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8 17: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245)# l ~( {4 a6 Q! \7 a* y# m- T
1 L$ ]1 |+ {; E7 A/ O& ^
第十三章 盛唐的终结" X, P; E F1 ~- [1 {5 S
, T3 N! V6 Y/ S$ k5 q8 U' i
一、唐与契丹的大战斗
: J$ t0 E' f: d) Y& u , {* |3 f5 [$ t X
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史思明均崛起于唐对契丹的战争,因此先回顾一下唐玄宗开元时代在东北对契丹、奚等民族之攻略。3 S, u0 D: J( Z0 F) r$ M9 t$ x
9 Q$ T8 n" q' c- f# A' Q5 g, t" |
奚与契丹本是唐帝国东北的两个小部落,然而在武则天时代至唐睿宗时代,却让唐帝国吃尽了苦头。在武则天时,契丹将领李尽忠、孙万荣曾经三次歼灭唐军远征军,包括帝国之军界之星王孝杰,也兵败身亡于东硖石谷,后来唐与突厥联合,终于平契丹之乱,但此后契丹、奚等部落转而归附突厥汗国。唐睿宗时,奚部落军队大败孙佺,显示出游牧民族强大的军事实力,在这个背景下,唐玄宗登上帝位,首先面临的外患,便是奚与契丹部落的威胁。 X: [" B O$ l7 i! i3 _7 }
日后契丹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辽国,当然,在唐玄宗时代,契丹远未如此强大,但也绝非弱小。
) {. {/ ~7 o% X% U! S 就在唐玄宗上台后的三个月(712年,先天元年十一月)后,奚与契丹联合出动二万名骑兵,南下进攻渔阳,大掠而归,给这位新皇帝一个下马威。0 q! D* Q8 P* M4 b: v L: s! l
' o; H& z' w- W; L, _ 开元二年,并州长史、前任幽州都督薛讷请求发兵收复营州。( l G$ o. e& T6 J1 B
武则天时(696年),营州契丹在首领李尽忠带领下起兵,攻陷营州城,至今将近二十年,唐王朝仍然未能重夺营州,在营州附近,除了契丹之外,还是奚、霫、靺鞨等部落,这些部落大多归附突厥。
- E. i; z+ t% H* c; } 很奇怪的是,薛讷会在此时提出要收复营州。为什么说很奇怪呢?因为薛讷在幽州驻守了近二十年,幽州与营州是相邻的,在营州失陷后十余年中,薛讷从来不出兵收复营州,反倒在调任远离幽州的并州之后,才提出要收复营州,这岂非怪哉,看来薛讷对被调离幽州都督一事(事见前)耿耿于怀,想乘打击契丹、重建营州之际,重返幽州吧。
& X4 F) e$ F) Y2 E% B 还有另一件事使薛讷决心要收复营州,他收到了则情报,这则情报说:“奚、霫、靺鞨这些部落一直想投降唐政府,只是唐政府一直没能重建营州,所以无所依靠之下,不得已才投靠突厥。如果唐朝廷可以重建营州,那么这些部落必定望风而降。”这则情报肯定有问题,两年前,幽州大都督孙佺对奚、契丹发动进攻之后,几乎全军覆没,奚部落并没有表现出想归附大唐的样子,还把俘虏的唐军将领交给突厥人处死。可是薛讷却将这则情报视为宝贝,向唐玄宗上书,请求出击契丹,夺回营州。/ T5 I1 J, f2 w) `- {/ A. d! d. b
雄心勃勃的唐玄宗也迫切想要一雪前耻,批准了薛讷的作战计划。* k0 c. ?, ?, P% ?3 E/ }
3 o t- M: e* [+ m7 W k 薛讷被任命为远征军统帅,以左临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为副将,下辖六万人马,从檀州方向出击契丹。2 w) D% K _* a: T. b8 X4 k) G6 G
进攻的时节选得不太好,选择在炎热的夏季(与两年前孙佺犯了同样的毛病),副帅杜宾客对薛讷说:“现在天气如此炎热,而士兵要还是扛着沉重的兵戈箭弩,身穿厚重的铠甲,还得随身携带干粮,这样行军将耗费大量的体力,深入到敌境,恐怕难以有作为啊。”薛讷也有自己的看法:“盛夏正是野草茂盛的季节,草原上牛羊正是正是繁衍的时节,我们正好可以从敌人手中得到粮食补给,这正是占据天时,机不可失,正好可一战而平定敌虏。”& a% X+ _+ `# e9 N0 n7 C
杜宾客是从士兵的战斗力着眼,而薛讷是从物质补给可从敌人手中夺取这个角度着眼,不能说没道理,但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你要能击败敌人,才谈得上从敌人手中获得补给。
4 G0 @: y- G U# A' F B X3 @ 契丹人的英勇善战,从武则天时代李尽忠、孙万荣的反叛中便可看出,他们见唐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便避其兵锋,向北撤退,并把牛马羊也转移到后方。薛讷到契丹人不敢与之交锋,更加有恃无恐,自己率领主力部队穷追猛赶,由副帅崔宣道殿后。
i& y. }* f- g6 j( ^ 契丹人一路后撤,薛讷一路追击,一直追到了滦水山峡中,峡谷一直兵家所需提防之险地,自古以来,有太多的伏击战都是发生在峡谷一带。薛讷大军抵达峡谷时,空谷回间,杳无一人。薛讷显然对于契丹人的实力掉以轻心了,在他看来,自从契丹被突厥击破之后,早已是一蹶不振了,此番唐大军大举进击,他们只有逃跑的份罢了。于是断然下令:穿越峡谷,继续追击。0 i2 S3 O1 |% L1 w# R% }! X' V
无数的战例之所以经常重演,就在于人性中存在致命的弱点,总是认为自己不会重蹈覆辙,但往往却很愚蠢地重蹈覆辙。薛讷这次要付出代价了。
) Y0 o) i. p2 m0 P, D, E 其实契丹人早已将此峡谷选定为会战的地点,他们很隐蔽地躲了起来,在暗中观察唐军的动向,当薛讷大军全部进入峡谷中后,契丹人大举出动,一路大军挡在峡谷的出口处,另一路大军阻截在峡谷的进口处,将唐军完全包围在峡谷之中,而山上的伏兵居高临下,往谷中的唐军队伍中猛砸滚石巨木,万箭齐发。拥挤成一团的唐军顿时之间陷入绝境之中。( H/ `9 G/ Y/ c( m3 a
契丹人的勇猛并不独表现在北宋时期,在唐代便显示其剽悍之本色,契丹骑兵前后夹击,唐军溃不成军,薛讷拼命想阻挡契丹人的进攻,但是这里的地形大大限制唐军摆开战斗队型,只得陷入单兵作战,极其被动,而此时,炎热的天气与长途的行军又使得负重过多的唐军劳顿不堪,更是削弱唐军的攻击力。
9 ?; N% T% E" i4 ^* x) |9 B1 |: I 薛讷一看大势不妙,赶紧命令全部士兵后撤,企图杀出一条血路。但是最后突出重围的,只有薛讷及数十名骑兵,其余数万人马,除了少数人被俘之外,几乎全部战死,尸横沟壑,血流成河,令人惨不忍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