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9 19: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42)5 }1 l, v! D: J) S, p4 d4 z5 N
1 r: |$ ?' ^. T( u9 r% M, ]4 \
阿拉伯军队发动总攻,唐军三万人马损失殆尽,其中有二万多人战死或被俘,此时高仙芝手上仅剩下数千人的士兵。
* M* H; ?; k. w# O* J7 v 副将李嗣业对高仙芝说道:“大帅,看来这仗无可挽回了,大帅还是乘夜幕降临,赶紧先撤吧。”高仙芝沉吟了片刻,李嗣业急了,叫道:“大帅,不要再犹豫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来给掩护大帅撤退。”4 @' @0 O+ [) d; M" a X
可是要撤退谈何容易,当时数千人拥挤在狭窄的小道上,还有大批的牲畜,逃得最快的是拔汗那的士兵,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李嗣业大喝道:“马上给大帅让出一条路来。”可是形势太混乱了,没有人理会李嗣业的话,李嗣业当即率操起一把大棍开路,只要阻拦者便一棍猛扫过去,李嗣业臂力惊人,这一棍下去,人马俱亡,连续击毙数人之后,才总算打开一条路,让高仙芝骑着马先逃跑了。
3 p! ]! w* l5 [+ D 高仙芝一走,剩下来的将士更加混乱,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乱成一团。唐军别将段秀实极力要整合军队,他必须要先找到副将李嗣业。在一片混乱声中,好不容易听到李嗣业的叫感声,段秀实策马赶到李嗣业面前,以责备的语气对李嗣业说:“遇到敌人自己先逃跑,是无勇,保全自己却抛弃士兵,是不仁,就算你幸而成功逃脱,能不感到惭愧吗?”
, \4 D; ] B, m9 y$ g5 q# @- { 李嗣业向来以勇武著称于唐军中,段秀实这一说,真觉得丢脸,于是一只手拉住段秀实说:“没有阁下一番话,我几乎要辱没武士的称号了。”然后把陌刀一横,调转马头,率一部分士兵,阻击追兵。
% z \5 p: n/ G: U5 P- s0 J+ i% p 不过阿拉伯人对战役的结局已经非常满意了,并没有打算要全歼唐军,李嗣业最终得以收罗游兵散勇,安全返回到安西都护府。" N& Z' E4 o( B( p5 D+ U7 D$ z
: u; @, `$ w6 Q9 o8 K1 B- w3 N, K' ?
这一场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怛逻斯会战,终于尘埃落定。 J6 u* i, t* f% w, W! y# I8 v
这场会战的失败,并非唐军的战斗力弱于阿拉伯军队,相反,唐军在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况下,打得非常出色,也非常的勇敢。但是,高仙芝的失败,是在战略上的失败,阿拉伯人与葛逻禄部落结盟,并且在关键时刻,依靠葛逻禄军队在唐军后侧发动袭击,这是阿拉伯人取胜的关键。# v+ Q/ o, C; } k6 ^2 y0 v
对于大唐帝国来说,二万人的损失,还是承受得起,而且大唐仍旧沉浸在盛世的神话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就要到来。0 P7 x# R+ s$ w7 n( L
仅仅过了两年,大唐帝国似乎走出了怛逻斯失败的阴影,大唐的势力,又逐渐渗透到中亚诸国。
1 f" z; s/ G# k+ P+ C$ o# E
, W0 F8 p7 U& ?5 ~: S 天宝十二年(753年),一切都在好转。
/ Q9 K0 A: }; g) b6 V. g 这一年的五月,大唐帝国的叛将阿布思,被北庭都护程千里追杀,一路逃往葛逻禄,葛逻禄首领顿毗伽将他逮捕,连同阿布思的部众数千人,全部移交给唐帝国政府。曾在怛逻斯战役中,在唐军背后插上致命一刀的葛逻禄,并没有走上与大唐绝裂的道路,而是希望与此举同大唐帝国和解。唐玄宗对葛逻禄部落的表现十分欣赏,赐封其首领顿毗伽为金山王。
. a4 |; j, I+ ?% A0 l% E' m 更重要的是,大唐帝国在这一年,征服了大勃律国,指挥这次远征的将领,是安西节度使封常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