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4 21: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21)
! j2 R" e' j S* R9 d( t1 U
; C: q4 o2 R8 R4 k1 c) }! H* K+ M$ h ! f; K& D& c' q, D! S1 y
1 }3 S1 ? y. c2 ?/ h; _) |' E
作者:沁园春0 G* P' z [3 I6 l' E
* d* a3 I5 ?2 Y5 g
W0 x' [- S8 o! y8 N# J
! Z. G1 S, N; x% | 他名字叫李子通。2 I" H8 |( N! E8 T$ ^
% c4 J" R; }( u! Y4 D' e 李子通与杜伏威一样,也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以捕鱼打猎为生,是个行侠仗义的人,后来参加起义,开始还依附杜伏威,其后单干。剪除了很多对手后,李子通占据江都,自称皇帝,国号吴,改元明政,发展成为以海稜,也就是今天江苏泰州为中心的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史载:“东至会稽,南至千岭,西距宣城,北至太湖,尽有其地。”可见李子通确实很有名堂,可是生不逢时,遇上了杜伏威这个大克星。; G0 r- i" S$ `3 ]( O
' ^- \8 ^+ f- t+ ?* G' D! b, m
有了唐朝这块金字招牌做后盾,杜伏威开始收拾李子通了。武德4年11月,他派王雄诞将军进击李子通。
- v" R" \ q5 |3 L
- [" u; ~) _8 v1 b. @5 w 李子通领精兵在宣州至湖州之间的独松岭驻防,王雄诞心里很清楚,独松岭易守难攻,要强攻,占不到什么便宜,兵不厌诈,只能智取,你猜他使了什么招?
5 i1 L" F; x* S9 v5 o- w0 s; Y
' e% S7 }5 X1 P% ?( R8 O+ z 王雄诞命部将陈当率千余人,布起疑兵阵,打起了心理战,史书记载:“乘高据险以逼之,多张旗帜,夜则缚炬火于树,布满山泽。”当你在白天,看到敌方到处都是旗帜;而晚上,又是满山遍野的火炬,你怕不怕?一般人肯定认为是大军压境了,此时的心情,恐怕比当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符坚也好不到哪里去。
, O# `' h5 h" c
; y9 ~" M5 F2 W! }" c/ C 李子通的心理素质让人遗憾,也赛不过符坚,他赶紧烧了营寨,光着屁股跑到杭州,王雄诞自然不会放过,乘胜追击,在杭州城下,大败李子通,直到逼着他投降。1 U2 Q: t" t/ ]' X" Z! C
' B! a ~9 I' ]% A6 {3 y
杜伏威将李子通和他的宰相乐伯通送往长安作为礼物,向李渊表示点心意。李老大也够意思,没有为难李子通,还赐他住房一套,公田五顷,另加一大堆金银财宝,李渊这么做,并非怜惜他,不过是看到李子通是社会知名人士,有一定影响力,也想借此笼络人心。, Z$ Z& d2 B: D3 X: o
4 ^) ^3 P; k2 d 武德5年7月,杜伏威到了长安,李子通见自己老对手也在李渊的手心了,心里又想着返回江东重操旧业,卷土重来,他对乐伯通说:
% z1 t) W _9 M6 u/ N" k+ b
: ^3 d0 l- Q; M# M4 ` k) I “杜伏威那厮来长安了,说明江东并不安宁,我的旧部,肯定还在闹事,不如回去把他们聚起来,再做老大,肯定可以大功于天下。”6 k( V) }7 E. h. _" ~
, }5 z; M4 Y! v7 P5 `
两人商议好,偷偷摸摸的逃离长安,在蓝田关时,被当地官吏捕获,当场斩杀,落了一个与李密同样的下场。
, L1 V- t- U; X; e4 X ~% I/ l# p5 \+ y$ V
刚刚说杜伏威到了长安,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来旅游,或是被抓获,或是走亲戚?当然不是,李渊见杜伏威这把刀子,帮他平定了李子通、汪华和闻人遂安后,也认为他该休息休息了。在武德5年,李渊迫使杜伏威入朝,随他入朝的养子阚稜也做了左领军将军,对他表现得非常器重,但这只不过是表面上把他当老朋友看待,实际上,却又是对付李密的那一套。+ `/ m% I9 n% |2 `8 P7 Z. z
* Y: R0 M; v) N8 r- Q. G' e 杜伏威在长安顶着太子太保,行台尚书令这些虚衔,虽名义上地位还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有时甚至与李渊同榻而坐,过一回瘾,但也只是穷开心一下。其实,李渊是变相将杜伏威软禁了,当然用幽禁可能适合点。2 t ^* t$ D1 W2 ~+ L& g9 U+ m7 \
杜伏威也不是个不明白的人,他知道自己进京做了倒霉的肉票,不可能再亲自上阵兴风作浪了,但想着“遥控指挥”,他让老朋友辅公袥镇守丹阳,但又不怎么放心,实际权力却交给自己的心腹养子王雄诞。1 j, t: S& N' Q# [
" Q5 R* h9 {1 j0 D 而辅公袥也不是池中物,他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是心怀大志,梦想着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充当杜伏威的副手,与他转战南北,获得很高威望,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关系,有很值钱的“无形资产”,在军中,大家都尊称他为“伯父”,可是这也让杜伏威有了戒心,生怕哪一天他会取而代之。
: l% W y- f! H 0 `& W9 c$ z7 O$ N
为了制约辅公袥,杜伏威早有自己的安排,在来长安之前,让王雄诞掌控军权的同时,还特别叮嘱:我去了长安,若是李渊没把我怎么样,你就要防止辅公袥作乱,其用意,就是要王雄诞看好辅公袥。
) e( A+ H. k) f. d7 T3 u ! Z% M6 B9 |+ h( d3 q. @6 ~' T& n
看来杜伏威还是有预感的,果然,当他到了长安后,辅公袥就开始行动了,史载:“伏威既行,左游仙说公祏谋反;而雄诞握兵,公祏不得发。”有兵才有权,那第一步,就要想办法夺取兵权。# [+ \( }9 b: F" E9 K
- v7 m0 ?8 K' f. s: J
终于在一年后的武德6年8月,“伯父”诈称收到长安杜伏威的亲笔信,说是杜伏威怀疑王雄诞有二心,小王雄同学弄不清真假,还信以为真,以为是自己干爹对自己不放心了,心里非常郁闷,于是干脆称病不理军务了。嘿嘿,既然你不在军中,那就怪不得老子了,辅公袥凭借自己的威信,乘机掌控兵权,还派人去通知王雄诞,要他一起来造反,这时候,王雄诞才知道上了辅公袥的当,可是追悔莫及,为时已晚,王雄诞叹了口气说:& H! a7 S4 j! [+ ~' G
1 x6 y5 {. D; N) e/ k* V, i* D
“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一点,吴王又在长安,大唐兵威,所向无敌,何必要无缘无故去自取灭亡呢?雄诞只有一死而止,决不会听命;况且跟着造反,也不过是多延长百日生命而已,大丈夫怎么可以为了多活这几天,而陷入不仁不义呢?”' y4 x" H; [9 q- m+ M9 s2 k, j" I
, Q: i2 M a' ]* x5 C 使者回去报告,辅公袥知道说服不了王雄诞这倔脾气,为防止他来坏事,也只好痛下杀手,派人将他勒死。; A$ L$ r; L5 Z( s
+ F6 M7 K* |' N; L! u" j) D$ G& J
当然这一次,他又是假杜伏威之命杀掉王雄诞,王雄诞也算是个血性汉子,在军中,阚稜被称为大将军,而王雄诞为小将军;他平时治军极严,又体恤部下,深受部下爱戴,加之从不骚扰百姓,所以当大家听到他死的噩耗,都悲痛不已,史载:“雄诞善抚士卒,得其死力,又约束严整,每破城邑,秋毫无犯。死之日,江南军中及民间皆为之流涕。”可见好人总让人怀念。6 v: R( ^, S; K8 P" S2 \
- t0 k H) j8 g' O
弄死了王雄诞,辅公袥就大造舆论,说是吴王杜伏威回不来了,来了密信,说要他起兵反唐。辅公袥招兵买马、大造兵器、储备军粮,在8月9日,正式打出反唐的旗帜,并立即在丹阳称帝,国号宋,署置百官,还联络在豫章,也就是今天南昌的张善安一起来闹事,并让张善安担任西南道大行台。
4 z9 d0 w- g& t3 E7 I # Y& T4 Z$ S% |! w
江淮地区战火又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