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8 17: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71)
5 f) I; H) z: K ( [- s) @% d; a }, Q
自段颎担任护羌校尉以来,与羌人大小百余战,斩首二万三千级,俘虏数万人,缴获的牛马羊等八百余万头,降服羌人大小部族一万余个,段颎战攻卓著,被授予“都乡侯”。然而,段颎并没有象皇甫规那样,致力于消除羌战的根源,而是采取高压的手段,这使得段颎虽然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但羌乱却始终不止。
4 h. i5 x( h7 W0 ^) ^9 E7 k5 K" A * l' v, N( i% i7 d, o5 M+ Y
桓帝延熹十年(167年,亦是灵帝永康元年),长安东北部的羌人(东羌)先零部落叛乱,西羌的当煎部落再度起兵。当煎羌四千余人打算攻击武威郡,段颎得知消息后,马不停蹄,率部疾进到鸾鸟(甘肃武威县南),遮击当煎羌,杀三千余人,斩其酋豪,至此,当煎羌一蹶不振,西羌战事告一段落。
0 T( O' \2 @* ^; p 与西羌相比,东羌对帝国的威胁更大,因为东羌的居住地靠近长安一带,可直接威胁帝国的心脏。在段颎大破西羌的同时,东羌先零部落对三辅(长安一带)发动猛攻,击破汉政府置于长安城附近的京兆大营与雍县大营,杀死汉军一千余人。同年十月,先零羌第二次发动对三辅的进攻,东汉朝廷紧急命使匈奴中郎将张奂驰援三辅。& Q6 r$ v( Z2 H }. j2 e. S- b
张奂与段颎、皇甫规同为东汉晚期的名将,此人文武双全,而且为官清廉公正,与皇甫规是好友。张奂接到命令之后,火速派遣两名部将率军赶赴三辅,一个是司马尹端,另一位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名鼎鼎的董卓。: h$ G4 V: S5 Y# x0 {- U
尹端与董卓率军与先零羌苦战,大破先零羌,斩俘超过一万人。
, b. r0 v4 }" |, @6 ] ; f5 T" r4 T6 G) b5 X8 S7 [9 A4 q! h# ]
东羌虽然是羌人区,但因为接近内地,并不由护羌校尉段颎管辖,而是由度辽将军与使匈奴中郎将负责管辖。在皇甫规被陷害之后,又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出任度辽将军,张奂出任使匈奴中郎将。汉桓帝对皇甫规与张奂的招抚东羌的政策十分不满,因为东羌反反复复地叛了又降,降了又叛,他十分欣赏段颎的高压手段,便下诏征求段颎的意见:“先零东羌造恶反逆,而皇甫规、张奂手握强兵,却不能及时平定,朕想让你移兵东讨先零羌,不知是否合适?你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战略战术。”
6 F% X9 f+ c7 q 段颎对皇甫规、张奂等人招抚羌人的政策很不满,于是便上书道:“皇甫规、张奂以为招降的方法,可以坐制强敌,而臣以为羌人狼子野心,难以用恩德收降,虽然羌人在势困之时会投降,但等我们大军一去,便重起反叛之心,对付他们的办法,只有以长矛挟肋、白刃加颈。以臣之见,必须要一劳永逸地解决羌人反复的问题,只要拔给五千精锐骑兵,一万步兵,外加三千辆战车,花上两三年的时间,足以平定羌乱,该项军事预算为五十四亿钱,可令群羌破尽。”
2 x- M( U6 x( I. u; T- p* p 汉桓帝听了很高兴,批准段颎的计划。9 ^ ~' R* ~9 v0 Q, H
1 W3 E+ q- c) W4 l 永康二年(168年),段颎率一万精锐出彭阳,奇袭高平,与先零羌决战于逢义山,此时先零羌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人数上也超过段颎的部队,所以汉军上下有一种恐慌的情绪。段颎沉着冷静,命令长矛手排为三列,将强弩兵夹在其中,骑兵掩护左、右两翼,迎战先零羌军。临战前,段颎发表阵前演说,激励士兵,他对士兵们喊道:“现在我们在远离家乡数千里之外作战,勇敢前进则功业可成,怯懦后退则全军覆没,诸将士奋勇作战,以博得功名吧。”说罢放声长呼,众士兵莫不慨奋,一时间呼声震天。: K: |0 K$ C% ^3 Q3 G: j
段颎作为名将,决不仅仅在于善于用兵,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勇闯敌营,众将士在主将的表率下,无不奋勇杀敌,对敌方阵营发动猛烈的冲击。羌人虽然人数上占优,可是汉军士气旺盛,锐不可挡,最后羌军大败,被斩杀八千余人,二十八万头牲畜尽落入段颎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