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5-19 2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5)" M7 ?3 V, D) X6 u( c
- H6 e6 ?# i( a( J* c2 T) E4 y6 P' U 一个员工是怎样虐待自己老板的(1)- O$ u; U+ @4 v9 a1 E# F- _0 H
6 [$ G2 q' {" ^ 这是个非常实际的命题,相信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都会强烈关注,但是细想这也没有什么,人生不就是在你折磨我,或者我折磨你的过程中度过的吗?3 o2 S n8 n# ]( y; x
但是身为当事人,他们的切身感受就会大不相同了。没有什么折磨是可以不付出代价的,就像王峻与郭威。
" D5 P( n0 T/ V1 V3 E; c 刘崇败退,慕容彦超覆灭,这让王峻的声望如日中天,这些都是在他的英明策划和亲自指挥下完成的,所以公平的人民也把这一切的功劳都记在了他的名下。一时之间好评如潮,歌颂不断,王峻成了后周国内人见人爱的大英雄,而王大英雄在飘飘然之际回头看了看,也发现人民的眼睛的确是雪亮的,说的都没错啊!
# n; L/ W# f* I' W6 B$ z4 H 于是他就又顺势向旁边看了看,就发现他的顶头上司郭威在这段时间里的表现可真是够低的,矬得让人不忍目睹。* H) Y4 g) a3 @
郭威都干了些什么呢?他在王峻大展雄才,叱咤风云的时候,像是无事可做,非常无聊似的,勉强做了几件婆婆妈妈的小事情。而这些事情之小,之无关紧要,都是自朱温以下无论是后梁、后唐、后晋或者后汉的诸朝诸帝都不屑一做的。0 V4 b" p" t) M n) f$ v2 y
比如说当年终结者朱温先生曾经在攻打淮南的时候,顺手抢了一万多头耕牛,在以往来说这些牛毫无疑问马上就会变成军粮了,可是不知为什么朱温一反常态,千里迢迢地居然把这些牛都赶回了自己的地盘,还更加变态一般地把牛都分给了当时的农民。农民们惊喜之余才听到了朱温的附加条件,当然看上去是很公平的――从此每家每户要上缴一定的牛租。5 Z2 s( z; x( {$ T, L* k
但要命的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牛还有这些牛的儿子们都早就死得干干净净了,可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皇帝却都清清楚楚地记着他们当初和朱温签下的租牛合同,牛租一直交到了郭威当选。
2 E4 P' Z& o3 K6 m# V 要说郭威这人可真是没劲,他居然觉得都执行了几十年的老政策有问题,而且还无条件地删除了。+ O# V# u' \3 E) i$ i' ?+ r
再比如还是牛,相信朋友们还有些印象,我在小文开头处曾经写过,五代十一国时牛皮因为军需必须全部归为国有,如果有人胆敢私藏一寸或者贩卖一寸,就会被处死。而对于养牛的农民呢?他们的任务就更苛刻了,他们要负责上缴牛皮,每年都有定额,达不到的就会被处死。) ~5 x: ~) z2 {' Y! j
想想看吧,那个饿得人吃人的年月,你还能养着一头牛,等着它一年两年从小长大,然后再顺利平安地剥下它的皮来上缴国家?!1 O7 K! V4 r/ |7 D' {
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农民就此死在了混账的牛皮上。. \1 z: H( w( }$ ~8 T: @
而特别没有规矩的郭威居然置军队的迫切需求于不顾,下了这样的一条命令――以后每年民间应交的牛皮,三分减二。而且实在没有的,可以把牛皮税分摊到田亩上,每10顷地捐牛皮一张,然后剩下的牛皮可以人民自用或者自由买卖。不仅如此,郭威还把盐、酒这些利税大项都开了禁,随便人民做生意,甚至可以和后周国境之外的人做生意,这可真是冒了天下之大不纬,这在军事安全第一的当时,不是鼓励人民里通外国吗?而且这些都让国家原有的税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当时很有一些人冤声载道。
9 M- Y. R/ L, n) ?' x: t( X+ L, r 你说郭威这么反常地乱搞,他的国家还是适合人类生存的正常世界吗??2 c$ f" `' Q+ F d; w* D; i
而最最让人看不过眼的是,郭威居然把五国十一国里最最基本的一条国策给改动了。一时之间上层社会人人恐慌,都说国本一动,国将不国,后周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 E5 Q0 G6 W, q4 d
原来在郭威之前,所有的皇帝都特别地注重国计民生,尤其是粮食是否稳定地高产。为此,所有的皇帝都把劳动力固定,让农民在规定好的土地上耕种,谁也不许跑,跑了就杀头,而且什么都统统是国家的,土地、耕具、牛马、还有你的妻子和儿女,当然也包括你,都是国家的,就算死了也得埋在这块规定好的土地上,以便使之更加肥沃。
& E s/ X% h, G 而郭威却把一切都无偿地分给了农民,上述的土地耕具等都成了农民们私有的家产,而且还大面积地减免了农业税,把实惠还给了农民。: K) I" O8 ^9 ~5 f
这些都让后周的官员们看傻了眼,他们不理解郭威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一定要和自己还有国家过不去?而百官之首的王峻在惊讶之余,不禁对之斥之以鼻,郭威何其短智!虎狼屯于四野,国家内忧外患,连后汉原有的国土都被分出去了一个北汉,这样的局势下不去思考怎样收地破敌,却终日理会这些婆妈索事,郭威,你真的让我失望!
! l' w3 R! ^ y* V# A 由此,一些以前从没有想过的,也不会出现的想法,渐渐地在王峻的心里生成了。虽然他永远都不会承认他对郭威有过篡逆之心,但是这都不妨碍他开始了对郭威的折磨。% [' s5 b# ]2 v0 M* L
9 M2 v3 N' ^! z
连载(36)' V, l1 d: E. T4 ?% A, e& ^/ K
, B' B) Y# a! C& u! w4 p+ e 一个员工是怎样折磨自己老板的(2)
" i/ R8 D. @4 w8 ~ p- X. z j$ z6 E) |+ s
话说王峻作为后周领袖郭威的亲密战友,以及后周权力集团的二当家,是每天都要和郭威见面的。两个人见面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
. o7 `8 u* z( b, K* s 先是王峻必须按照传统向郭威致敬,而郭威的反应总是满脸堆笑,双手相搀,并且这样说:“呵呵呵,王哥,不要这样嘛,你真是太客气了……”(峻年长于太祖二岁,往往呼峻为兄,或称其字)然后两个人就谈起了每天多种多样,但又千篇一律的话题。
; i9 k; S, V' V F }7 }; c 谈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4 ~" X3 `! o1 O( X
××日,王峻说:“陛下,郑仁诲很让人讨厌,此人绝不可重用。”: D, Y! X- i2 b% c
郭威:“……我也没有重用他啊……”
& \9 H8 b3 @/ T2 A/ j ]6 N4 c4 g 王峻:“我是说绝不可重用……也就是说永远都不能重用。”- J( O. h/ S# l% x: N
郭威:“……啊,这样啊……那好吧。”6 ~6 n0 j# v/ L: }; o% v. s/ J
××日,王峻说:“陛下,李重进很让人讨厌,此人绝对不可重用。” C$ x) F9 O' ~' d+ ]
郭威:“……我也没有重用他啊……”& ]2 h" _* Q( ]1 b. l- \# j" q
王峻:“我是说绝不可重用……也就是说永远都不能重用。”) E Y9 h2 A' u' Q: c9 n1 N+ n
郭威:“……啊,这样啊……那好吧。”/ _/ @' r7 b2 e! n: p5 r3 S+ O" H
××日,王峻说:“陛下,向训也很让人讨厌……啊,对,我承认了,其实就是非常让我讨厌,所以此人永远不可重用。”( I. c3 v5 L, }0 x( N
郭威:“……啊,这样啊……那好吧,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就不重用他……不过我还是要重申一下,我也没有重用他啊……”. M, B% B7 z. S+ i
于是谈话就这样每天多种多样,但又千篇一律地进行着。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郑仁诲还是李重进或者是向训,都是一直追随郭威,比王峻资历还要早的郭威嫡系,王峻压制他们也就是在销减着郭威的羽翼。当然,这还不算他在同时间内进行的压制柴荣的行动。
6 U1 x+ G ]" {& E9 Z' [- c+ S 日升月落,长此以往,王峻和郭威的谈话每天都在继续,不管别人怎么看,郭威总是答应着王峻的所有请求。直到有一天,王峻的谈话内容终于有了次前所未有的新鲜创意。' K( O: `5 f% X' @
这一天,王峻说:“陛下,王峻也很让人讨厌,把他的枢密使职务撤消了吧。”
. w/ a; t5 v# M3 I# c/ c 郭威:“……啊,这样啊……那好吧。等等!”郭威突然间回过味来,“你说什么?你要辞职?!”
/ G; H' L. Y' n8 V- @ “是的,陛下,我很不称职,您就把我撤消了吧。”王峻极其认真诚恳地回答。* E4 b y. z4 H# z& Y
这下子人们终于看到从不激动的郭威终于变得极其的焦灼,他对王峻进行百般地抚慰,小心地规劝,以及是否工作太累了需要节假日,实在不行就把工作带回家去做之类的询问(不要小看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极其少数的宰相可以每天不必到朝报到,在自己的府第里办工。比如南宋末期的宰相贾似道了,或者近代清朝的张廷玉了,无论忠奸都得极有资历且权倾朝野,缺一条都别想做这个梦。当然,这种事都不例外地有可怕的后遗症,朝野都会认为你有了个人的小朝廷,实在大犯人主之忌)而无论郭威怎么说,王峻都毫不妥协,他直接给自己放了大假,回家里躺着休息去了。: T9 |, G# I5 K! }* F, K
可怜的郭威只好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大殿里生闷声,琢磨这事儿到底差在了哪儿呢?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让他感到恐怖了。自从王峻撂了挑子,不再履行负责军事的枢密使职务后没几天,后周全国各地的大小节度使们都突然间一致上书来挽留王峻留任,一时之间声势滔滔,军心浮动。
- m5 o! @! a" \7 V. W 这才真是国本动摇。
. X. X0 H: f9 f8 ^ 郭威急了,派大臣去王峻府里传话,说王哥你要是再不出来工作,那我就得亲自去你家接你了。3 T8 Q9 w3 r7 x. h4 p# z6 e
而王峻的回答是相当的诚慌诚恐,他说陛下如果您来,那就是不想让我活了。我马上就去死,说什么也不能让您为我出皇宫一步。
: D3 }* c! u% S2 P8 d2 ` J1 \9 L 郭威极端郁闷,思来想去再没了办法,最后只好请了一位王峻的私交好友叫陈同的人,请他在自己与王峻之间周旋,务必把王峻请出来。; ]6 |3 ^5 w8 \9 H" D
陈同在王峻家呆了好久,回来说王峻托我给您带个话,要是一定让他出来干活儿,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请您来个声明,说马上就亲自去他那儿,给足了他面子,他就没的推脱了。" W- h: T, i; s3 q# `+ N
……好吧,就这样吧。沉默了好久的郭威终于同意,一切都按王峻说的办,这样王峻才再次勉为其难地回到了工作岗位。( X7 W3 o! |0 B( z+ C
等这次风波过去之后,郭威才从侧面打听出,之所以突然有那么多的节度使联名上书,完全是王峻写密信要求他们那么做结果。既要拉又要打,一边儿要挟郭威一边儿强迫底下的节度使,王峻把所有人都耍得团团转。这让他的信心大增,更加看清了郭威的懦弱,以及他在后周国内的影响力。这都让他进一步地增加了与郭威谈话的次数和谈话内容的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