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2: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199)* y4 L' E  _+ P
                                                 , o1 N9 D* f3 |  I5 q
                             
. `% ]0 E9 X. e; i2 Q* q  作者:沁园春3 J6 m' l6 @0 d, I$ z$ O( f
    
+ H; ~4 ^; K4 c- d: n5 b5 ^   
3 |1 [- M! e2 j% t9 b  
8 t1 e+ J  \! g, {1 \2 W  这主要是因为,从前李渊曾经多次写信招抚他们,而豆卢行褒违反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竟然多次把大唐派去的使者拉出去砍头,惹怒了李渊。' K9 S6 F  b% A. _7 g" _
  
% D$ o1 y6 s4 }7 e  一般人见李渊这么个态度,恐怕早吓得两腿发软,这个苏世长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个聪明人,而且是个口才好的聪明人。0 |# ?) u7 W% n7 m+ D& o
  0 p5 s/ f5 o) @( h# q4 \" p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表现吧。" C- h9 }' v! |4 i" z8 k9 @% d
  * I9 N5 a; G, U- e/ {
  面对这种状况,苏世民侃侃而谈:“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陛下既得之矣,岂可复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乎!”
7 p2 a" i& K0 \2 F4 x/ F2 g  
( e5 E# p& ]2 Y" p- M  李渊听了大笑,本来就是嘛,这打天下,就如同是大家一起打猎,猎物你都到手了,怎么可以去怨恨其它猎人呢?李老大知道他有一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 q' x* n+ c) P$ W* g: S$ P9 j  , [+ z# }$ J! O2 B; z$ n6 W
  李渊还真没看错人,从下面两件事便可看出来。2 R2 E! D8 o/ B" G" }% ?* h' a/ Z
  
& j+ r$ W7 p$ [* A% i  z( F, T  一次,苏世民与李渊一同去狩猎,打了不少猎物,李渊开心死了,对群臣说:“今天打猎,大家开心吗?”
6 E8 O* M# j, Y  k/ Z  2 m& u- @- q2 l1 T+ w% f5 X
  你猜苏世民怎么回答,他说:“陛下来打猎,却丢了正事不管,只是时间太短了,所以不怎么开心。”
0 k; Q! o$ u  a  
  g) c1 V5 C: a8 Y* W! u) L5 O  这明显是绕着弯子批评李渊荒废政事、不务正业,弄得李渊脸色大变,正要发脾气,又想苏世民说的话有理,于是笑道:“你这家伙,是不是老毛病的狂态又犯了?”8 H4 ?. o4 V0 y* X4 _
  
; m3 p, M: H: ~! c: R! ~  什么老毛病呢?就是“嘴巴多”,喜欢进谏的老毛病,苏世民说“于臣则狂,于陛下甚忠。”瞧瞧说得多好,我承认是狂了点,但却是对陛下的忠心啊!; [0 N% o, a, H5 ]8 B) k
  
" ?! m' u* y6 ~' \  另外有一次,苏世民陪李渊在披香殿饮酒,等微微有些醉意的时候,苏世民的又犯老毛病了,他突然问李渊:这个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李渊告诉他:“你这家伙,怎么进谏总喜欢设套套?你不是明明知道此殿是朕建的,怎么还说是隋炀帝建的呢?”7 M7 b7 p1 A0 T. ~$ J
    苏世民回答:“臣真的不知,但见这宫殿,奢侈程度,可比得上纣王造的倾宫和鹿台了,应该不是什么有作为的人造的;所以才这么说,如果真是陛下建造的,那就不太合适了。以前臣在武功侍奉陛下时,见你住的房子,只能遮避风雨,当时还很满足。今天占有的隋朝宫殿已经很豪华了,怎么还要建这么多?刚刚初有天下,就奢侈浪费,将怎么拨乱反正,治理天下呢?”1 B8 q, W+ ^& s) z( f8 N5 S6 [- }
  3 S8 S; B; h2 P; o6 w, `  K
  苏世民这一番话,实际上是指桑骂槐,把李渊比作亡国之君殷纣王和隋炀帝,可谓是胆大妄为,一般的皇帝,早就要他的脑袋搬家了。- g( |9 K* s7 [+ w( `
  
3 Z9 A- b/ j  O3 ?5 B3 B  你猜李渊怎么样?他是“深然之”,不但没有怪罪,相反还相当赞赏。+ V1 B/ `( L0 r$ N5 |) N) h  A
  2 I( l! d7 ?0 p# }6 S
  由此可见,李渊也是一个非常重视纳谏的人,只是他的宝贝儿子李世民,顶着这顶高帽子太过耀眼,李渊的光芒给掩盖了,不为世人所知晓,其实,史书上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
8 F' x& i9 w6 A) z" Y  Z  # T( h( K9 z" R2 T8 W' I5 F
  有个叫孙伏伽的,提过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李渊一般都能欣然采纳,他俩的关系,简直就是后来自己宝贝儿子李世民与魏征的翻版。- z% q/ ?; L* x' v* I% r, v
  
' @: q  v9 J2 V  比方还有这么一件事,武德元年年底,李渊刚刚做皇帝不久,为了逞一下自己的威风,有一次,一个犯了法却不至死的人,李渊竟然要下令杀掉。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00)# r6 N1 s) ]8 U8 c6 c& U% {
                                                 ! S+ S6 n+ h2 X0 H
                                作者:沁园春3 E3 Q  ~/ A+ b+ V8 d; @
                            
  U/ E9 B$ ^4 c9 r/ `        
! q: X* P* j/ \/ k; J, l      
( M& f1 O3 l, ]* |  这时监察御史李素立站了出来,他进谏说:“三尺法,王者所与天下共也!法一动摇,则根本动摇,陛下要干大事业,怎么可以违法?臣不敢奉诏。”
+ n) d6 `6 ^- x" |6 m3 X( \  6 C( O0 W, w  A
  李渊想了想觉,觉得在理,就接受了李素立的意见,收回了自己的成命,还将他从正八品的监察御史,一下提升为从六品的侍御史。
8 T; ^" ~. W, A* x  x$ P6 x: H5 ~  & y! m9 [! Q: n# q3 y) L
  这非常了不起,在一般人的眼里,皇帝那是为所欲为的象征,目空一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绝对的自由。其实也未必,皇权有时候是受到很多方面制约的,当然,这关键还是要看这个皇帝的品质如何了,碰到杨广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搞法,谁也没戏。8 i, S* d$ t, |3 x& v: N, B
  + C( G6 n, U' g8 i& }8 h: f
  虽说李渊的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可是无形当中,却大大提高了他的威信。. Y5 X7 E' h; r! L) ~
    M* H1 E4 }  g. X4 V
  说了这么一大堆,无非是想说明一个事实,后来李世民善于纳谏,也是继承和发扬了他老爸李渊的优良传统,有其父必有其子,或许就是这么个意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渊也是“贞观之治”的奠基人。
$ k9 o( K2 P: x: Z; m* e8 K0 U  M  
  i, T9 @7 G! Z$ l& x  武德4年,即公元621年7月初九,长安城热闹非凡。( A. {" j8 b0 p+ H1 j$ M
  
8 D! F( C, e9 A0 O' x  李世民率大军从洛阳凯旋归来,在进入长安城时,更是盛况空前:李世民身披黄金甲,一马当先,这黄金甲,倒没人见过,也不见出土,可能与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杰伦穿的那身金光闪闪的超豪华黄金甲有几分相似;齐王李元吉、大将李世勣、尉迟敬德、屈突通、秦叔宝、程咬金等25名大唐的“神武将军”,昂首挺胸,紧随其后,气宇轩昂的骑着战马,李世民领着铁骑万匹,甲士三万人,雄赳赳、气昂昂,威风凛凛的开进长安。
' C1 N+ S: w1 T$ z# a8 V/ r+ V* z8 h- ^  
% T0 R. C) `* r' G0 X. E  一路上,旌旗飘飘,迎风招展,军乐鼓吹,声声震天,可以想象,此时的李世民,多威风、多有面子,而大唐的勇士们,更是无尚光荣。" \$ Y3 o; w8 G* K0 A
  2 P4 o! k$ m* d8 f
  入城仪式后,李世民在太庙献上窦建德、王世充及隋室皇家的车驾和御物,并且举行清点战利品的“饮至礼”以祭祀祖先。* P% q4 p9 C6 ~. Z1 ^8 K* O7 ]; x
  
3 `: C; P/ W" m: }  随后,窦建德和王世充两个倒霉鬼,被带到李渊面前。0 W) T" ?0 Y9 y% H9 P% K0 H" W
  
4 J% r6 X7 q0 F$ B5 a  老对手终于见面了,不过一方是胜利者,一方是失败者,而失败者的表现,也是截然不同。# q& F( V8 ?- {% U
  ) D) ^& w8 G7 y
  李渊先见王世充,一见面,就历数他的罪行,王世充只有点头的份,哪有胆量辩解?只是想到与李世民的协议,还是颤颤惊惊的说:“臣罪本该当诛,但是秦王已经许臣不死了。”
  j1 F+ e% R5 s! ]  2 B) }+ {) Y0 j; h5 |: n  N4 b' R& E
  李渊问李世民,李世民承认有这么回事,于是下诏将王世充贬为庶民,携兄弟子侄迁往蜀地,也就是今天四川一带。9 v" N, I% m% F% c
  
2 ~% a9 L' Q# F  b  而窦建德见到李渊时,很有骨气,昂首挺胸,也不求饶,李渊下令将他在闹市中斩首示众,死时才49岁。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2: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01)- m" }' J! F+ K) X$ J
                                                 ) h" u) o8 L4 @" Q7 R# g
                                作者:沁园春" [: b! L6 {; T- q7 |* K
                            : `9 F4 o+ s+ F2 _2 I4 n2 x
    
" G2 t7 P' m  A2 v6 p; r' X" m* l  
8 h" u9 G" @1 p  对于这个决定,后人多有非议,认为李渊当杀的不杀,不该杀的的却杀了,这也说明人们对王世充的厌恶和对窦建德的喜爱。
7 H# G2 `! h/ q1 p  ; i' q7 H; J0 ^0 x) v
  这也怪不得,窦建德治国的确很有一套,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不被人拥戴,那才叫不正常,直至今日,河北一带,仍有人祭奠窦建德。' F7 H6 U) `! d" z0 d
  
$ q/ J6 X6 ~: b5 K  窦建德被杀200多年后的唐文宗时期,魏州书佐殷侔还写了《窦建德碑》,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竟然不但肯定窦建德的历史功绩,甚至还把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其中这句话最令人难忘:“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可见当时的窦建德,依旧让人们念念不忘,津津乐道。老百姓是不会遗忘的,不会忘记真正从心底让他们敬仰的人,窦建德与项羽一样,虽败犹荣。. X" w8 y' [* K1 F# m6 O: q/ e# p. S" F
  % g2 ]' M4 H  p/ H! m
  如今河北一带的地名,凡带窦字的,基本上都与窦建德有关,据说当地农民戴白头巾的习惯,也是窦建德时代留下来的风俗;如今在中国,祭奠窦建德的主要地方,是在河北曲阳的北岳庙,而当时修北岳庙,是为祭祀北岳大帝的,后来,老百姓却在那里祭祀窦建德,可见老百姓已经把窦建德当作他们心中的北岳大帝了,或许这些,才是对窦建德最好的纪念——一个心中真正装着人民的人,人民心中也才会真正有他。
1 J5 o2 S% n5 O  z6 M6 E  % `* W- ]+ ^" I2 S# q3 o% b* m
  对于窦建德失败的原因,很多人做了多年的研究,从各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我认为,有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那就是窦建德缺乏政治远见,政权内部人心不齐,没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3 G0 B/ Q  Z$ x$ x
  
7 D, u9 E, g* U2 D  s  并且,窦建德自身的缺点,也导致了他的败亡,这个缺点,就是一直为后世史家所垢病的“愎谏”,就是说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做不到“偏听则信,兼听则明”,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教训;另外,窦建德还有“老好人”的毛病,不但胸无大志,御下不严,还耳根子软,没有自己的主见,很容易听信谗言,其结果就是自斩“左右手”。  B; Z3 P3 t# q( f9 b1 n% S2 L
  ! S# w) U* |* u! \4 z6 F9 ^; @
  手下大将王伏宝,跟随老窦征战多年,勇冠三军,胆略非凡,不料其他将领红眼病发作,嫉妒他的才能,纷纷进谗言,造谣说王伏宝要谋反,可能也是担心自己罩不住他,窦建德居然相信,把他给杀了,王伏宝临死前大喊冤枉:“我没有罪啊!大王怎么听信谗言,自斩左右手乎?”
4 F$ @& y) Z$ f  
  L( m2 s4 |, v, W' o9 ?% F: z  喊归喊,人还是杀了,按理说,王伏宝是老窦的老部下,对他应该说是知根知底了,却这么轻率的把他干掉,实在让人心寒。5 ?& p0 w, }+ F# J3 s
  " a! {, u& O: i* ]
  杀人或许能立威,可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自此以后,用兵多有不利,在那个战争年代,打仗都不顺了,还混什么混?% r  @7 S& A: W9 D) m- P6 }. X
2 f  i" F9 Z; }' V2 W+ V
[ 本帖最后由 iceinsummer 于 2008-3-13 21:0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02)% V4 X$ A% _; z
                                               
. f8 \; r+ G" A: j                                
0 E& \# l8 G, s- t4 ~% w* {                                - f, B" y- E" V/ L1 E( @; y7 D
  作者:沁园春
. O1 u( Z$ N" }& q! i1 ~                          
2 m( D+ D, p1 Y/ C/ L0 q     ) z9 |! _5 M! _8 f: A# `3 W: O
  
& B/ _! K$ D( O9 d  Z$ r0 c  还有一个人,是窦建德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宰相一级的人物,纳言宋正本,这人喜欢直谏,屡屡匡正老窦的错误,可是老窦也听信谗言,把他杀掉,这下问题就更大了,史载:“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 I. }% a0 K  `  + g' k! x1 C$ S" \* H0 w+ B3 M3 F( U& X
  朝政都越来越糟糕了,还谈什么治理天下?动不动就杀人,谁还敢劝你?哎,从今以后,任你胡为,懒得说了,这么能干的文臣武将,老窦不但不珍惜,却自行毁灭,岂不是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杀袁崇焕一样,自毁长城?
! t) X9 u  B5 m6 {) U  ' H. F: d8 }4 o6 M7 E0 N' O
  本来一直以来,虽说与老窦打交道的人才很多,但真正替他效力的却不多,极品人才更是没两个,如今自断双臂,加之又“幸运”的碰到李世民这样的强人,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2 S5 V% b7 }- L' ?& e! C
  % ^6 ?# S# H; V
  所以说,人才决定一切。+ \  Y! ?( e& t8 J# I! B2 n( t
  8 ]6 o- k8 C/ s  Z" {2 |; k
  而王世充呢,他不是去了蜀地吗?可是最后也不能如愿,怎么呢,没去成,他被人给谋杀了,谋杀,这是怎么回事?
$ h6 l# H2 H% E/ U2 q( D  
: [- I' r" D7 _0 r  原来王世充在雍州廨舍,也就是雍州的“公务员宿舍”内,正要起程前往“四川”,有几个官员模样的人,快马而来,宣称有敕书到,命王世充接旨。王世充不知有诈,乖乖的和老哥王世恽出来领旨,不想还刚跪下,迎接他们的不是什么鬼敕书,而是“黑白无常”,来人突然拔出凶器,将王世充兄弟当场斩杀。
- d9 S2 Z! _8 I5 |9 [) R( T5 t  + }! m$ R: E8 ~& X; ~' \
  可怜王世充大骗子,一世阴险狡诈,玩尽阴谋诡计,最后却是死于谋杀,被别人玩死了,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以其人之身。
4 \& E& c; E9 G; O! r: y" [0 t  ( c$ M' ~& p6 `9 J  t! h  k
  那么,“凶手”是谁?
2 U. [* g  W: l  : |4 U( T9 @& j
  他是定州刺史独孤修德兄弟,那为什么要杀王世充呢?因为他们要报杀父之仇。当年,独孤修德的老爸独孤机效命于越王杨侗,杨侗被杀后,独孤机密谋刺杀王世充归唐,不想事情败露,反被王世充所杀。! `& C( l0 C! S* P
  2 V5 [5 n# N* J6 e/ M
  独孤兄弟一直想着为父亲报仇雪恨,这次终于逮到机会,他们杀了王世充后,投案自首,李渊免了他们的官职。不久又传来王玄应等人,在去“四川”的路上,谋反被杀的消息,李渊总算舒了一口气。  
0 J8 j1 [3 T% V9 }8 ]# C  
, N7 E& O( N6 B  对于这件事情,后世有很多猜测,我认为,王世充是被李渊用借刀杀人的手法干掉的,在李渊的思维里,解决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要/ `- }2 }9 G: M' o9 n" |! H
  
% T$ c$ h  E: q- g2 h  你死,他是决计不会放过王世充的。! T) `. `  y/ [- e: d4 W% R
  3 j$ N0 f, f  ^9 j( X
  这么说来,王世充还真死得有点冤,早知李渊心这么狠,不如死不投降,也能博一个壮烈的美名,可惜晚节不保,自取灭亡。* M) e7 A" U# v. t' x" u
  
9 c8 K" {; h# i" g* y  史书对于窦建德、王世充两人这样盖棺论定:“世充篡逆,建德愎谏,二凶即诛,中原弭乱。”就是说这两人没了,中原也就安定了。斋 吃掉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条大鱼,李渊心情畅快,他的皇帝位子总算坐稳了,接连做了几件好事:实行大赦、免税、律令格式恢复隋文帝旧制,以争取民心,另外还改革钱制,发行新的货币。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03): H* L) `8 ]5 u3 h3 I" @
                                               5 Q% l. g( ^  C
                                作者:沁园春
8 ?7 J7 u: B" D/ R7 n% ^" W                          
2 G9 f  ]6 R) I6 q     
, G/ J, [4 Q. J5 M6 \$ u2 T  
1 `. d) t5 I% y# R/ N4 M  当时,因为隋末的钱币非常混乱,甚至裁皮糊纸也用来做钱,老百姓苦不堪言,李渊于是经过详细的调查论证,在武德4年7月份,正式发行开元通宝,形制仍然是方孔圆钱,规格是直径8分、重2铢4絫,合成现在的规格,就是直径2.4cm,重3.6克,1两为10个铜钱,一个铜钱就是一文,而1000文则重6斤4两——如此一来,轻重大小最为合适,换算又比较便利,老百姓也就方便多了,这为唐朝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0 j* t$ ]: X& c# F. g* T! o  
2 r& `8 n, q( J0 N/ o0 r: X  “开元通宝”四个字,由“平正中见险绝”的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写得方圆兼备、浑厚端庄,颇能展现大唐文化包罗万象的胸襟和朝气;“开元通宝”四字回环可读,也就是说可以直读为开元通宝,又可以旋读为开通元宝——其中,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则是通行宝货的意思。
/ v2 v4 ^/ d; S4 J$ s+ q% J  
0 Q& S4 k1 j3 d4 A; `) ?  开元通宝的发行,开创了中国钱币制造的新纪元,与秦半两取代六国刀币等杂钱,汉武帝以五铢钱取代秦半两,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 B  w& r0 Y7 ]% a2 f/ _, w  
1 x" M) x" Z1 [. \  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是唐朝的通行货币,其后皇帝换了一拔又一拔,虽也有少量不同名号的钱出现,但开元钱一直使用下去,直至唐亡;同时,开元通宝也一改之前以重量定名的传统,形成一种沿袭近1300年,被称为通宝币制的铸币新标准,其生命力之强,在世界货币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V0 l+ S; x5 R- Z" l
  ( @+ t  Q% d/ C+ Q
  为保持物价稳定,李渊又在洛州、并州、幽州、益州等地,设置钱监,并开炉制钱。有意思的是,李老大还给李世民和李元吉赐了三个炉子,给裴监赐了一个炉子,让他们私自铸钱。这么一来,李世民、李元吉两兄弟,还有裴寂裴大人要是没钱用了,打开炉子,开开心心的造两麻袋就是了。
# {7 a1 v3 u) T  s  
4 {8 E  O" k+ ^0 Z; M" {, j  其它人可就没这么幸运,要是被发现私下造钱,将以“私制假币罪”论处,不但要砍脑袋,家里人也全要送给别人去做奴隶,可见特权阶层就是不一样,难怪咱老百姓不服气,要反抗。* h( r: z* J: v0 {3 @! c2 d
  
2 X1 P' V2 }8 E5 J0 r  河北虽然平定,不想这只是暂时的平静,不久又出了大乱子,而且是足以让你震惊的大乱子。
3 U4 ^* O' b/ u, P4 i9 S  ( y* P8 Q) p1 c- Z$ p
  什么大乱子,难道发生了“非典”?当然不是,是窦建德的部下又扯起大旗造反了。' t9 A# d; x& x& V
  & o& j% ]7 }* ]1 q" z% j+ m+ w
  李渊再次面临巨大的挑战。
: V  ]0 U9 M; i0 y# R% M: P! Z  1 l1 S6 S% ~) v5 L% }1 S; {' N
  李世民抓的5万俘虏,不是全放回去了吗?按说应该感谢朝廷才对啊,怎么说造反就造反呢?这里面,怪就怪在李渊政策上的失误。
$ B  Y" Y1 t# R" v- K& T) S  ' o& {& C  Z" g# i
  河北虽说名义上已经平定,但要实际控制,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能否安抚好,至为关键,可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04)
$ }- Y! J6 f* T5 G                                               
, D% v4 l* r. `& u) n                                作者:沁园春
& G5 j4 D" j# ^, a2 b" ?3 J7 e+ D2 l                          & n/ y" V$ v4 u* R/ S; Q0 _
     
4 [# Y2 n0 E3 f/ n" v1 _( \  
& K$ n6 F7 L* m: e  
0 N+ Y9 b- T/ B8 J+ [1 p$ g  为管辖好河北山东地区,李渊任命陈君宾为洺州刺史刺史,派秦武通将军领兵在洺州屯兵,并准备分派到东部各州。同时,还任命郑善果为慰抚大使,赶赴洺州,选拔、任命山东各州县官员。  x( S. M( c* f7 y$ n
  1 a  Q8 J& Z; g% f! K  e
  为彻底消灭窦建德的残余势力,李渊命令河北官吏,四处搜捕以前窦建德的老部下,这么一来,下面的地方官,就借机生事,罗织各种罪名,大肆逮捕回到家乡的原夏军将领;加之其中有些解甲归田的“武夫”,打仗打习惯了,回到乡下,一时不适应,依然是战场上的作风,不但盗窃府库中的“国有资产“藏起来,而且还横行霸道,成了老百姓的祸害,这更给当地官员以口实。' ?5 R1 R9 f% H% T1 W+ s
  
8 b0 A& J8 m9 ?6 e  于是很多人都被官府逮捕,甚至严刑拷打,地方官也想趁机捞一把,顺带逼迫他们把藏匿的财物交出来,一时间搞得天怒人怨,史载:“建德故将皆惊惧不安。”  o7 p  u  K5 G) w6 m
  
, n% ~( r  I5 b0 U! f  本来虎牢之战,虽然窦建德被打败,还一命呜呼,但充其量也只是干掉了夏国的一个主力军团,而窦建德苦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却并未伤及筋骨,所以,只要一有机会,窦建德的“老区人民”也会起来闹事。3 \% K5 p0 U1 D( m1 |0 X* H, c
  
+ b( y% I) h+ b, _  P7 @  李渊这些严厉惩处的高压政策,激起了新的激烈反抗,有人开始造反了。
9 {  f( V( J' D& c* {' H  
2 U, }, g5 i8 l3 `" D( f) P  高雅贤、王小胡家住洺州,为躲避官府的搜捕,只好逃到贝州,恰在此时,李渊又下令征召老窦故将范愿、董康买、曹湛及高雅贤等人去长安会会面、喝喝酒。' j/ \) k! e" F& z  k' o& E
  
9 X  C# F0 G5 V1 c% E& H% ~  这些窦建德的老将,都知道李渊可能不会放过他们,此时请他们去长安“旅游”,不是明摆着要他们自投罗网吗?一想到夏王都被李渊杀掉,都是铁定心来一起造反,反正非反即死,那还不如反了。于是这些伙计又凑在一起,搞头脑风暴,商量对策。
% B7 c1 S( \/ ]. [8 J, J. C8 ?  u  
3 j/ e: S1 _/ C& s& {7 i' Z9 e1 l& u  范愿等人商量:王世充以洛阳降唐,手下大将段达、单雄信等人,都是满门抄斩,我们去长安,肯定是凶多吉少。自大业10年以来,我们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死过好几回的人了,现在何必吝惜余生,何不在有生之年,再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当时夏王捉了唐淮安王李神通,以礼相待;而李渊抓了夏王,却马上杀了他,我们都是受过夏王厚待的,如果现在不为他报仇,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人?
% Q4 H1 N3 f8 `% A" O) S  5 r$ \3 L0 B3 d. O& r; J4 e# P
  众人都表示同意,一齐造反起哄,可是,谁来做老大呢?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当时人们最简便的方法: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刘氏主吉。就这样,大伙又一同跑到漳南县,去那里做什么?因为那里有个姓刘的人。
1 }( n) Z  C2 ?' d. X2 y, w  6 d* A- u7 e+ M* M, h& L7 F$ W
  这个人也是窦建德的老部下,叫刘雅,范愿等人把谋反计划告诉他,表示拥戴他做老大,不想刘雅的反应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刘雅说:天下刚刚安定,我打算在乡下养老,种种田就行了,不想再起什么兵了。! z7 U! y5 U8 ~: N! W/ v0 r$ X
  
: o1 I$ y  B' {' B4 U. Z" h6 Y  大伙见苦劝没用,十分失望,又怕泄露机密,于是干脆将刘雅给杀了,哎,拉你去“干坏事”,你不去,便杀了你,什么世道?4 x# f  c& \$ \8 O
  
8 D7 g0 N% [' B/ t# ~. v/ k  看来还是要去找个姓刘的,可是再去找谁呢?还是范愿有主意,他沉思片刻,胸有成竹的说:“汉东公刘黑闼,勇敢又有谋略,为人宽仁、人缘也好,我早就听说刘氏当王,今日举大事,要召集夏王的将士,非他不可。”
6 m0 ?+ F4 T5 O( Y. o  
8 }" ~  I% h) z$ W5 r  大家一合计,觉得在理,于是挑中了这个人,只是不知道这刘黑闼想不想做老大。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05)
& l, |/ M: ~4 }" ]' }; C; {                                               
8 \; E+ ~9 a" B. d                                ! U5 N1 K! U7 ]" D
  作者:沁园春
9 m! B1 F& S; o, X# q                          . y6 w# p1 l6 v6 J# f
      
) R, \4 V& o) N! I+ t) Z0 V/ @  而此时的刘黑闼,正好在漳南老家隐居,众将来到他家里,说明来意,不想这个刘黑闼,是个爽快人,态度与刘雅截然相反,二话不说,张口就答应。去的时候,刘黑闼还在地里种菜,为表示决心,黑闼兄弟也够意思,当即杀了自己的耕牛,与大家一起吃牛肉火锅,大伙一边吃,一边商讨起兵大计。
! c! Z4 o: ]* \1 C4 B; T7 z  2 f0 J+ L4 C6 o$ p! v
  7月19日,刘黑闼召集100多号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漳南县城。- L) F) z2 X9 G% ~2 }
  ' P9 s: g  |9 l4 l0 W4 P1 [% Y
  刘黑闼不但作战勇敢,还有计谋,待人又好,大伙都乐意听命于他,加之受唐朝地方官的鸟气已久,于是打起仗来,都不要命,个个争先恐后,冲锋陷阵,以一当十,誓与唐军血战到底。
( h- I; v) e/ A1 b; T7 D  
$ E* p# Z4 x  D) o5 V6 a* p5 H  8月12日,刘黑闼率众攻破鄃县,唐朝魏州刺史权威、贝州刺史戴元祥率军前来镇压,被他打得连命都丢了,刘黑闼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俘虏唐兵千余人。
" N" L9 M" L7 ^$ x5 i7 S  * |8 q. |4 @! v  @- ?5 j) w
  这时,老窦旧部很多人,听说有人又揭竿而起,都闻讯赶来,与刘黑闼一起干,一心想着替夏王报仇。$ h' k1 r+ \$ W5 E
  $ o9 H8 [; w  {+ u# j; `; J
  很快,刘黑闼便有了2000多人的军队,他在漳南设坛祭奠窦建德,颂读祭文,告之起兵之意,宣称要为老首长报仇雪恨——刘黑闼自称大将军,终于又举起了反抗唐朝的旗帜。
; l2 L" M* G# \: C: s9 _! z9 ~  
5 W! F: H3 X# i+ J6 }) |  刘黑闼是个什么人呢?他是漳南本地人,史书记载他:“无赖、嗜酒、好博弈、不治产业,父兄患之。”说明白点,就是个成天喝酒赌博,游手好闲的小混混。他与窦建德是小时候的朋友,因为家里穷,窦建德经常接济他,因此两人感情很深。2 k3 l3 g: _: Q" X# R3 h$ ?
  % Q3 t' M2 B# c
  隋末农民大起义后,刘黑闼参加了郝孝德的起义军,后来又随郝孝德加入瓦岗军;瓦岗军失败,又跟大伙一起到王世充手下打工,后来,刘黑闼因为看不惯王世充的为人,便偷偷的跑去投奔了老朋友窦建德。
: L1 `3 b! k/ f. Z8 F; ^" T$ l  
0 d- L# N) w( y0 v* u! T- ?  跟着老窦一起混,刘黑闼的非凡才能终于显现出来,他打仗经验丰富,善于观察战局的变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作战时,使用奇兵进行包抄,是他的拿手好戏。
4 X5 T3 m, Y% N3 n+ Z9 o$ [# Y  
2 M8 O* M6 G- X& p# a! m& Z  窦建德每次出战,一般都要派刘黑闼化妆潜入敌后,进行侦察,然后出其不意,乘机发起进攻,予敌重创,每战多有斩获,在军中号称“神勇”。
8 V. [0 J9 y+ U, n. J% s  T  
- @8 A8 w9 c; @: N3 g% w. U   老窦委任他为将军,封为汉东郡公,由此可以看出,刘黑闼确实是个能人,直至窦建德败亡,他便逃回老家,在乡下种田隐居。
  |8 ^; s, z+ l1 r- L. a  
* P" a0 X* q. E4 `  关于刘黑闼是怎么归附窦建德的这个问题,史书上的记载是不同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记载是李世勣攻打王世充时俘虏了刘黑闼,再献与老窦的,这不太符合逻辑;而《旧唐书》则记载是“亡归建德”,就是说他是自己逃归窦建德的,依据分析,我认为《旧唐书》的记载是可信的。
# A4 l; a) p- K) _  
# \6 p9 l9 @2 K. i  刘黑闼的这次起义,是被李渊给逼出来的,怪就怪在唐朝官员没有因势利导,总以为你在老子手中,想把你丫怎样就怎样,不想硬是给逼出这么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来。
4 ]( _0 q6 Q5 t8 {* P+ ^) q2 h  0 Q; f3 M3 y  B0 y" p
  李渊当然万万没想到窦建德的部下又会造反,听到这个十分不快的消息,他知道,对付这些山东猛汉,只能用武力解决,于是立即进行军事部署,镇压刘黑闼。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06)
; x# d9 V+ L0 z. J7 }1 @" ]. j2 I                                               ' Y6 ]/ O# w0 u! k% _9 e  e0 r
                                2 f( b* c/ q: l3 `$ K9 u7 m
  作者:沁园春  u; X3 ?% g/ S( @. U( w
                          4 Z% E) {. `: B! ^. `- A
      ; O# y& s% |! ]9 w; E5 j$ {8 P: j
  6 C7 f) }2 s" v+ \9 [  _
  当时的唐朝,像现在朝鲜半岛一样,李渊将全国划分为多少多少道,如同现在的省一样,当然范围更大,史书记载:“是时,诸道有事则置行台尚书省,无事则罢之。”行台就是战争时期,为方便军队的事务,在驻地设立的临时性中央政府派出机构。
4 R! k$ i3 e9 ~  S0 z# _  6 ^' n, [# [' U2 ?+ I0 w$ y
  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肯定是要置行台尚书省了,李渊在洺州设置山东道行台,又在魏州、冀州、定州、沧州并置总管府,任命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行台右仆射,全面负责南线军事行动;而北线呢,则命令幽州总管李艺率幽州兵南下,与李神通一道形成对刘黑闼的南北夹击之势。
& P& J: S: C+ R+ [# M  ! g3 n5 P' N5 u4 E# D- D
  与此同时,李渊又诏发关中步骑2000人,让将军秦武通、定州总管李玄通率领,一同攻打刘黑闼。当然,此时此刻,是不能遗忘突厥的,为了防范他们趁火打劫,李渊又命皇太子李建成安抚北边。
, H$ Y# W% i( v" t. G& A0 U  ! i5 |3 ^7 z! A
  面对李渊一系列的行动,刘黑闼当然不会只在一旁看热闹,他也要采取自己的应对措施。8 Y2 W3 ]1 u/ s( d% j. @; L" y! K
  
$ H# {0 Y  }5 V3 ^  刘黑闼一方面利用当地人们对唐廷不满的心理,煽动窦建德的老部下和之前搞搞震的乱世群雄,一起来干,一大帮子人又闹将起来;另外,又勾结突厥,说服他们南下,直接威胁关中地区,在侧翼捣唐军的蛋。最主要的是,刘黑闼把自己多年丰富的作战经验全部发挥出来,采取随机应变、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避开腹背受敌,以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这点相当重要,也为刘黑闼首次打败唐军,奠定了基础。( p: i& u: b" L* ~: ~4 ^  F$ R
  $ F1 A  V8 g5 R% e; O& d% B1 I
  8月22日,刘黑闼又率军一举攻克军事要地历亭,活捉唐屯卫将军王行敏,要他跪拜,王行敏不鸟他,刘黑闼大怒,把他杀了,史载:“执屯卫将军王行敏,使之拜,不可,遂杀之。”士可杀不可辱,又一个大唐铁骨铮铮的男子汉诞生了。
, J% W! Q( I; X$ x  
2 e4 H- ]- C" \0 U- v( H7 [& b  而此时刘黑闼的心里面,也是起伏不定,他在等待一个重要的决定,甚至决定呢?那就是早前派使者去策动徐圆朗反唐,只是不知老徐会怎么想,要是他也跟着一起干,那可就如虎添翼了。
5 o5 O' h7 P  E& O& @+ A4 K4 I; }; j$ {  
5 h/ \: {8 X) J1 N' i: M! p( T; M# Y, f  终于等来了好消息,8月26日,徐圆朗正式宣布起兵反唐,响应刘黑闼。. A- j6 e5 ]9 q( i' k' G2 [& R
  
& |1 \: l. m7 Z% @* ~" f  徐圆朗是什么人?他也是一支有名的起义军头领,隋朝末年,在兖州起义,后来投奔李密的瓦岗军,李密兵败,归附王世充,李世民平定洛阳,他又投降唐朝,李渊任命他为兖州总管,封为鲁郡公。4 A: ^* l. Z' ~: f2 |; e
  
3 j' H0 _; E0 g( ^  可是这棵“墙头草”一样的徐圆朗,却是个不甘人下、野心勃勃的人,表面上和李渊一起混,实际上却有着自己的打算;见风使是他一贯的作风,尤其是他算是看透了李渊对敌手不留余地的冷酷,想到有朝一日,要是李渊也来个卸磨杀驴,那岂不是亏大了?所以,当刘黑闼派人来“联络感情”,他二话不说,就“签下了这份合同”。
$ t% U; T( i3 u0 P8 {  
! Q# f% |- p5 Q6 l& i! a  刘黑闼自然兴奋无比,立即任命徐圆朗为大行台元帅,由于老徐还是有些影响力滴,一时间,兗、郓、陈、杞、伊、洛、曹、戴等八州豪强,都相继杀死当地的唐朝官吏,举兵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7 12:49 , Processed in 0.0459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