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11 18: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 子——黑云压城7 @. \: r2 y; J- Y r! l$ r
6 C6 I) |7 K# U: V: [1 p7 q
章和二年(西元88年)正月,东汉帝国的一代明君刘炟在洛阳北宫的章德前殿去世,年仅三十一岁。年仅十岁的太子刘肇随即在窦宪、窦太后兄妹的簇拥下登基,这就是汉和帝。; G; M4 A6 M5 S; l+ T& ~4 a6 H3 c
刘肇幼冲即位,人事不知,无法亲自处理朝务。至此,朝廷的罪最高权力完全落到了窦氏兄妹的手中。他们骄横跋扈,全然不顾几代先帝订下的规章制度,颐指气使,为所欲为。窦氏族人也跟着鸡犬升天,过着骄奢淫逸的腐朽堕落生活。东汉帝国,这个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打下的锦绣江山,就此陷入了长达五年之久的黑暗中……5 a$ Z2 o9 a% j2 d* A6 i3 Q
犹如漫漫黑夜是在黄昏之后才来临一样,暗黑势力想要完全一手遮天,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算是他们的手段再毒辣,也还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A$ T$ T3 w! H- p9 n6 Y 虽说刘炟已死,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势力可以阻止窦氏兄妹为所欲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朝中正义的力量不仅存在,而且颇具实力。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二人都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威望很高。首先是袁安,此人是明帝刘庄时期的老臣,他不仅才干卓绝,而且精明干练,做事弛张有度,是朝臣中继第五伦之后最有威望的大臣,也是群臣的领袖。其次是司空任隗,其父是开国元勋、位列云台的阿陵侯任光。任隗为政清廉,很有才干。他深沉有度,说话不卑不亢,精于谋划,做事机敏,很难对付。除此而外,朝中还有一帮诸如尚书仆射乐恢、尚书宋意、太尉掾何敞等一干刺头,他们手中掌握着具体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皆是以袁、任马首是瞻。
) D2 f: R/ h5 O. Y 对于这些,窦太后与窦宪两人心里都是有数的。他们早就看出来了:朝臣们袁安、任隗两人为首,已形成了一股反对窦氏的势力,这群人虽然人数不是很多,却个个都是极难对付的冤家对头。他们非但根本不买窦家的账,而且处处与窦氏作对!但如今窦氏兄妹却是心有成竹,显得自信满满。他们的心里很踏实:印把子握在手里,我窦家说什么就什么,就凭袁安、任隗这两个老东西,能掀起什么大浪?大不了,下一道诏书让他们卷铺盖卷走人就是了。至于剩下的那些虾兵蟹将,更是好收拾!7 O: ]& ], D0 z8 i; W
可话虽这么说,具体实施起来也是有些难度的。由于窦家刚刚掌握了最高权力,但人心不附,位置还不是很稳固。要拿掉袁、任二人,只怕现在还不是时候,还需要等待机会。1 n8 L, |$ T0 @
三月十一日,窦氏兄妹操纵着刘肇主持完先帝刘炟的葬礼后,就急急忙忙开始了大的动作。十八日,窦宪出班向窦太后上奏:“前太尉邓彪人品贵重,名满天下,素为先帝所重。小臣提议,可起复邓彪为太傅,并有掌管尚书事务之权!”/ ?4 }+ M: l; }! t% V
前文说过,邓彪虽然性情忠厚,做事很有节操廉行,很得先帝刘炟敬重,此人曾担任过太尉一职,时间是建初六年七月至建初九年春上。邓彪虽有清名,颇得社会上道德家们的高度赞赏,可他在政治上却是个庸人。他一心只想落个清白名声,很怕得罪人,颇有几分沽名钓誉的味道。他在担任太尉后,做事八面玲珑,处处逢迎权贵,行政方面一直碌碌无为。时间长了,刘炟也觉察到了,感觉很不满意,这才于建初九年春上让他下课,换上了名士郑弘。而郑弘被谮含冤而死之后,窦家的走狗宋由才坐上了太尉的宝座,爬到了司徒袁安、司空任隗的头上。可宋由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没法与这两人相比,他根本不是这两人的对手在明争暗斗中始终处于下风,对此窦宪很是担忧。故而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想出了一个制衡袁安、任隗的法子:把这个老不死的邓彪抬出来做太傅,并兼领尚书台事务!7 @4 t8 f+ [: f" ^
窦宪的算盘打的非常精明,邓彪威望卓著,远在袁、任二人之上。对于这个提议,谅他袁安、任隗也不敢反对!太傅是上公,位置在三公之上,再要是掌管了尚书台,也就等于是窦宪本人在掌管。如此一来,他就把朝廷的中枢神经完全控制了。只要这一方案通过,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也只有俯首帖耳的份了!
1 J* O) j3 X0 f+ i# v/ t1 f 窦太后对兄长的提议似乎是心领神会,她自然是完全照准。窦氏这次是首次以皇太后的身份下诏:“前太尉邓彪品行端正,堪为师表。特任命其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兼录尚书机要事务。三公九卿以下百官各统己职,皆须听命于太傅!”/ {1 {9 p8 k O) h" ]* T
果然不出窦宪所料,邓彪做了勉强答应做了太傅之后,依然是我行我素,对于朝务工作万事不问。至于他分管的尚书台,具体工作几乎从来不问,故而朝务行政大权实际上完全落到了窦宪的手里!他为了杀一儆百,遂开始了震慑百官的杀戮行动。3 x& R5 Y8 `+ {! E1 c: X* H
窦宪性情急躁,一直想给冤死的父亲窦勋报仇。二十六年前,谒者韩纡曾奉了先帝刘庄之命,主审过其父窦勋的案子,导致窦勋惨死狱中。此时韩纡早已去世,窦宪为了一出积郁胸中多年的恶气,遂借故罗致罪名将韩纡之子逮捕入狱并判处极刑。随后又将其首级砍下摆在窦勋灵前,以告慰亡父的在天之灵。
: X2 B4 g8 `, D6 x 弄死韩家之子,大仇得报,窦宪真是何其酣畅快意!随着最高权力的到手,他踌躇满志,更加骄横跋扈,性情也变得更为暴烈,就连朝臣中有人瞪他一眼的微末小事,他都怀恨在心,一定要把对方弄死才甘心。窦宪为了彰显手中生杀予夺之权,接连借故杀了好些人,威震朝廷。朝臣们自袁安、任隗以下,多是心怀怨恨,敢怒而不敢言。) K) s. P( f, j8 _9 O' N
在施展完了一系列令人胆战心惊的狠辣报复手段之后,窦宪又与窦太后秘密商议,准备执行此前早就制定好的计划。
( A+ R7 q, o _' [ ~ 三月下旬,窦太后又根据先帝刘炟的所谓遗诏,宣布将西平王刘羡改封为陈王,六安王刘恭改封为彭城王。紧接着她又皇太后身份颁诏:“陈王刘羡、彭城王刘恭、乐成王刘党、下邳王刘衍、梁王刘畅一律回国就封,不得迟延!” _, B& v9 ~# P" `; t4 Z
窦氏的这手很厉害,也很高明,分明是排斥异己的伎俩。如今正值国丧期间,几位亲王都是先帝刘炟的至亲,本应至少过了三个月才能离京就封。至少,也应等到丧事完全办完才动身。如今刘炟下葬才不足十日,窦氏兄妹就要迫不及待地驱赶他们出去,究竟意欲何为?!. s, C: N& k2 d K7 a
消息传来,满朝文武多数心中伤感,就连此前一直坚持要求先帝刘炟减少给诸王封赏的宋意、何敞等人都感到意外,心中愤愤不平:“太后这么做,简直太过份了!”诸王接到诏书,心中也是万般无奈,只好屈服。他们都明白:如今是小胳膊拧不过大腿,正面与窦氏对抗绝没有好果子吃!就算他们是金枝玉叶,也会落得一个对抗诏书的罪名。倘若真的如此,轻则降低待遇、会遭到严厉训斥,重则甚至会失去王爵!几日后,几位亲王们含着泪卷起了铺盖,带着满门老小离开了京师的豪华府邸,举家怏怏地上路了……) y ?* q1 l' Y1 t( w! \7 m1 g3 f
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发生的这一切,司徒袁安、司空任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二人时常聚在一起谈论,不时地摇头叹息:“窦氏秉权,从此只怕国家要多事了!唉!”! s4 T/ g) c T) U9 a( s
这年的春天,就在这萧瑟逼人的寒风中度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