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15)- \3 G) _- {0 G7 F! G
                                                    ' Y# n" X) s: c  ~4 r$ p" H( Q
      / `/ d7 |1 ?' c- v( x+ }; @
  作者:沁园春
* s, V. r4 R# U& P4 t% n1 z        
' }% P* u# m$ J# ~$ y     
2 h8 u+ O% L& P" z    
. V$ _- c. l5 A  远水解不了近渴,萧铣只好把身边几千名警卫临时组织起来,先应付应付再说。; ^, y6 \/ Q( k$ A7 z
  
. W4 g1 H/ I0 P  ^- u) `  李孝恭打得文士弘抱头鼠窜,有些飘飘然了,总想着尽快打败梁军,又准备再次出击,李靖却不同意,他劝阻道:“现在梁军都是一些救败之师,没什么大的准备,势不能久,我们不如暂且在南岸驻防,缓一天再进攻。他们必然要分兵,有些留下来抵抗,有些要回城守卫,等到他们兵分势弱之时,我军再乘他们懈怠之时,发动袭击,必然能取胜。今天要是急着打,敌人肯定会拼死力战,况且楚兵剽悍凶猛,怕是抵挡不住。”& j0 n$ t+ i' G4 Z( z$ n
  0 o3 J  Z- q! a; H0 A' Z
  这一次,李孝恭不听了,自作主张,留李靖守营,自己急匆匆的率军出战;正如李靖所料,李孝恭果然被梁军打得大败,很没面子的逃了回来。2 a+ B8 s6 x. d* r
  
9 J7 t: p* \: e  可是这些梁军,都是些贪财的货色,见唐军败北,地上丢失的军资器械一大堆,又忍不住掉口水,都弃了船,上岸来抢东西,每个人大包小包的,嘻嘻哈哈抱着战利品准备回去报喜。不料,这给李靖创造了战机,他见梁军乱成一团,立即挥兵进行反击,史载:“靖见其众乱,纵兵奋击,大破之,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可见李靖这种穷追猛打的作战方法,倒与李世民如出一辙。
2 d. V8 f+ w. o8 X+ c- G1 y0 q    k* W9 P/ r3 |& s
   既然都到了江陵外城,李靖也不讲客气,又率军攻克梁军水城,缴获大批船只,不想靖大哥却下令将这些东东全部散入长江,任其顺流漂下。诸将看着这些装备精良的舰船,都很舍不得,说什么这么好的战利品,应当留下来自己用,怎么可以白白丢进江里,反而去资助敌人呢?
" `& q, S  s& d* \2 T  
' x& E+ U" B, i3 w. _9 [1 j) D0 }* ~  李靖微微一笑,说:“萧铣的地盘很大,南出岭表、东到洞庭,我军孤军深入,假如江陵打不下来,敌人援军云集,我们就吃不消了,肯定会陷入腹背受敌、内外夹击的危险境地,到那时,即便有这些船,又有什么用呢?现在将这些船丢进江中,顺流直下,只要沿江的援兵看见,他们肯定认为江陵已经失陷,就不敢轻易进军了,必然要前来侦察,探听虚实,只要他们的行动延误个十天半个月,我军就能攻下江陵了。”
+ j  L" S2 s( Z  $ ?. b: \1 x9 `
  李孝恭和其余将领,都被李靖说服,好,就这么办了,果然又不出李靖所料,梁国援兵见长江上,一路都漂着自己军队的战舰,又还是“高科技无人驾驶”,都认为是江陵失守了,迟迟不敢进军;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也准备去江陵面见萧铣,听谣言说萧铣完了,于是率先向唐军投降。
( u. f4 c8 x7 ?, e% i) |% Z  
+ v  m+ Z: n8 c9 A: @' R3 \9 G9 j, y( Q+ @  这个丘和,就是以前救过李世民性命的那个丘长恭的老爸,高士廉,就是李世民老婆长孙氏的舅舅,他的到来,最高兴的莫过于远在千里之外的李世民夫妇了。; L6 j% T4 I7 d9 j' j2 L
    `3 v" ]8 P" F+ P3 P% t2 c1 g( q, m
  萧铣被唐军围在江陵城内,好象是被“非典”隔离一样,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各地的援军,也不见踪影。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16)
% W" g7 K" r- m3 j8 z, u% D                                                    ! W4 E4 d" w/ ~, C- {# k
      
) M7 a# @+ C; x+ u4 U+ y6 p% r  作者:沁园春
5 X: m' {& E% Z        
0 Z0 M8 \; L* ~( F6 e3 V/ M4 A0 p- I     ( }3 J: C/ ~1 P5 ?
    + Y2 y. W* ~4 {* H6 c9 \
  萧铣心里清楚得很,这次怕是很难挺过去了,他问中书侍郎岑文本:文本啊,咋办呢?岑文本也不含糊,劝他投降,萧铣无可奈何,心灰意冷的对大臣们说:) d0 u( b  D: c* H2 v; c5 ]0 f2 i7 Z
    q4 Q) f, s$ _9 q3 U% n+ a3 [: {
  “哎,是上天不护佑梁国啊,我们没有再撑下去的必要了,若是与唐军死缠烂打,等到了山尽水尽的地步,肯定只会害苦了百姓,怎么可以为了我一个人,而伤及无辜百姓呢?现在正好等着城还没破之前,早点出降,也让百姓免遭兵祸。你们虽然失去了朕,可以后也不必担心没有国君。”+ z) X. s* v  b6 u6 ?
  
* J$ d! c) c. E+ G  手下见萧铣主意已定,也没办法,都恸哭不已,谁不爱自己的国家?亡国之际,只要有拳拳爱国之心,都会掉下满腔的热泪。
+ G7 k0 d" I$ {5 B5 a  
" x" O* u& b! c4 T  10月21日,萧铣以太牢之礼去太庙祭告了祖先,然后打开城门,出城投降。萧铣带领群臣,身穿丧服,来到唐军军门前,又说了一句很让人感动的话:“当死者唯铣耳,百姓无罪,愿不杀掠。”可见这个萧铣,心里面还是一直装着咱老百姓的,要是他只是一个地方上的父母官,那就是一个好官了,说不定还能造福一方;只可惜他是个皇帝,却没有治国的能力,在外敌当前之时,也没有保家卫国的御敌之策,实在是可悲可叹。
( s# f, W3 t4 P$ G$ P! F  4 Q. o! i5 N! _
  唐军进入江陵,有些将领想疯狂的抢掠一番,好过过瘾,捞点外快,又是那个岑文本站了出来,举牌反对,他向李孝恭进言道:
+ k( ]: ~; X  ?  j. f" G/ j6 k  6 Q7 i3 s; P% X. z' q8 }! t: a! o
  “江南的百姓,自隋末以来,受尽苦难,能够活命的,都是刀枪下逃出来的,他们伸长脖子,天天盼望着真命天子的到来;萧氏君臣和江陵的父老,今日决定归顺,是认为从此可以安定了,眼下若是放纵军队四处去做强盗,又如何让人心安?恐怕从此江陵以南的广大地区,都不会再有归服之心了。”$ m# q4 a, H  R2 n9 \
  * i2 Z! Q" b6 J( p  T
  李孝恭觉得有道理,下令禁止军队抢掠,可是这些刚刚打了胜仗的将领们,总是心里痒痒的,好象不弄点事出来,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伟大,他们又提议:说那些与唐军死战的梁国将帅,罪孽深重,应该抄他们的家,用来奖赏将士,好让大伙也得点实在的好处。
7 L' v! q  Z3 y  & n% P8 Q* g* z% s, \6 q$ R" A
  这时候又有人站出来坚决反对,难道又是芩文本?不是,他是李靖,李靖分析道:
: I- j! f8 ^. @+ u  9 ^8 p" Y: W! p" `+ l0 ^" F
  “王者之师,就应当以仁义为本,萧铣的部下,很多都是受了协逼,不是出于自愿;况且他们都是各为其主,乃忠臣也,怎么可以与叛逆罪一样,籍没其家呢?况且我们刚刚平定这一带,应当示之以宽、安抚民心,如果投降了还要被抄家,你们想想,以后还有谁敢来投降?恐怕个个都要与我们血战到底了。”
1 j. l! Y- U9 c6 P7 C# p  % R% W7 i5 F) w2 h
  说服了其它将领的错误想法,唐军纪律严明,在江陵城里,没有像后来李自成进北京一样到处挖宝、逼人钱财,史书记载:“于是城中安堵,秋毫无犯,南方州县闻之,皆望风款附。”3 ?* P- p: K$ {2 P; x/ |
  : V2 H; A" }- j' Z
  可见,唐军采取秋毫无犯,攻心为上的政策很得人心,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从心理上打消了很多人对唐军的不信任感,让他们不至于把唐军看作是没有人性的杀人机器,既然仁义之师来了,那还不赶快去领一张申请表,也填上俺的名字,拿一张唐朝的“身份证”?
$ s" W/ \; `. B+ P" f' r  
( v! \% K# A; X) K* T  就在萧铣投降几天后,梁国的十几万援军才开到江陵。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17)( Q3 L; q% |( `% |+ c, X$ ^& o
                                                    4 [. q' P8 i6 W
      : y; W$ m/ |4 q% D5 p
  作者:沁园春8 |& V& K/ w- D
        $ M8 A+ ]- E# S
   可是连皇帝都举了白旗,还有什么搞头,投降吧!反正换块牌子,还是继续打仗,只是以后的称呼要变一变,咱也叫唐军了。
7 G+ ^5 d( G/ R- X9 C  G, u  . f; @! \5 I' s' g! a
  战败者萧铣被押送到长安,李渊感到一丝快感,他历数这个手下败将的罪过,萧铣哈哈大笑,反驳道:9 Z8 ?: Q3 J1 ^7 t! b. U
  ( @4 `/ x+ [$ T. C' u" W; D
  “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我萧铣运气不好,没有天命,才落到今天这等田地,这就象从前田横不愿称臣一样,并非有负汉朝,如果这样做,也是罪行的话,那我甘愿赴鼎镬,以求一死。”
$ f4 c1 O2 U" p8 ?2 E. Q; Q  8 q4 _! O0 P& r% {3 n! c, y& H- D
  李渊任性胡为的老毛病又犯了,大怒,当即将萧铣推出去,在闹市斩首示众,萧先生死时,还只有39岁,大好的前程,一朝灰飞烟灭——有时生命就是这样稍纵即逝,何其渺小?
- C7 ]1 ]% m) T# V. b  3 p/ p, o& X% u" p% e
  萧铣不是个坏人,对百姓而言,是一个大好人,只可惜落到了李渊的手里,那还有什么活路可言?对于政治对手,赶尽杀绝是李渊一贯的个性,在他的辞典里,是没有宽大处理这一条的,只可惜萧铣和王世充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及时看到李渊这本“辞典”,不了解实情,否则打死他也不会这么乖乖的投降,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也要捞个好名声。当然这种方式,对于李渊而言,是再好不过的了,对于唐朝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 x: M' c) A5 B# u# ?  
* F9 ]$ f% g  a: @# p& w  李渊诏命李孝恭为荆州总管,为表彰李靖的军功,授予他为上柱国,封爵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这里检校其实就是兼理或代理的意思),并且仍然让他到岭南地区进行安抚,可以按规定自行任命官员,可见李渊已经非常看重和赏识李靖了。
5 I; L; B5 n& X9 n  
$ ~( b% y9 e) t" i  摆平了萧铣,梁国的地盘也还没完全并入大唐,随后几个月时间,没发生什么战争,有的只是投降的新闻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萧铣的黄门侍郎刘洎献岭南50余城来降;桂州总管李袭志帅所部诸州来降;遥远的昆弥地区,即今天云南昆明、大理一带的部落酋长,也乐滋滋的派使臣前来归附,纳贡称臣。
0 v0 P% ]. i: c: ^% M  : H: ~9 T/ C$ X8 v4 u% e
  武德5年,李靖到长安述职,李渊又任命他为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信心百倍,率唐军又接连攻下岭南96州,又有60多万户新成员,正式加入唐朝大家庭。
/ J% l8 @9 I2 \  
) I& L0 @8 N! L8 S* a0 `  后来,又是一大串投降唐朝的名单,这里就不列了,到武德5年7月18日时,原隋朝汉阳太守冯盎接到李靖的檄文后,率20州降唐,至此,岭南地区全部并入唐朝版图。& T2 X% Q/ {, |
  
2 Z( }( |2 q! U( }  这么看来,百多年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杨贵妃,还真要感谢李靖大哥打下岭南这块宝地,不然在长安,哪来的荔枝吃呀?
2 O( y9 n6 a' t  
/ L4 L% k! v+ y) C9 F  平定萧铣,投降的人当中,有两个人要说一下,一个是刘洎、一个是岑文本。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18)8 D  [4 T( M) P' [" k) ~
                                                    
# m# L0 y; x1 {1 S  Q6 J      
0 \  o$ Z1 A- A& W6 T, e: F! k  作者:沁园春
+ R* l  O( f9 H( U' @/ u7 N- q# t        2 U! g3 s1 y  Y) Z# N
  
/ ?9 ^0 {3 H7 J0 O$ S2 w9 o  3 p; @9 I( u9 C- E* d
  刘洎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在李世民时期,在进谏方面,也是可以排前几名的;而这个岑文本,史书记载:“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就是说他性格沉稳文静,是个大帅哥,不但学识渊博,还能融会贯通,而且谈吐文雅,善于写文章,他一直是萧铣的机要秘书和宰相。
/ |" e7 s8 [7 F  p  
' A+ _5 ?( Q& w( e, a0 e" d  唐朝武德年间,朝廷诏书的制定和政令的起草,基本上是颜师古;! b5 F- M. v/ W" S& |8 U
  ) M: {  o. X# m( A7 G5 B) |7 J" k
  而贞观初年,便是岑文本了,史载:“至是,文本所草诏诰,或众务繁凑,即命书僮六七人随口并写,须臾悉成,亦殆尽其妙。”写文章,能有不假思索、随口而来、立马可待的功力,如今可能也没几个,可见岑文本真是才华横溢。
9 T5 K  O. C6 w" `; H, R" T1 R  6 w+ V# i" E) m8 @8 b9 K# s
  总之这两人,为贞观之治的实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0 @) y2 A7 P/ D; m- B& }  / _; M6 a' C5 Z* L; t" f4 b
  当时的江南,还有一支势力比较大的割据势力,这人就是林士弘,林士弘也是个草头王,大业12年,他与老乡操师乞一同起义;后来操师乞战死,他便做了老大,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还自称皇帝,建国号为楚,北至九江,南至番禺,都是他的地盘。& o; p( V* ?. ^) P6 Q; v0 k, q
  ' `# e( i2 j* Z4 u1 _) T' ?
  可是,林士弘运气很背,碰到另一个叫张善安的草头王,两人发生火并,互相残杀,林士弘遭到很大的损失。萧铣灭亡之后,他手下的一些散兵游勇,又投奔了林士弘,元气才有所恢复。! w& E: s3 C) t. E$ Z
  2 E0 b5 {0 @  N3 |/ m
  武德5年10月,林士弘让他的弟弟林药师攻打循州,也就是今天广东省惠州市,不料循州刺史杨略太牛了,不但将楚军打败,还当场斩杀林药师。林士弘作战不利,屋漏又逢隔夜雨,部将王戎在这时候,又献南昌州投降唐朝。. W9 f4 a" g6 F1 m
  8 }+ x2 h; ?. G8 R7 Q7 B
  林士弘的主力部队基本报销,打不过了,走投无路,只好逃到安城的一个山洞中做起了野人,就这样死在山洞里,做起了永远的“山顶洞人”。! t4 ]# l' J6 U5 z1 J: m4 v3 G  q* a
  
" Z  C0 O8 K  I8 I  这么一来,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全部落入李渊的手中,他感到非常满足,甚至有些沾沾自喜,紧张的神经,总算有些松弛下来,但他丝毫不敢懈怠,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在搞定岭南的同时,李渊也在收拾江浙及东南地区。9 @2 J* y3 `& H7 c3 A$ A
  " R' `9 q" T( t- q
  隋末农民起义的三把尖刀,已经被李渊废掉了两把,江淮杜伏威老弟这一把,他是怎么废掉的呢?4 M1 C# F8 T  F5 R# M1 \
  ! ^' f) g" a! Q6 s4 _, T
  李老大对付杜伏威,其实很简单,就是招抚二字,李渊心里清楚,要是与杜伏威动刀动枪,还不一定打得过,因为唐军主力,有更重要的猎物要去捕杀。; M2 X% X  P6 q) n; O6 v
  8 X2 y  o1 D. ]$ R' B/ A
  杜伏威也是个苦孩子出身,典型的草根阶层,16岁那年,他便与铁哥们辅公祏一起起义,小小年纪,却是个打仗的好手,史书记载他:“出则居前,入则殿后,由是其徒推以为帅。”可见他打仗也是一个罗士信式的人物,而且很得人心。# x# d- P! H0 u
  + M; B* N- C, c0 P
  起义军在杜伏威的领导下,连连打胜仗,最有意思的是他在大业13年正月,与杨广的右御卫将军陈稜打的这一仗。当时陈稜率8000精锐进击杜伏威,陈稜知道杜伏威很有一套,不好对付,于是采取拖拉战术,以避其锐气。2 l) `+ h+ I1 `7 K7 A8 Q
  
. k+ G7 \2 J: O5 ?  {4 y8 `  为了激陈稜出战,杜伏威这个机灵鬼,派人送了一套女人衣服给他,还写信称他为“陈姥”,只可惜陈稜没有司马懿的奸猾,头脑简单,竟然受不了这种刺激,一气之下,贸然出兵。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19)% m; ^" z1 I5 j5 Y
                  
& Y9 u: j0 a8 U, k5 i  % K( L3 U- }7 |# c9 Z9 L
  * H; i7 i' e; i- C. r
  作者:沁园春- m. I/ D. ]; N0 G6 G' P5 _6 _, ?
  
/ x$ E8 }! ^8 s" A+ D1 R2 Z  h0 B        
1 ^0 x2 u- g/ b( M5 Q# I' e  
( E3 i( C( t, A  Q2 v1 q3 N4 T+ y  杜伏威见陈稜恼羞成怒,于是率部痛击,杜伏威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挑战,不幸被隋军一名部将射中额头,你猜杜伏威怎么做?他怒不可遏的指着射箭者,说了一句很NB的话:“不杀汝,我终不拔箭!”部将想逃回阵中,哪里放你走?杜伏威奋不顾身的杀向敌阵,所向披靡,硬是将这名搞小动作的倒霉蛋给抓住,然后令其替自己拔箭,再一刀砍了他脑袋,再提着这颗血淋淋的人头,又杀了数十人,经过一番恶战,隋军大溃,陈稜仅以身免。
5 p; ]. x( O: U/ D  9 ^( g' J1 \' ]+ @
  由于杜伏威打仗这么不要命,部下更是如狼似虎,隋军大败,陈稜仅仅捡回一条小命,杜伏威乘胜破高邮、占历阳,并自称总管,任命老搭档辅公祏为长史。一时间,周围大大小小的造反部队,都乖乖的归附杜伏威,杜伏威逐渐成了江淮地区最强大的起义军,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三把尖刀”之一,杜伏威打仗还有个绝招,那就是成立了一支“敢死队”。) E, H% h0 A( o! ?8 ?
  * M/ I. R1 b: @( T$ w
  他的这支敢死队,有5000人,称为“上募”,平时对他们非常好,待遇优厚,一有战斗,首先令“上募”出击;打完仗后,就把缴获的财物,全部发放给他们,凡战死的,还用死者的妻妾来殉葬。但有一个死规定,那就是要检查你的背,检查背干什么,难道还要看看肌肉发不发达?不是,是检查背上是否有伤,如果一旦发现有伤,嘿嘿,那就不好意思啦,就地正法!
' F$ J4 x9 Z6 b  n  
+ k' P, p7 q: c4 ^( X  呜呜,也太残忍了吧,没办法,这就是杜伏威“发明”的治军方法,你背上有伤,只能说明你是个怕死的胆小鬼,逃跑的时候,被人从背后给砍了——要是杜伏威的敌手知道了这个秘密,是不是要专门训练怎么与“上募”厮杀时,多往他们背上砍的“专利技术”?. o5 S/ P% V; [+ e3 u
  + h: o% m. m  u) L& b
  这些方法,虽说残酷,但却很管用,史书记载:“故人自为战,所向无敌。”一物降一物,就是这样一个血性男儿杜伏威,也慑于李渊的兵威,在武德2年9月,乖乖的上表请降,可见这些后生,到底还是玩不过老谋深算的李老大。6 o! x* w: }; |; r+ {
  ( }' e* ?) U# A
  杜伏威投唐,李渊当然也不会亏待他,给了他几顶高帽子,一开始就封他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和州总管,后来又觉得帽子还不够高,次年又封他为扬州刺史、淮南道安抚使、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并赐姓李,进封吴王,又封他副手辅公袥为行台左仆射和舒国公。% L& l" `# F! ^9 |+ e7 L- s0 T3 K0 m
  / @: I( B# p  O# ^$ y' w
  有了这一大堆头衔,名义上虽然是唐朝的一个地方官,其实还是地方一霸。杜伏威也想合并周边的一些大小“诸侯”,李渊也正是利用他这个心理,来一个借刀杀人,借杜伏威的刀去搞定其他对手。8 I5 d* H% B' Y1 V
  ; t0 _5 ?4 y) t1 O; ?7 t# V
  杜伏威当然也有他的考虑,大树底下好乘凉,他也是想借助唐朝的实力,征服周边的势力和自己的老对手,这个老对手,与杜伏威好象是前世冤家,你打我我打你,打得不可开交,这人是谁?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2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20)* i4 J) F4 x) N0 Q1 J1 n  ]
                    ! p1 I  G  ]# q# d  X) \- Z" I* Q
    ! X, u% c  [! V9 m6 Y" k
    + C! X# X1 Y# v2 X- N3 y
  作者:沁园春
) M1 C7 K* T7 {    
* \: C' L( r) x          
2 \, c  i1 j" F) W- D: t# M    
0 X# ]+ V) g+ t' `! Y  他名字叫李子通。" A0 v$ Z. C0 y% D9 L# A
  
7 a- I2 E( k" C; p/ }1 K, o  李子通与杜伏威一样,也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以捕鱼打猎为生,是个行侠仗义的人,后来参加起义,开始还依附杜伏威,其后单干。剪除了很多对手后,李子通占据江都,自称皇帝,国号吴,改元明政,发展成为以海稜,也就是今天江苏泰州为中心的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史载:“东至会稽,南至千岭,西距宣城,北至太湖,尽有其地。”可见李子通确实很有名堂,可是生不逢时,遇上了杜伏威这个大克星。6 P' X3 ]; J2 I/ M- p: c6 \
  
4 q0 Y& }8 d& D7 R1 U% J1 N" q: p  有了唐朝这块金字招牌做后盾,杜伏威开始收拾李子通了。武德4年11月,他派王雄诞将军进击李子通。
! I( Y2 a3 f$ U* v7 `3 N2 H  
1 X) o$ R/ u; s  O' H  李子通领精兵在宣州至湖州之间的独松岭驻防,王雄诞心里很清楚,独松岭易守难攻,要强攻,占不到什么便宜,兵不厌诈,只能智取,你猜他使了什么招?/ n" U2 I1 T& A
  3 i* C/ ~+ b# w3 p
  王雄诞命部将陈当率千余人,布起疑兵阵,打起了心理战,史书记载:“乘高据险以逼之,多张旗帜,夜则缚炬火于树,布满山泽。”当你在白天,看到敌方到处都是旗帜;而晚上,又是满山遍野的火炬,你怕不怕?一般人肯定认为是大军压境了,此时的心情,恐怕比当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符坚也好不到哪里去。
) m4 p% F( Q6 p  
* ]' k; N) g/ e; d0 o  李子通的心理素质让人遗憾,也赛不过符坚,他赶紧烧了营寨,光着屁股跑到杭州,王雄诞自然不会放过,乘胜追击,在杭州城下,大败李子通,直到逼着他投降。. }$ w* B9 W1 h6 u- M
  
: F4 K0 u4 O9 D  杜伏威将李子通和他的宰相乐伯通送往长安作为礼物,向李渊表示点心意。李老大也够意思,没有为难李子通,还赐他住房一套,公田五顷,另加一大堆金银财宝,李渊这么做,并非怜惜他,不过是看到李子通是社会知名人士,有一定影响力,也想借此笼络人心。
/ I  O& l# I- s  7 \1 o6 z: O# F0 L2 W3 T4 q
  武德5年7月,杜伏威到了长安,李子通见自己老对手也在李渊的手心了,心里又想着返回江东重操旧业,卷土重来,他对乐伯通说:
' Q; A- H: F" S1 `! d  # S- h# G5 y+ ?& }' [6 S! f6 Z
  “杜伏威那厮来长安了,说明江东并不安宁,我的旧部,肯定还在闹事,不如回去把他们聚起来,再做老大,肯定可以大功于天下。”2 T; T  E5 L/ r5 U) m; _
  , {* o' W2 ~+ J/ J) T
  两人商议好,偷偷摸摸的逃离长安,在蓝田关时,被当地官吏捕获,当场斩杀,落了一个与李密同样的下场。
, i+ B, z% F6 N9 z8 W8 X  
! ^5 \" z( l6 j% n+ j* H  刚刚说杜伏威到了长安,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来旅游,或是被抓获,或是走亲戚?当然不是,李渊见杜伏威这把刀子,帮他平定了李子通、汪华和闻人遂安后,也认为他该休息休息了。在武德5年,李渊迫使杜伏威入朝,随他入朝的养子阚稜也做了左领军将军,对他表现得非常器重,但这只不过是表面上把他当老朋友看待,实际上,却又是对付李密的那一套。4 X5 F* ~& [9 ~; ^3 p
  - V1 c* P; T  I! P+ o
  杜伏威在长安顶着太子太保,行台尚书令这些虚衔,虽名义上地位还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有时甚至与李渊同榻而坐,过一回瘾,但也只是穷开心一下。其实,李渊是变相将杜伏威软禁了,当然用幽禁可能适合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21)
! j2 R" e' j  S* R9 d( t1 U                    
; C: q4 o2 R8 R4 k1 c) }! H* K+ M$ h    ! f; K& D& c' q, D! S1 y
    1 }3 S1 ?  y. c2 ?/ h; _) |' E
  作者:沁园春0 G* P' z  [3 I6 l' E
    * d* a3 I5 ?2 Y5 g
          
  W0 x' [- S8 o! y8 N# J    
! Z. G1 S, N; x% |  他名字叫李子通。2 I" H8 |( N! E8 T$ ^
  
% c4 J" R; }( u! Y4 D' e  李子通与杜伏威一样,也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以捕鱼打猎为生,是个行侠仗义的人,后来参加起义,开始还依附杜伏威,其后单干。剪除了很多对手后,李子通占据江都,自称皇帝,国号吴,改元明政,发展成为以海稜,也就是今天江苏泰州为中心的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史载:“东至会稽,南至千岭,西距宣城,北至太湖,尽有其地。”可见李子通确实很有名堂,可是生不逢时,遇上了杜伏威这个大克星。; G0 r- i" S$ `3 ]( O
  ' ^- \8 ^+ f- t+ ?* G' D! b, m
  有了唐朝这块金字招牌做后盾,杜伏威开始收拾李子通了。武德4年11月,他派王雄诞将军进击李子通。
- v" R" \  q5 |3 L  
- [" u; ~) _8 v1 b. @5 w  李子通领精兵在宣州至湖州之间的独松岭驻防,王雄诞心里很清楚,独松岭易守难攻,要强攻,占不到什么便宜,兵不厌诈,只能智取,你猜他使了什么招?
5 i1 L" F; x* S9 v5 o- w0 s; Y  
' e% S7 }5 X1 P% ?( R8 O+ z  王雄诞命部将陈当率千余人,布起疑兵阵,打起了心理战,史书记载:“乘高据险以逼之,多张旗帜,夜则缚炬火于树,布满山泽。”当你在白天,看到敌方到处都是旗帜;而晚上,又是满山遍野的火炬,你怕不怕?一般人肯定认为是大军压境了,此时的心情,恐怕比当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符坚也好不到哪里去。
, O# `' h5 h" c  
; y9 ~" M5 F2 W! }" c/ C  李子通的心理素质让人遗憾,也赛不过符坚,他赶紧烧了营寨,光着屁股跑到杭州,王雄诞自然不会放过,乘胜追击,在杭州城下,大败李子通,直到逼着他投降。1 U2 Q: t" t/ ]' X" Z! C
  ' B! a  ~9 I' ]% A6 {3 y
  杜伏威将李子通和他的宰相乐伯通送往长安作为礼物,向李渊表示点心意。李老大也够意思,没有为难李子通,还赐他住房一套,公田五顷,另加一大堆金银财宝,李渊这么做,并非怜惜他,不过是看到李子通是社会知名人士,有一定影响力,也想借此笼络人心。, Z$ Z& d2 B: D3 X: o
  
4 ^) ^3 P; k2 d  武德5年7月,杜伏威到了长安,李子通见自己老对手也在李渊的手心了,心里又想着返回江东重操旧业,卷土重来,他对乐伯通说:
% z1 t) W  _9 M6 u/ N" k+ b  
: ^3 d0 l- Q; M# M4 `  k) I  “杜伏威那厮来长安了,说明江东并不安宁,我的旧部,肯定还在闹事,不如回去把他们聚起来,再做老大,肯定可以大功于天下。”6 k( V) }7 E. h. _" ~
  , }5 z; M4 Y! v7 P5 `
  两人商议好,偷偷摸摸的逃离长安,在蓝田关时,被当地官吏捕获,当场斩杀,落了一个与李密同样的下场。
, L1 V- t- U; X; e4 X    ~% I/ l# p5 \+ y$ V
  刚刚说杜伏威到了长安,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来旅游,或是被抓获,或是走亲戚?当然不是,李渊见杜伏威这把刀子,帮他平定了李子通、汪华和闻人遂安后,也认为他该休息休息了。在武德5年,李渊迫使杜伏威入朝,随他入朝的养子阚稜也做了左领军将军,对他表现得非常器重,但这只不过是表面上把他当老朋友看待,实际上,却又是对付李密的那一套。+ `/ m% I9 n% |2 `8 P7 Z. z
  
* Y: R0 M; v) N8 r- Q. G' e  杜伏威在长安顶着太子太保,行台尚书令这些虚衔,虽名义上地位还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有时甚至与李渊同榻而坐,过一回瘾,但也只是穷开心一下。其实,李渊是变相将杜伏威软禁了,当然用幽禁可能适合点。2 t  ^* t$ D1 W2 ~+ L& g9 U+ m7 \
  杜伏威也不是个不明白的人,他知道自己进京做了倒霉的肉票,不可能再亲自上阵兴风作浪了,但想着“遥控指挥”,他让老朋友辅公袥镇守丹阳,但又不怎么放心,实际权力却交给自己的心腹养子王雄诞。1 j, t: S& N' Q# [
  
" Q5 R* h9 {1 j0 D  而辅公袥也不是池中物,他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是心怀大志,梦想着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充当杜伏威的副手,与他转战南北,获得很高威望,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关系,有很值钱的“无形资产”,在军中,大家都尊称他为“伯父”,可是这也让杜伏威有了戒心,生怕哪一天他会取而代之。
: l% W  y- f! H  0 `& W9 c$ z7 O$ N
  为了制约辅公袥,杜伏威早有自己的安排,在来长安之前,让王雄诞掌控军权的同时,还特别叮嘱:我去了长安,若是李渊没把我怎么样,你就要防止辅公袥作乱,其用意,就是要王雄诞看好辅公袥。
) e( A+ H. k) f. d7 T3 u  ! Z% M6 B9 |+ h( d3 q. @6 ~' T& n
  看来杜伏威还是有预感的,果然,当他到了长安后,辅公袥就开始行动了,史载:“伏威既行,左游仙说公祏谋反;而雄诞握兵,公祏不得发。”有兵才有权,那第一步,就要想办法夺取兵权。# [+ \( }9 b: F" E9 K
  - v7 m0 ?8 K' f. s: J
  终于在一年后的武德6年8月,“伯父”诈称收到长安杜伏威的亲笔信,说是杜伏威怀疑王雄诞有二心,小王雄同学弄不清真假,还信以为真,以为是自己干爹对自己不放心了,心里非常郁闷,于是干脆称病不理军务了。嘿嘿,既然你不在军中,那就怪不得老子了,辅公袥凭借自己的威信,乘机掌控兵权,还派人去通知王雄诞,要他一起来造反,这时候,王雄诞才知道上了辅公袥的当,可是追悔莫及,为时已晚,王雄诞叹了口气说:& H! a7 S4 j! [+ ~' G
  1 x6 y5 {. D; N) e/ k* V, i* D
  “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一点,吴王又在长安,大唐兵威,所向无敌,何必要无缘无故去自取灭亡呢?雄诞只有一死而止,决不会听命;况且跟着造反,也不过是多延长百日生命而已,大丈夫怎么可以为了多活这几天,而陷入不仁不义呢?”' y4 x" H; [9 q- m+ M9 s2 k, j" I
  
, Q: i2 M  a' ]* x5 C  使者回去报告,辅公袥知道说服不了王雄诞这倔脾气,为防止他来坏事,也只好痛下杀手,派人将他勒死。; A$ L$ r; L5 Z( s
  + F6 M7 K* |' N; L! u" j) D$ G& J
  当然这一次,他又是假杜伏威之命杀掉王雄诞,王雄诞也算是个血性汉子,在军中,阚稜被称为大将军,而王雄诞为小将军;他平时治军极严,又体恤部下,深受部下爱戴,加之从不骚扰百姓,所以当大家听到他死的噩耗,都悲痛不已,史载:“雄诞善抚士卒,得其死力,又约束严整,每破城邑,秋毫无犯。死之日,江南军中及民间皆为之流涕。”可见好人总让人怀念。6 v: R( ^, S; K8 P" S2 \
  - t0 k  H) j8 g' O
  弄死了王雄诞,辅公袥就大造舆论,说是吴王杜伏威回不来了,来了密信,说要他起兵反唐。辅公袥招兵买马、大造兵器、储备军粮,在8月9日,正式打出反唐的旗帜,并立即在丹阳称帝,国号宋,署置百官,还联络在豫章,也就是今天南昌的张善安一起来闹事,并让张善安担任西南道大行台。
4 z9 d0 w- g& t3 E7 I  # Y& T4 Z$ S% |! w
  江淮地区战火又起!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唐朝历史的秘密 [李渊、李世民卷] (222)
- A3 X- L; e+ L3 E' R1 j. Y                    
8 b( [1 D& y5 K    . Z2 t1 n6 W0 c5 k. m! P
    ( ~9 _0 U  t" {
  作者:沁园春) G# N5 h0 O/ u% c& j: s# X
    
9 p; I0 y9 E5 t" U8 B( w          : u/ \7 I0 D( e
    3 @. @6 |8 G7 B* L
  李渊也一直担心江东有变,毕竟军队没有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如今听到辅公袥造反消息,立刻作出反应,看来也只有武力征讨了,他任命李孝恭为行军元帅,统领李靖、李世勣和黄君汉的部队,三面合围,直指辅公袥的老巢丹阳。
% T9 v' p' ~% ]% r$ S" z6 z5 r+ L+ Q  1 p! F- }5 c! D3 n1 F
  在出发前,据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说是李孝恭与大家一起会餐饮酒,忽然酒杯里的酒变成血色,在坐的都大惊失色;李孝恭却举止自若,说什么这是辅公袥被砍头的征兆,言毕,将“血酒”一饮而尽,结果是“从皆悦服,时人服其识度而能安众。”大家一时间豪气冲天,信心倍增。
* u* E% n0 M8 \7 z* `7 B* a  4 i, h- M5 p- K7 Z7 C0 s+ L% y
  当然这样的稀奇事确实奇异,我想很可能是李孝恭为了鼓舞人心,而故意玩的一个魔术,只是要酒变色,要发生些化学反应,在唐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弄的。
" ?2 I' [9 u6 @2 Q/ M0 @; b  $ o# U3 u7 I6 x' j8 x5 G" b3 ^
  各路大军齐头并进,气势如虹,给辅公袥造成了巨大的心里压力,但他也做好了决战的准备,首先派率冯慧亮、陈当世率三万水军屯守在博望山,又派陈正通、徐绍宗率两万步骑在青林山驻扎;还在梁山用铁索拦腰截断江中航道,并修建延绵十多里的却月城和在长江西岸构筑工事,乐悠悠的等着唐军到来。$ s$ U$ m1 v/ S: r, G8 m& i
  + O$ S" D/ q; F" R: G) M. T' s2 B
  战争开始了,还发生了两件惊心动魄的事情,这两件事的当事人,都是与辅公袥做策应的张善安。7 s! \* C0 \+ k2 Y, j% c" M
  % K5 v$ [( |: q' n
  武德6年11月,黄州总管周法明领军攻打辅公袥,张善安在夏口筑起防线,周法明只好在荆口镇屯兵,两军对峙。  Y' U7 Y& Z! ~- Z0 T
  
  _) M6 @: e* Q# X  这个张善安可不是个吃素的,竟然想了一个妙计,刺杀周法明,你猜他是怎么做的?$ R7 Z- w7 ^& E- |& B  R3 t
  
. j. M" q. U2 a1 @( k( W   在10号这一天,周法明在战船上悠哉悠哉的饮酒,欣赏长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景色,正爽的时候,远处划来一条小船,渔夫唱起渔歌号子,叫卖鲜鱼。
4 \* k* V. }: F0 t! u6 P. T  + x; s- R5 \+ t( J2 A
  周法明也是个谗猫,想吃鱼,竟然要渔夫把鱼送上船来,渔夫上船,结果,渔夫也学起萧何的“图穷匕首见”,来了一个“鱼穷匕首见”,发动突然袭击,周法明没有当年秦始皇的运气,被当场刺死。一时间,血流满地,还未开战,张善安便搞了个“斩首行动”,算是一个小胜利。* z1 F% u6 j% p
  - v. M0 \4 f1 k9 ]
  可是张善安的聪明,只不过是小聪明,他最终还是玩不过唐军,最后比他更会玩诡计的李大亮,便把他玩死了。
1 J# ]5 i- H8 i; J2 k  
) I- ]4 B: A+ l# \  b  12月初2,唐安抚大使李大亮进军洪州,此时守洪州的正是张善安,李大亮与张善安隔水布阵,先搞起政治攻心工作,与张善安大讲道理,晓以祸福,具体讲了什么,史书没记载,但肯定是只要他投降唐军,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之类的话。
! V9 O2 o* G/ S  0 P- ]( Y% K1 H( ]6 C+ J: l
  反正张善安动心了,他回应说:“善安起初并没有反心,只是被手下忽悠,才误入歧途,只是现在想投降又怕免不了罪。”5 I# f& D  X( ~" K
  3 g) ^: Y% P7 ?2 \1 ^/ Z6 E
  李大亮笑道:“张总管如果真有归顺之心,则你我就是一家人了,还有什么忧虑的?”
9 D! O1 ~: o6 V; ?7 V' b. L% W( {  " w+ O+ t: [. F0 g0 v
  言毕,李大亮趁热打铁,做出一件很意外的事,史书记载:“因单骑渡水入其阵,与善安执手共语,示无猜间。”怎么样?唐军就是有这等勇敢的人,一个人跑到敌方阵地,还拉着敌将的手谈心,真是少见。, G  I( H7 V% W& j/ F+ X' P  k5 H
  
# u6 L! m0 P) O  后面事情的发展就更出人意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7 21:15 , Processed in 0.0297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