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5 09: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31)
( ^7 l$ T3 j7 f : a1 y( Q- M+ K3 z# v/ Q; b% Z
四、得之甚难,失之甚易
& l: K( \6 _- V8 H m
3 N: Y* ?, b: J8 e$ m7 n 新上任的西域都护任尚并非浪得虚名之辈,他的军事才能是可圈可点的。
. f# K6 k; I" |# R7 C 金微山战役(91年,和帝永元三年)是任尚的成名之战,他与耿夔指挥汉军千里跃进,深入阿尔泰山,一举歼灭北匈奴残余力量,经此重创,北匈奴再无力与汉帝国抗衡,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战役。8 D9 g2 U9 A7 e2 R, O! M" |
永元五年(93年),因窦宪被诛,北匈奴降王於除鞬叛变,身为窦宪的亲信,任尚害怕遭株连,便自告奋勇,请缨出战,立功赎罪,与将兵长史王辅联手出击,击斩於除鞬。
" a: z% Z9 y4 c$ w. r9 I# Z 一年后(94年),归降汉室的北匈奴部众二十万人叛变,时任护乌桓校尉的任尚率领鲜卑、乌桓骑兵,在满夷谷截击北匈奴部众,大破叛军,击杀一万七千余人,立下赫赫战功。, |8 I. B$ v' ?; h2 O) R/ `9 a/ B
任尚指挥的这三次战役,都是针对北匈奴发动的,作为匈奴人的克星,任尚的威名,远扬于西域诸国。汉和帝考虑让任尚出任西域都护,并不是没有道理。然而深谙西域事务的班超,却发现了任尚性格上的弱点:严厉而暴躁。这种性格,对付桀骜难驯的西域胡人,不引起冲突与矛盾才怪呢。果不其然,任尚终于坏事了。
/ p/ {) a( a0 g- y- ]
8 ]5 C# w; F! b5 Z5 Z 任尚在西域都护的位置上只呆了四年(102-106)。
$ K0 f! X. `+ p/ S' K9 T 在这段时间里,朝廷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永元十七年(105年),汉和帝刘肇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东汉皇帝有个特点,大多比较短命,汉明帝去世时是四十八岁,汉章帝是三十一岁,而汉和帝只有二十七岁,后来的皇帝短命的更多了。刘肇的去世,对东汉帝国的霸业是一大损失,虽然他在汉朝的皇帝中不是很有名,但他的才能还是比较杰出的。从刘肇十四年诛杀窦宪来看,其权谋与魄力,绝对不亚于后来清代的康熙,可惜英年早逝。6 c8 N3 X9 s& i( j, f) \6 m* Z
汉和帝时代的武功,主要有如下几项:第一,东汉帝国彻底击败北匈奴,终结了三百年汉匈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第二,班超完成了降服西域五十国的历史伟业,并重置西域都护;第三,平定迷吾、迷唐的羌乱(后述)。
% D L9 m. T, ~/ ^8 E& C 刘肇的短命给国家留下巨大的后患,继承皇位的是仅出生一百天的刘隆。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不用说只是象征性的摆设,权力落入汉和帝刘肇的夫人,昔日的皇后,今天的皇太后邓绥之手。刘隆是一个不知皇帝为何物的皇帝,因为一年后,不到两周岁的他就夭折了,还啥事都不懂。
" S4 g) M r" O 邓太后只得另觅皇帝的人选,她选择了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继承大统,刘祜这一年十三岁,这就是汉安帝。邓太后临朝听政,这位聪明、勤政、富于权谋却颇有人情味的女人,虽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还是小心翼翼地使帝国之舟缓慢地前往。
h# y9 s; J0 o0 b8 i' c 然而,就在汉安帝即位后的第二个月,西域的叛乱终于暴发了。原来安帝时代,并不那么平安无事。% g$ ~& \# K( ~8 `# {5 r, t
$ ?$ Y) f7 |4 D! v$ v& h% K# V+ ~
任尚到了西域之后,显然没有把班超的规劝当一回事,他性情急躁,政令严苛,使西域诸国的国君惶惶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国不满的情绪与日俱增,并最终汇集成一股浩浩荡荡的反叛之潮。
( s9 v% |1 S$ G. R 公元106年九月,西域多个国家密谋联合起来,袭杀西域都护任尚。此时的任尚正驻扎在疏勒国,他可能还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耗费那么多的心血,西域的局势却恶化到这种程度。班超三十年苦心经营的西域,一朝之间便面目全非。唉,任尚也称得上为汉军名将,只是其才能见识,与班超相比,不啻为天壤之别,班超的事业乃是从无所凭恃的真空中搭起高耸的楼阁,而任尚很快让楼阁轰然崩塌。0 V7 w: U* M# y" f7 D, g% I7 B$ x- W
任尚所在的疏勒国遭到西域诸国的围攻,形势非常危急,他一边指挥疏勒的守军奋勇抵抗西域联军的进攻,一边紧急上书朝廷,请求援助。
9 F$ Q+ L4 c" f* E8 d6 f 朝廷接到任尚的急报后,十分震惊,急调西域副校尉梁慬率军入西域增援。
! k/ }/ o5 T! {( I3 i 这仍然是一个英雄的时代,班超之后,梁慬横空而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