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6 1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6)
. N$ \* N( X6 \+ j) ?
( @) T3 w2 P% b7 Q! R3 @! \
( a' y! |) l8 `4 d
8 y( k/ X/ f9 i9 K2 k4 F( R& ^9 P 作者:沁园春
+ b# h1 x' C* N' M5 q# i: S Q6 @ - m: R1 n* m( @9 B
: \) Y0 u& s5 A4 s6 v
: K9 x1 X; F9 m, e7 w0 i 李艺自恃负武艺高强,不识时务,意气用事,堂堂五尺男儿,竟然“不信苍生信鬼神”,善始不善终,轻信巫婆之言,落了个枭首示众的下场,想来也是令人痛惜。9 N. F' r0 V/ O2 I+ b5 K+ v
5 {; J' z& k* G# N0 }) E( D; ~
他死后,被复其本姓罗,以示惩戒,从此以后,咱们又要改称罗艺了。在唐朝,赐姓是一种极高的奖励形式,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相反,剥夺所赐姓氏“打回原形”,甚至改为恶姓,则是惩罚的一种方式,从名誉和精神上进行双重打击。7 |4 }$ ~8 I/ |/ q; L
0 f# ~9 N- ?5 ~; M% o9 h* ] 罗艺一死,与他亲近的人也跟着倒霉,他老婆孟氏和老巫婆李五戒一同被处斩,连他弟弟利州都督李寿也连坐被诛。8 \& {& ~, V) z" O* z
' G% W) _# K1 P
罗艺之死,给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一些宣称“包治百病”的“大忽悠”,千万不要信;另外做人要低调,不然,落到抛妻弃子的下场,那就迟了。
* C8 u( \/ o3 F7 _, _ 9 |+ o4 e9 `2 s( I# @
虽然国内人心还不稳,但太子党的许多精英仍然“见风使舵”,投靠李世民,当然,这与他的宽大政策有很大关系。) C! K& ^4 ~7 i2 r" n
* c- _ F/ u4 j4 ?8 N/ v 就在玄武门政变后的第二天,当时率领东宫和齐王府军队猛攻玄武门的冯立与谢叔方也自己跑了出来“投案自首”,李世民一概不予追究。相反,对于另一个“主犯”薛万彻,他还多次派人前往终南山“喊话”。, B7 J/ L! H6 b3 \& m) Z8 w/ d1 \" P
& t! a% M( m& _ 薛万彻心里清楚,成天在山里面呆着蚊子也多,于是也跑了出来。李世民大加赞扬:“你也是忠于你的职责啊,乃义士也!”想必薛万彻听了这样的话,也直叹李世民还真不是个“大灰狼”。
5 A* Q& `, ?3 w' ~) C8 l, S: u 0 d! _, Z) x; \7 g
其中,有一人的表现最让人惊叹,他就是后来成为“千古名臣”的魏征。, O5 K$ I9 r8 W* B# \( G* H6 Q
; X* m+ i& U8 c6 ?9 U& a( p 当初,魏征是李建成的心腹参谋,经常劝太子尽早除掉秦王李世民,李建成事败后,魏征自然也落入李世民之手。. K' o8 H4 {# Y4 E) w1 ?
4 Y/ L& _9 W8 z4 z4 ]0 o6 s# { 李世民对这等“主谋”肯定不会放过,他把魏征抓来“示众”,当着大家的面质问他:“你这家伙,怎么挑拨咱兄弟之间的感情?”
! a6 M D, _! O3 n0 Q 7 _$ d1 T0 m& ~" g
问这个话,一听就是要兴师问罪,大伙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不想这硬骨头,不但毫不畏惧,反而举止自若的说出这样一句话:“如果先太子早听了我的话,必无今日之祸!”
: _" t( m: j P. I5 j1 f! A 7 |9 f6 g, M5 T( }% x9 t4 F
按理说,这个时候一般的人都是叩头谢罪,请求宽恕,你居然这么不懂味,竟然太岁爷上动土,说出这种不要命的话来,这不是明摆着自己找死吗?/ Z/ v% W% M! W& ~- l/ W
6 Q$ X3 v/ t6 e# {- `/ U7 V* m 大伙心想,这小子算完了,空气瞬间凝固,都把目光都聚焦到李世民身上,看他准备把这死不悔改的“顽固派”如何处置。你猜李世民如何反应?史书记载:“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礼之,引为詹事主簿。”
1 q6 z% u0 n ?$ G
1 ^- ^' f. E1 F6 t- V O 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李世民不是找他麻烦,而是予以重用,就是他这一刻的这个决定,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称道的一段千古佳话。说起李世民,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魏征,因为他,李世民说的这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更是激励着千百年后的人们,他与魏征的美好故事,从此也将开始上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