骑施部落异军突起,成为西域最强大的一股力量。面对突厥默啜可汗的巨大压力,突骑施与安西大都护郭元振联手抵抗突厥势力向西扩张。到了707年,默啜可汗更是将突厥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往西线战场。: [" C6 ~, _/ @, E8 s$ Z! i
突厥的南线战线兵力严重不足。6 J# z5 h& c8 x8 A+ b
这无疑给了大唐帝国有了可乘之机。: U( L/ q) B5 Y. h! p
前一年的鸣沙战役中遭到惨败的沙吒忠义被解职后,由张仁愿接管其军队,出任朔州道大总管。
4 `) f, ~1 i1 C3 ^2 E, V+ T. C 张仁愿是武周政权垮台后,涌现出的第一位杰出将领。史书记载他“少有文武才干”,年轻时便锋芒毕露了,到武周时代,他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朝中拍武则天马屁的人多的是,今天这个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明天那个上表要求立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为太子,大家都要来拉张仁愿联名上书,张仁愿正色拒绝。在那个溜须拍马的时代,张仁愿的做法得到有识之志的赞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