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7: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63)9 _1 q/ N  {' s; h
  
$ L4 A, ]+ ?4 z" t" j4 {  简单说一下寇准的形势乐观到了什么程度。先说他的直系手下,在东府方面,三位副手分别是:李迪、王曾、丁谓。
+ h' ^; L: K$ U8 Q: [. ?  这三位参知政事,前两人都是状元,分别是公元1002年、咸平五年(王曾),公元1005年、景德二年(李迪),在宋史中都是学品兼优的正人君子。如果说两人的区别,那么李迪就是文采风流型的马知节,关键时刻也会变成手榴弹;而把王旦去掉些过于泛溢的仁德和软弱,再加上些圣相李沆曾有的果断强硬,就是王曾。0 i4 ^7 _0 v' p" S! t, F  [
  他们和寇准都是老关系,比如说寇准两次被贬到陕西,李迪就是那边的转运使,在落难中都处得很好。王曾更近些,相当于寇准的门生。此人中状元时年仅29岁,当时寇准是宰相,非常赏识他,破格提拔,让他当上了右正言、知制诰,能和皇帝朝夕见面,很快就进入了权力的内层。. d8 n, ~8 K- Z8 t5 s
  但既为君子,就有原则。这两个人虽然与寇准站在了一起,却是“党而不群”的人。也就是说,不是什么事都顺着寇准乱来,人家都有自己的调子。但是下一位,就是既要党,更要群的人。6 @' e; T" [, U1 e, ?+ ?
  丁谓。
3 d0 X* O2 K" Q% W- K# k1 u  前面说过,他也是寇准亲手提拔起来的,这么多年以来丁谓知恩戴德,对寇准毕恭毕敬,一心想亲密亲密再亲密,不过这就犯了一个大错误。
! H+ \) |' c- }: Q6 y7 |  寇准是个欺负人的人,要获得寇准的尊重,那实在太难了。历史早己证明,你是他的上司不成,他甚至会找办法搞垮你;你是他的下属更不行,他对你呼来唤去,如使奴仆,如曹利用;你就是皇帝,他都能把你按到椅子里,何况他是你的恩人,而你还低三下四……唯有你既有才华,又有原则(别是个性,不然就掐起来了),还得自尊自重,这样才能千辛万苦地获得寇准的低头――比如王旦,那过程多艰难。
$ x" I' B1 `% P- g2 U  但无论怎样,在寇准刚上任时,东府集团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忠心不二,集体对外。5 `# x5 {) {7 ^; i  s  Z' D/ k
  
# b- G4 U( a6 B8 ^  X, E  连载(564)
9 @* x7 Y7 Y) H8 |! x  4 {+ R* d9 K! I% M+ R. E
  再看西府枢密院。/ a& N3 [5 C  q+ q
  这时的正使是老朋友曹利用。此人多年积劳,步步稳升,在上一次马知节牌手榴弹爆炸事件中,王钦若、陈尧叟、马知节这套枢密班子集体下岗,他被提拔了上来。
) \  L/ ]' W3 y  他更好对付些。不说寇准是枢密院派系的老上级,哪个上台都得拜他的山头,就算是澶渊之盟时的积威发作,都能让曹利用随时闭嘴听话。所以关系更加理得顺。
( }+ @/ O, V) [2 |  看枢密副使,一个姓钱的贵族走上了前台。钱,吴越国王钱俶的钱。他的二儿子钱惟演。钱俶这时早就死了,和李煜一样,死在了自己的生日宴会上,但那时赵光义总打败仗,所以事情没有李煜那样的嚣张,一向不为人知罢了。0 q! D! i0 ?7 B0 F) t! q" q. C- _
  小钱吸取教训,谨慎小心,基本上是用裙带关系来巩固地位(盯住别人家的女人,再舍得自己家的女人,既狠且准,肯下本钱),对谁都友善亲切,别说是寇准这样的大佬,就算是普通的京官,他都称兄道弟。
4 s; i9 b8 G( x" ~# J2 A0 @! y  所以此人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小心,海龙王钱鏐的子孙也曾经是帝王龙种,从小就生活在宫廷之中,熟悉所有的内斗武器。很快小钱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寇准在他身上栽得格外狠。
5 M, w# L# q% p4 W. u, Q& o" A  但那都是后话了,枢密院也成了后园院,现在去看皇宫内部。; E; q5 r: p5 b3 f* i
  一个原则,皇帝陛下只是讨厌寇准,可从来都没有蔑视过、或者怀疑过寇准。他的能力还有忠心都举国共见。所以现在既然用了,就是要让他真正当成大管家,是要放权的。何况赵恒的身体健康目前一泄千里,想像以前那样严密控制根本就做不到了。不放权又能怎样?事实上连最基本的皇权都分出去了一小半。" _- K" i6 S& r  Q9 o
  握在了皇后陛下的手里。( _4 W  z7 V- _, Q5 {
  所以看宫内,就是看新任皇后刘娥。刘娥现在混得不怎么样,她只找到了两个,不,是一个半帮手。其中的半个,就是她的现任丈夫赵恒,因为时常出离发呆,神智不全了,所以实力打折;另一个,就是她以前的丈夫,龚美。
: x2 P+ }4 ]0 K- M) ]  Z5 ?( c  龚美现在叫刘美了,随了前老婆的姓,诈称内兄,也就是皇帝的大舅子。要说这对四川原配小夫妻的命运还真好,抢在了宋朝的姓程或者姓朱的圣人出生前就开始了人生,不然就算刘娥的魅力再大一万倍,皇帝再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也别想走出皇宫中那块见不得光的小厅堂,因为舆论真的能杀死人!! u6 M5 P1 H" ?  Y- I" E- s
  可就是这样,刘娥的日子仍然太难过。她勉强把前夫任命为侍卫司马军都虞候,并且实际主管本司事务,把京城里的军队抓到了一半,接着再去攀亲带故找帮手,就一连串地碰壁,撞得一脸的大头包。
6 I( P- `* W, J+ g  她先是扑向了权知开封府刘综,暗示都姓刘,俺们是亲戚。结果刘综退避三舍,不对啊,皇后,俺是河中府的,跟您离太远了,不可能有亲人在宫里;没办法,过了一阵子,她又急吼吼地召见另一个大臣刘烨,这次策略改变,直接就要证据――刘卿家,把你的家谱拿来,咱俩很有可能是同宗。
2 H1 M2 Y" y( @4 F$ b  刘烨的回复非常谦恭到位,一连气地说“不敢,不敢,不敢,实在不敢……”至于怎么不敢,为什么不敢却啥也不说,刘娥心照不宣,羞怯难当,也没了下文。
) `  f7 l& y8 z& K1 y3 W( F1 a7 U  这就是一代女中豪杰初出山门时的境遇,她多么盼望着有一位实力派的老臣来做她的靠山,寇准,只要稍微有点友好的表示,立即就会赢得皇后陛下的友谊。从此内外兼修,天下无敌。  G  D- [  Q6 j# s/ _
  但是综上所述,这些所有的优势,都会被寇准在极短的时间里完全破坏,把一个个朋友、亲信都极为粗暴生猛地胖打一顿,逼到自己的对立面去。然后你死我活,不死不休,最后数败俱伤,一起完蛋……精彩绝伦,马上开演。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22: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65)( ~+ D2 _4 n; r( ~# h7 u6 l0 c
  
- q- L$ n! L6 u% n, ]) v  开演之前,要先说一下寇准的老同学,宋史中第一地方官,知益州张咏。此人己经死了,本应大篇幅多角度的介绍这位奇人的生平,但是非常可惜,地方官终究不能参与国家大事,他的事迹除非单独列传,不然没法与宋史挂钩。' Y* N4 m6 s) Y1 ?
  尤其是蜀川近20年的平静,越平静就越显示了他的能力超凡。但是也把他的神奇之处抹平,连想为他树立丰碑的人都会抓狂――你倒是让局势偶尔地乱一下啊,好让人看看热闹!欣赏你是怎样铁腕治蜀,软硬兼施的。但就是没有,当他离开成都返京述职时,留下的是一片寂静中的繁荣。
" h4 U8 c! j  L& t( Q( y8 W4 Y1 r1 ~  百姓安居乐业,天府之国早己恢复生机……这里要说的是他经过陕西,与老同学寇准相见时的事。, J% A7 A6 D& O% E' ]
  一顿宴席之后,寇准送他出城,临别前郑重请教:“乖崖(张咏号),何以教准?”注意,这不是客气话,张咏无论才气、脾气都决不弱于寇准,史书记载“咏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准过,虽贵不改。”啥时候想批他就批,从不惯病。$ h& ]% Y' C" I6 B& p/ r5 F
  这时张咏留下了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
3 [4 J9 W) P2 N. _( R  寇准立即去读,结果看到了《霍光传》中近尾处的四个字:“……不学无术。”寇准笑骂了一声,“好你乖崖,竟然这样说俺。”然后扔掉书本,继续我行我素。5 e  H* |" B& k% l; S6 E
  想来张咏一定很郁闷,我让你看《红楼梦》,是想让你去悲叹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可谁让你去研究宝玉和袭人是怎样偷情的?!霍光,是汉武帝刘彻的托孤臣子,汉史中最锋锐难当的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此人富贵终生,权倾天下,都达到了废立皇帝,让汉室27天出现皇位真空的程度。可他死后,霍家被灭族。4 _2 X: n1 U$ u3 u
  这明明是警告一下寇准要小心做人,不要锋芒太过,不然就算达到了霍光当年的政治地位,也终有一天下场悲凉。更何况你寇准终生都别想做到霍光!6 U0 X* J2 n+ N. i
  那么请注意,在继续介绍寇准是怎样施展“化友为敌”大法之前插进张咏这段,就是想让大家带着一个问题来观看事情的始末。问――寇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行事这样颠三倒四,像个疯子一样的毁灭自己的人生?
. Z# u) D$ C4 l% v4 m$ P  真的是骄傲过度,目中无人,还是别有隐情,他心里有些其它的东西,让他没法与当时的整个文官系统相融合,直到他再次落魄出京,以失败结束自己的一生?5 V5 F6 N8 h- H2 H* O9 ~5 _
  
9 j3 r/ }, z- a3 A) r: k4 {* B" t  连载(566)
6 q3 l. j3 A# K- r5 _: w  
9 B, N+ A" k  k2 Z% E( l  砸人的行动是分期分批,与时俱进的。先从身边人开始,丁谓首当其冲,有两件历史记载的小事,可以说明寇准、丁谓之间的前恩后怨。
1 c& L, d+ |) b4 i7 b  说过去进行时,那是在寇准被贬到陕西给国家守大门的时候。那时歌舞照旧、宴饮照旧,某一天,酒席设在了户外。当时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乌鸦齐飞。就见寇准突然长叹一声:“唉,众位请看那群乌鸦。如果丁谓在此,一定会说那是一群……‘玄鹤’。”
  Y  f' M/ @5 b& e: r  一语道破天机,丁谓这些年步步高升,凭的就是不断地报祥瑞,再使出浑身解数来给皇帝造宫殿。这两样让全天下人都恨得他咬牙切齿。因为实在太费钱了,百姓们的赋税越来越重,换谁谁不急?寇准的心里一定在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听圣相的话,要执意提拔这个无耻的小人!
( F$ G. T# e8 s- ?  有了这个前因,才能对现在进行时的后果有个理智的判断。
8 n6 ]$ W- ~* c% H2 M* G- s  历史记载二。话说大宋朝东府宰相集团为了工作的需要,每天的午饭都要在政事堂里就地解决,这一天喝的是菜汤。寇准长须飘摆,埋头苦干,结果抬头时就发现胡子也喝得很饱,这时说时迟那时快,参知政事丁大人突然启动,抢在了所有的侍者之前,蹿到了寇准的桌前。然后取出手帕,为长官细心抚拭。# l$ s% W9 S4 e' z3 `+ c
  很敬爱,很体贴,却不料长官大人呵呵一笑:“参知政事就是为长官揩须的吗?”一语成谶,据说“溜须”一词从此诞生,流传四方,同时也让丁大人的行为永垂不朽。3 L! [& o  h4 Y! }
  回到当时,丁谓痴呆呆僵立,周围无数异样的目光,那里有他平级的同志,王曾、李迪。可这份屈辱、自找的屈辱让他再也没法在这两个人面前抬头;更有太多的侍者,转眼间这些下人就会把副宰相如何自取其辱事传播四方,而且必定会添油加醋!
5 w# ?6 G1 m) o# L7 M7 u  尊敬和感恩瞬间消失,一切都不必回报了,官方史书确认,这是丁谓怨恨寇准,并且结党陷害寇准的具体起因。这应该没错,但是有一点,从此之后,丁谓己经恼羞成怒,欲置寇准于死地。但是在寇准一方呢?
( ^% d. [% X1 u  ?' W  真的要处心积虑,搞垮做掉自己的政敌,会在一件小事上先出口恶气吗?那叫打草惊蛇,低劣得不入流的把戏。寇准就算再怎样疏狂,也不会幼稚到这种地步。只有一个理由,他只是想折辱一下丁谓,真的只是出口恶气而已,根本就没想过丁谓敢成为他的敌人……
4 g+ X7 H' s8 m: T  那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丁谓这时己经有了怎样的政治能量。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22: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67)' `) O5 D. X: e4 w2 r9 V- t
  
% |1 x6 j7 A5 ], X/ J" o# d  丁谓多年以来时刻掌握着宋朝的经济命脉,熟练程度和人脉关系都己经到位,再加上现在的副宰相位子,可以说己经具备了登顶的实力,差的只是最后一步。
5 G/ e" p- |1 w3 h( X2 G2 [" u  但这只是说,他在正常进行的仕途中,快要接近完美,可如果要与寇准作对的话,他差的还太多,简直没法动手。( p: t) q% `! b. s  n
  因为威望与资历。
  g5 O3 d* ~4 h# K% Z  寇准少年得志,成名时未满30岁,东、西二府外加三司,宋朝顶尖的官场没有他没坐过的位置,仔细说来,在宋初三代以内,除了他,没有第二人。并且在澶渊之役中专权独断,胁迫君王上战场,安定整个天下,这在春秋战国之后的人臣之中,也是极为罕见的。3 k8 L. o, {7 h
  试想,要扳倒这样的人,仅仅当了10年多的钱粮大管家,就觉得够份儿了吗?丁谓很清醒,决不乱动弹。他照样每天正常上下班,笑脸迎人,就当那天的事没发生。可是暗地里加紧活动,主要是寻找能压倒寇准的势力。
/ c% y% _5 z( y, Z7 t2 F- Y  这很难,但目标极明显,直指后宫刘皇后。除了她之外,帝国之中没有人再是寇准的对手。但是怎样操作呢?刘皇后是需要帮手,急到有些饥不择食,但要长远合作、精诚合作,且合作的内容是搞掉比自己势力威望强万倍的首相,试问皇后陛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3 d: [# j8 N. d& k  要拉关系,为什么不拉首相?别去想后来刘娥成了什么人,那是后话。自古以来皇后被臣子算计到身败名裂的数不胜数,刘娥没必要非趟他这个混水。6 i9 a5 _& i! x2 K4 z" ^2 t
  于是还要等,有些时候“静待敌变”是唯一的正解。你的敌人会自己露出破绽,只要你有耐心。丁谓是有福的,他的敌人不是李沆,不是王旦,更不是王钦若,以上三位都非常慎密。寇准风采绝伦,倜傥不群,时刻都有好玩的事发生。
* g4 X6 T* b; V' _# b' d# C  
/ x/ W! k5 _2 N: {  连载(568)
7 W8 H3 v/ M; V) [9 V8 S  
6 S7 r0 g0 ~  R% e9 T3 Q+ r) @7 [  时间进入公元1008年,宋天禧四年。这一年的主旋律是赵恒的身体垮了,神智加倍错觉,有时要请长假休息。+ ?4 n9 A/ O" U$ T, c* a
  宰相的责任更大了,看不同的工作手法。同样的局面,换了王旦,一定要极力求稳,一切以安静为主。但是在寇准,就要加倍工作,替皇帝挑起大梁,其主要的方式就是要明确他的崇高地位。
; B/ K. O1 n, e  说一不二。
' o& W. `+ {" o  v& j, ^  他先是揪着曹利用这个“傻大兵”的小辫子不放,一直按照澶渊之盟以前的工作关系办事。但是“居移气、养移体”,曹兵兵也是10多年的枢府大臣了,没有脾气也有了怨气,凭什么西府长官要被东府的首相这样欺侮?英雄不问出身低,寇准,你欺人太甚!
- p3 b* i0 D5 I! ~4 A; A) @  忍无可忍,他悄悄地站到了丁谓的一边。这一下,连同他的副手钱惟演也跟了过去。而且小钱的办法独特,他把丁谓的女儿娶了过来,当了儿媳妇。这样他就与丁大人变成了除了血亲以外,人世间最牢靠的私人关系。而更妙的是,丁谓还借此与刘皇后突然拉近了距离。
2 k& i8 V( _$ {* _- u  H  钱惟演在这之前,把妹妹嫁给了皇后的前夫刘美。这样一个小小的换亲举动,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极其私密的小圈子,外人想插都插不进来。后宫开始倾向丁谓集团,但是仍然小有摇摆,因为寇准还没让皇后陛下绝望。. W: |* E9 ^* i3 u/ V% D; x
  时间进入四月,决定生死荣辱的关键时刻就要到来,寇准在这之前,终于做出了他此生最大的错事。邛州上报,当地官员王蒙正霸占盐井,断人生路,请示怎么办。寇准依法派人去调查,查明确有其事,那么没什么好说,惩办。
' m  _+ C( h" ]  但是王蒙正的背景你查了吗?那是皇后前夫刘美的儿子的岳父。关系七扭八歪,可说到底那是皇后陛下唯一信得过的直系“亲人”!在巨大的官场规则面前,是保持住细微处的正义重要,还是稍微变通一下,或者卖皇后个面子,放过了事,或者警告一番,来个亲切的耳光,哪个更和适一些?
3 ^/ K7 Z1 a& h( e- N$ a1 o+ s  寇准选择了正义,盐井物归原主,而他,丢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18: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69)
6 @" }+ [* }3 {* J  
0 `4 T/ z% t( G! H0 n  刘娥俏生生地坐在皇宫的深处,向着不远处的政事堂冷笑。寇准,说到底,你也是我的臣子,真的以先帝、今上都奈何你不得?
* ]5 {7 E- s* R, p2 A5 X  且看一个女流之辈让你怎样去死!8 z3 S4 J" \& Y# d) m. ^' C
  命运之轮开始旋转,话说某一天,病中的赵恒头枕在贴心太监周怀政的大腿上(亲信!),突然叹息自己的身体,说病深矣,国事烦多,太子要是能监国该有多好。  z) |# A, w) _- q+ K6 A  [
  周怀政就像接了个家常话一样,随声附和。但天大的事情就这样被定了下来,赵恒似叹息、似惆怅,他亲口说出了要11岁的小儿子赵受益当家作主。当天,在他昏沉入睡之后,周怀政轻轻地站了起来,立即出宫去找寇准。
% u/ h% F$ e8 ^  c) N8 @  悄悄地把刚刚发生的一幕小心报告。注意,这时他表现得完全就是个奴仆,一个太监在正常的为皇帝传话而已。
1 z- c+ u1 R. X. @4 U  而且顶级国事,传给了顶级大臣,一切都无可非议。
  q: F+ r- x0 ]8 w3 p  可在寇准的心里就是另一回事。他震惊,事情太突然了,皇帝还没死,可太子要监国,而且是宫中的太监来传的令。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时间返回近20年前,他自己曾亲口说出过这样的话――“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不可;谋及中官,亦不可……”
5 I' D3 [, y2 b" F7 e7 z! M" j  这是他当年回应赵光义立太子时的话,这种事随时都会变成一场政变或者阴谋,那么这时的周怀政可信吗?
; S6 N! r0 ]& k0 I  寇准选择谨慎,他选了个机会,单独地谒见了赵恒。君臣四目相对,法不传六耳,这时他才郑重询问,皇帝千真万确地点了头,保证确有其事。
- m! S, W% M: k. w" J  q6 q  寇准勉强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好运真的来了,太子还小,皇帝病了,皇后……哼哼,那个村妇,国事与她何干,天下之事非首相更待何人?寇准立即就进入了角色,他马上跟进,说陛下,立太子监国再好也没有,只是还需要正人君子来辅佐。可是现在的参知政事丁谓就是个又奸又滑没有操守的人,决不能让他靠近太子,请罢免他另选贤人!
9 E  T2 l4 E$ p  兴奋的期待,一瞬间之后就超级兴奋。皇帝这一天非常爱他,无论有什么样要求,都一律同意,概不驳回。当天寇准离开皇帝急速回家时,一定快乐得飘飘欲仙,多年的宿愿突然实现,全新的人生在等着他,由他拯救过的宋朝就要由他来管理,只需要他把程序走完。
6 P3 a: L  l5 z  
- ]1 C. e3 h' M# @$ q  连载(570)0 x: }! _' f$ Z# o# Y& q
  
( G7 ]% t6 k4 L, f: F7 O( E  加班加点把太子监国的诏书写出来,然后再突然公布,要达到让所有人都只来得下跪,想不出任何方式的反对。这样才能大功告成。% B* `# b' }6 v) r
  要知道这事儿等于把皇帝的权力转移,尤其是皇帝还病着,信不信每一个大脑都会有自己的解释。真要乱了,别说寇准本人吃不消,那甚至会影响到太子的前程(后来果然)。
3 Y/ t% |. s& W- V1 d' i+ o! i0 M# ]1 n  寇准的经验非常丰富,他悄悄地约来了自己的老朋友,在澶州城头上都一起喝酒的杨亿。如此这般,你的明白?杨亿心领神会,这和他想的一样。要振兴大宋,只有让寇公掌权,才能把这10几年来污七八糟、群魔乱舞的世界清洗干净,回到太宗陛下,甚至太祖陛下时的盛况!1 j6 F% I7 C6 w" \+ ?
  为此而努力。4 {# ~1 Y+ t3 H/ J2 }8 Z
  尤其是寇准还答应他,将以他取代丁谓,新的国家里有他的位置,可以大展抱负,为黎民苍生造福。当天两人散了,各自怀着激动的心情分头做事。
# H  f2 N' w% I! u( |! D/ T  说杨亿,历史有两种记载。一个是说,他深夜回到家,秉烛挥笔,精心构思,连仆人都不让靠近,就为了怕走漏了消息;第二个,是说他写完之后,心情大好,正好他的小舅子来访,闲谈中他憧憬着美好的明天,于是脱口而出:“数日之后,事当一新。”
. @5 Q/ D( P. V$ R2 v& |  s  该小舅子心领神会,然后激动得无法压抑,他也像杨亿一下,“语稍泄”,就是说最多只找了个亲近的人,稍微透露了一点。0 c. E1 X# u/ u
  说寇准,他的激动例来是李白式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必须得有酒!结果他当天很幸福地喝多了,还把为什么这样幸福全盘地交待了出去,以便大家都幸福。
+ ~4 ]6 ]: ^  ]* ?! Z8 O% J  泄密了,但无论是哪种,是他们俩谁犯的错,范围都很小,至少都在自己的家里。但是结果却是死对头丁谓瞬间就知道了,此人马上行动,坐上了女人出行时才坐的车子(女式遮挡更多),去找自己的同伙曹利用、钱惟演,还有后宫中的那位活神仙……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5: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71)9 F/ U0 l1 E! y) X
  
! }& b8 [+ I, b2 M2 z+ i  寇准败得无话可说,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他的一举一动早就都在丁谓的严密监控之中,而丁谓要做什么,他一来不知,二来没法阻挡。4 l9 E9 Y$ M. C" u7 c
  丁谓找到了同伙,同伙们联袂进宫,刘皇后转身就找到了丈夫,一句话就让赵恒恢复了神智――你的皇位要丢了!
2 F" o( ^) W3 H5 i6 C9 j# n  寇准在造反,要立你的小儿子当皇帝,你和你儿子都会变成傀儡!( t" M( Q0 v! A2 D: R* `
  严重的刺激听说可以让人失忆,赵恒一下子振奋了起来,但是把之前怎样答应寇准的都忘得一干二净。罢免寇准,立即进行!% ?- h' _# H) P
  这时天己经晚了,百官早己下班,但丁谓等人开动脑筋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既有权力写诏书,又有理由深恨寇准的人。晏殊,这位当年的江南神童己经是宋朝的知制诏了,就用他。
3 [# `: h- e! J8 U, e  却不料晏殊一口回绝,任免宰相的诏书,我不够资料写,那是翰林学士的职权。然后转身就走,但决不出宫,就静静地坐在殿外,让谁都看得到他,就此沉默。态度很明确,我不参与,但也决不坏你们的事。
& |2 D% X4 }9 C2 m  这时天色更晚,丁谓等人百般无计,结果看向了钱惟演。小钱,没办法,你重操旧业吧。虽然你己经不是翰林学士,而是枢密副使了,但为了阻止大犯规,一个小错误无所谓。可钱惟演毕竟曾是宋朝的顶尖笔杆子,瞬间想到了更严重的事。) }+ A5 o) |5 K7 o! n, z
  陛下,罢免了寇准,首相让谁当?国有千事,决策一人,从来都是边罢免边任命,这个位置必须得有人。但赵恒的回答,更暴露了这件事的底蕴。他使劲地想了又想,才说出了这么一句话:“那就再等一等,稍后再议。”
& H( G7 P% ?6 j: `  真要是政变临头,还能容许你再等?!真要是赵恒还神智健全,连个首相的提名都说不出?!但这件事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f" i4 Q( k' P6 g1 U
  寇准在当年的7月9日被下诏罢免,直到9月份宋朝仍然没有首相,真的创了一个纪录。但是5月――7月之间这段日子呢?杨亿的太子监国的诏书一直都没写出来?寇准在近60天的时间里仍然身为首相,他一点都不知道自己随时都会遭殃的命运?. v- p/ Q; E" N) M7 f
  到底挣扎过没有,以他的性格不会坐以待毙吧。可宋史的官方记录中没有任何记载,这事平静度过,只是有人上班,有人下班而已。6 f* h8 W6 y, `: \* O7 ^, A1 _% r
  
. k: \% f2 w2 Y7 H  连载(572)
3 K- {. {2 M; W4 e2 m  ( a: w, P. x. D' t3 b/ q
  寇准被罢免,其结果是敌我双方都非常失望,忐忑不安。看刘皇后一边,寇准虽然没有名份,但他还留在京城里,此人只要不死,就算彻底消职为民,都一样具有庞大的号召、甚至是煽动力。9 K7 ?: F# F: q0 P# m4 s
  何况李迪、王曾等“寇党”还在副宰相的位置上坐着,威胁仍然存在。4 f- U2 R5 M$ T, I, Z2 e4 G
  看寇准一方,最失望的人痛苦在皇宫的深处――周怀政。此人费尽心血把寇准推上前台,再制造出机会让太子名正言顺地接掌全国,这一步步走得是多么的稳健又迅速。可要命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谁知道大名鼎鼎,像神仙一样伟大的寇准、杨亿等人竟然犯了幼儿园里的错误,连起码的保密工作都做不好!
4 C; }) [% a" H( c( k" q/ O  尤其可恨的是,寇准等人败了,一样的高官厚禄快意人生,可他一个只能生存在深宫中的太监从此就暗无天日了。刘皇后的报复比寇准的罢相制快得多,周怀政被隔离,事发后再没和皇帝见过面。这就等于掐死了他的生存之路。9 k: _# g+ t9 a! e/ X
  那是皇后,而且是太子的“亲妈”,他一个太监,尤其是连皇帝都见不着的太监,永远都别想把她怎么样!他先是选择了忍耐。但皇宫外面又及时地发生了另一件事,让他连忍耐都做不下去。; [) s7 k- V8 u! u- Z8 I& c
  8月8日,李迪当上了首相,而且是太子亲自选的。6 {# f$ `5 ~' P" J! f; e% E! T
  当时赵恒勉强支撑病体,召集大臣议事,当众要求李迪上任,可李迪不干。这时才11虚岁的太子突然走了出来,向父亲行礼:“多谢父皇,让李宾客做宰相。”李迪,本就是太子宾客,与未来的皇帝朝夕相处。# E8 }$ K) g; F9 M
  赵恒微微一笑:“太子都这样说了,李相,你还要推辞吗?”" n7 i" h" ^; }+ ]2 e9 d+ `
  李迪就此上任。可这让丁谓等人大失所望,怒火中烧,妒火中烧,必须得找个出气的。寇准、杨亿的目标太大了,正好皇宫里有个死催的太监周怀政!可有志不在年高,心狠不需要胡子,周怀政敢于策划首废立相、太子监国这样的大事,他身边早就有了一大批死党。
* i- l' L5 X  r* ~% @  难道要等死吗?唐朝的太监能在甘露政变中奋力反击,把朝中的宰相、将军等大佬杀得满街都是,彻底达到随意废立皇帝把持朝权的程度。那么宋朝的太监就狼狈到只能忍辱偷生,连在死前连奋力挣扎一下都不敢?!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9: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73)
$ }3 ]0 M  b1 P+ J' ^9 y& y( }0 e( o  : ]' {. Q8 f$ ?
  周怀政纠集了自己的同党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閤门祗使杨怀玉等人,决定在8月16日这一天发动政变。内外同时进行,杀丁谓、废刘娥、扶太子即位,让赵恒去当太上皇养病,首相仍然让寇准当,这样天下一新,宫里宫外一新,对宋朝对他对谁都很好!
3 |3 k5 K( _  z7 l% L8 ^  但是很遗憾,周怀政忘了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他的同伙是因为什么才投靠他的?拜托这是宋初不是唐末,太监别管怎样尊贵显赫,都还只是皇帝的宠物,别人听你的,是因为你让赵恒觉得可爱!
/ ]) o& {8 n, O) w( p  那么这个浑水是不是继续趟,就要大大地讲究一下了……结果在政变的前一天夜里,杨崇勋、杨怀吉终于临战崩溃,他们悄悄地跑到丁谓的府上去告密。丁谓再次坐上了女人的车子,又一次半夜跑路去找同伙。! a2 y  @, J6 \' s
  后面的事再没有悬念,第二天清晨时分曹利用进宫,以枢密使的身份预先平叛,把主犯周怀政抓获。周怀政死了,明正典刑,公开处斩。可他的剩余价值超级庞大,丁谓等人无比的珍惜,事情被推回到最初的源头处,从“乾佑天书”,也就是周怀政诱惑寇准时开始,把所有的当事人一一清算,哪个也别想跑。
$ Z- X% s) a' Q4 O5 z6 G, J0 Q  一连串的高官被清洗,计有枢密副使周起、枢密直学士王曙(寇准女婿)、閤门祗使杨怀玉、签署枢密院事曹玮、翰林学士盛度、知开封府王随等等近数十人,其中有大臣有武官更有宦官,有亲寇派也有中立派,反正所有非丁谓系完全罢免或者贬官,其中的重点有两个人。' x& |3 O0 b8 W8 h2 `( h9 d
  一个是朱能,那个当初以道术进宫活神仙。此人强悍,他杀了专门来传旨处罚的太监,然后率部叛逃,公开造反。宋廷派兵追杀,朱能在众叛亲离之后只好自杀,他的11个部下被活捉,先被钉在木桩上示众三日,然后断四肢再斩首,仅次于凌迟处死,是宋朝史上少见的血腥场面。
% M' f- p5 y1 t+ M% k  另一个就是寇准,最沉重的打击留给了他。& z  u; B& s1 E
  
: f, g4 B/ c# a( }  连载(574)' }& O3 `  a4 G0 {0 x, Y
  & E  I0 U9 ^$ O; U
  在事发当天,也就是刚刚逮捕周怀政的17日稍晚时,寇准就被彻底打入了深渊。他的官职从大宋首相被降为太子太傅、莱国公(刚罢免时),再降为太常卿、知相州,变成了一介地方官,而且勒令即日离京,不许逗留。- d# D5 A. H1 S) n) ~! s
  寇准走了,相传那一天京城民众自发送行,人群簇拥,连马都走不动。这时寇准悲愤难抑,突然挥鞭抽马,“皇命在此,我都不敢逗留,你还敢不走?!”围观者一片叹息,但在寇准的心中,却没有怨恨皇帝。因为他下面说出的这句话。- i) Y: n; w! q
  寇准流泪了,他对送行的同僚说:“你们有空替我问丁谓,我寇准哪里亏负了他,竟然要这样害我!”无言叹息,寇准竟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才败亡。他就这样走了,京城里的是非风雨却刚刚开头。, o2 c+ r, s( l) b
  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宰相,又一批新人登场。但这都是小事,无非是丁谓、李迪等人走上前台。真正的重点还在太子。
6 E& O6 _* [  B, z/ _. Z; d  试问如果周怀政成功,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谁受益谁犯罪,矛头直接指向了11虚岁的赵受益。这时的赵恒很可能彻底糊涂了,有人提醒他太子也有谋反的嫌疑,他的反应居然是立即愤怒,要儿子付出代价。" g  ^1 L& o  Z( ]+ m! u- e
  这时李迪走了出来,问了他一句话:“陛下,您还有几个儿子?竟然想做这样的事!”赵恒才突然警醒,此生只此独子,继承祖嗣,送他本人进太庙的,只能是这个孩子。& J3 f; L) M/ n2 K2 n5 @9 Z* l( y
  爱心开始出现,一个老问题摆了上来――让太子监国吧……不知道寇准和周怀政会不会在阴阳两界同时抽搐,浑身发抖。居然是这样啊,您也能想到这个?思前想后,寇准等于是被赵恒和他老婆出尔反而、前后夹击给玩死的,周怀政更惨,史学界对他的定论都没法统一。$ e) W2 c2 K, s
  他完全看清了当时的弊病,要把太子扶上去,可该死的是用的办法却太犯规了,哪有“忠心”的臣子这样体贴现任皇上的?居然是勒令赵恒退休!可赵恒的身体真的不等人,他自己在片刻的清醒状态下主动召集大臣,在承明殿正式下诏,从此太子在大殿听政,皇后在宫内详断,一般的日常事物,就全交给他们娘儿俩了。/ j# ^+ u' H, e
  全体朝臣同意,并且宰相、枢密群落集体建议,要求政事党、枢密院的两府高官们,从此都兼职太子东宫的职称,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在太子的手下办事。
; r9 w! {( m1 P; t# B5 z4 `3 V9 @  很正当,赵恒同意。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的命令仍然还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皇命。# [$ W. Y0 H% {8 e! A
  可关于这些暂时性、过渡性的职称的评定,又惹起一片轩然大波,好有一比,“可惜金瓖玉,变成大砖头”,有时候人急了,真能舍得用花瓶砸耗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22: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75)
8 [% u  y8 m0 _( g0 t& C! y  
: l; _! q% A3 }: C4 N7 f9 |# r  丁谓生平第一次做出了“丁谓”才能做出的事,从此一个比王钦若更刁钻,比寇准更霸道的人正式诞生。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人随便用什么都能打击政敌,堪称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无剑而胜有剑……
1 Y' }! X# d- @" f7 G  p" ?" j  o7 E, F  先看两府大臣兼职太子东宫职称的名单,就这么点事,他就能把寇准派系残余的势力打压到底。具体的官职名称超复杂,简单点说丁谓晋升为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师;李迪为中书侍郎兼左丞,再兼太子少傅;其他的如曹利用、冯拯、钱惟演、王曾、晏殊等人也各自加封,但问题就出现在了李迪的身上。0 g1 ~# h1 G5 o4 r9 B4 l
  李迪己经是首相了,他至少得是中书侍郎兼尚书,兼左丞一来没这个例,二来不升反降了。通过这个名单,就会在未来的新皇帝的排班站位上大占便宜,把刚刚上任没几天的大宋官场重新洗牌。
& [3 g- c. `2 [. q/ g# y4 ]  并且这样做时,丁谓没跟任何人商量,完全一意孤行。这就等于把李迪等人逼进了死胡同,如果再听之任之,就别想再做人了!可是想反击你得有办法,丁谓那边的势力己经内外结合,连寇准都只能乖乖等死,李迪有什么辙?! e# D6 y. v$ K9 \. D8 r
  思来想去,李大状元记起了一位曾经轰然巨响,把王钦若炸成碎片的仁兄――马知节。然后就信心倍增斗志旺盛了。很乐观,马知节当年只是枢密副使,都能达到那样的效果。现在他是首相,如果自我引爆的话,丁谓是不是会碎得比王钦若更加的彻底?1 v" J3 `  F8 g% Q. P4 \' O
  说干就干,先在政事堂里开练,导火索就是丁谓的老同事、后来并称为“五鬼”的林特。也是百密一疏,丁谓在名单完成后,才想起要为林特争个席位,并且相当的高,是枢密副使、太子宾客。李迪一听就火了,果然不出所料,真的要欺人太甚了!
- `2 e5 ]# p2 o: ^2 ~) w" c: V  ――丁谓,林特去年晋升右丞、今年晋升尚书,这些你跟我们商量过了吗?他是个什么品性,朝廷内外一片骂声,你居然又把他提升为执政大臣,还兼职太子宾客,这像话吗?况且你刚拟定好名单,马上又改,成何体统,你到底会不会当官?!
* l$ w7 e$ H- u$ y: r/ ?) [6 f  越吵越火,李迪竟然抓起笏板,就要冲过去。眼看着宋朝版参、众两院议员的全武行打斗马上开演,其他的执政大臣们连忙拥了上去,各分派系,把自己的老大分开。结果是丁谓跑了,直接去找皇帝,那里应该能安全点。
0 S7 v  k. F  a% k- X" q, J  
. a' H1 n# ?! |7 s  连载(576)
, ?! n% L1 v. U5 Y2 d* F( k; M9 z  . d$ h) Q# D& j0 ?8 [. L! O; t% S7 g
  这正中李迪下怀,要的就是在皇帝边上点火!李首相跟踪追击,杀奔长春殿,把副相、皇帝一锅端。当时病中的赵恒有些闲适慵懒,心情还不错,他看着气势汹汹的李迪进入大殿,自己拿起了一张纸:“爱卿,你们研究出来的东宫署官的名单我己经看过了,不错,就这样频发吧。”% a) |; w3 I! W! B* U$ U
  火上浇油,李迪瞬间爆炸!
  |7 l; I/ U9 j& o  这不对,皇上,这名单有假,臣恳请不担任拟定的兼官,丁谓是个小人中的小人,他这样这样的邪恶,那样那样的混帐,您不信吗?就以林特为例,他的儿子前些时非法用刑,伤人至死,死者家属告状,却投告无门,都是丁谓一手遮天搞的!
" K  m: }& y. N' W7 B3 B  这时大殿变成了菜市场,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钱惟演、冯拯、曹利用、王曾甚至后宫的刘皇后都被惊动了,紧急赶往事发地点。眼看场面变大,李迪突然间又变身成为一挺******************,扣动扳机向四面八方扫射――陛下,丁谓之奸不是个人现象,这些天来寇准无罪却被贬黜、朱能造反的事也不应该公之于众、东宫太子的兼官就算要搞也不应该这样的兴师动众。你,对,钱惟演就是你,你是丁谓的亲戚,按例你应该回避,根本就不能担任执政大臣,可你也当上了,必须辞职!你,冯拯,多年的老好人你装什么?你和曹利用都是丁谓的同党,一伙儿的就是一伙儿的,光明正大的站出来!你们这一群小人……
. E. L& ^9 T# o  H. S- e4 E  事情就这样搞大了,李迪是要把丁谓一党一网打尽,拖着他们所有人一起返回基层去当农民,哪怕是彻底罢官!当天他的目的看上去达到了。赵恒震怒,把他和丁谓都赶出大殿,留下了其他的执政大臣,来商量这件事怎样了结。) D5 j0 ^) p" Y' v: j- b0 f" @
  结局:翰林学士刘筠起草诏书,将李迪、丁谓各降一级,罢免宰相,调外地任职。具体是李迪任郓州知州、丁谓是河南知府。玉石俱焚再次奏效,李迪胜利了。6 M5 [$ C6 d7 {& h6 ?9 V
  不过很可惜,丁谓是大宋官场从没出现过的动物,曾经管用的那些招数,在他身上统统失效。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77)' S9 Q) i& T& e! M9 h
  
# V: q0 {' y4 D* u* \  宋朝很仁道,京官们被罢免之后,除非十恶不赦,特殊勒令立即出京的,基本上都可以缓收行李慢告别,路上更可以游山玩水当个公费的行吟诗人(后来苏东坡就这样),至于宰相们更是这样。8 ~8 b9 F& x: \7 o8 u1 ?8 F
  所以丁谓被罢相之后,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留在京城里,没去河南府报到。一线生机就这此出现――那份由他起草的执政大臣兼东宫太子的职衔名单。它仍然有效,毕竟皇帝的病和太子的监国都是现实状况。7 j6 S7 e) Y: a; i' O% j
  赵恒把他找进宫去,问他名单到底还有没有疏漏,并且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那天的争吵上。丁谓很委屈,他请皇帝回忆一下,那天他是逃出政事堂,到长春殿来避难的,可万没想到李迪居然不顾君前失礼,更不管陛下正在病中,来了个跟踪追击,简直是残忍加暴力,其行径让人发指。而且您都看到了,臣自始至终都没有回过嘴……
& Y& d7 I4 F* T8 M; F1 d  让一个心脑疾病患者回忆,高,实在是高。估计赵恒能想起的,只有印象最深刻强烈的那部分图像,即李迪口吐莲花,四面喷射火焰,长春殿内外无一幸免的壮观景象。唉,丁爱卿,也难为你啊。赵恒点头感叹,同是正在难受人,来,赐座。
1 w: U( \, a& k  c  事情就从这个简单体贴的小命令开始质变。当小内侍搬来座位时,丁谓和缓但坚决地说了一句:“陛下己有旨,复臣平章事。”皇上己经下令让我再当宰相了!你们看好,这个是圆墩,是给一般官员坐的,我要的是宰相的传座――木杌子!
( I" X5 ~- B; D( C% p5 s. k5 A, j  当面撒谎,可皇帝没有追究,内侍也没敢拆穿,这看似丁谓在冒险,他欺负赵恒神智不清,而且赌了一把一般的小太监不敢多嘴多舌。但是细想,就可以看到丁大人的计算既准且狠,是胆子,但更是智慧。; G- C% x# y/ q% ^% k! U# z
  赵恒的昏病在寇准下台时就很清楚了,时昏时醒,就算被赵恒当面抓住,也可以推脱说前一瞬间您的确是那么说的,您有病,您不知道?这样绝对不会有死罪;关于内侍们,就更简单了。刚刚杀了一个周怀政,丁谓这时就是太监们的噩梦,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不开眼的敢到他面前找死。
& W" Z! g3 g8 F- G4 P3 \  何况还有刘皇后隐藏在幕后,不怕丁谓也怕刘娥。# Y" Y% ?& d2 w# P
  所以稳稳地坐在了木杌子上的丁谓在下一瞬间就敢做出更大胆的事,他起身告辞,马上就重回政事堂上班。并且随后就有太监出宫宣布,诏令丁谓重回东府,位居首相!/ h7 ^; I/ @; J9 [3 i
  " u3 L. o" }. u9 s: u: r
  连载(578)3 C( g# X% T8 |. g6 X; L; Y5 [" @
  ! d! \" @5 Z/ G0 p4 t4 t9 n
  瞒天过海,当初寇准就是因为赵恒的昏病,才被当成政变的主谋赶出民京城。可同样的病,在丁谓的眼里就是机遇,他居然毫发无伤,重新上岗。" p( o) W; D0 B
  很儿戏?那么看李迪,就在这前后,他一样得到了单独面对皇帝的机会。但他走进去时是郓州知州,出来时还是大宋朝的前宰相。政事堂与他无缘了。/ {" \! f" F- A0 B
  究其原因,他和寇准都差了一个人,刘娥。寇准是要废掉她(至少周怀政是要这样),而李迪也差不多。不久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赵恒突然发火:“昨天夜里皇后把人都叫走了,只留下朕孤零零一个人!”
- i) F* C9 |* V* E  ~0 N  病人单独过夜,这是平民百姓都不能容忍的凄凉事,但大臣们都敢怒不敢言,人人都清楚,刘娥当时就隐身在皇帝身后的屏风里。但李迪站了出来:“陛下,果有此事,为何不依法处置?!”
, Y, ]) r% F* M* a  多正义,但又多悲哀,他话刚出口,赵恒就神思恍惚地接着说:“没、有、这、回、事……”寇准和他的朋友们都一个命啊,都是这样被赵恒的超级记性给活生生玩死的。尤其是李迪的这句话,真的被屏风后面的刘娥听见并且牢牢地记住了。7 H4 [8 P# e( E% z3 v2 B& _
  罢官诏令重改:丁谓官复原职,并且升任首相;副相是冯拯;枢密院一边原职不动,曹利用、钱惟演把持大局。李迪被勒令即日出京,到郓州城报到。
9 i4 }3 B5 o1 P6 N  计算一下成果,李迪的自爆案发作后,己经把当年的寇准派系炸起支离破碎,留在朝廷里的只每剩下了一个王曾。王曾是很怪的,李迪的事他半点都没插手,是君子党而不群,他根本就不喜欢,所以不支持?还是说他早与李迪有过约定,李迪和丁谓同归于尽,把宋朝未来的东府相位留给他,由他来清洗官场,达到一个让李迪哪怕贬官外调也希望看到的局面?6 V/ Y+ \5 T: e& {/ f
  不得而知,反正理想敌不过势力,在成人世界里最好不要作梦。
% q) L" F( l# D2 K% H8 N  v$ E1 r  丁谓的春天到了,他生平第一次坐在首相的位置上,天子以下第一人,多么荣耀。但是要小心,还不到快乐的时辰,比寇准难缠的人突然杀了回来。大宋朝的官场姓丁,还是姓王?还真说不定。- m; j" X2 C5 l+ s' ^7 j
  王,王钦若的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9 05:26 , Processed in 0.0336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