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8: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23)$ ^, v0 T+ S0 w$ X* M0 m6 j+ d
  
7 r. W. {/ ]0 O, K$ }  党项人强的就是有人。李继迁是一块从烈火里炼出来的真金,他没能达到松赞干布、吐迷度的程度,没能及身创建党项人的帝国,但是基业己经都打下了。8 l( X- G6 I: D. t7 B/ L
  之后这个种族的运气突然好到了没有天理,独此一份,他们遇上了澶渊之盟,这是汉人与胡人间几千年里只有一次的百年好和,连带着他们也可以享受和平,把以前的恩怨和附带的危机都一笔勾消,安心地消化灵州、凉州,还有那块让人垂涎三尺的河西走廊。- h+ T% C5 f. W8 H8 m+ X  W
  这是个慢工夫,得有耐心、有恒心、够阴险的人才能去做。这时上天派给了他们李德明。这个生于忧患突然孤独的少年完美地守住了老爹的基业,一边拉一边打,不停地变幻脸孔为党项人争夺利益。这样的岁月一天天的过去,他把宋朝的真宗皇帝赵恒熬死了,紧接着辽国的圣宗皇帝也变老了,而他自己的儿子却己经长大。
" B6 P' A9 B" z/ ?( O9 O  这一次上天派给他们的人是一个变本加厉的李继迁,需要再次握刀杀人时,多么的理想,李元昊是第三代接班人。
4 w/ S0 j6 m- X( ?  Q+ r9 V  历史记载,这个人从小就对他的父亲不以为然,在他正式接班之前,只有两段话留了下来,都是与他父亲的吵嘴,从行为到思想截然相反。8 C( E* |% D; `
  第一段话,当时李德明正发火,他派去到宋朝的使者团回来了,带回了大批的宋朝物资,可是多虽多,东西买错了。可这又怎么样?一般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千里奔波,再怎么样一顿皮鞭抽过去,什么火也消了吧?不,李德明大怒,把为首的使者给砍了。
7 e1 P0 c. b) ], S# N" X) |  人头落地,事情了结。没人敢对自己的首领说三道四。可年仅十二三岁的李元昊走了过来,“老爸,你忘了我们是什么人了吗?”* B: ]& h$ h$ r: U) ^
  李德明惊疑。' P+ ^- K9 F/ H( o5 Q6 h8 V
  “我们是戎人,生来就是骑马射猎的。现在用我们的战马去换这些一时半会用不上的东西己经是失策了,何况还杀了自己的使臣,以后还会有人为我们出力吗?”+ X* d0 A( y: x0 p3 z8 e3 D$ {
  少年李元昊如是说。+ @! F$ J1 l) T  q
  & \. l# j# w1 u5 \
  连载(624)0 o& _9 n4 Y& t1 X& X, P4 u
  
9 _# s% U3 R5 I+ o# @# }# C9 U) f  这话看着很单纯,似乎每一个男孩儿都这样做过,都乐于蔑视自己的父亲。可仔细点看,李元昊从一个小毛孩子时起,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甚至民族意识都己经觉醒,把党项、宋朝、契丹分得清清楚楚。
) @. H6 s2 d0 u+ o# q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一个种族最重要的是人,一个帝王最宝贵的是人心。# q9 Q; F, s* {6 L+ i# T/ Y* I
  时光流逝,李元昊在长大,几年之间,他看的书又多又杂,就算没有宋朝资善堂里的顶级大家来讲学,也没有辽国己经进行了数十年的科举制度所培育出来的文化气氛来熏陶,李元昊还是把各种杂七杂八甚至互为矛盾的理论装满了一脑子。
' ^/ V8 R# b3 f  他精通汉学,又通各种蕃文,看法律书籍,更看兵书战策,经常带着百人卫队出去打猎,可对于佛学却又有独到见解。怎样,是不是觉得有点乱?其实多简单,就以佛学一项来说,都是必须要学的。那是当年,甚至现在也是,在整个东亚大陆上都是各个不同种族的通用嗜好。
7 U& V; n! _+ h3 j3 B, X5 J  以汉学、蕃学去了解各个对手,用法律建成国家秩序,学习兵法去开拓疆土,再以佛学安抚人心……拥有了这些,他才和他的父亲进行了第二段对话。
9 X, v' F& t$ D% W  己近青年的李元昊靠近了老爹,爸,把你的钱都拿出来吧,分了它。. \$ j" z. B% O7 K
  李德明惊慌。3 s- t& B  }. e$ r. m, U/ `
  “我们对宋朝开战!”
9 [: E2 O$ d6 I" j" b2 v  U( d  李德明变得惊恐。" N. z7 f& h" n  Y( d1 d3 P
  李元昊侃侃而谈:“我们的部众很多了,可什么都缺。这样下去,人都会跑光的,干嘛不把宋朝给我们的赏赐都散了,去招募党项之外的更多部众,那样往小里做就去征战四方,抢多少是多少;往大里说,就去侵夺疆土,自立一国。只有那样我们才能上下人等都富足,才是长远之计。”" [# ~8 M1 o; X; E+ V' O7 q' x
  李德明己经恢复了平静,他拉着儿子来到库房,让他去看堆积如山的绫罗绸缎:“孩子,你知道我们曾经打过多少年的仗,才得来的这些吗?我们党项人三十余年来穿锦缎罗绮,这是宋朝的大恩,我们不能忘,更不可负心!”
( I/ P; G5 u$ M; y8 a4 I2 r. z  父亲说得激动,儿子却不屑一顾,李元昊冷笑着说:“衣皮毛,事牧蓄,这是我们蕃人的习俗。英雄之生,在于称王争霸,要这些锦缎做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8: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25)4 m" S5 j2 A) Y  D. ]% W7 t# ^/ p7 _
  # Z: L9 H, L  e
  难说李德明听到这段话的心情是怎样的,出于游牧民族的食肉天性,他会为儿子的桀骜凶狠而自豪?还是慢慢低头,为党项人注定了要再次争战而祈祷……但李元昊的名声己经传遍了党项内外,让边境上那位党项人的克星,李德明的噩梦都开始关注他。
& m" r! @% l% {1 O7 G  宋朝边帅曹玮。
, c* Z2 x7 p! T* Z9 ?3 Z  曹玮痛打过李继迁,更明目张胆地欺负李德明。党项族内部有点风吹草动小矛盾,他就敢大范围大动作的招降策反,结果导致李德明的辖区人口大规模缩收,党项部落里的逃民一批批的拥向了宋朝边境。
0 ]& |" y7 _" q. A; g- B  曹玮来者不拒,全部收编,这些人反过来都成了宋军里的骨干,忠实追随曹玮东征西讨,不仅党项人,连吐蕃人都被他们砍得肢体不全……这些李德明都只有干瞪眼。但是现在不同了,党项人的下一代又己经长成,曹玮必须得有一个提前量。他密切关注李元昊。
: G& I/ s1 Y4 d8 x9 v# f  李元昊的学识、习惯、性情,甚至长相,都在曹玮的刺探之中,最兴趣越来越浓,曹玮终于决定亲自出马,要亲眼看一看这个未来的敌人到底什么样。
& T$ g1 U  B7 }' `" I  千万条情报,都是经别人的转诉才得到的资料,那是第二手、第三手甚至第N手的复诉,对于一个敏锐而睿智的人来说,远远比不上初见面时的第一感。
' l8 k9 A8 ~- S$ d5 W  为此,曹玮化装改扮混进了宋、党项边境上的榷场。根据可靠情报,李元昊经常带着大批随从在这里出没。但是历史在这里再次眷顾了未来的西夏国主,曹玮等了他好多次,他居然一面没露。但曹玮的决心不变,他一定要看到这个传说中的少年。7 U) [3 R, i: @4 U. E' u# q
  他派人深入党项,画下了李元昊的图像,如愿以偿,曹玮却突然如临大敌――“真英物也!”$ u' F( S$ z/ O, j9 T. B
  担心的事真的发生了,他断定李元昊必将成为大宋之患,但是他却没法在近距离接近这个少年。历史没有如果,但面对图纸都让曹玮如此震惊,那么在混乱吵杂的榷场中两人相遇,会发生什么?曹玮会不会突然不顾一切拔刀干掉他?!4 A7 e7 F5 M& @- r  z$ o2 u# g
  边境事件,例来没法深究,何况以曹玮之强,就算事后能准确地把帐算到他头上,李德明甚至赵恒都只能睁眼闭眼两可之间。但问题是,宋朝没有那个命!" J8 O- Y- Q) k! [
  5 O) L+ I3 O0 v% K
  连载(626)) }' `4 N0 C7 S# `( {4 S% C( B
  
6 _6 s4 H# S( q' [: n! k  当时曹玮遇不上他,现在曹玮己经死了……8 Q7 |$ K% [, ?& \# x
  丁谓倒台之后,曹玮立即卷土重来,他以华州观察使、青州知府的身份去主管北方重镇天雄军,之后永兴军、河阳府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是很快他就病了,最后的官职和职所是真定府、定州都总管,彰武军节度使,一直到死,都守护着宋朝的北大门。6 a2 F# A2 u2 w; m4 b1 ~
  北宋最后一位配享太庙的武将就此逝去,宋军对于党项,甚至是契丹和吐蕃的巨大威慑力也就此消散。在他生前,党项的李德明对他敢怒不敢言,一切听之任之;契丹人的使者经过他的防区,一律慢行,不敢策马飞奔;而吐蕃人的赞普,后来李元昊的大敌唃厮啰只要听到曹玮的名字,就立即面向东方,合手加额致敬。在以后的叙述中我们要回顾当年的三都谷之战,曹玮一战灭吐蕃万余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那时起直到宋神宗年间王韶发动河湟战役之前吐蕃人的友谊和恭敬,都是曹玮打出来的!
2 |2 b( A# O. V' e* C  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他们是北宋年间汉地军人的象征和荣誉,其中曹玮出身名门,史称“将兵几四十年,未尝少失利。”是真正的常胜将军。但他的冒升和死去的时机都太不巧了,他没能赶上李继迁最嚣张的时候,也没能在有生之年遏制住李元昊的壮大,作为一名军人,他错过了真正辉煌壮烈的战场,但更大的遗憾却是整个宋朝和汉民族的。
8 g) p. U' F+ U( y  e* u! Q  党项人真好运,上天夺走了汉人的战神,或许他们真的命中注定,要在这个时段兴起吧。. \. f& t, Q3 L& G
  曹玮死,赠侍中,谥武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2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27)2 ?$ i$ E6 q! t* X- k5 \) ^
  . g" I7 Z! p, ~+ Z3 }& E
  现在请契丹小朋友耶律宗真出场,他的年岁最小,只有8岁,但是地位排名却很高,仅次于皇帝头衔的赵祯,超过了只是王子的李元昊。5 ]! T/ J7 o  L7 o: b6 _
  早在三年前,也就是公元1021年时他就被正式册立为辽国皇太子。说到他的身世和学问,就和他的皇兄赵祯太像了。: O6 p; G8 f5 o. Z1 n; N+ I+ ]
  赵祯要到八年以后,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之痛。耶律宗真从出生起,举国上下就知道他必将带来一场动乱,时限就是他父亲耶律隆运死的那一天。
4 P  ]) W+ a% ]; `  因为他不是皇后生的。
( U6 d  P' T* Y% L: u7 Y" {4 O  辽圣宗的皇后是他妈妈萧燕燕女士的弟弟萧隗因的女儿,乳名菩萨哥,说白了就是他的姑舅妹妹。12岁入宫,据说貌美多才,十全十美,可就是生不出孩子。于是她丈夫合法的出轨了,招数和他的宋朝皇兄赵恒差不多,一个宫女成了幸运儿。2 E$ a6 h4 Y5 f, f
  萧耨斤,历史记载这也是个奇女子。论出身,决不比萧菩萨哥差,正牌皇后的父亲是萧燕燕的弟弟,可那又怎么样,她的祖先是辽国第一太后述律平的弟弟阿古只!  `0 C3 @0 A6 ]- N! t  i
  这样的身份,居然沦落成了宫中的侍女……更奇异的在后面,她生得面色黝黑,目光凶狠,按说这样奇特的视角效果,身为大辽皇帝的耶律隆运再怎么全力以赴的审美,也一样的逃跑没商量。但是人强不如命强,萧耨斤在正常工作中,在皇宫内部就做出了中国历史上最远古最神圣最奇异的女子集团的最大奇迹。
9 W' {4 `  J6 [$ D  伏羲是怎样生出来的?他妈妈在雷泽中踩中了雷神的足迹;
' Y6 |$ f7 m  X8 [) \& ~# Q! |  黄帝是怎样生出来的?他妈妈看到了天空中矫夭变化,震慑大地的闪电;0 ]$ D$ x0 ?4 b  p7 V
  尧是怎样生出来的?他妈妈在黄河岸边看风景,一条赤龙裹着一股阴风从她身边掠过;
# g4 t8 C! b( G1 o) r( m; m  商朝的始祖“契”是怎样出生的?他妈妈野外洗澡时吞下了一颗鸟蛋……注意,以上各位神人一体的女士们基本都是在野外发生奇遇的,而萧耨斤妹妹是在宫内给皇后菩萨哥叠床铺被时突然发现了一只金鸡,然后她就吞了下去,奇迹这就样发生了!  s, D: w  L9 G1 }! E
  ) Q( u& P0 O/ a
  连载(628)4 r0 f) u- ~6 n  [: d3 B' `6 e0 r
  % d6 |, s% G: f: D4 Q  i) b
  不知她那天哪根神经短路,或者辽国的史官是个疯子,写奇遇变态到了要吞金子,那是会死人的!可发生在未来的太后身上就不一样了。
2 F- I- ~* Q8 @3 c  只见金鸡落肚,容颜突变,萧耨斤身上的一切缺点都瞬间改良,她的脸变白了,身上的肌肤更加光泽超常,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哪怕吞进了肚子里!然后耶律隆运先生一见倾心,无法忍耐,奇迹加奇迹,幸运更幸运,辽国的皇太子就此诞生了。; b0 L; V7 s8 f! }, t
  事情截止到这里为止,都很童话很美妙,但是孩子生出来之后,问题出现,他是谁的?没有讨论,萧菩萨哥直接抱走,本来嘛,后宫里的一切产业都属于她,就算是前宫女萧耨斤本人的生命都一样,那么这个至关重要的婴儿怎能例外?
1 L) |9 X+ C2 \: M! S) z5 s  何况这种事,哪朝哪代哪个女人做不出来呢?4 J$ A! Y9 `# y9 D6 A- G
  耶律宗真由皇后陛下亲自养大,她像一位真正的母亲那样对待这个儿子,母子感情非常好,好到宗真知道了生母是谁,都没能减少半点对她的亲切和感恩。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后来发生的事足以证明。但是也有一点不能忽略,也得看看那位真正的孩儿他娘是个什么人吧。) e/ S) U/ o  g2 G- v4 i
  可悲的是,萧菩萨哥不是刘娥,萧耨斤却的确是述律平第二!
( q3 R0 h2 |! G( |* r  后面的事情后面再说,现在重要的是耶律宗真也在健康地成长,他像赵祯那样学习汉文,也像李元昊那样骑马射箭,继续着契丹族半汉半胡的先天优势,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他每长大一天,都是离着那个让他左右为难的日子更近了一步……
: h& [" L# d( U( b5 s. ^  未来少年们就介绍到这里,现在把视线重新转回到宋朝国内。天圣二年,整个宋朝一直在忙碌着两件大事。第一,重开科考;第二,年方15岁的陛下要大婚了。, `7 J7 j9 C+ \$ K0 p$ n
  这是个大问题,科考在它面前也轻如鸿毛。谁说皇帝不需要帮手的?他最亲近的人,皇后,历代的皇后有太多都是因为强大的家族力量才登上了母仪天下的宝座,从此皇位更加稳固,甚至当皇帝出现意外时,即位的太子也能借助母党的势力顺利登基。# \' \6 ~" D1 T% f1 }6 |
  好处多多,也危险多多,反正得选准了人,一个不小心,就会演出母党夺权的闹剧。这时就要说一下宋朝选皇后的特色。在这场角逐中,基本上体现了赵匡胤的精神,人人有份,公平竞争,皇后宁有种,女儿当自强,不管你是世代将相之家的千金,还是平民百姓家里的碧玉,一切皆有可能。$ f5 g- t4 F5 b9 |6 @3 @- }1 a# \! U
  针对赵祯的第一次婚姻,就有他来自民间的绮梦记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7: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29)6 F6 D7 G& |. Y/ H" A
  
$ V8 k' K  A# X+ ?3 K0 S  q  人世间最幸福的是皇帝,皇帝最宠爱的是他的太子。这是一条普遍性的真理。但那是假的,还有另一句话,叫做“天家父子无亲情”。具体表现在赵祯的身上,就是他的师傅们、臣民们还有父皇母后对他的“夸奖”和“爱护”。- |/ i2 x' C7 _  G! d/ W$ {: \7 Z& t, U
  李迪曾问,太子为何在宴会上面对优伶戏子的表演无动于衷?真宗皇帝答,他平时在大内皇宫里也基本是这样沉默斯文。% M  {, u3 D- N+ I0 X1 A' n  f
  一种儿子己经成器,父亲自豪骄傲的感觉扑面而来,可是有没有人想过这位孩子自己的感受呢?作为皇宫里多年以来唯一的一位皇子,赵祯本应该受到最高级别的宠爱,无所不用其极的满足他的任何一个要求。但可悲的是,这句话在字音上一个字都不差,可要真写出来,就得把“他”换成“她”――他妈妈刘娥的她。  h, I1 D2 |; J1 u
  宋史中记载,刘娥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严厉,虽然抱养了,但根本不屑于和小孩子整天厮混,她有那么多的国家大事要操心。真正的保姆是杨妃,这才是赵祯心灵深处让他感到温暖的真正的妈妈。
* m0 Y2 V5 K9 P4 G) \  不知道贫民出身的刘娥到底在这几十年里读了怎样的圣贤之书,真正的做到了“君子抱孙不抱子”,她严厉,正史记载对赵祯“未尝假以颜色”,儿子连她的笑脸都没有见过。而且赵祯生病,患风痰,想吃海鲜,刘娥明明知道,可就是不给。最后还是杨妃看不过去了,她悄悄地私藏了一些,亲手做给小皇帝吃,并且哀叹:“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 P- X* `! O$ R8 w
  这就是宋帝国中本应最幸福最优渥的少年赵祯的生活。现在他终于当上皇帝了,名义上的九州之共主,天下第一人,可他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 U6 B3 l) I) P1 `$ g6 T  他连自己所爱的人都没法保住,只能眼睁睁地被人夺走!. j: }8 }( K' q# F
  & ^/ Z# V0 x3 o( f' w2 y
  连载(630)$ y, N3 {/ {" N9 j1 @/ s$ x2 p- Y
  9 E5 e5 _/ [# x3 h" p
  他最初喜欢的人是个民间女子,大乡绅、土豪级的人物王蒙正的女儿。两人怎样相遇不可考了,但能确定的是一定在皇宫内部。因为赵祯出不去。
# m  I" o- n+ R: j9 X+ {" _, q  赵祯爱上了她,据说这位少女“姿色冠世”,娇美温柔。想想看从小就被刻板的礼教所管束的孩子是多么的孤独,赵祯一但喜欢上了,就把她当成了心目中的最爱的人,理所当然的皇后。可以想象,这是单纯的喜欢,不带任何杂质的感情,唯其如此才真正的动人心魄,让小皇帝压抑住多年以来的恐惧心理,向他的母后坦露心事。* x$ n1 q0 Z: |0 ?  ~# B% O
  我要娶她。8 Z, I7 w& b& i
  可刘娥严厉拒绝,她的理由是,这个女孩儿“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她立即就把王蒙正的女儿赶出宫去,和儿子彻底隔离。赵祯难过,但无可奈何,最多他只能像宝玉那情悲叹,为什么女人总是这样的为难女人……可紧接着发生的事就让他悲愤伤痛,忍无可忍。
9 m% L% v3 x) e  W. J1 a6 b  刘娥居然马上就把他的心上人嫁了出去,选的丈夫居然是她的前夫,名义上的“哥哥”刘美的长子刘从德!忍无可忍……可还得忍,母亲,你到底是我的母亲吗?!赵祯在心灵深处愤怒的咆哮,这股怒火一直压抑着,但他始终都没有忘。+ C9 K. k  U) j9 z
  10年之后,己升为洪州别驾的王蒙正出错了,他和父亲的婢女私通,生了孩子却不敢认,被婢女告到官府,这件芝麻大点的风流罪过立即就惊动了宋朝的最高层。特事特办,王蒙正被除名编管,削去一切官职发配岭南,皇帝亲自下令,不准王蒙正的女儿以国戚身份进入皇宫,其他子孙也不准再与皇室联姻。
: n$ S6 Y$ n7 ]& _! V) M. K9 s3 J  少年一段情,十年仍未醒,只为当时酷,终老怨恨心。可是赵祯不会知道,这只是他的个人感情伤痛的开端……+ [" Z  X9 @! g# H; i
  公元1024年,宋天圣二年十一月十一日,仁宗大婚,娶以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为皇后。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12: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31)& V& w* n# ]: c: C) M/ R" n- j
  
4 V6 h. O& |' b' V7 x% @3 m7 X+ [  天圣二年的这一届科举很不寻常,不仅是因为之前赵恒有病,宋朝己经停办了很多年的科举,也不是说,这是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科,就如何怎样。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块里程碑,宋朝的名臣们从这时起,进入到文华风流的阶段。
. r4 L1 L7 a$ H- v  此前的大臣们不管多有能力、多有性格,但都稍逊文采。比如赵普,这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人物,再比如寇准、王钦若,再有才能,笔头上的功夫也实在一般。当然,是和他们的后辈相比较。$ K/ Z( u/ m% s8 Q9 d6 e+ X
  这一科的前三甲分别是宋庠、叶清臣、郑戬,之下排名是曾公亮、余靖、尹洙、胡宿,哪一个都在宋史中大名鼎鼎,但真正文名最盛的,却是一甲第十名宋祁。
' s) @7 D/ w+ S  他是状元宋庠的弟弟,才华,单论才华要远远高出乃兄,当时的考官都把他定为了状元,可是伟大的刘太后知道后很不快乐,她或许是从人伦大防,或者家庭和睦出发?说了一句“弟弟的排名怎么能高过哥哥呢?”于是大宋排头站,小宋退第10,排名就此搞定。% P$ \. i3 _6 G2 {( b
  状元没了,可小宋一点不在乎,他今年才26岁,什么都来得急。尤其是清寒人家出身,一跃进入罗绮丛中,富贵无可限量,怎一个销魂了得?从他开始,我们来见识一下,这时、还有以前、将来宋朝的顶级文人们都在怎样生活。, H; V, i% S: j) i) B$ d( @& ]
  宋祁注重享乐,富贵温柔,是一位理想型的才子佳人。尤其是天生幸运,生在真宗与仁宗年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足、最安宁也最开明的时代。他所享受到的人间快乐,是其它朝代,如汉唐时的司马相如、李白或者明朝的唐伯虎之流所望尘莫及的。反映在诗文里,就是一派“春日之酣乐,欢乐不晓天。”
% c) ]: f" I8 }  g. q  不晓天,是说他及时行乐时的派头。他比寇准都奢华,寇准喝一夜酒,顶多是蜡烛浇满地,跘人几个跟头。他是喝完之后,让所有的客人都晕头转向,出门就昏倒。因为他也是用重幕把酒局包住,里边点上巨烛,歌舞弹唱,完全不计时间,直到散场时一拉开幕布――外面阳光普照……& R5 b& N" f+ ~" l, N* P; Z
  所以他过的是贾宝玉的梦中生活――富贵散人,但好则好矣,了却未了,这方面真正的大师是他的一位前辈,两人无论是诗文,还是身世,都非常的相像。" t% a/ G0 F# v1 U# V9 J5 ]
  , u* S  @: Z( f) m: F0 B, Z
  连载(632)7 I5 b" v- t+ ~1 ]5 D1 h: K
  7 H7 {" x* |! s' O1 c
  当朝重臣,前神童晏殊。- u8 i; G' l0 a+ H* g1 Q5 H& h* V
  此人凭着在真宗朝晚期的明哲保身以及稳重厚道,己经是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了,不久之后就会加封给事中。富贵比宋祁更富贵,闲雅比宋祁更恬淡,他早就不去追求纸醉金迷的表层享受了,他要的是富贵等级里的极品,即富贵得不像富贵。" U# K2 v, @. b
  可以在他的诗文中寻找,他曾经鄙视过另一位词人李庆孙,李氏写《富贵曲》时,用到“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也就是说以写金粉写字,以玉牌记名,真是很富,不过那是暴发户。晏殊自己的风格是:“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看不到半点夸富的词句,但优越闲散的生活活灵活现。5 [/ Q* b5 r1 U$ ?9 ^$ B
  联想到现在,顶级的富豪之家,或者劳斯莱斯那样的名车,哪有半点张扬的地方,一切都温文而低调。这就是境界。但是说到底,他和宋祁都只在宋词中留名,没法独领风骚。( z3 w+ i$ l6 T  H
  第一,他们所擅长的都是“小令”,这是从五代时起就流行的口语化词牌,精新明丽,短小动人,对言辞能力要求极高。他们也做得极好。但终究只是继承,最多是在原基础之上发扬光大,没有破格创新,另立一片新天地。宋词的经典“慢词”,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由那位终生潦倒,但精彩绝伦的人来推陈衍生。/ m5 I% Q6 `$ M; N$ |+ t# P% u
  第二,他们的文风太绮糜了,说到底就是五代南唐的遗风,花间派,追求极致的艳丽,纯粹的宫廷享乐风格。如果要比较的话,他们顶多就是早期的李煜。那么试问论精妙灵动,他们怎配与李后主并论?而后主的词都没法与唐诗相比,诗借古喻今,包罗万象,可以怀古、可以论政,也可以伤情,与之相比,这时的词还只是民间小曲。
- `2 f9 D) ~. C/ f) W* X  所以晏殊等人的艺术,都只是在富贵的生活之中炫耀他们的优雅,抓着满把的金钱,玩命的表现自己多么的不在乎,多么的向往自由的生活,既又要富贵又要当散人。看穿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他们的所谓成就,以及个人的人品高低。* |7 N* ]& i; y8 U5 F. E# S. B* n
  文章映人心,要不违心才能动人心,在这一点上,有一个人做到了极致,他虽然没有富贵,却真正的做到了散人。所以他才是那个时代里的唯一。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20: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33)5 r0 y7 [7 ^0 h* {2 j9 F
  
, d3 l+ E$ k4 {, G4 f6 y" w  林逋林和靖。
, }  N$ M" @. d# P+ y  宋代数雅士,首推林和靖,其余诸子不过附会而已!就连苏东坡都包括在内,都是身站富贵岸,遥望彼岸花的人。( G" H# i' C, R* `: k  Z- a/ j+ w
  一个个都放不开眼前的名利,一生都在官职薪禄之中打滚。以坡仙为例,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叫嚷着“我要归隐!”但总是归不成,原因何在?% t7 Q6 @$ \1 s! R( W! x. T
  就像佛家所说――要想没有老、病、死,除非根本就不生。一语中的,想要归隐,你得先入世,既然己经入世,繁华罗绮缠绕,怎能说撒手就撒手?所以林逋最高,他根本就没有入过世。' g# s/ m/ B( j" d$ T# B. V. r& B2 d
  他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u$ t, m- R. G* o% W
  提到隐士,先说年代。林浦生于公元967年,死于1028年,严格划分,他应该算是宋真宗朝代里的人。那么就有一个例子来对比――真宗朝紫气东来、金光闪烁、声震寰宇,看一眼就晃瞎,听一声就震聋的无耻大隐士种放。6 \$ L7 n) h, `3 W/ O
  此人应该说很有影响力,但我基本没提,因为我懒,实在没那么多的精力去写一个无聊、无用之人。此人姓种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父亲是个小吏。从小学文,父亲要他科考,他不去,说学业没成不去现丑。长大之后,几个哥哥都弃文从武(有种说法,后来宋军西北战场的种姓名将,就是他们的后代),他则干脆带着老娘进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隐居。% l' Q! v1 m8 k! d/ J
  隐得很有成绩,公元992年,陕西路转运使(省长)宋惟干向宋太宗推荐这位隐者,赵光义一听很有兴趣,立即下诏征种放进京。但老种没理这个茬,原因据说有两个。" _( [1 b/ d. L. i# T7 U" Q. ?6 [* O1 ~
  第一,他妈说了,你想隐居就好好隐,结果连皇帝都找你了,我看你根本就不是我的乖儿子,我要离开你,独自进深山彻底隐居;第二,说老种是想应征的,连官方给的路费都收了。但他刚想启程,他遇上了从秦州刚被贬官回家的好友张贺。张官人一语惊醒傻狍子,对他说:“死蠢,你现在去应召,大不了给你个县主簿或者县尉之类的芝麻官,还要脸不要?你马上装病,就是不去,这样将来的希望就会大大地了,这才是有面子有成绩的隐者。”
- R3 ~% O7 ?' H) F. |  那个才最真,根本没考据,但可以看后面的事实。$ n% z% n5 t( O7 l4 j
  . t9 q  R/ Z" B/ [! o3 S
  连载(634)9 F" F1 D3 j# P& k, ]
  
4 r3 Q4 ~( ~0 [1 k  到了真宗朝,果然名声在外,加上种放的脸皮己经超级加厚。刚刚咸平元年,赵恒刚登基,他老妈就死了,在古代双亲亡故,是所有做官人的噩梦,无论是谁都得弃官守丧,可种放就不同,他直接托人给朝里的翰林学士宋湜等(居然隐居到了和开封城的翰林成了朋友!)带信,说俺老娘死了没钱埋,你们马上帮我想辙啊!( P& Q" m$ {9 f/ `: b
  结果宋湜不敢怠慢,立即联合两位文坛名人钱若水、王禹僻一起向赵恒上奏。说种放是先帝所看重的隐士,现在有了困难,我们出钱不合适的,不如您来掏,就可以显示朝廷是多么的仁德且有爱心啊……于是赵恒掏钱,然后召见,第一次赐官就是左司谏、直昭文馆,己经是宋朝的中级朝官。
: E* N6 z  e& ]( f- S  这是什么概念,可以参照后来苏轼他老爸,三苏之首被征召时,也不过就是个县簿而已。是老苏的才华不够高?不,纯粹是招数不够好!) C: L: r; k+ P$ F
  再以后,种放的官职火箭一样爬升,成为右谏议大夫,吃饭时以翰林学士西向、王钦若东向,知制诰西向下首、真宗皇帝南面正坐,他以客礼北向相陪,走路时可以和皇帝手拉手,家里的田产成千亩,收租时无偿动用官府驿站的工具……种种混帐事数不胜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只是请留意,这就是当时世间第一隐士的风范。) i5 k% U0 V* b6 t+ Y" ?8 w, x1 b1 M
  那么回头看我们的林和靖。
+ K. f" F# r) t5 C3 d4 m  和靖生在江南,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西湖自古游人如织,杭州更是东南形胜的大都会,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林逋一点都没有刻意地强求自己隐居的表面形式,一定要躲进深山。* H7 f) L4 i9 p* [1 y. V
  他隐居极早,刚刚进入青年,就躲进了孤山。当时无数人为之婉惜,因为他少年成名,江淮之间文名卓著,本是一颗迅速升起,可在考场之上大出风头的未来学士。但是说隐就隐了,他“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 [/ V, K6 M& O: n2 M7 ?  但这样彻底,却没有半点的孤傲清高假作派,如果有人来看他,无论对方是薛映、李及这样的无名文人,还是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这样的大才子,他都一视同仁,来者不拒。本来嘛,隐居是我个人的生活方式,何必弄得神神怪怪,不近人情?4 E' W4 i5 l+ v: V
  说到他的生活,世人传颂他“梅妻鹤子”,真是潇洒出尘得没法形容。尤其是那个年代,或者是整个人类早就有了一个共识――抛弃了人世间夫妻人伦欢乐的人才是难得的,于是就变成了圣人。就比如仁宗的老师之一崔遵度,此人以儒雅风采著称于世,理由之一居然是他酷爱弹琴,往往通宵不倦,以至于他老婆想见他一面都很难……那么是不是林逋这样终生不娶,荡漾在梅林之中,与仙鹤为友的人就更加的了不起了呢?- ?  N9 M5 N$ D/ W- E& P
  纯粹是放屁,林逋自食其力,在孤山种了300多株梅花,自己辛勤劳作,以出售梅花、梅子为生,那是怎样清贫辛劳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他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夜黄昏。”的千古佳句,又是怎样的乐于清贫,甘于自守的精神!: j$ L% @1 {' e& S& `* I
  是的,他也接受了真宗皇帝的赏赐,但宠辱不惊,连写诗感激皇恩浩荡都没有,更不去拍马屁,称颂皇帝封禅多重要,拜神多神圣。最后他死了,死后的待遇是杭州西湖的苏堤之上,建了三个“三贤堂”,其中两位是唐代白居易、宋朝苏东坡。( m8 u! j/ X5 z$ M# X
  另一个,就是终生白衣的林和靖。# ^. P6 a" _9 ?6 J2 o( }! j% e
  更有甚者,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浦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 f6 ]# A, \0 }+ X
  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
9 N; E' S6 F) i  e6 Z  端砚与男儿,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 Y1 g4 @% H: }
  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己平。! t" `0 U' B, w# F* ~
  为林逋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见到他一生怀念的人……但无论怎样,他再高洁出尘,也只是个人的情怀,清和淡雅之风敌不过刚烈直肠之辈。人类社会延续,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心怀天下的人的支撑。# ~' f% R) [9 j" f, y
  这样的人,和他们的词,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华。林逋之后,一个真正的传奇正在默默无闻地耕耘,这个人的伟大,让后来以品评历代人物为己任,把刻薄当乐趣的南宋大圣人朱熹都称誉为――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2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35)
. S& Y) W0 J0 J7 d  W" ?  9 _( r* Z- X# W) r& q0 Q
  但是这个人的生命,却起源于贫寒甚至是屈辱。以这时宋天圣二年为界,他拥有自己的姓氏才刚刚9年。在这之前,他姓朱,名说。( z& h4 T$ P$ C$ H5 f
  朱说是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富户朱家的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家里有钱,可他喜欢的是读书,并且为了求静,主动上山去醴泉寺里寄宿,与山僧们过同样寂寥的生活,在晨钟暮鼓里苦读经书。
/ N6 y) ^2 G$ L- w) h8 ?  这是好事,相信朱家一定非常期待。富之后都盼着贵,宋朝开创了历代所没有的科考制度,士、农、工、商所有行业的子弟都可以通过考试去作官,这是一条光宗耀祖的正路。想来朱说本人,也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 M( t8 d) i. H" v  他竟然不是朱家的人,而是苏州范家的儿子。他的父亲叫范墉,是宁武军节度使掌书记,也就是徐州军区长官的秘书。范墉先娶的是陈氏,后娶了谢氏,他是谢氏所生,即庶出,小老婆的儿子。出生第二年,他的父亲就死了,而谢氏夫人因为贫苦无依,只好改嫁到山东朱家。+ B9 u& q" w# F3 o
  事情很简单了,为什么会孤苦无依?难道范家没有产业?朱说不是儿子?可另一个事实是,朱说只是范墉的第三个儿子,陈氏是大老婆,还有两个嫡出的儿子,怎么会容忍小老婆分家产。
. G, x/ ~2 S, D; z4 }  朱说母子是被赶出家门的。
! t3 a. k0 h1 w  J: u7 e9 i  屈辱袭来,不要说继父的养育之恩,也别说母亲的迫不得己,纵然那个时代还没有开始崎视改嫁,可朱说受不了。他身上流淌着另一个人的血液,并且在朱家他是拖油瓶的累赘,在范家他是被赶出家门的庶子,无论从哪方面讲,他的生命都是废物,毫无光荣可言!
+ |' S( g$ l1 I0 p7 P# c/ M  他立即收拾行李,拜别母亲,徒步到外地求学,立誓必有所成,才回来迎接母亲。为了感谢继父多年的养育,还有母亲还需要朱家的照顾,他保留了朱说的名字。% w/ T* N0 Y- I, h& E) u0 E
  一个传奇就这样开始了,生于忧患,甚至生于卑微,朱说的起点己经低无可低。2 t5 B' W/ y% ^! i  q0 d
  
! v" Y$ D- b8 J* K8 S2 W7 g: `9 w  连载(636)% e% [9 e) n: |# }" e# E
  
' p/ }& x2 N* G3 d/ `( f  公元1011年,宋大中祥符四年,朱说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县)求学读书。这是当时他最好的选择了,也可以说是宋朝对他的恩赐。
: }/ |$ c. y$ s: V  应天府书院贵为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共有校舍150间,藏书数千卷,师生云集,硕儒辈出,但完全免费。朱说的苦读生涯就此开始,关于他的艰难,史书中有如下记载。0 W+ X, L3 C6 \  I; s( {: U2 W) L; t* C7 S
  他每天的饭只有一盆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其它的还有几根咸菜、半盂醋汁,这就是全部。然后长年累月,千篇一律。终于有同学看不过去了,那是南京留守(市长)的儿子,给他送来了一些美食,但过几天来看,东西原封未动,都长毛腐烂了。
! K; R: o8 T# a9 m& [  同学很生气,问他搞什么。朱说长揖道谢,说我己经习惯吃苦,一但享用,就怕以后无法再坚持了。同学释然了,可深层里的话却没法对人说。# u; Q1 ~& S- A2 X; h  `8 ^4 U- Q* a
  君只管得一饥,可管得百饱?施舍之食如果我能嚥下,那么为何还要离开朱家?《孟子•告子下》上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也没说要忍受精神上、出身上的折磨!
2 @, p2 h% i" d  连那些都要忍耐,小小的口腹之欲又算是什么?有种人,以精神上的痛苦,为最大的痛苦,于是才会有气节这种东西的产生。) z$ _- _9 i8 C6 L6 ^6 i
  朱说更加勤奋了,别人赏花他看书,别人游戏他看书,就连皇帝到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书院,每个人都争着跑出去看,他仍然看书。同学来拉他,他只回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9 P9 x7 P: Y$ ~! i; r
  果然,第二年,他考中了进士,在崇政殿参加殿试,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真宗皇帝。从此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
' s! b' j* k# ]  这时是公元1014年,宋大中祥符七年,朱说终于可以回山东接回自己的母亲,并且为自己恢复姓氏。从此他姓范,名仲淹,字希文。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22: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37)
- Q- C+ ?8 v& k1 p. `6 k  
! a$ n3 b1 h+ F1 [: a  衣锦还乡,可要注意的是范仲淹的年龄,这时他己经27岁了。在现代还只是个小伙子,但在古时己经快步入中年。可他还没有娶妻生子,做什么都很晚,他的生命是朵彻底迟开的花。
% o! z+ N& \2 H' R4 j& X) I/ o  他先是被任命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司理参军,负责讼狱、案件。再调到集庆军(今安徽亳州)任节度推官。推官,是幕僚职员。直到公元1021年,宋天禧五年,他才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今江苏省东台市),做盐仓监官。直到这时,才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的第一项业绩。
' M, J8 G+ @- f$ t, j. h6 X1 w3 ]  泰州近海,就是现代的黄海,煮海造盐是个大生意,可海水太大了,就会成灾。唐以前这里曾有过一条捍海堤堰,可是五代年间都抛荒失修了,进入宋朝,每年潮起潮落都大水漫城,连泰州府都被淹了,想想近海的村落,还有盐场的亭灶设施是什么模样?
  a2 a1 {/ m7 p4 W* |# I  范仲淹提议,要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也就是从今天的连云港直到长江口北岸近500余里的超长海岸线上重修一条捍海长堤,来护卫黄海近岸的百姓民生。
* C1 {  x3 c1 _4 H  事是好事,也超级难做。与大海争利,比在内地挖运河也差不到哪儿了。范仲淹先向江淮漕运请示,漕运再上报朝廷,真的批准了。而且就命令他去做兴化县的县令,直接负责这项超级工程的运作。
5 {8 i- |3 n/ |# {  时间回到天圣二年,就在这一年的秋天,范仲淹率领四州数万名民夫到海边围堤治堰。书生治海,当年即成,数百里长堤真的筑出来了,可其间的艰难险阻谁能想象?刚开始的时候就遇到过夹雪的暴风,紧接着就是一次大海潮,不仅毁了刚筑成的堤坝,就连民夫都死了100多人。一时间很多官员都认定这是天意,上天不许造这条堤坝,提议取消这项工程。是范仲淹力请,再加上同科好友滕宗谅的鼎力相助,才完成了这项造福沿海万民的伟大工程。
  B- b" y8 f5 E  J  而这件事,也是伟大的刘娥皇太后当政10年间屈指可数的政绩之一。) v, N, k, R# S3 U% \2 R
  谢天、谢地、谢人,范仲淹完成了,却并不居功,他记住了滕宗谅的友谊,并且从此互相扶助,终生不变。但这也成了他后来欲哭无泪的悲哀宿命――他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不管是品德多么高洁的君子,还是能力如何超凡的高人,就比如这位后来造了岳阳楼的滕子京先生,都成了坏他大事的扫帚星。准确率百分之百,无一例外。- ^9 I( x: B$ u/ G7 L+ y2 K+ K
  此后他被调回京城,做大理寺丞,成了一名京官,可以近距离接近朝政了。
3 ^/ P! t7 V7 ~# _8 w) c  
/ h% d  C3 K" S- z' ?  连载(638)- A  Q, \: k& {3 [
  
7 P, ]- a. F7 ?2 w& o4 n! w  范仲淹的人生开始了,众所周知他功在社稷,心怀天下,是宋代文臣的领袖,并且文学素养极高,尤其是诗词方面,远远超过了像司马光、王安石这样的博学大家,几乎与苏轼并驾齐驭。但必须要提出的是,他还不是北宋文学史上开天辟地,划分时代的第一人。
) P; g. P% c5 i/ B# W. I' [  那个人现在仍然还是一身士子的白衣,只有17岁,要再过几年,才能通过科考站在世人面前。但那时仍然不算他的经典时刻,他还没有变成后来那个劈破五代旁门,回归盛唐文章的伟人。他还只是个拿文章当敲门砖,去砸开富贵当官路的纯粹考生而己。+ J( j8 N' y$ J+ k' R
  世所公认,他的经典时刻远在33年之后的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那一年也正是宋朝不世出的大文豪苏轼进京赶考的时候,这人身为主考官,才扳回了延续近百年的浮滑绮靡,不知所谓的文风,让宋朝的文学上升到了可以与汉唐相比较的地步。9 z/ C8 e- h! C, [1 L
  但是,我个人认为,对宋朝文风,同时也对这个人本身来讲,更为重要的经典时刻是在以这时为限的10年之前,也就是此人才有五六岁的时候。3 E  Y; h' c( D& L5 ~. A5 w
  他出生在公元1007年8月6日,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和范仲淹一样,他幼年丧父,三岁时母亲就守寡了,但幸运的是他有个好叔叔,一直照顾着他们,虽然清贫但是衣食无忧,并且从小读书。
$ j/ r6 [+ ~$ Y+ o! u3 T# h  接下来的幸运的决定性的,他回到父亲的老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后,有一个富而知礼的好邻居。这家姓李,长子李彦辅是他终生的朋友。李家藏书颇多,他可以随意借阅。五六岁时的某一天,他偶然在李家阁楼中发现一个破筐,里面积满了灰尘,可隐约露出了书卷的一角。; ]; Q, w  X$ R- k% X5 H
  拂拭灰尘,书名展露,小孩子被惊得目瞪口呆,那竟然是一本《韩昌黎先生文集》――道济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 w" w- b6 k7 ]# [3 a3 f  这是一个伟大的契机,让他从小时,还没有被科考应试彻底僵住灵识时就知道了世间还有这样雄浑厚重,讲究实理的文章存在,从而一生都念念不往,最后推行宋朝的古文运动,使有宋一代的文章没有完全被风花雪月等小情调所掩盖,拥有自己的历史风格和地位。
" j( |( |7 w6 I. S$ x" u. i  此人复姓欧阳,名修,字永叔。是上继柳宗元、韩愈,下启王安石、曾巩、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继上启下功盖两代的大宗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9 10:13 , Processed in 0.0254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