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8 16: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5.赛马问对1 w0 v8 b u' b4 r. i$ v9 U, y. L
+ e3 o$ S( [( L" c
孙膑来到齐国后,进入了田忌府中当门客,毕竟他是魏国逃犯,还是一个残疾人,贸然举荐给齐王很不恰当,必须找个恰当的机会才行。
4 w7 z5 D' Y+ d8 s8 R5 a+ ` 0 p& s2 w Q4 J+ y* W9 j2 B& W7 p; t
这个机会很快来了。很显然,孙膑之所以能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残疾人士,他把握机会的能力是超强的,这点很值得我们这些健康人学习。3 M1 ^0 z8 A/ v" C, q$ ^0 c
% u0 R. Y8 T& Z0 l 齐国的贵族都很喜欢赌马,田忌尤其喜欢,齐威王也很喜欢,这项现在在香港很流行的博彩运动,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风靡齐国了。
) N {# G3 |7 F0 t1 v
1 n% y5 t `; ^% R) m 但是田忌经常输,大概他养的马太差劲,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王好,所以每次都输的很惨,前后加起来都快千金了,这可是人家田忌好几年的薪水啊,田忌很郁卒。
3 X, S4 r# J. V. @. Z* \9 S
6 l2 {: u. I3 x _# A( E 这时候孙膑拉过垂头丧气的田忌,神秘兮兮的说道:“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你这次只管下重注,我包你把钱全赢回来!)
" g0 V, Y7 j, Y o1 J% O9 f+ B& }! l5 i
田忌很奇怪,狐疑的看着孙膑:难道你认识裁判吗?你要看清楚,这是马术比赛,不是中国足球。
& e5 ^) S! z/ Z+ a# `% m % g5 ?7 I+ n# F2 i' S
然而孙膑的表情很酷,一点儿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 ^+ h, ~9 j2 y" ~. s! q0 x
. k: G) E7 P- d& G# x0 r! ?1 P# R3 J 田忌深知孙膑之能,再加上自己也的确输红了眼,于是一咬牙把全部家当压上:一千金,我梭了!4 L# v, u9 K3 q2 `7 z" [( L0 C; T- L
8 q, E' m" d" K/ S$ I
包括齐威王在内,所有人都被震住了,田忌这家伙不会是疯了吧,全部压上?到时真把裤子输掉你可别哭鼻子。( j, H: b) S8 m Y V
7 _1 P9 W6 B+ v w& B% q/ W 然而田忌却仍自信满满的大声狂笑着,一副电影里赌神的可恶表情,齐威王越看越不顺眼,于是大叫一声:寡人跟了,咱们一局定胜负!
( n- w2 \5 u4 D7 K( G: ^0 g 4 O% @% c. U+ O# n. t
齐威王有的是钱,一千金不算什么,关键是他丢不起这人。
7 \& {- [: J! r4 e2 w ! r' P( e" R8 Z" X& U* e8 N
赌注已定,田忌却又有点心虚了,他赶紧把孙膑拉到旁边问:“先生必胜之术安在?千金一赌,不可戏也!”8 k8 ]- Q4 M" h5 t6 P) U
$ L. T, q3 ~- ` 孙膑笑道:“齐之良马,聚于王厩,君何能不败?依臣之计,不如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如此则君虽一败,必有二胜。”9 l. x# N' L- M+ v j6 c+ h( A* \
, v* W8 X; N% [ 田忌闻计,顿时恍然大悟,二人心照不宣,相视再次发出赌神的狂笑。
M3 J. k8 a; T; P' z. F/ x. \1 D$ W& y. {6 ^* M. l' I% k3 h/ m
结果不消说了,三局两胜,田忌这次不但翻本,还赚回了一年的饭钱,他在看台上“耶!耶!”的直蹦,差点把嘴巴笑歪。而齐威王虽有些不爽,却也感到很奇怪,马还是同样的马,骑士还是同样的骑士,怎么一调换位置,田忌就反败为胜了呢?
8 \; k+ k& _. [6 X6 Z * _% }& t0 ~1 e8 b
这是由于事物的质变不仅会由单纯数量变化增减引起,而且还会由其构成成分在空间排列顺序上的变化引起。展开来来讲的话就包括数学中的拓扑理论,经济学中的权衡取舍原理,以及运筹学中的对策论方面的问题了……孙膑开始说一些齐威王完全听不懂的公式以及理论推导,说完之后,齐王顿时对孙膑刮目相看,佩服到五体投地。
0 ^8 g' D% S$ `5 e$ _5 [ ] ! i1 r5 W' P8 M
——果然不愧为孙氏兵法的传人,竟然掌握如此高精尖的理论知识,真是一个高人啊!不先生的思想实在太高深了,高深到寡人一点都听不懂了,咋办?
9 d& p5 j, G+ ~8 [/ m1 H/ ?: ?
; T8 s$ s1 i" {# Q 孙膑只得再解释,他这个部署是以局部的失利来换取全局的大胜,在战略上这叫做“造势”,也就是极尽一切计算分析选择一个正确的策略,从而使得劣势转化为优势,具体到战场上就是避实击虚,以劣势兵力吸引敌人的主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
, {. q7 F' T( [& i# ~
5 n5 B" s0 T- j! P 齐威王听罢,所有不爽顿时化作乌有,当即开心的大叫起来:“先生智高绝代,寡人恨得之晚也!还请先生明日入宫详谈,寡人有甚多兵法之事请教!”说罢,齐王又令人加赏孙膑千金,言道:“先生于小小博戏之术,竟展奇谋而得决胜,先生之智甚矣!一策可比万金也!”
, A6 m" H- A# P1 o/ h
( G& g0 s2 G3 w" y 孙膑于是称谢笑纳,心中却已然汹涌澎湃,差点流出泪来:谁说我是一个废人!谁说我是一个废人!天可怜见,我终于可以一展所学报仇雪耻了……: ?! _1 @9 i1 v4 Q
2 K4 f. R! `, _7 C4 [ 一策千金,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孙膑虽然肉体残疾了,但他的智慧仍然健康无敌;庞涓虽然肉体是健康的,但他的心智已经残疾变态! 很显然,这一场家喻户晓的孙庞斗智,还没比庞涓已经输定了。$ r% U' n& V3 Z, g; I
' M: J# j$ D$ k& S _* ^. Q
是的,智慧可以改变人生,智慧可以改写历史,智慧可以变革世界。7 d2 `: q! ~ ]
& a3 g, a6 m6 ?% n) f1 y1 ~ 顺便说一下,从此以后,齐王规定,所有赛马只赛一场,他不来三局两胜那一套了。
j$ G V' b0 m3 `
1 ^' E& N; T& l' Y1 F1 u 齐威王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田齐王朝最伟大的君主,就算是春秋时代的姜齐君主,也只有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能与之媲美。齐桓与齐威时代,是齐国八百年历史中独二无三的黄金时代。
. I, }+ s% L: m1 u7 @6 _
; P; T8 c% R. r5 l* {7 N 这个赞誉并不夸张,因为齐威王与齐桓公一样,都是在接手一个烂摊子的情况下横空出世,奇迹般的开创一番霸业,这不禁令人浩叹,虽然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人民”,但一个雄才伟略的英主,有时候的确可以改变一国的命运,主宰天下的走向。4 H8 R5 V! K" B/ ]
" f" p1 A* B- r7 i" X
齐威王是田齐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在他之前的三任君主,都是些只会争权夺利没啥正经能耐的政客而已。由于田氏代齐在礼制上属于篡立,所以他们对外急于得到政治承认而谨小慎微处处让步,对内急于清除反对力量而消灭异己疯狂镇压,说的难听点就是对外孬对内狠,结果就是造成齐国内外交困,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特别是在公元前374年,齐国公子田午发动政变杀死自己的哥哥田侯剡及侄子田喜自立为国君,更是闹得国内大乱,各诸侯国趁机连年进攻齐国,把齐国打得千疮百孔苦不堪言,好好一个东方大国,变成了谁都能欺负两下的可怜虫。
7 Q# U U6 c- u ) K; M. R' F4 O; U# B8 r8 c% ^
田侯午二年(公元前373年),鲁国进攻齐国,攻入阳关,燕国出兵,败齐于林营,魏伐齐,至博陵。
, @! o- ~) h. {- u1 S# _ , A8 h* E. u5 q9 S
田侯午三年,卫伐齐,取薛陵。
: x/ c) Z% z5 U) S \8 \1 B# U
, ^3 A1 T& L' a; e+ D' P1 w 田侯午五年,赵进攻齐的甄。
1 u, l: o% V2 V" b6 G
# Q) H+ i/ n8 b4 | 田侯午七年,赵伐齐至长城。
: }% T5 G6 ]5 e7 k3 { 2 P3 r3 G! g0 u6 [, ?5 E! B) C; H( B
从这个记录我们可以看出,齐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入侵齐国的国家不但有强大的三晋,甚至还有燕、鲁、卫等小脚色,这在姜齐时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等到公元前356年田午终于死翘翘,总算是把这个破败不堪的烂摊子留给了儿子田因齐,也就是齐威王了,当然田因齐初即位的时候还没有称王,我们姑且先这么叫好了。3 k, \4 Z E" g; E
- A9 N& g$ N2 W- }8 S
然而齐威王初即位的时候,并没有显现出啥雄才伟略出来,反而是纵情声色,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不问政事,就让整个烂摊子继续烂在一边不管!整个儿一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嘛,哪里有半点一国之君的样子,更别奢谈什么称霸天下了。
6 S. E- m ~: s( @- j : V7 F( n1 A! x9 V8 G/ j/ m
如果齐威王继续这么胡闹下去,齐国的烂摊子迟早得崩盘,还好这时候三个关键的人物站了出来,拯救了齐威王,也拯救了齐国的国运。这三个人,就是“稷下先生”淳于髡、邹忌,以及本书的主人公孙膑。
5 e" ^6 e0 v U, l3 i
/ D- L0 H- B/ N. v6 r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人才聚集中心——稷下学宫了。齐国的稷下学宫与当年的魏国的西河学派差不多,都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官办学术教研机构,其形式有点像我们现在的“中科院”,一方面各大学派在这里讲学辩论,空谈时政;另一方面充当政府的智囊团,为国家源源不断的提供各方面军政人才。稷下学宫里的“教授们”都被齐王授予“上大夫”职称,号“稷下先生”,这其中就包括纵横家的邹忌,杂家的淳于髡,以及后来的法家慎到、道家的环渊、阴阳家的邹衍,甚至还有儒家的两位巨头孟子与荀子。* t0 B9 f( R+ E8 ?1 K& p9 ~! a6 ]
6 b9 U# {% T1 H( a
可以说,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就源自兼容并蓄,学术风气极度自由的稷下学宫。正是他们的唇枪舌剑不经意间决定了我们民族持久不息的生命力与凝聚力,那儿,就是我们民族哲学与思想的源头。
" s' o4 A( b; z$ j$ l0 K
- p. Q: M7 f0 _ 看来田侯午生平干的最靠谱的一件事儿,就是搞了个稷下学宫,这可帮了他儿子齐威王大忙了!就在孙膑到达齐国的这一年,齐威王刚好被稷下先生淳于髡及邹忌用隐语点醒,终于决心洗心革面奋发图强,重振齐国霸业。
0 F; ?& _% m" h8 p4 k; Z m
1 R6 ~6 l( |" ~' _( i' _% f& A 不怕干不了,只怕不肯干。很快,在齐威王一番励精图治之下,本就拥有雄厚底蕴的齐国变强了,威王于是迅速加入中原称霸的行列,连番进兵中原,并迫使原来向魏朝贡的泗上小诸侯向自己朝贡,至此齐魏矛盾加剧,其势必有一战!* y- R5 S3 P- {/ ?" C
, W% h/ o9 \% B1 Y% i9 y" q 当时,齐威王在吏治改革方面有相国邹忌,游说外交方面有外相淳于髡,他缺的就是一个军事方面的杰出人才,好巧不巧,上天又把孙膑送到了他的手里,你说他能不开心么?别说千金了,就算输了万金也开心!万金易得,国士难求啊!
0 W# a; h8 c' o# ~ c3 H9 O% ^5 R6 N8 i% I" w6 ]( k
比起魏惠王,齐威王求贤若渴之心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之前即墨大夫干的好,齐威王立马封之万户;再比如邹忌鼓琴讽谏,三月之后便拜相国,重用起来绝不怀疑,封赏起来绝不手软。
z" s& L5 h! b1 R * e; f; {# ], { \' [+ O6 k( B
对于孙膑,也一样。3 j- D+ A3 L8 V F$ W3 w
% X1 `0 [* q) D$ D
这次无需三个月,宫中一次问对,齐威王就立马拜孙膑为国师了,一个国君拜师于一个刑徒一个残废,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庞涓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孙膑竟然这么容易就出头了,这其实也怪不得庞涓大意,怪只怪齐威王打破常规,完全无视世俗约束,这样的国君千年也出不了一个。2 U" z# E: |. q+ ?8 a
; T0 \) j; ?1 B5 b2 a; t( _0 D
齐威王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争霸之意迫,二是爱才之心切,三是他被孙膑的奋斗精神给深深打动了:一个残疾人,都能如此坚强的面对生活;我堂堂一个大国君主,有什么理由继续随波逐流,意志倾颓的混日子下去!不论学问,光凭这一点,孙膑就已经足够做我的老师了!
4 F3 b9 |0 y" i* }6 @
7 x% z7 R& I! Z$ N# S3 W' s' `# T3 @ 另外,关于齐威王与这次孙膑的这次问对,孙膑的弟子将其全部收录在了《孙膑兵法》之中,因为都是些很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总之,针对齐王与田忌所提出的十六个超难问题,孙膑都对答如流,答得齐王心花怒放。归纳孙膑的十六个答案,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军事思想:
; c! M- W1 b, I9 D7 h
' N/ Y1 L( E5 K2 ]' f |& Q 第一,“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战争乃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一定要慎战,不可轻易开衅,要打正义之战,要有必胜把握,才能发动战争。像魏惠王那样穷兵黩武四面树敌是没有好下场的。: R- v+ u0 B; `" z2 @
, m& d$ v( C9 H6 } 第二,如何“强兵”?答曰“富国”。战争其实是整个综合国力的较量。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能努力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富国强兵,才是战无不胜!
- c: P8 j% M, z% R, d0 ~, a, l
" u4 x" W. }) n 第三:我强敌弱,则诱敌深入;敌众我寡,则避实击虚;敌我势均力敌,则分散敌人,各个击破;穷寇阵型不乱,不可轻率追击;若欲以一击十,则须攻其不备!5 N6 L2 Z( |) e
/ i- C) S& a' ^9 R* ~# d 第四,“必攻不守,战之急者也。”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制敌机先,方能争得主动仅,先发制人,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消极防守是很难守的住的,比如齐国在战国后期一味消极防守,结果被秦轻松所灭;再比如我国宋明两代沦于异族之手,也是吃了消极防守的亏。
$ t: T% s7 W0 g3 y; o5 Y! E
% G/ k+ d0 u/ ^; Y 书中记载,当威王听完了孙膑深刻的见解后,不由大声赞叹道:“善哉言!先生论兵,真乃精妙绝伦,不能穷尽,寡人服矣!”% m1 k& a5 ]- @/ k" K( ]# d" n
1 H. S* W7 w0 I% |' a 然而孙膑退出宫后却对自己的弟子说道:“齐王田忌之问,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齐三世其忧矣!”看来齐王和田忌远没有达到孙膑所要求的“道”的标准,孙膑身为齐王国师,身上的确任重道远,齐国传了三代国君而碌碌无为,他们在战争方面也该有点忧患意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