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8 14: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32)
7 }# y2 b5 k( A
, `- `: b) ]" j3 M$ c6 ` 二、击平突骑施
# A# s a& `6 n" t7 H8 \ M! I " G, T8 _, _. M" F, E, G
西突厥一直是最动荡的地区,自乌质勒始,西突厥十姓部落中的突骑施开始强大,到乌质勒的儿子娑葛时,突骑施的势力范围拓展到十四个西突厥部落,被唐朝廷册封为十四姓可汗。然而好景不长,在突厥的打击下,娑葛可汗于710年战败被俘,并于714年被默啜可汗处死。4 |8 I7 D& R) a, W$ E8 W/ E3 v
受到重创后,突骑施的力量已经西移到中亚碎叶城一带。
& ?, K2 [1 S5 o! G# ~9 ` 在娑葛可汗被默啜杀害后,他的部将苏禄收罗了突骑施的残余部队。
$ k9 m/ N, G% r4 V D5 \) W1 U 苏禄这个人有领导才能,首先,他自己不贪财,史书称他“性清俭,每战伐,有所克获,尽分与将士及诸部落,其下爱下,甚为其用。”财散人聚,清廉的名声使得他在十箭部落中赢得一个良好的口碑。再者,他为人公正,十箭部落内部矛盾很深,他的公正立场可以把部落间的矛盾摆平,使大家心服口服,所以渐渐十箭部落都归到他的帐下,苏禄掌控了西突厥十箭部落二十万的军队,突骑施又恢复生机,再次成为西突厥部落的领袖。( Y: h3 A" t2 l% X! |, W$ ~
苏禄深知以自己的实力,尚无法对抗突厥汗国的进攻,所以主动向大唐帝国靠拢,唐玄宗顺水推舟,授予苏禄为左羽林卫大将军兼金方道经略大使。
0 {) ^ n7 C5 J7 d: J8 m- Z; c
5 k W# v1 H p0 T W 但对于手握二十万大军的苏禄,唐玄宗显然并不十分放心,他需要扶植一股可与苏禄相抗衡的力量,曾经担任大唐碛西节度使的阿史那献便成为合适的人选,阿史那献是西突厥可汗家族的成员,唐玄宗册封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不过这个“十姓可汗”有名无实,十姓部落仍然听命于突骑施的首领苏禄。3 c. c+ s2 K* I4 {
苏禄本人也意识到自身的危险所在,虽然他控制了二十万的军队,但周围却是强敌环伺,东有突厥汗国,西有大食(阿拉伯)帝国,南面大唐帝国与吐蕃。周边这四大势力,都是突骑施所惹不起的,苏禄在夹缝中求生存,从实力上说,这四大势力,仍以大唐帝国最强,但无论是吐蕃、大食或突厥,对中亚都虎视眈眈,苏禄的如意算盘是借助吐蕃与大食的力量,向南争夺塔里木盆地。7 x$ A( R8 F4 p; f. @: ^
开元五年(717年)五月,十姓可汗阿史那献侦知苏禄有窥边之志,便向朝廷报告:苏禄可能会反唐。阿史那献自告奋勇率领军队,前往打击苏禄。唐玄宗拒绝苏禄的请求,因为几大势力角逐西域,在情况并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不能轻易逼反苏禄。$ C b6 {- F6 j, {, `. O8 S
4 w" L8 p; Z& u- u* Q 事态的发展证明阿史那献的情报来源是准确的。) \' Z1 Y# ] A
七月,苏禄在大食、吐蕃的支持下,终于起兵对抗大唐。4 e8 y+ U8 F* J/ a7 a4 O
突骑施军队袭击拔焕城与大石城,在此之前,唐军虽然没有打击突骑施,却作了充分的准备。当突骑施的军队一出动,安西副大都护汤嘉惠马上调动葛逻禄部落的军队以及十姓可汗阿史那献的军队,对苏禄的突骑施大军发动反击。
$ x$ ^' ^5 Z& i- P6 W' a 与此同时,为了突骑施的盟友吐蕃实施压力,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向河西九曲一带的吐蕃驻军发起进攻,大破吐蕃。这一仗的胜利是对西域战场的有力支持,苏禄发现进窥塔里木盆地是很不现实的,他很明智地悬崖勒马,重新归顺大唐。! R" _3 ?9 h7 i. y$ o: p$ J
唐朝廷接受苏禄的请降,在形势极为复杂的西域,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唐玄宗照旧授予苏禄左羽林卫大将军兼金方道经略大使,以稳住突骑施。* Y; ~; t* S" Q) X' b5 B3 k S+ g3 |
唐玄宗的作法无疑是有远见的,大唐帝国的强敌太多,而且自武则天以来的混乱浑浊的政治局面也必须要革新,选择与突骑施对抗并非上策,即便击灭苏禄,西突厥十箭部落仍然是难以控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