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5 23: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忠良横死/ Z: N8 t3 t: n0 k
1 A8 ?8 W/ a+ u+ W. v% S, W 自从郭举与窦皇后勾搭成奸之后,两人做事很诡秘,也很小心。最初的几次,他们只是趁着刘炟外出巡视的机会“苟合”。 两人总是趁着刘炟不在时经常幽会,偷偷摸摸地过上了“地下夫妻”的生活。可是,就像一条俚语说的那样:“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情),偷不如偷(情)不着。”偷情这种事,一旦上瘾就不可收拾。渐渐地,两人越来越有些收不住了。只要稍微有点机会,窦氏就会偷偷找郭举到椒房里来过夜。
: u G* G* m" O “纸里包不住火,雪地里埋不住死人”。渐渐地,两人之间的私情逐渐被宫人、宦官们发觉。宫里上下无不切齿痛恨,可人们都畏惧窦皇后的淫威,没人敢对刘炟当面说。时间长了,此事在南北两宫竟成了公开的秘密。然而刘炟一直蒙在鼓里,对此毫不知情。其实,就算有人冒死对刘炟道出了隐情,他也绝不会相信!这样的事,谁敢多嘴?+ e7 c( e" h4 {! l1 O
元和三年(西元八十六年)春,太尉郑弘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心中很是担忧。宫里的传闻究竟是真实情况还是子虚乌有,他也拿不准。但是,朝堂上的大奸巨怼——窦宪,他却是一清二楚。在郑弘看来,朝廷最大的祸根就是他!此人不除,国无宁日!
* y' l" ^" k& A: ]: q 为了劝说刘炟约束窦宪,郑弘屡次上书痛陈:“侍中窦宪权势太盛,世人侧目,恐非国家之福!恳请陛下明察!”在刘炟的心中,窦皇后、窦宪、郭举这些人,对他是忠心耿耿,岂能对他有二心!刘炟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对于郑弘的奏章全部低调处理,一律留中(即扣留在宫中不发)。8 Z c- ^8 t& B+ ~
刘炟的保密举动对于窦宪来说是根本无效的,他在各处有的是眼线。窦宪在尚书台的党羽尚书张林、在内廷宿卫的郭举,在接到了这些奏本后,急忙先后将详情暗中报告了窦宪,窦宪对郑弘恨的咬牙切齿:“郑弘匹夫!你怎敢如此!别看你是太尉,老子要想拿掉你,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可郑弘一向为官清正,窦宪抓不住他的什么把柄,只得恨恨地强咽下这口恶气。, C, q; N+ z( Q N5 v+ p
再说郑弘。他见弹劾窦宪不成,只能采取迂回战术,决计先把窦宪的羽翼剪除掉几个再说。这天他又上书刘炟,弹劾尚书张林、洛阳令杨光。郑弘列举了大量事实,指控这两人贪赃枉法、暴政害民,提出应该予以严惩法办。, i2 J/ K. u8 r/ C/ z
按照朝廷呈递奏本的规矩,郑弘的奏章先要被呈送到尚书台,然后再送往内宫。而碰巧的是,负责处理文书分类的恰恰是杨光的旧交。这个亲信看了奏本,急忙将此事禀报给了杨光。杨光看后也吓得不轻,急忙派人密报窦宪。窦宪大怒:“郑弘啊郑弘!本官原本不想弄死你,看来今天不拿出点真格的,还真是不行了!”
# j2 t/ t" B3 | Z9 n 窦宪找来几个心腹走卒在一起密谋,共同商议对策。有人向窦宪献上一条密计,窦宪大喜:“就这么办!”次日,窦宪上书弹劾郑弘:“郑弘将弹劾张林、杨光的奏章内容四处传扬,声势很大。小臣以为,郑弘身为朝廷重臣,泄露机密,应依法严惩!”7 n/ q% }# |7 @0 Y* i6 X9 X) N
刘炟览奏大怒,派人责问郑弘:“究竟怎么回事?”郑弘也是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无言以对。刘炟疑心郑弘心怀叵测,恶意离间他与窦宪之间的关系,遂于四月二十三日下诏将郑弘的太尉印绶收回,听候处理。郑弘虽然没有被正式免职,却已经意味着他是有问题的了。无奈之下,他只得依法赶到廷尉衙门投案待审。廷尉问明了情况之后,就将结果向刘炟上奏。刘炟看后,觉得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加之郑弘望重朝野,不必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小题大做。刘炟很会打马虎眼,为了不得罪窦宪,他最终也没给郑弘一个结论,只是下诏将他释放。
, D( ]: j5 O0 Z/ m# @0 V 郑弘平白无故地蒙受了如此不白之冤,心中极为气愤。出狱回家之后,他就病倒了,一连数日卧床不起。在病中的郑弘上奏刘炟,强烈要求辞职回乡。刘炟知道他是忠臣,坚决不批。谁知,郑弘因为连气带恨,竟然一病不起,眼看就要不行了。临终之前,他在遗表中说:“窦宪之奸恶,上通于天,下达于地!可陛下却对他一直宠信,天下人为之疑惑不解。天下无论贤愚,都对窦宪心怀憎恶,他们都说:‘真不知窦宪用什么方法迷惑住了圣上!近代王莽之祸,闹得四海沸腾,到今天还是历历在目!’陛下万乘之尊,肩负守护先帝基业之重任,如今却信任谗奸之臣而不顾国家安危!我虽命在顷刻,死而不忘效忠国家,愿陛下如大舜除‘四凶’一样,严惩奸臣之罪,以息人神之愤!”. n6 X8 c9 X! r, A
刘炟看到这封奏章,心知郑弘之忠,为之叹息良久。他急传太医到去给他医治,可等医生赶到时,却见郑府门前已经挂出了白幡。太医这才明白:郑太尉已经去世了!& i; }' ~% x: |+ y* Y" d
郑弘死了没几天,刘炟却又接到了司空第五伦的辞呈:“老臣年迈体衰,不堪重任,恳请陛下准允老臣回乡养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