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6)
/ U' R- H5 Q# s  
* f1 T: H5 w7 O" N. Z  刘恒展卷一读,只见信中写道:- X4 [0 x6 c" ?( n) Y1 r) X2 @
  “前些时,皇帝提及和亲一事,两国皆大欢喜。可是汉帝国边疆的守吏侵侮我右贤王,右贤王没有向我请命,就听从手下人的计谋,与汉帝国的守吏相对抗。这样一来,便撕毁了两国君王的盟约,破坏了两国兄弟般的情谊,所以我便处罚了右贤王,命令他西向攻击月氏王国。
  B! I, T( p' @$ ?( H0 \2 A  赖上天福佑,兵强马壮,得以夷灭月氏王国,月氏人非死即降,完全平定。楼兰、乌孙等二十六个国家,望风臣服于匈奴,草原上引弓控弦的骑士们,现在都成为一家人。北方全部平定,至于南方的中国,我们愿意收起武器,休养士卒马匹。至于汉匈边境冲突这一不愉快的事,就此了结,恢复两国往日的盟约,使边疆百姓得以安定。皇帝阁下如果不想匈奴人接近贵帝国的边界要塞,就请下诏书,让边界的守吏与百姓远离。”
% D: e3 \7 ^+ w$ X  
/ s. q! h- ^" S2 p  这分明炫耀兵威!, i+ w7 s" t1 Y# V
  这分明是恐吓与威胁!7 T& u3 E. P# [2 o; h8 W
  匈奴人在北方辽阔的草原、戈壁、沙漠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冒顿利用与汉帝国和亲休战的几十年时间,全力向西扩张,势力直抵西域与中亚,兵锋所至,无不望风投降。: a( B) r9 _& K! z9 n
  大汉帝国是在战火中浴血诞生的,岂可令匈奴人气焰嚣张!1 b% [6 E$ D5 r
  外柔内刚的刘恒,以不卑不亢、义正辞严的语气,给冒顿回复一信:
; X6 x3 C; `% x: _# w  “单于准备不提前事,重修两国盟约,我十分欣慰。和平相处,这乃是古代圣人的志向。汉匈两国约为兄弟,所以赠送给单于的礼物甚为丰厚。违背盟约、破坏兄弟情谊,总是贵国率先挑起的,右贤王侵我边境的事,我也不再追究,单于也不必深责了。如果单于愿意履行来信的承诺,公开昭示百官,让他们不可再违背盟约,要言而有信。”2 _/ b; y- [. z2 v' _
  言简意赅,大义凛然。比起吕后摇尾乞怜、媚态百出的回信,真是天壤之别。! r/ K/ A9 G  C
  : f( j" f: W! B1 G+ f
  冒顿单于收到刘恒的回信时,已经是身染重病。冒顿,这位匈奴历史上最杰出的枭雄,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奇才,最终也在死神面前败下阵来,经过一番苟延残喘,这个曾经横扫北亚和中亚、令对手胆战心惊的巨星陨落在草原上。  ~7 b% B* t( q* `+ \
  冒顿的儿子稽粥继任匈奴单于,号为“老上单于”。; m6 K- e& ^1 U1 w3 ~/ ~. N! l
  与匈奴人趁火打劫不同,老上单于上台后,大汉政府便准备新的和亲计划。
/ h' o  Z  K- P9 y/ e: F  刘恒,为了信守盟约,延续和亲的传统,便挑选了一位王族女子,准备嫁给老上单于,作为阏氏(单于的妻妾),这是第三位出嫁匈奴的和亲代表。
7 b' T+ y* j5 N* t  刘恒还为和亲使团选择了一名随行官。选谁去呢?当时宫内有一名宦官,叫中行说,这个人很聪明,能说善辨,非常的机智,而且中行说出生在燕国,燕国靠近匈奴,所以对匈奴的风俗人情比较了解。刘恒认为中行说护送和亲队伍去匈奴挺合适的,就差人通知中行说,要他做好准备,随时启程。; j" M. `2 \& n$ J+ J" X
  没想到中行说对这项使命一点也不兴趣,一口拒绝了。他在皇宫中,因为能说会道,善于巴结后宫的贵妃们,左右逢源,也算有点权势。现在突然一纸命令,要他离开富丽堂皇的后宫,去到寒冷荒凉的匈奴,他心里很是不乐意。
$ s3 V$ l# D, V% _" l  刘恒大怒:你不过是小小宦官,居然也胆敢讨价还价,你不去,偏让你去。( Y8 \( o. B) `( @1 P2 U0 a, Z; ?
  触犯天威,中行说没得选择了。他恨恨地诅咒说:“非让我去不可,我一定会报复,把汉室搅得不得安宁。”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7)" n) [  q% g$ b. c1 f
  
, o0 M$ P8 X  t+ A  刘恒本来欲通过和亲政策来羁縻匈奴,来维系两国的和平共处。# d- Y' R; L7 e' s/ i$ B
  然而这回刘恒棋错一招,下错了一个子,这个子就是中行说。
% p3 a- V$ c3 _; f! }, w  心怀不满的中行说跟随和亲车队抵达匈奴后,立即向匈奴投降,成为一名大汉奸。# n6 f/ M8 R9 C5 y
  作为和亲随行官,中行说的使命是促使汉匈两国和平相处。但是中行说因为一己之私,全把什么国家责任、什么民族大义,全抛到九霄云外,一心钻营如何来报复汉文帝,把汉、匈两国的关系搅得一团糟。1 T0 W3 r& e7 d6 [' C% A4 z! h9 \8 e
  中行说本是一名宦官,溜须拍马是他的本事,况且他口才极好,善于奉承阿谀,所以居然深得老上单于的宠幸。这个贱骨头,从此不再以汉族人自居,而是以匈奴人自居了。
% L" ^& a/ t0 N- m  从此,中行说不遗余力地攻击汉帝国的方方面面。  D3 J6 o; x) R& H% ?- d0 W
  汉帝国苦心积虑的和亲政策,几乎毁于中行说一人之手。6 c  C6 l7 w  F4 n1 w5 V. w
  - @- M4 c' c+ u6 w4 N. L3 c
  当时汉帝国的丝绸在匈奴很是受欢迎,匈奴许多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同时,中国的美味食品,也很受匈奴人欢迎。
/ x' E8 }; t9 n0 `+ b; v  中行说不高兴,跳了出来说:“匈奴的人口,比不上中国的一个大郡,但是却可以无敌于天下,就是因为穿着饮食上,从来不必仰赖中国。现在匈奴上上下下都喜爱中国的衣物食品,以为至宝,这样恐怕中国只需输入一二成的物品,匈奴怕是要全国上下归降汉室了。”1 W" ]" o/ Y5 [3 t6 d1 Z
  中行说发表完歪论,又怕众人不相信,就故意穿着丝绸在荆棘丛中奔跑,结果衣服被割得破烂不堪。他把这件破丝绸展示给众人:汉地的丝绸,根本不实用。他又穿上匈奴的毡裘,到荆棘丛中又跑了一圈,气喘吁吁下来,毡裘完好无损,于是便说:匈奴的的衣服很结实耐用,何必要舍长取短呢?
% C. ~, E- k/ r' v& o) o2 D  老上单于觉得中行说所言,有些歪理,所以就不再稀罕汉帝国的丝绸、美食。
- ?  `* u1 r  k1 H( E' B5 C# o9 i: y  中行说以前在汉宫时,粗通文书算术,到了匈奴以后,发现匈奴的文化着实落后,全国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牛羊马匹,谁也搞不清楚,所以中行说就把自己学到的粗浅的文书算术知识,教给匈奴人,如何建立人口簿册,如何登记牛羊数目,分别条目记事。这在汉帝国只不过是粗浅的学识,但是老上单于却以为中行说是个博学多才的人,非常的器重。
5 }& d7 O' l1 ?  中行说还不知足,尽出馊主意,力图破坏汉匈两国的友好关系。在以往两国的文书中,汉帝国致匈奴的文书是有一定的规格的,书简长一尺一寸,文书的固定格式是“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但是匈奴致汉帝国的文书却没有固定的规格。* m) t9 |9 o) X; L
  中行说对老上单于说:“这不行,匈奴的文书,要比汉帝国更要有气派才行。”于是就搞了个花样,匈奴书简长一尺二寸,比汉帝国的书简长了一寸,书简上的封印也比汉帝国的封印要大,更夸张的是,中行说设计了一个固定格式,写着“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俨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令汉帝国的君臣看了很不舒服,非常不满。中行说无所不用其极,来挑拔汉匈两国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8)6 M& E; H' V1 L
  
6 k5 {8 p$ L* m# E  过了一段时间,汉帝国派遣使者访问匈奴汗国。
+ j, F# A$ ~8 ^7 w  j0 u6 Q  中行说此时早就忘了自己曾是汉帝国随行官的身份,早就把自己当作纯种的匈奴人了。汉使对匈奴的野蛮风俗有几分鄙视,中行说心中很是愤愤,便找汉使来说理。
" i+ n# b" d$ w2 @  汉使说:“中国有尊老的传统,让上了年级的老人家吃丰盛的美食。可是在匈奴,年老力衰的人,只能吃粗茶淡饭,而年轻人却是大吃大喝的,不孝敬长者,真是不足以谈孝悌之义啊。”; R' X7 h) z' z7 P2 C6 g- [; f
  中行说嚷嚷道:“我们匈奴人以战斗立功为荣,年老力衰的人不能参加战斗,让他们吃丰盛的食物,也是白吃。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要在沙场上杀敌立功,当然要吃得好,这样才有力气保家卫国,怎么可能说是不尊敬老年人呢?”
+ K% B+ E  J# K3 D$ n  汉使一听,心里暗骂:“奶奶的,这小子居然把自己当匈奴人,一副汉奸的嘴脸。”于是又发难:“匈奴父子同睡在一室,父亲死后,儿子就娶庶母,兄长死后,弟弟就娶嫂子。这简直是违背天理,乱伦之极。”2 ~% Z  m+ |$ a* n' t7 s. D1 t
  中行说不以为然地说:“子妻庶母,弟妻兄嫂,正是为了防止宗族灭绝,还可以防止父子相残,兄弟相斗哩。”然后又不遗余力地攻击中国的伦理:“中国人满口伦理道德,却使亲族日疏,互相残杀,这个现象还少见吗?阁下久居中国,当知我所言不虚。”5 m/ L" q1 ?9 {( a, p
  汉使听完一怔,半晌答不出个话。中国情形,远的不提,单说秦、汉立朝以来,亲族相残的事,俯拾皆是,中行说所言,并非空穴来风。但这位汉使对匈奴风俗仍然嗤之以鼻,便继续说道:“我中国朝廷,上下均熟知礼义,尊卑有序,进退有度,各种礼仪制度相当的完备。反观匈奴,没有礼仪观念,在朝廷上乱哄哄的一片,没有尊卑进退的秩序,君不君臣不臣的,真是不足以谈礼义。”
, j% m- A. N4 _' `  中行说冷笑说:“匈奴人做事不同于中国人,没有什么礼仪上的约束,所以容易做;臣君之间关系虽然简单明了但却持久,不象中国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徒然耗费精力,无所益处。”
  ]) K  |! x8 M  汉使当然不服,两人争来斗去的,辩来辩去,也没辩出个名堂。中行说索性狗急跳墙,用威胁的口气,对汉使厉声说:“阁下不必多说了!不必喋喋不休什么狗屁仁义,我大匈奴国只是看在汉帝国还送来的衣物美酒,还算称意,这才放你们一马。要是礼物丰盛、质量上乘还好说,如若不然,秋高马肥时节,便派出铁骑,蹂躏汉地疆土,践踏农田稼穑,到时休怪我不讲情面呢!”
5 t/ l+ Z% N% W  说罢,中行说拂袖而去。; i5 E* _. {; p- ^& y3 {& @
  奴才仗着主子,狐假虎威。这就是大汉奸中行说的丑陋嘴脸。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9). \: z' d0 ~8 P/ m$ h
  
5 e* w( U6 i  y- l9 {$ r  中行说不仅竭尽所能破坏汉匈两国的关系,而且还极力怂恿老上单于不断在汉匈边境上挑起争端。
) b; x! M0 p$ K4 ^9 r  刘恒有些后悔。当初执意让中行说充当和亲随行官前往匈奴,不想这个阉人居然惹出这么多的是非,真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 ?: i/ q/ ^/ b8 e: a  刘恒委曲求全的外交政策,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弹,招致了一些大臣的强烈批评,最激烈的责难,来自最有才华的年轻政论家贾谊。+ ~  e' t  a  d7 }
  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一七四年),时任梁国太傅的贾谊向刘恒上书,对刘恒的政府提出九项批评,其中可痛哭者一,可流涕者二,可长太息者六。这则奏章就是著名的《治安策》。* i. p3 ^0 s: q, t/ T# z. r% q
  其中可流涕者二,就是对刘恒在对待匈奴态度上委曲求全的责难,贾谊写道:
% E( }8 k: t4 P- z( D  “天下的格局呈倒悬之势。天子,乃是天下之首;蛮夷,乃是天下之足。匈奴人欺我太甚,前有嫚书之辱,后来纵兵侵掠,罪大恶极,对大汉帝国极为轻视不敬。可是我大汉帝国每年还要耗费大量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事奉匈奴。首足倒悬到这种地步,令人大惑不解,难道还能说国家有智勇之人吗?这岂不让人潸然涕下吗?+ A* P% z/ `# K1 l; c
  守疆卫土的大汉精兵,不去征伐凶猛的敌人,却用利兵强弓去狩猎野猪;不去剿捕反贼盗寇,却在田间捕捉野兔。只想着一时的好玩,却不想着国家所深藏的大患。大汉帝国对匈奴的恩德远被千里之外,可是帝国的威严与法令却得不到申张,这岂不是让人潸然涕下吗?”
! ^3 d$ Y6 `* Y8 d0 Q  , R4 J0 `1 p/ f+ N) ?9 w& d
  刘恒有自己的想法。
4 Y2 u2 L9 O9 {0 c9 H/ O9 e; I( F) Y7 W  刘恒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也是一个有着浓厚人性化色彩的君主,在他治下,“民生”是排在第一位,他下诏令,优待孤寡老人,减免百姓赋税,废除“诽谤罪”与“妖言罪”,废除连坐制度,废除肉刑等等。大帝汉国的强盛,始于刘恒,国家的财富迅速积累,休生养息的政策,使得国家从战争的创痍中得以恢复。
( ^. E/ R/ w6 D2 K* m; U  他小心翼翼地避免与匈奴的开战,但他决不是一个软弱的人。2 q" w! W, {' n0 y* E# B) Y! n9 a
  对于战争,刘恒总是慎之又慎。( y2 c9 K  ~* Y" t" G! t% L/ h: k
  在刘恒即位后,帝国马上发生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南部的藩国南越国的首领赵佗自立为皇帝,自称“南越武皇帝”,与大汉帝国分庭抗礼。一时间,南越与汉帝国剑拔弩张,眼看一场大战随时会爆发。刘恒给赵佗写了一封亲笔信,力劝赵佗放弃皇帝称号,其中有一段文字:
# U) B" H  W7 F3 `  “一旦战事兴起,必定会使大量的士兵惨遭屠戮,大批的将吏也将要血洒疆场,许多将士的妻子将成为寡妇,许多幼小的儿童将成为孤儿,许多年迈的父母将无所依靠。战争所得到的,远远不及战争所破坏的,所以我不忍心做这种事情。”
( F4 ]) V% f( l  这是刘恒的肺腑之言。) D7 L" r8 Q* |* n  |/ e
  然而,战争的阴云挥之不去。匈奴人在汉奸中行说不断的挑拔离间之下,不断地向汉边境挑起冲突。树欲静而风不止,刘恒又将作何种选择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0)
  O( f0 M. m4 y0 H  ) M, Q) E' c* _* h# i
  二、烽火狼烟5 W# X  m% [! I# T
  % o0 K1 a0 W; |0 h9 ^/ {% P
  和亲政策没有能够羁縻住匈奴扩张的野心。
+ i; h* {) x# [3 [9 p3 p1 P0 A  老上单于比他的父亲冒顿单于更加狂妄,完全不把汉帝国放在眼中。4 }* A- V. \$ G- Z* f$ }7 g1 d
  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一六六年),老上单于单方面撕毁与汉帝国的和平盟约,亲自率领十四万骑兵南下。+ h$ X3 |6 f( b5 l  d
  这是一次对汉帝国闪电式的奇袭,在战略进攻方向上的选择相当的高明。
  c- ]: C) S( G  老上单于上台之后,汉匈边境就冲突不断,汉军在守卫上相当的被动,只是采取要塞式的点式防守,而匈奴骑兵神出鬼没,机动性极强,更重要的是,匈奴骑兵并不是为了攻城掠地,只是漫无目的的劫掠式的骚扰。当汉军人数少时,就发动进攻,攻下一地就将百姓或杀或虏,将牲畜物品抢掠一空。匈奴人这种没有明确军事目标的恐怖主义式的袭击,让汉帝国的边塞军民非常的头疼。
+ }( q: ^& f2 b) B  匈奴人在几年的时间里,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屡屡挑衅,迫使汉帝国不得不分兵设防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匈奴骑兵一流的机动性,又使得汉军很难判断其主攻方向。
# U; X. Q- H2 j7 G+ h  }% ]  老上单于此番南下,选择了朝那(甘肃平凉县西北)、肖关(甘肃固原县)两地作为突破点,这里是汉帝国的首都长安距边境的最短距离。这个突击位置虽然距离汉帝国心脏最近,匈奴的十四万骑兵却必须要穿越茫茫的毛乌素沙漠,这对匈奴军队也是巨大的考验。
- a' x# n1 ^, Q, r4 J3 o  这是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 R! d: }3 h  E4 z& H
  & Y7 g* b2 V: H
  匈奴大军兵临城下,大汉边境烽火燃起。
; e* J& f* x9 q3 w) _' ^  边境要塞朝那、肖关失守!
! ~- t9 A4 {% i& P  北地郡都尉孙卬战死!大批百姓及牛羊牲畜被匈奴骑兵所掳掠!
2 X- [' b' x  C, M: B  彭阳(甘肃省宁县)陷落!
4 T0 B0 i# O5 w  秦始皇二十七年所建的帝王行宫——回中宫(陕西省凤翔县南)被烧毁!
4 n" q  s8 W1 U' [2 N8 }  匈奴骑兵的前锋已经直抵甘泉(陕西省淳化县),距离帝国的首都,只有八十里!7 A1 d) M. q7 u5 P( ^9 {
  长安近在咫尺!
9 f4 K4 n! A1 K) b; V. ^4 H" \  
) U% v; e7 r6 D1 b% \  帝国的首都震动!
" N" P+ o/ D9 x( h8 a) L  每隔一定时辰,总有人来报告前线的战局,刘恒虽然内心忡忡,但外表仍然非常的平静。
9 S5 ?! [" q% {' g7 O& V( L  此时宦官来报话:“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在廷下等待陛下召见。”- E' v# P6 j8 Y8 U6 }. m% w
  刘恒急忙传令:“速宣上殿。”
! t) s5 H  u1 o; K; T4 T9 H' J  周舍、张武两人上殿禀报:“我等已经紧急调集了一千辆战车,步兵与骑兵共计十万人,在长安城外修筑纵深防御阵地,以防匈奴骑兵突袭长安城。”
& P- A0 f: i, [9 l$ t8 s  刘恒赞许地点点头,说:“有劳两位将军了。我已经下了命令,任命卢卿、魏遫、周灶三人分别担任上郡将军、北地将军和陇西将军,在这三个郡驻扎重兵,以牵制匈奴的骑兵。现匈奴兵锋正炽,长安城的守备极为重要,请两位将军陪同我检阅长安城外的军队,对于从前线返回的有功的将士,我准备在全军官兵面前,进行赏赐,以提升我军的士气和斗志。”/ _( k* P2 s% {# R! e6 c) K. U
  ; M5 P9 c; x  n1 z
  皇帝的到来,令军队上下倍受鼓舞。
$ k$ D+ L4 D+ ~1 f" x  那个时代,皇帝象征无上的尊贵与权力。( n& m$ @2 e, K0 R1 `
  刘恒站在战车上,在营地中巡视一周。士兵们肃然站立,手中的长戈闪闪发光,身披铠甲,另一手持巨大的盾牌,威武雄壮,队列整齐,不愧是大汉帝国的精锐部队。
: T3 G: z. e& Q/ E0 `  巡视完毕,刘恒亲自担任颁奖嘉宾,对有功之士进行嘉赏。
4 ]- H4 K4 f: D* P! e  对匈奴作战有功的将士一一登台领赏。只见接下来的这一位勇士登台,年纪轻轻,气宇轩昂,锐利的眼神中有一种逼人的英气,坚毅的面孔有一种与年龄不相适的成熟,刘恒的脑海中跳出四个字:少年英雄。
; Z! K$ d* O, I1 N  刘恒亲切向这位少年问道:你姓甚名啥?何方人氏?有何战功?5 y# J; n3 p3 I% Z' d$ m
  少年向皇帝行礼后,侃侃而谈:“在下姓李名广,乃是陇西人氏,先祖李信,曾是秦国的将军,世代为武学世家,自幼习箭。正好遇上匈奴入侵肖关,在下心想别无所长,只有一身膂力,于是就报名参军,与匈奴骑兵多次相遇,射杀数十名匈奴人,但匈奴人多马众,我军且战且退,肖关失守。在下未能尽守土之责,不敢贪功,陛下明鉴。”: G5 s! B/ v2 ]. F6 |
  刘恒对李广甚是喜爱,便说:“当年高皇帝曾经慨叹: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今日见你少年英雄,日后必是能够镇守四方的猛将。我赐封你为中郎,从今就做我的武骑侍从,你看如何?”; @" t: L% I3 G& W$ y. [4 ]1 Y$ ^
  李广大喜,连连称谢。中郎,是皇帝的武骑侍从,这对于一个武士而言,是极高的荣誉。与李广同时封为中郎的,还有李广的族弟李蔡,也是因为在抗击匈奴战斗中立下战功。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1)* t; z  r; G( b0 {2 \, k+ w$ s
  . g& c) M+ V4 {! @/ |1 P
  刘恒回到皇宫后,当即宣布,将御驾亲征匈奴。
( u' q$ X" z: b. M  文武大臣听了大惊失色,纷纷上书劝谏。虽然长安城外集结了十万精兵,但是相对于匈奴的十四万精锐的骑兵,汉军在数量上并不占据优势。7 X* v. n7 K6 G6 S. A: K
  刘恒心志坚定,不为大臣的劝谏所左右。
2 Q6 U1 Z4 ~# `; v) p6 T  大臣们计无可施,只好搬出救兵,请出薄太后,刘恒的生母。
+ J6 @: y! e+ H; H  薄太后虽然是个开明的母亲,但毕竟还是女流之辈,在军政事务上,着实没有什么高见。她斥责刘恒说:“你父亲高皇帝身经百战,帐下名将云集,当年御驾亲征匈奴,尚且在平城被围困七昼夜。现在形势比当年还严峻,匈奴大军距离都城长安,不足百里之途,而当时追随高皇帝南征北战的大将们,多已不在人世了。你若冒失御驾亲征,稍有闪失,上则对不起养育你多年的母亲,下则对不起天下苍生百姓。”
0 Y  z, y8 S. Q" w0 Y9 s  薄太后的极力反对,使得刘恒不得不放弃了亲征匈奴的计划,而任命张相如为大将军,全权负责指挥前线对匈奴作战。
1 _- _( D/ w8 ]' X% Y& Z9 W  
$ v2 P) U' z; o2 Z  匈奴骑兵深入汉地数百里,前锋离长安城只有八十里的距离了。
* C; a# Y" j& r8 `7 I  匈奴的探子不断报告汉军的动向:长安城外已经集结汉军十万人马,同时在匈奴军队附近的上郡、北地和陇西三个郡,也有汉军援兵源源不断地进驻。
6 P& K7 D3 A8 h0 {+ K  老上单于对这次劫掠式的战果很满意了,于是下了命令:撤!
* ~1 A: A9 P8 M' n+ C  一门心思想着整垮汉政府的中行说对单于的命令大感意外,马上向老上单于说:“现在我军正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何不一鼓作气,直下长安城,也好坐一坐长乐宫中皇帝的龙椅啊。”3 e; \4 Z  h' f
  老上单于哈哈大笑,说道:“先父冒顿单于最擅长于心理战术,今日我大军南下,所向披靡,汉帝国边关无不震动。然而我军胜在奇袭,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长安城高势险,汉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现在正整装待发,强弓劲弩,一旦开战,胜负未可知。不如趁好收兵,令汉军摸不着我军力的虚实。经此一役,我军斩获颇丰,必定使汉军对我心怀畏惧之心,这正是先王心理战的用兵之道。”
. t4 K8 G2 ]8 i0 g  中行说心里有几分失望,但善于察言观色的他还是堆起有几分丑陋的笑容,竖起大姆指说:“单于英明!”
5 y* W: a6 O$ K; s, Q" j, }* w8 D4 y. j  
; f. S* F' V4 ~, H7 X! j* l" N  刘恒也有几分失望。
/ |* c& d; N' @  张相如统率十几万大军出兵,但匈奴军队一溜烟就跑了。帝国的大军空手而归。# d* W# S" a. u5 w
  刘恒心中明白,无论是张相如,还是周舍、张武等人,统统不是大将之材,所以劳师而无功,徒令匈奴人欺辱。
' \$ `2 w+ ?6 Z! y& z" A' E1 K- E9 w+ x  一日,汉文帝刘恒闲来无事,路经郎署。刘恒突然想起来,郎署,是汉帝国禁卫军军官的办公地,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汉军的军官储备库。刘恒叫停了马车,吩咐道:“朕想进郎署看看。”
' m% d1 n- N% P1 C) p) I  皇帝亲临郎署,郎署长冯唐已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亲自迎接刘恒。
3 j" Z% N1 V3 J; ^  刘恒问冯唐:“老先生是什么地方人呢?”
; p+ m' [! V+ a  }7 l# H  冯唐回答:“我先祖是赵国人,父亲迁移到了代国。”; S5 d' |# ^2 \' I8 V6 O
  刘恒在即位前,被封为代王,对赵、代两国的旧闻相当的熟悉,便问冯唐:“那老人家您听说过赵国的大将李齐吧,在巨鹿之战中,李齐打仗战相当枭勇啊。”' }; G5 }. L0 W7 p
  冯唐回答说:“李齐比起赵国以前的名将廉颇、李牧,那可差远了。”
5 [' {+ |: G: Y0 M  刘恒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廉颇、李牧真可以说是一代名将了,要是我能得到象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匈奴人又怎么敢如此的猖獗啊。”5 p1 N2 Q/ D$ M+ o, f
  冯唐很不客气地说:“陛下就算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恐怕也不能重用呢。”/ i* U4 X* Y; x1 B) N
  刘恒听了后不禁勃然大怒,气乎乎地拂袖而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2)
( Q4 X2 }# ?3 J9 b& o1 i& Z9 [  
: }5 U* h! c$ }' I% E  过了几天,刘恒稍稍消气,细细回味冯唐那句冒失的话,似乎是有弦外之音,于是下令召见冯唐。
- K( L  F8 I# q  刘恒责问冯唐:“你说我即便得到廉颇、李牧的将领,也不能重用。这是哪门子道理,你得说清楚。”8 H- |. O# u! a0 q: y) ?( Y0 T$ A* U. c
  冯唐谢罪道:“老臣是个乡鄙之人,直来直往的,不懂得避忌,陛下见谅。老臣听说古代君王在任用将领出征时,非常的郑重,临行前要要亲自推车,并嘱咐道:朝廷内之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之事,由将军裁断,军功爵赏,都交由将军处置,先行后奏。
, {7 R$ A" L3 N2 h7 F  老臣曾经听过祖父说过赵国李牧将军的故事,李牧为赵国守御北疆,在边疆地区设立贸易市场,所得的利税,都用来犒赏将士,不必上报政府,赵国君主并不遥制。所以李牧得以充分展示才能,北逐匈奴,东破东胡、澹林,西抑强秦,南援韩、魏,立下赫赫战功。”1 P+ x+ q! ?" e( n2 a+ I3 n
  “你等等,”刘恒打断冯唐的话头,“你的意思是寡人不如赵国国君不成?”% n9 U3 P1 i* b' C' G: _( F
  “陛下息怒。”冯唐答道,“陛下可还记得原云中太守魏尚?”" ^! V$ q2 a+ U+ H" H
  魏尚,这名字好熟。刘恒想了想,记起来了:“不错。去年魏尚谎报战功,所以被我下令解职了,并且还服一年的苦役。难道你认为寡人这样处置不当么?”
, R( P- _* Q0 p& m# U  冯唐答道:“陛下,云中太守魏尚,奉命守边,恪尽职守。他沿用李牧的方法,把边区贸易市场所得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甚至还把自己的俸禄也拿出来,以补日常所用。所以士卒乐于效命。去年时匈奴曾进攻过云中郡,魏尚率部迎战,斩获颇多。但仅仅因为上报战功时,所报斩杀匈奴人首级与实际相差六个,结果朝廷不仅未表彰其战功,反而被削去官职,还要服一年苦役。”
/ G7 h, u+ f1 V' Z% [$ W  冯唐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这些前方的将领与士兵,大多出自农家,对官府文书浑然不知,只知尽忠报国,奋勇杀敌。可是一旦前线的捷报到了后方文官手中,如果一处有误,就会被文官援引法令条款处罚,却不知捷报乃是将士们以鲜血与生命所换来的。魏尚战功显赫,却因为所上报的杀敌数目,与实际相差六个,立遭严惩。魏尚即便小过,也不可抹煞大功。可见陛下赏太轻,罚太重,对于边疆守将限制太严苛,所以臣说陛下即便得到廉颇、李牧,也未必能重用哩。”
" F) \) Y6 m9 n8 G; p0 X  刘恒听得一头大汗,赶忙谢道:“要不是老人家提醒,寡人差点要犯大错了。”于是下令赦免魏尚,官复原职,仍然担任云中太守,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2 ~+ n: O$ s5 e5 ^6 L% n  $ |" `- L# P! ~7 X) x* u
  又过了几年。
1 L! u$ Q" z. @! e% g9 z8 M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一五八年),匈奴再度对汉帝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此时,狂妄的老上单于已经病逝,新上任的单于号称“军臣单于”。
- y! r- J" j" W/ C* V+ V8 [5 d  军臣单于延续老上单于的对汉政策,避免与汉军进行决战,而是以游击战术对汉帝国的边界进行破坏性的劫掠式进攻,企图以此战术拖垮汉帝国。- i5 Z2 ^) a" h8 G; ~
  汉帝国凭借漫长的长城防线,对匈奴消极防御,这使得匈奴很容易集中兵力集中攻击边境线是的汉军据点,在局部战役中达到绝对的优势力量,这是刘恒最头疼的事情。
+ u) _5 {) u& q" p3 b$ @  匈奴骑兵以三万骑兵攻入上郡(陕西省绥德县),三万骑兵攻入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汉军守兵又是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P! O2 u- }, b( c, q
  上郡与云中的汉军要塞燃起烽火。烽火台是当时最先进的远距离传递敌情的军事设施,一旦要塞受到攻击,烽火台上便燃起烽火,邻近的烽火台观察到后,也燃起烽火,一路沿着长城传递,最后到达首都长安城附近的甘泉,再从甘泉派出快马,向长安城内的刘恒报告。
: U% a5 B3 p2 j; U8 [  这次战场与首都长安有一定距离,刘恒从容应对,下达紧急战争动员令。.
9 V) x# w0 V5 r7 K0 c) o- O1 N  重兵集团向飞狐(河北省涞源县)、句注(山西省代县)、北地(甘肃省宁县)三地集结,准备随时投入对匈奴的作战。
9 h( b( `% c& E& S6 E3 L  为了预防匈奴从西部突击,威胁帝国的首都长安,刘恒安排在长安城附近的细柳、霸上、棘门三地屯兵,指挥官分别由周亚夫、刘礼、徐厉担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3)
: y1 A& Z! [) j! h  2 B+ ^6 S! U( \5 |7 H& g" D2 l* n
  刘恒驱车前往各个驻地巡视劳军,他深知士气对于军队的重要性。6 Q1 C) p7 k9 A; n# I
  从霸上与棘门,皇家车队畅行无阻。两地的指挥官听说天子驾到,立即打开辕门,将士们列队恭迎皇帝的巡视。
! M! I2 J, K9 N3 ?2 J. b/ e; E- a  皇帝站在检阅车上,驾车缓慢穿行在军营中,并不时挥手向大家致意:“众将士辛苦啦。”然后发表一通重要讲话。+ u0 Q8 k" v7 b/ B3 X
  士兵们都伸长了脖子,一睹皇帝的尊容,心情好是激动。
: @  W* e5 h. i( Z& s+ l3 z  巡视完两个驻地后,刘恒觉得有几分劳累,但还是要坚持巡视最后一个营地:细柳营。屯兵细柳营的指挥官是周亚夫,提起周亚夫,刘恒想起了一些往事。: \) u, D- I( Y/ w; q4 }- b! k6 [
  
. J# N; s% f) X7 @! y+ M  刘恒想起了周亚夫的父亲,大汉帝国的开国功勋之一的周勃。
2 W! Z% ]0 q8 X8 R- Y# U8 {  刘恒今天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周勃可是居功至伟啊。在吕后去世之后,吕氏与刘氏,究竟谁来坐天下呢?作为全国武装总司令的太尉周勃的立场至关重要,最终周勃站在刘氏家族一边,诛灭了吕氏集团,并前往代国迎回刘恒,拥立为皇帝。
- U. Y3 ~) _1 u  j" B. ]: G  虽然后来文帝刘恒采取权术,迫使功高震主的周勃辞职,但平心而论,刘恒打心眼里,还是感激这位为自己带来命运转折的老臣。所以刘恒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周勃的儿子周胜之,这样与周勃结为亲家了。
0 v; K$ b2 v0 O* ~  周勃去世之后,周胜之继承父亲“绛侯”的爵位,但后来周胜之卷入一起杀人案中,被废除了爵位。- R2 z( j5 L. F; N
  刘恒就从周勃的儿子中选择了一个最贤能的人来继承爵位,大家公认周亚夫最具乃父之风范,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
6 p! G* N( |  w: X& Z- z  刘恒正回想着这些往事时,他的随从打断了他的思路:“陛下,前方就是细柳营了。”/ D4 N6 [! O7 k6 U, x+ ~8 C& z' e9 x; j' y
  
( S* n- \' b& l- K3 N& D  皇家车队已经习惯于欢迎的鼓声与欢呼声。% ]4 K& V6 o+ u: b$ N
  但是细柳营既没有欢迎的鼓声,更没有欢呼声。, J, L! w, U7 ]5 z
  甚至连大营的辕门了紧闭不开。6 x4 x/ @$ s' ]  }% x2 _
  “这怎么回事啊?里面那些当兵的都瞎了眼吗?没看到这么多的皇家车队啊?”皇帝身旁的礼仪官们一时傻了眼。
9 p7 C9 O# C9 {1 g  Z! j  细柳营地肃然无声,只见军官全副盔甲巡走在营内,士兵们全副武装,队列整齐,武器不离手,持刀的,持戟的,弓弩手手执强弩,俨然是临战的状态。
2 n/ `- e, o! k8 ~/ I1 y( I  皇家车队等了半天,也没有人前来迎接。1 Y- s$ ^. o) U( _
  于是刘恒就派礼仪官前往营地门口传话:“天子有诏,速开辕门!”" d0 C; z) A; p9 Q/ y0 H9 S) i  {( A
  然后使者就冲着辕门边的守兵,恶狠狠地说:“小子,还不快开门。”
5 O5 p) {1 X/ o: ~  营地守兵喝住来使,厉声喝道:“我等在此,只知有将军令,不知有天子诏。”  i' c' w3 I+ m8 a) i* Y
  这句话,掷地有声!
+ s3 s7 C5 `+ P  " K$ E3 l: F; _5 Q4 X7 ~7 ]
  来使气急败坏地回禀皇帝,刘恒倒也大肚,没有生气,反倒暗暗称奇,便说到:“那好,朕的御车亲自前往营门口,不怕他们不开辕门。”2 K) N% f  L6 p! w
  于是皇帝的马车行驶到营门口,刘恒差人通报:“车上即是天子,前来劳军,请速开大门。”9 N! w4 |/ T: _  e0 J; ~) g: M
  又吃了一回闭门羹,守兵仍然拒绝开门,冲着外面喊:“我等不认得天子,只认得天子的符节。”6 E7 F" F  j9 \# l4 N7 [, m* t5 ?
  刘恒赶紧差人持着符节,前往营地内进行通报。- \, Y( U+ o+ {+ L6 {% |3 A3 a
  守兵见到符节,便打开营门,只让使者一人进入,持着符节直奔周亚夫的营帐内。
8 L+ F0 i+ H8 w, e: {! C2 d; _3 f; Q    M/ h: w- _% j/ o
  周亚夫这才下令,打开营门,准许大汉天子的车队进入营地内。
- U% X4 ~: G9 }  皇帝在大门外等了老半天,终于可以进入细柳营了。刘恒命令驱车前行,刚进到大门,又被守兵拦了下来:“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得驱车奔驰。”
  U+ r. s; @' i+ ~  “这是什么破规矩啊?”刘恒左右的人早就气得鼻孔冒烟了。大家看看皇帝,皇帝没什么反应,还真下了车,按辔徐行。
7 @) y  Y1 C% u' V  M; L  直走到主将的帐前,周亚夫这才走出营帐,身披铠甲,腰佩利剑,威风凛凛,他对刘恒作了一揖,从容不迫地说:“身披甲胄的武士,不便于跪拜,属下以军礼参见圣上,请陛下勿责怪。”; B) C- m$ ^5 B% P% c5 f7 J' S
  刘恒肃然起敬,手扶车轼,微微躬身回礼,然后差人传达口谕:“皇帝敬劳将军及诸将士!”: G2 L* a4 ~+ |
  周亚夫带领众将士答谢,恭敬地接受刘恒的检阅。9 @3 J) K/ a% k. l1 b
  ; e# U* c6 e1 m! e( E
  巡视结束后,皇家车队离开细柳营。营门重新关闭,营内的将士依然没有丝毫的松懈,武器在手,如临大敌。( k* m, W; T. a) L
  从来没有一位将军以这种方式来迎接皇帝的巡视!
0 d: |8 V; G9 z$ Q  这简直是对皇帝的最大不敬!6 i: E  b) v0 A7 l
  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刘恒离开细柳营后,一定会恼羞成怒。
2 v9 z7 n6 B( a" n  但是,刘恒作为一位伟大的君王,确有其不平凡之处。他想起了冯唐以前说过的话:“朝廷内之事,由君王作主;朝廷外之事,由将军裁断。”6 f& Q: A- c4 `- V
  刘恒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想要寻找大汉帝国的廉颇、李牧,现在,他不是已经找到了吗?
" g1 j' K# X+ @- t  u) ^  他不由得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霸上和棘门的驻军将士,简直是在玩儿戏,倘若匈奴军队突袭,只怕连主将也要成为俘虏哩。周亚夫将军治军严谨,无懈可击,即使是匈奴骑兵前来,又岂能奈何呢?”) }, _" p" V7 _/ ^" T" e- ^
  
' `+ n* a' ], R* j: G5 R. ]8 [5 g( l  但是周亚夫的驻军没有机会与匈奴骑兵交手。) d1 G2 H2 m; w6 c2 N) J
  汉军的几路援军急驰前线。军臣单于与他父亲老上单于一样,深知游击战术才是对付汉帝国的法宝,来了一阵风,去了一阵风,让汉军防不胜防,又无法捕捉到其主力。汉军一旦大军出动,对不起,我就不陪你玩了,拜拜!! O0 k" v2 L2 m" X) S2 i9 p
  匈奴骑兵又一溜烟跑了。
3 J' J: m1 s) m7 r  这次汉匈冲突,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刘恒却得到意外的收获,慧眼识英雄,认定周亚夫必定会成为稳定大汉帝国的中流砥柱。7 F( b9 p! s0 I! p
  周亚夫被提拔为中尉。
2 D4 K8 j1 o" I( y2 ]+ {; n* C  : K) e+ F0 l2 ]: w4 W
  半年后,刘恒病逝。刘恒在位二十余年,致力于与匈奴的和平,但命运弄人,居然数次遭匈奴入侵,虽然从规模和时间上看,对汉帝国的稳定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却始终是刘恒的一块心结。# m' Z, O/ V. r2 E- n
  刘恒临终前对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说:“国家日后若有危急之事,周亚夫是可用之人,尽可让他掌兵,不必多疑。切记切记。”1 s# n, m# x) o7 d) q0 N$ v6 Q
  刘恒似乎预见到,多事之秋,即将到来。- K- I& F/ O; Z3 y  ]9 N# }
  ! e. W6 b. [5 k$ R( l
  (第二章 第二节 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05:05 , Processed in 0.0359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