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18 1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 |, e! B1 m6 Q* O+ t7 J$ b( T v! p+ J: @+ e& Y# R7 J3 ?* F+ f
* H7 Q+ W- l0 Z m0 ~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W( i8 N9 A7 P+ ^ b0 M7 v7 |5 i4 |/ K! y
' }$ c7 ~+ X: Y d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便太平。武王说:“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因此说道:“人才不易得。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以及周武王说那话的时候,人才最兴盛。然而武王的十位人才之中还有一位妇女,实际上只是九位罢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纣称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了。”
6 G: N) v: D- J0 b3 v5 _
8 E$ ?" q& I$ W" g4 o, P2 B6 f7 N( o
7 k1 a; W4 K; c7 i; Q" ~* m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V$ n/ {# B, A- V# V% X6 l# r+ s: c/ V
. n! r# y8 e$ E5 A' b 子路说:“假如卫国国君请您去治理国家,您第一件事打算做什么?”孔子说:“首要的是报各种名分辨别确定下来!”
! ~& ?5 N0 O* Q. \; h' Z4 w2 E% P
6 n6 B% Z# F) A/ s8 \' `! j' ~' F, n( a
子路说:“名分有这么重要吗?老师的迂腐竟这样严重!名正不正有什么关系,况且在这个是非不分的混乱时期又什么是正呢?”0 N1 K% `# W4 c
6 W0 h9 S9 J( u
& H2 p" u0 d* b+ A9 V' m6 q 孔子说:“粗野啊仲由!君子对于他不懂的事,大概采取保留的态度吧!并不妄下断语,你却如此粗莽。”
% n: u( X2 C7 i* J9 P$ [; I7 E9 Y
* p9 L- A4 a3 R9 d, {0 Q! B
7 Z0 D8 }+ J8 F* M0 M% v+ S6 v
/ z! J7 [1 @! f3 n
第三章, y/ W0 @, z5 @3 Q$ l, E; W
' J2 |; h, S) X9 h. S2 H. O. b% z* o1 J& e$ G
孔子周游列国图
; Y( X6 k/ r' w, u j2 w
6 e; Z3 ^3 _) t: w$ n ~/ f% ^6 @
水至清则无鱼
& c" k( e1 _/ C5 i6 z0 `
+ P0 F( E, A4 ^& @5 h) b
) Q3 C7 v$ F8 ~+ u$ D4 E-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一句至理名言。水至清则无鱼,需要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一个食物链里,大鱼需要吃小鱼,小鱼需要吃更小的动物,最小的水生物需要吃水藻,而水藻类的微生物存在是不会让水非常清的,也就是说如果水非常清了,就没有水藻,就没有食物喂养上一级食物链的鱼。 # |6 G, C% ~# K5 u; I
& \% M x1 h- p; n1 c
: E) q, A% l% w 人至察而无徒,需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不能追究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做的所有事,是不是都是对你有利的,做人如果过于苛刻,就容易失去人缘。与人相处时,难免会有一些差异,会有一些小矛盾,对别人的小缺点不要太在意,千万不要做一个小肚鸡肠、神经过敏的人,否则即使是本来很亲近的人,也不会喜欢和你携手共事的。映射到万物,就是大家说的,对于所有事情都不要太斤斤计较。放眼于未来,不但要谨慎、周全,也要宽容,才能成大事。9 ^* Y. Q: @- x8 _) U* v5 Y
, t J& E) Z) Z' v# S0 X3 p; K( n7 _ m. A% ~& _: @2 A& g- o3 d
宋朝的吕蒙正,就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 a1 |( J; ^, l l r6 G- M. d
3 j4 s. R3 B0 V" l
& h: g. g2 r2 R" I( f1 f2 H 吕蒙正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忿忿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对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多么不好啊!所以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大。# Y( [6 X. K# E1 w
% x" j P9 u; M+ T5 T/ E6 h; X$ x& ]: m8 L8 I5 K4 [,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总有缺点,对人才而求全责备,即使有大才在身边也视之而不见。战国时卫国的苟变,很有军事才能,能带领500乘兵,即3.75万人,那时能带领这么多兵,可说有大将之才了。子思到卫国,会见卫侯时向他推荐苟变,卫侯说知道这人有将才,可是,他当税务时白白吃了农民的两个鸡蛋,所以不用他。子思听了,要他千万别说出去,不然,各国诸侯听到了会闹笑话。子思指出这种“求全责备”的思想是错误的,认为用人要像木匠用木一样,“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合抱的大木,烂了几尺,木匠也不会弃掉它。今处于战国之世,正需要军事人才,怎能因白吃两个鸡蛋的小事而不用一员大将呢?因子思的话说到点子上,卫侯的思想才能转过弯来,同意用苟变为将。如果没有子思的推荐和教导,有大将之才的苟变就因白吃了两个鸡蛋而被卫侯弃置不用了。& b; h( h1 ~3 g0 J$ @
0 a- [1 I# X8 C* F* l& |( w3 h3 ~+ `0 O( z3 f5 T* f
领导者对人才的求全责备,不只是不能知人,且将会陷害人才。历史上不少贤才之所以蒙冤,都是由于君主喜欢追究小过,如司马迁只不过为李陵说几句公道话,却被汉武帝处以腐刑,使他遗恨终生。苏轼因对朝政有意见而写几首讽喻诗,却蒙“乌台诗案”之冤,下半生都被贬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在历史上,因当权者苛求人小过,别有用心的和溜须拍马之徒就趁机落井下石,极尽其吹毛求疵之能事加以诬陷,因此,贤才蒙受不白之冤的事就更多了。. k/ [: y, {) \2 Z
& x; _& @7 k: A: U8 p0 l. \8 z1 D- Q
孔子对仲弓问政特别强调:“赦小过,举贤才。”历史上,能知人善任者都是如此。齐桓公发现宁戚是个人才,决定要用他时,有人主张调查他是否有问题后才确定,桓公说:“不然,问之恐其有小恶也。且人固难全,权有其长者。”于是,封他为卿,用宁戚之长,让他负责农业部门的工作。后桓公能称霸,宁戚起了重要作用。
2 a6 R! D5 x0 N3 y
1 _: c' O/ J* T
1 P+ O. F) D3 A0 s8 K 刘邦用陈平,有人告陈平“盗嫂受金”,刘邦责备推荐人魏无知,无知说:“臣所言者能也,陛下何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拒,臣进奇谋之士,从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刘邦因而不计较陈平小过而重用之,后刘邦能开创汉朝,陈平是立了功的。
' A% ], _& Z8 m* l9 n. h" Z- t! E7 n$ b- d; J3 h- N- A& K
& x& z# N# W d! c$ M' W# a7 N 范仲淹选拔人才也多取气节而略小故。他任陕西河东宣抚使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时,开设幕府,选用幕僚,多用因罪降职而还没有复职的人。有人怀疑他用人是否适当,范仲淹说:“其有可用之才,不幸陷于吏,不因事起之,遂废人矣。”因此,范仲淹所选拔的人,大多有真才实学。: T6 J+ t9 m) M3 F% d6 i
R [7 y5 X0 d) l5 V% I3 _0 @, t
) {: F1 S% k* o- j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3 }# `# W8 e) W: R) `
5 H' b) n0 R: [! P' l
1 v. k+ f' Y) |# f 一只猴子生活在一座美丽的花园中,那里绿树成荫,芳草鲜美,瓜果飘香,是猴子生活的乐园。花园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那是猴子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它经常调皮地在石头上窜上跳下。有一天,猴子忽然心生好奇,它想,这块石头下面藏着什么东西呢?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它不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掀翻了这块石头。结果,它在石头下面发现了一条蛇。猴子很害怕,它急忙把石头放回原处。然而,那条蛇在它心里投下了阴影,从此,它再也不敢去石头附近玩耍了。渐渐地,它对整座花园都不再喜欢,终于有一天,它离开了这里。6 \& H7 |5 w# A, I/ v
' z/ R$ {3 ^. y$ N# R! J5 _
8 d: Q8 k% ~. q; m1 [( l5 A V
那以后,猴子经过了许多地方,但是,它再也没有找到像从前的花园那样令它开心、愉快的地方。它流离失所,浪迹天涯,直到孤独地死去。' @& y' a, o: o. p; T9 x, q3 W3 G
; s0 O1 V3 q! C9 L9 G) V
, h0 h. r: B/ V2 i5 Q" T
那么,这只猴子不幸的根由在哪里呢?试想,如果它不去搬那块石头,它就可能永远快乐地居住在花园。然而,一时的好奇却摧毁了它一生的幸福。
' ~5 Y2 D7 [3 f& V) D/ A4 U
, v# [% |' h5 ^( l7 B3 k6 v8 l1 ?0 W( y
有些事情,“不知道”远比“知道”要快活得多。“水至清则无鱼”,这世上原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所以,面对好奇,我们应该有选择地绕行,否则,它将可能成为解不开的心结,成为一切“不愉快”的根源。$ ?2 y. A, E g F5 d2 ]
# a4 u- ^9 ?& `. N2 w8 R7 I
) l, t( ~) Q+ a- j) _' G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人生不会如我们设想的那样完美,我们可以有一个完美的期待,但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因此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求全责备,坦然地度过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