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23 2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马后归天
) d2 j2 r6 @% `0 E
2 `; H7 J7 t, H1 L 马太后巨大的思想压力与精神痛苦,谁能理解?首先皇帝刘炟就不懂她的心思,三番五次地要分封马家,此举令马太后既感动又伤感。刘炟虽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可他是马太后亲手抚养大的,母子之间感情很深。马太后知道刘炟的一片孝心,但她绝对不能接受这份心意!8 }" C0 t! V7 l3 @6 `' G
月满必亏、盛极必衰,历史的教训太多了。卫青、霍光家族的下场如何?王鳯、王莽家族又落得如何结局?马太后熟读史书,每读至此,她总是感到冷汗涔涔,手脚冰凉。倘若马家子弟们不知进退,她本人活着便罢,这些人还知道收敛。一旦她两眼一闭,难保不会重蹈覆辙!就拿西羌这次出了乱子来说,刘炟硬要派马防去做主将,马太后心里很不赞成。但她答应过刘炟不干预政务,只能由着他去胡闹。羌乱平息后,马太后悬着的心这才放回肚子里。几年来,马太后的精神状态就是如此。除此而外,在病中,她深为马家未来的命运而担忧。
8 x2 T8 r0 o; p, F6 F 精神上的痛苦与折磨,比起病魔的欺凌更可怕。到了建初四年(西元七十九年)时,马太后虽才四十出头,正值壮年之身,可实际上由于多年的焦虑操劳,她却即将油尽灯枯了!病中的马太后,心情极为寥落。但她的儿子刘炟却始终不明白母亲的心思,竟以马防在西陲立了新功为由头,授意有司衙门提议册封马家。四月十九日,刘炟下诏封卫尉马廖封顺阳侯,车骑将军马防封为颍阳侯,执金吾马光封为许侯。) W# h! E/ b7 {: c9 e4 D9 H
马太后正在病中,闻讯后心情更为沉重,病势更重了。她深知自己即将不起,遂决定将刘炟找来深谈一次,主要是托付后事。这天,马太后将刘炟召至榻前,郑重地对他说:“皇儿啊!你怎么不明白为娘的心思啊!我年轻的时候,曾立下重誓,只愿效法古圣先贤,有朝一日能青史留名。倘能如此,即便付出性命,也是在所不惜!如今为娘虽老,仍然告诫自己不可贪得无厌!几十年来,我夙夜忧叹,时时警惕,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想善始善终,不辜负先帝的大恩!为娘也曾多次劝导你的那些舅舅们,想让他们共守此志,让马家不再惹来祸患。皇儿,为娘身子不好,只恐没有几天了。为娘临死之前只有一个心愿,在我闭眼之日,不想看到马家有什么惹祸的苗头发生。孰料皇儿却要执意如此,看来为娘真是要抱恨九泉了!”# a6 W. m9 M" Z! V. h1 u
刘炟见太后病成这个样子,心中哀恸,再也不敢违拗,只得含泪答应。几日后,在马太后的严厉督促下,马廖、马防、马光等三人按照马太后的吩咐上书坚决辞让,强烈要求刘炟将赐封的封爵由列侯降为关内侯。可刘炟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却还是迟迟不肯答应。无奈之下,马廖等三人只得接受了封爵。为了让马太后安心,三人决定联手辞去一切职务,要求回家养老。这一次,刘炟总算应允了。五月二日,马防、马廖、马光都被刘炟赐以特进之身,以列侯之身离朝就第。& o* z' H5 B& g4 K, S7 C1 _0 K
六月三十日,马太后走完了一生的崎岖之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七月九日,她被安葬进了显节陵,长眠于刘庄之侧。这棵参天大树的倒下,马太后家族的未来从此成了未知数。马太后虽然苦心孤诣地为娘家谋划了一辈子,却亲手培养了一个阴险毒辣的劲敌——儿媳窦氏。马太后做梦也没想到:她亲手挑选的这个儿媳窦氏,竟成了马太后家族的天敌!几年后,窦皇后与其兄长窦宪联手,里应外合,将马廖、马防、马光兄弟打的落花流水。马家被窦家击败后,几乎万劫不复,下场极为悲惨。马太后若是泉下有知,真是要伤心欲绝、“泣血涟如”了!& g8 Y: Z* }- W- B) E, K* \
……. L8 U9 \( `, ?# V! d) |
一个重要人物的死,总会对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的感情带来某种影响。有些人看上去很伤心,有些人则在暗地里拍手称快。刘炟当然看上去很伤心——无论他是否真的很伤心,他都必须作给所有的人看。
% p- i( ^, }# O( I/ ]6 t9 B 而对于刘炟的生母贾太妃来说,则是在暗中高兴。她觉得也许机会来了,或许皇帝儿子能让她这个真正的母亲过一把太后瘾。但是,事情的结局却并非如此,令她大失所望。
/ Q8 T7 S9 Q: |7 e' k3 n 长期以来,贾太妃一直生活在马太后的阴影中。对马太后这个人,贾太妃对她一少半是感激,多半却是怨气。感激的是,马太后将刘炟抚养成人并扶上皇位,气愤的是马太后多年来对自己的极力压制。对于贾太妃来说,马太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她若不死,贾家如何才能出头?如今她死了,难道不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吗?然而,令贾太妃与所有族人失望的是,其亲生骨肉刘炟却对她并未作出实质性的表示。
( I( d, C- t+ q1 z 在马太后死时,刘炟哭的死去活来,一副肝肠寸断的样子,与亲娘死了毫无分别。至于他的生母贾太妃,刘炟则显得很冷淡,只是下诏她的绿色绶带改为与诸侯王同级的红色绶带。另外,他赐给太妃四马牵拉的座车一辆,永巷宫女二百人,御府各色丝绸二万匹。又让大司农给贾氏献上黄金一千斤及钱两千万。至于贾氏族人,刘炟根本没考虑,贾氏族人竟无一人在朝中任职,更别说封侯加爵了!
6 h/ D& z# C; ~6 { 刘炟对贾家所做的,最多也只能如此而已。对于自己的身世,刘炟当然是早就知道了,但他却对贾氏毫无表示,从不承认生母贾氏的地位。他的这种心思,与《红楼梦》中贾探春的心思毫无二致。他之所以如此,就是想要世人永远明白:马太后才是他的母亲,马太后兄弟才是他的舅父。别人想染指,门都没有!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贾太妃及其族人敢怒不敢言,内心却都是忿忿不平。可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几千年来,决定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命运的并非血缘,而是名分。只要“名分已定”,皇帝在实际上是谁生的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在于名分上他是谁的儿子!' q1 |4 _: t$ P+ i/ P8 q
刘炟很清楚他的这个皇帝的位子是怎么来的。当年若无马太后在父皇刘庄面前的竭力争取,他想要坐上德阳殿的御座,根本就是白日做梦!“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刘炟对马太后的养育之恩以及感激之情是发自内心的。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与名誉,至于生母贾氏以及贾家,只能放在一边“凉快”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