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7 20: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16) U$ W9 B, ?# A: r+ l
9 f0 x. K' j. W8 D& t
二、王君奂之死(注:王君chuo,那个字实在打不出来,先用奂字冒充)% x/ f3 y! W5 S4 r& N! _& j
- a+ Z, O0 _8 T5 b% i
唐与吐蕃的和解,掩饰不住巨大的矛盾,在大唐一方,想要收回吐谷浑故地与西南安戎城,在吐蕃一方,意欲染指安西四镇与中亚诸国,诸多不稳定的因素暗流涌动。& F- o5 T0 r7 j7 b5 n
吐蕃在与大唐的文书往来中,使用敌国礼,也就是对等的礼节,这相当于不承认大唐政权对吐蕃政权的领导地位,这令唐玄宗耿耿于怀。4 ]; Z2 i' s( K7 t, r+ e& Z1 ]
到727年时,随着大唐的国力日益增长,令唐玄宗开边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帝国名臣张说看出唐玄宗的心思,力劝皇帝不要轻启战端,应该让边疆百姓得以休生养息。
" u/ c. G5 |2 C( {$ |1 S 唐玄宗听完之后没有表态,只是说:“这件事我得跟王君奂商量才行。”
& G0 M+ p- c- l( W 这王君奂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唐玄宗对他如此信赖?" I" J1 L, X; H5 {, t5 g, {
. `* J' t$ [7 G4 v2 \
王君奂是瓜州人氏,为人骁勇善战,开元时代名将郭知运对王君奂非常器重,而王君奂也在战场上屡建战功,由于郭知运在西部边疆功劳赫赫,为诸夷所惮,时人将二人并称为“王郭”。郭知运病逝之后,王君奂顶替了郭知运的位置,出任河西节度使。
' L( I9 [% z7 [, ~# V 由于王君奂长年驻守西疆,所以唐玄宗想发动对吐蕃的战争,就想到了这员勇将。
2 T" h& a5 e2 D. _) B/ _- R/ L 张说听到唐玄宗准备召问王君奂,也不吭声了,走出大殿之后,他对同僚说:“王君奂虽然勇武过人,却缺少谋略,作为一名武夫,如果与吐蕃和解的话,他就无法立功了,所以现在皇帝要召见他,我看他必定是主战的。”" s$ Q% M4 o* c3 d
这个判断非常准确。
3 a. a4 y9 d1 y( @ 王君奂应召入朝,果然向唐玄宗提出应该对吐蕃发动反击,深入作战,唐玄宗采纳了王君奂的意见,准备发动对吐蕃的反击战。
) ~' S$ [, ?- V U: W" \( x' \" o3 v, r
当王君奂返回西部前线时,正好吐蕃军队在大将悉诺逻的率领下,对甘州地区发动一次掠夺式的进攻,掠夺了大量的物品,正在返回青藏高原的路上。3 }3 E& H( s5 N
王君奂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虽然甘州被破坏严重,但是大唐的军队并未受损,而吐蕃军队在长距离的往返途中,已经是人马俱疲了。王君奂率领大军,尾随吐蕃军队。
0 c5 y% H( d3 _& T% @ 吐蕃军队运气实在不佳,在回师途中,遭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结果大批士兵冻死在路上,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艰难地翻过积石山,向西撤向大非川。
$ I. u7 R& f( v. T, I' a 王君奂秘密派出一支特遣小分队,从小路以急行军的速度迅速插向吐蕃军队的前方,将其必经之地附近的草场一烧而光。当吐蕃大军好不容易克服大雪的阻碍而进入大非川之后,不料草料早已被唐军所焚毁,刚刚在大风雪中艰难走出的马匹,马上陷入饥荒,结果战马大批死亡。
, ^6 H" o2 t1 d ^ ; r! I" N9 i7 G: |6 L+ Y
此时正是正月,青藏高原上白雪茫茫,而青海湖的湖水已经冰冻,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王君奂决定兵行险着,强行率领大军从青海湖的湖面蹈冰而渡。这是一次极为艰难的行军,青海湖湖面极宽阔,走在冰面上,不仅冻彻骨髓,而且很容易打滑,在克服了天气的不利因素后,王君奂与秦州都督张景顺终于渡过青海湖,抵其西岸。
- W' m- x5 G% K( t! v# ~- f# | 悉诺逻的主力已经越过大非山,只剩下辎重部队与一些老弱伤兵还停留在青海湖沿岸,王君奂追了上来,随即发起猛攻。吐蕃这些后勤部队与伤兵人数又不多,战斗力也不强,哪里抵挡得住王君奂主力唐军的进攻,很快便败下阵来,成为唐军的俘虏,王君奂此役大获全胜,缴获吐蕃的羊马数以万计。
8 P# [. }/ a/ r5 L. j 是役的胜利,大大鼓舞唐玄宗开边的决心,并且使得王君奂声名远扬,被唐玄宗授予左羽林大将军。
: Y( e1 a- ], U. z( {" T7 \ 唐与吐蕃的大战烽烟再起,吐蕃虽然遭到挫折,但决不可低估其实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