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39)
& B& H& k1 W$ m8 d1 w, U9 L  
1 X" L( p, z; T7 w7 N  李广盘踞右北平,匈奴人惹不起。惹不起,但躲得起呀,匈奴人便向西侵掠。0 ]0 d7 K) t. e
  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匈奴侵入右北平以西的上谷郡与渔阳郡,又一番烧杀掠劫,中国军民被杀戮上千人。
4 |, Y1 f  F. V2 X& H! _  匈奴的气势咄咄逼人。
( e. C7 D* l7 ]- p  刘彻急召卫青入宫,此时刘彻已视卫青为心腹。" B' d) S3 m' Z/ D5 ?
  刘彻对卫青说:“现在匈奴又入寇上谷、渔阳,我一旦派出援军,匈奴势必又要远遁无踪了。照这样的打法,我们实在太被动了,必须要以攻代守。我想对匈奴实施大进攻战略,卫将军有何高见呢?”
. F; m% C: g( D' d- I  卫青回答说:“依我之见,要解决匈奴之患,首先必须夺取河南地,除掉心腹之患,然后才可以深入匈奴的腹地进行会战。”
9 ?- ]- q* p* E! E, n8 T  刘彻对卫青的意见相当的重视,说道:“你且说来听听。”' d( o! z' t5 n* p& e5 c
  卫青答道:“必夺河南地有三个理由。第一,匈奴盘踞在河南地,是中国的心腹之患。河南地距离首都长安最近,当年老上单于便是从河南地突进中国,兵锋直至离长安城八十里的甘泉,威胁帝国的心脏,所以这根钉子,必须要拔除。第二,前秦国大将蒙恬将匈奴逐出河南地之后,在黄河北岸沿阴山山脉修筑长城,若我军收复河南地,则秦代蒙恬所修建的长城,正好可以作为抵御匈奴的屏障,也是以后出击匈奴的一个军事基地。第三,河南地的敌军,主要是白羊部落和楼烦部落,这两部落原是被匈奴的冒顿所降服,战斗力不及匈奴士兵,我大军出动,必能大获全胜。”* G5 ^% c5 @3 }8 V, y  L/ v7 h1 c" I7 d
  刘彻听罢大喜,对卫青说:“好!我就拔给你精兵数万,突进河南地。”+ b" c: l6 X% _* e
  刘彻的目光中,透露着对收复河南地的殷切期望。
* G& }6 l/ y) r8 `6 E5 r8 f9 y  
3 Z, c8 D) \7 o8 o1 G' v9 Q  卫青率领数万精兵,即刻启程,开始他的第三次出征。追随卫青出征的将领有李息、苏建、张次公。
9 g) n. }7 y; ?& ?2 G. c1 ~# X1 [# i  大汉远征军在云中郡誓师出征。. @# r/ U$ k, }# X: _- F
  先来了解一下河南地的情况。在中国的北方,黄河如一条巨龙横亘东西,黄河中央一段,呈“几”字型向北凸出,这个凸出部,即是汉代所称的河南地,即河套以南。: V1 T5 T5 \4 h+ B9 D, u
  河南地最富饶的土地便是河套平原,现在在河套平原在黄河的北岸,但是在汉代时,黄河有一分支流经河套平原的北部,河套平原基本上位于黄河以南。河套平原以南主要地形是鄂尔多斯高原,北边是库布齐沙漠,南边是茫茫的毛乌素沙漠,穿越沙漠,便可以直抵大汉帝国的边关,而此处的边关,距离首都长城最近。, I( S5 l2 ?3 j# N0 L
  匈奴人、楼烦人、白羊人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以及黄河谷地,因此卫青统率的汉军,最重要的目标便是占领河套平原。
, G7 I5 P6 R, a& L$ O' [" z  E  卫青大本营云中位于黄河“几”字型凸出部的东北,卫青的战略设想,是从云中出发,沿着黄河的北岸向西挺进,一直打到黄河凸出部的西北处(高阙地区,在河套平原),然后沿着黄河南下,直到汉帝国的西部重镇陇西,完成对河南地的大包抄,全歼河南地的敌军。
" ~' O4 U0 M: x7 G3 M' ~- W* X  大汉帝国对匈奴的战略大反击拉开了序幕。# q$ @+ o1 f) V, U) U
  作为序幕战的河南战役将永载史册。: a; K+ Y; V  c7 i1 M
  9 |+ |# i' a2 v' D% f
  卫青下达进攻的命令。
; P! Y) S4 T! T6 [7 f  汉军从云中出发,向西挺进,渡过黄河,首当其冲的是匈奴的楼烦部落和白羊部落。
" @! h- h) M' c, i( G/ B5 H  汉军这次进攻让匈奴人意想不到。匈奴正兵掠汉帝国北部边境的上谷、渔阳,对汉帝国的北部防线构成巨大的压力,没想到汉武帝居然置之不理,反而对匈奴力量薄弱的河南地挺进。! |# l4 s' \, G+ A$ v5 Y! H  @8 |
  楼烦部落与白羊部落都不属于匈奴人,当年投降冒顿单于之后,就被封为小王,仍然盘踞在河南地,这只是两个小部落,分别只有几千人,哪里是汉军的对手。得知卫青率领大军西征,楼烦王和白羊王心照不宣,脑袋里只有一个字:撤。
2 i3 v  E6 F. X8 `! @+ z  这一撤就撤到了高阙。! e8 Y. g* [$ u& ]6 j
  卫青的汉军尾随而至。
4 z" t$ I* G5 ~  J  高阙地处河套平原,在荒凉的北部地区,这里是为数不多的肥沃的土地,被称为“塞上江南”,匈奴人视之为宝地。楼烦部与白羊部逃到这里,与此处的匈奴军队会合,防御汉军的进攻。1 a, ]/ f- h) {) v8 j! e8 h* h5 Y
  驻守在此的匈奴军,也只是杂牌部队,跟楼烦部、白羊部一样,战斗力并不怎么样。卫青命令大军急攻高阙,匈奴军队以及楼烦、白羊部落焉是对手啊,被汉军杀得尸横遍野,狼狈鼠窜。
$ h0 e; ?) p, ]; ^/ i; ]3 P7 p  汉军初战告捷,斩杀敌军二千三百人。
9 g+ v& \' F5 x4 h, m5 B# ?6 K# m  汉军乘胜追击,攻克榆溪要塞。这个要塞是蒙恬北逐匈奴时所修建的一座古代要塞。紧接着翻越梓岭,渡过北河(汉时黄河在河套地区有南北两支,北支称为北河),这里是匈奴一个王的地盘,称为蒲泥王。
, a$ J; z: B! c  蒲泥王与白羊王、楼烦王的残兵败将且战且退,退至高阙以西的符离要塞内,据塞固守。
, r3 [0 s9 s3 ]% b  卫青指挥大军强攻符离要塞,这是河套平原上的最后一战,匈奴军队负隅顽抗,战斗极为激烈,但是汉军勇猛无比,越战越勇,最后蒲泥王、白羊王、楼烦王抵挡不住,退入北部的阴山山区。这一役,汉军斩杀敌军三千零一十七人。2 D% T( y# }8 w; ~
  至此,河南地的敌军基本上被消灭在黄河的北线。
! J) ?9 A0 |" ^2 h$ [1 T- Q8 O  卫青率军沿黄河继续南下,围歼残余的游兵散勇,从高阙到汉西部边关陇西,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另一块肥沃之地宁夏平原,也被占领。( T9 R7 I& a; z1 T
  河南地全部落入汉军手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2: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40)
# f" f: u7 G4 g, `  ]9 v, `  
3 {% g" }6 t; v& k  凯旋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刘彻兴奋得彻夜难眠。* X& b3 a# T% Z" e# l
  卫青又一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7 K- X5 h4 W9 k  此役歼灭匈奴及楼烦、白羊部落共计五千多人,占领了匈奴人最肥沃的土地河套平原与宁夏平原,虏获的牛羊马匹数量多达数十万头(《汉书》记有百万头之多),广阔的河南地全部并入中国,帝国的心脏长安的潜在威胁不复存在。
' C! u# H: z2 A( e# X. J  汉帝国与匈奴的边境北推到阴山山脉。
' N7 D% a% B/ [( {: z$ {8 K! d' o  自冒顿匈奴汗国兴起以来,匈奴从未遭过如此惨败。
, e. w# W! a. N& R$ Y  卫青居功至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追随卫青出征的将领也沾了光,校尉苏建被封为平陵侯;张次公被封为岸头侯。7 U# _. C  t% w# U' L+ I) R- D
  2 `# ~! U/ W6 D0 R
  汉军夺取了河南地,同时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2 d: Q( o% f4 `  在卫青制订河南战役计划时,北方边境的上谷郡和渔阳郡正遭遇匈奴人的进攻,汉武帝刘彻把不顾北方边境的险情,毅然把主力西调,发动河南战役。/ s) y. e, F) {- p5 l' I
  为了牵制汉军在河南战役中的攻势,匈奴对上谷郡发动强大的攻势,企图迫使卫青的远征军回师,但没有影响武帝夺取河南的决心。
, f4 U8 ^# w* ^8 D5 @6 z  上谷郡的守军在匈奴的攻击下,主动后撤,放弃了上谷郡北部的造阳地区。
' l$ Y- n2 R2 ^' L  ' F  q9 C, P5 W7 Q, E& n
  河南地并入汉帝国的版图,但问题随之而来了。
- e4 b7 m+ Y" p: V' x- @5 h# q  这里有肥沃的河套平原,但是匈奴人、楼烦人、白羊人被赶跑了,汉人又还没有进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重兵屯守,军队的给养补充可是大大的难题,但是如果放弃屯守,岂不是将胜利又拱手让给匈奴人吗?
2 V# ~: k* S9 X9 @  刘彻让大臣们去商议这件事。8 a& H" E6 Q0 y6 ?( L0 k
  中大夫主父偃说:“不仅要派重兵屯守河南,而且还应该把这里建设成为一个军事重镇,作为以后消灭匈奴的根据地。河南地有三大优势:第一,这里土地肥沃,可以成为一个粮食基地,日后征伐匈奴时,粮草可由此处提供,这样就减少内地粮秣运输的艰难。第二,北面有黄河作为天堑,是阻挡匈奴骑兵的天然屏障。第三,秦国大将蒙恬曾在这里修筑长城和要塞,虽然年代有点久了,但只要修缮一下,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的。”) G! _1 G% u6 h% x' E) L! w4 w- T: z
  但是主父偃的建议遭到众大臣的一致反对,理由是不切实际。1 e1 \, X5 r7 k
  最卖力的反对者是御史大夫公孙弘,公孙弘是一个儒家分子,当时武帝刘彻正大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公孙弘受到重用。
2 a& \; _8 I; |$ I- u# g  反对派认为,要在僻远而无人烟的边关,建立军事重镇,需要多少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些人力和物力,都必须由内地辗转输送,如此浩大的工程,足以将帝国的财力拖垮。反对派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当年秦国蒙恬以三十万人之众修筑朔方城,但蒙恬到死,朔方城也没能建成来。
6 b+ x1 e! R1 l6 Q  
0 R) R6 I% D$ ]9 [  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刘彻却坚决支持主父偃的主张。' l+ g, v2 ]% g0 b1 w6 _
  刘彻指使朱买臣与公孙弘在御前大辩论,结果公孙弘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R0 h/ l! [" ^$ }/ `% e# s
  为了帝国的安全,刘彻不惜任何代价。- I1 h0 v' V. L& a7 _! J1 O
  于是在河南地设立朔方郡,归属帝国政府管辖,在河套平原上,修筑朔方城。朔方的意思就是北方,朔方城名称的由来,是《诗经》中的一句诗:“出车彭彭,城彼朔方。”
& f! w) v; D8 {7 R  卫青的副将苏建负责督建朔方城,并同时修缮秦国大将蒙恬所筑建的军事工程,政府征集十几万人前往兴筑。一时间车辚马萧,从帝国的东方到朔方郡的运载车队,络绎不绝于道。建城所需的工程器械,十几万士卒民工所需的粮食衣物等生活物质,源源不断经千里输送到达。政府的机器高效地运转着。
! L1 p4 x; I' F! @9 d* j& b  同时,政府招募十万人,移民朔方郡,以开发这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将这片富饶的土地变为前方战争的粮食物资供应地。! r2 H9 W( Y' k; Y0 O* r" w
  两年后,一座崭新的巨大城堡建成了,巍巍矗立在河套平原之上,面朝阴山,而在阴山的那边,便是匈奴人的腹地。修筑这座坚固的城堡,耗费的银两超过千万之巨,国库为之一空。
! m8 [9 z- j6 N  代价巨大!然而在未来的汉匈战争中,朔方城的巨大的战略意义便逐渐显现出来,但在此时,无论是汉帝国的多数大臣,还是匈奴汗国,却没有意识到这点。4 E; ]3 P$ j& Q2 b7 F$ w. m# m
  
, z& E6 D$ R( k7 j  在河南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年,汉帝国又得到一个惊喜:匈奴太子于单向汉政府投降!
4 \+ H) y) H" h  这一年,匈奴军臣单于去世。于单是军臣单于的儿子,是匈奴的法定太子,正当他准备继任单于时,他的叔叔、手握重兵左谷蠡王伊稚斜却起兵造反,抢先一步,自立为单于。
: m& l9 d3 l% n  匈奴爆发内乱!' y7 ~4 u0 z* H( [5 R
  伊稚斜率部与于单交战,结果于单不敌,向南逃窜。
5 ~7 _, N+ |0 V! G; `. [8 {  伊稚斜视于单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单走投无路,望着广袤无边的北地,于单叹了口气:“我匈奴幅员辽阔,但竟无我安身之处啊?”于单的部下劝说道:“太子殿下,于今之计,只有南逃到汉帝国了方可摆脱伊稚斜的魔掌啊。”于单很无奈地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于是逃进汉帝国境内,向中国投降。& a* [9 {* l3 k! \1 u% l1 Q
  刘彻得讯后大喜。自从匈奴汗国成立以来,于单是向中国投降的最高级别的人物,这无疑大大鼓舞了汉军击败匈奴的信心。3 S& \% q* }4 {
  匈奴流亡太子于单在汉帝国受到隆重的欢迎,刘彻封他为涉安侯。只是这位流亡太子丢了太子位,寄人篱下,郁郁寡欢,竟然过了数月便与世长辞了。
- f1 J+ _+ g8 S  匈奴的这场内乱,对汉帝国来说,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5 ?: I. z5 C# i7 o4 p& d
  出使西域的英雄张骞,在返国途中,被匈奴人逮捕,被拘留了一年多。伊稚斜与于单的交战,使得匈奴人放松了对他的警戒,张骞趁机逃回了中国。有关张骞的伟大事业,将放在后文详述。: A. q0 Q/ C; ~: p( `/ s. G# S/ A
  1 ?0 }1 U" Q. X1 ?7 }* z+ F
  河南地的丧失,令高傲的匈奴人大感震惊。
/ G! ^5 E- [* v' f" _& s  他们方才明白,所面临的对手大汉帝国,是何等的可怕。1 L8 t/ z# v2 b- q& j# x
  一场对汉帝国的疯狂反扑,将如同狂风暴雨袭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41)$ c$ d/ C& U% F8 H( t6 f. r
  
5 T! _+ C; c( g6 \* k  三、漠南之战
5 U$ ]1 u) [( r5 L7 ^  
  W) g; ], d% d3 K) T- l, d( \  匈奴伊稚斜单于发誓要对汉帝国发动最强大的报复。9 R+ |, V# G8 N4 R
  匈奴人的攻势一波接一波。/ f& k1 G+ j: a: ?% i! v3 |& T" t7 J; T
  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匈奴骑兵数万人入侵代郡,代郡太守以身殉国,军民被俘一千多人。不久后,匈奴骑兵再度击破汉军要塞,深入雁门郡,血洗雁门,屠杀俘虏汉军一千多人。北方边境线承受巨大的压力。
2 G, a* c, _2 H  元朔四年(公元前一二五年),匈奴纠集了九万大军,兵分三路。一路再度入侵代郡,代郡连受兵祸,成为北方战线的重灾区;一路攻入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另一路则兵掠上郡。汉边塞守将虽英勇抵抗,仍遭到重创,战死与被俘者多达数千人之多。
2 i$ r) _6 H' E, i% Y5 I0 k% c  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匈奴开始意识到汉军在河南地所筑建的军事基地朔方城,对匈奴漠南地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匈奴右贤王多次出兵攻打朔方城。但是耗费汉帝国千万钱所修筑的朔方城,城高墙厚,军需物质储备充足,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任由匈奴人铁蹄往返多次,朔方城仍然巍巍耸立在河套平原之上。2 s6 G8 \6 Z$ s* o7 z7 e& a
  
+ P! o' Y  @7 H6 F  卫青出击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大大刺激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尚武精神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从皇宫到寻常乡村,大家都热衷的运动便是骑马射箭,年轻人怀抱着建功立业、驱逐北虏的信念走向战场,为民族与个人的荣誉而浴血疆场。“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近世大学问家章太炎称“汉人坚强好勇”,又发感慨“汉人之强健,恐什佰于今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生机勃勃的时代,最刚强勇猛的时代。/ F: ^( j! M) I9 r; O9 ?
  激扬尚武精神,首先从帝王始。武帝刘彻,虽以“独尊儒术”而闻名天下,然而其骨子里头,恐怕并非是一名儒士,而是一名武士,《汉书》载他“手格熊罴”,悍勇如此。他刚强果断、雄心勃勃,他既尊敬有学问的人,更欣赏勇者。所以武帝时代,不仅是武将,包括许多文臣,其实都是文武双全、胆略过人。/ \) Q; B, v' V
  比如当时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便是文武双全之人,少年时既饱读诗书,又苦炼击剑,因为骑射俱佳,担任过景帝刘启的武骑常侍,在武帝时,曾官拜中郎将,为打通西南夷立下汗马功劳。再比如武帝时著名的东方朔,也是文武两全,他在自荐书中几乎把牛皮吹破了,可谓古今一篇吹牛奇文,自称“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大言不惭,不过他也是个有胆有识,且射术高超的人。
) q* U# n& |2 w4 g2 s9 W5 k' f  皇帝就是喜欢有勇有胆识的人。
9 T. V$ J" r( L& O) ~  民间的习武之风遍席国家的各个角落,这是一个勇者的时代。
" h' L+ }1 X( s% S; P+ ^" |  
( C) g. S" w. V$ P' B! q  民间尚武精神的漫延,引起了儒家分子、宰相公孙弘的警惕。
  q5 K$ I: ]) N- t$ J  T1 j8 p- D  公孙弘对民间尚武的仇恨由来已久。在元朔二年,公孙弘力主诛杀当时名震天下的大侠郭解,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侠义之道,从墨家到侠客的传统,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 v, ^% q& E; l- y, X5 D3 s8 r  元朔五年,面对匈奴人三年来咄咄逼人的凌厉攻势,公孙弘不去担虑匈奴人的进攻,反而忧虑民间尚武之风的兴盛。
$ W- E; G# `3 J6 n% d! \- h  公孙弘提出了“禁弓令”的建议,他对武帝刘彻说:“十个贼人拉起强弓,百个衙吏不敢接近。我请求下令禁止民间百姓携带弓箭,这样有利于维持社会治安。”
# c+ o) @5 P& S+ K  公孙弘建议一提出来,以那个尚武的时代,立即遭来炮轰。有个叫吾丘寿王的人,上书皇帝,大批公孙弘的主张,他写道:“武器是用以镇恶惩凶,历代英明的君王都主张要文武合一,从来没听过禁止让百姓使用弓箭。禁弓令将使得盗贼拥有弓箭,为所欲为,而平常百姓用弓箭保护自己,反而触犯法令,这不是鼓励盗贼行匈,而剥夺百姓的自卫工具吗?”& j. m. F: {1 C* ]& t
  皇帝刘彻拿这份奏章质问公孙弘,公孙弘面对吾丘寿王的批驳,满头大汗,无言可对。) C6 U' v' o8 V/ u+ g
  以扼杀民间尚武精神为目的的“禁弓令”最终没有得到实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42)" P6 j5 t* H+ O7 D, C/ j
  - w4 j* Y# K/ E* w
  匈奴人连年报复式的入侵,令大汉帝国的民族情绪空前的高涨。
6 Q7 }. g+ @& l4 ~. m, Q  刘彻正着手研究一个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反击。
6 z# W6 [3 D6 j6 H7 n  这次大反击的目标是:吞掉匈奴的右贤王部。
1 ?( t4 {2 [6 W' O( C7 F1 k! D  
# F" U7 q& `4 j+ U; Y  右贤王盘踞在阴山以北,在阴山以南,黄昏的斜阳映照着无比壮丽的朔方城。/ j- F! o. ^9 F1 g
  这三年来,右贤王很郁闷。卫青夺去了河南地,占据了河套平原与宁夏平原,还筑了朔方城,右贤王的感觉,就是被一把刀子插入了腹部,疼哪!他也三番五次翻越阴山,兵临城下,可是有什么用呢?他精锐的骑兵在这个庞大城堡面前,变得一筹莫展,不会打仗了,看着巨大的城墙,只能干瞪眼了。* ]2 n4 H' z& p: o
  还有一件事,右贤王一想起就气上心头:伊稚斜,你凭什么当上了单于啊?你原先不是左谷蠡王吗?左谷蠡王的地位就不及我嘛,要知道匈奴除了单于之外,就属左、右贤王的地位最尊了,接下来才是左、右谷蠡王。现在倒好,你小子突然从左谷蠡王猛窜到单于的位置,反倒在我之上了,想起来,真气人。9 _% p, w' Z7 W9 G: S
  哎,不要气啦,右贤王,末日快到来了,你还没察觉到吗?
  ]$ Y$ q5 z0 W! `  ; p$ ]. L/ |1 ]( p: j$ o  d
  右贤王部对新建成的朔方城威胁最大,理所当然成为汉军的下一个目标。# G/ I* ], T2 K( D! k# r* [
  为了这次会战,汉军调集了十万精兵,并作了精心的策划。
, e# M" k7 ?; }- R! D  U* _5 \( O7 q  元朔五年春季,汉军对匈奴发动突袭。
* m9 O5 v# c. p/ V" s, h  车骑将军卫青率领汉军主力三万人从高阙出发,越过黄河,进击匈奴;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等,均受卫青节制,各率一万人马从朔方城出发,翻过阴山山脉。总计七万汉军在西线对匈奴发起强攻。  F& [3 E; j. j! m( t- z3 q2 z- K! p
  为了让匈奴单于判断不准汉军的主攻方向,并牵制匈奴东线军队驰援西线,在二千里外的右北平,由李息、张次公率领三万汉军同时进攻匈奴。
, ], o4 e+ p; o( L' C  q! k& D/ g) x  东西线同时受到汉军巨大的军事压力,匈奴全国震动。2 V" P. I# ^' g7 q% B; t
    \  L9 {; Q8 R. V$ w. x( K
  匈奴右贤王接到探报,汉军兵分两路杀过来,总计有七八万人之多,他掂量了一下,自己不过只有二三万人马,如何可以抵挡,不如向北退却,在草原沙漠地区作战,可是匈奴这个游牧民族的强项,汉军嘛,人数虽然多,可要数千里的区域内捕捉到匈奴主力,却也不是容易的事啊。
: Y9 D" S) P8 M0 c; b4 ~- O' e8 B6 k! r+ R  右贤王一撤,便是六百里。右贤王心里想:等到汉军兵疲马惫时,自然就不战而退了,到时嘛,不又要退回到朔方城内,阴山之北的地盘,不又是我右贤王的天下吗?2 [1 M. K2 a. w/ K0 Y; R
  右贤王命令军队据险而守,没有发现汉军的踪影,不禁放松了警觉,几日逃命下来,风尘朴朴,他觉得有几分累,便在帐营内,怀拥爱妾,饮酒作乐。- j6 l$ M6 L$ p) z4 _# J
  可是他确实低估了卫青的才能了。我们说过,卫青乃是沙漠之狐,敏锐的嗅觉与惊人的判断力,成就了他一代名将的美誉。至于卫青哪里来的天才,这的确是个解不开的谜团,也许除了天才之外,与他细心的观察分析是紧密相关的,这种天才,只有霍去病能与之相比。: d# ?* Y) }0 v3 v2 y  N
  总之,匈奴人逃遁而去,但卫青却始终能尾随而至,他有这个本事,死死盯着匈奴人的踪迹。正当右贤王自认为汉军还远在天边时,他的厄运降临了。
) t$ Q3 {9 V1 {5 A  " L# Z, R% m  E  Y1 P
  卫青的侦骑发现了匈奴的主力!
- l. x. X5 H- U  卫青大喜,这下右贤王这只狡滑的狐狸要落网了。一个优秀的猎手,必须要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有半点拖延。时机在即,卫青毫不犹豫,三万人马夤夜前行,直扑右贤王大本营。同时一骑快马,风驰电掣般东去,右翼大军的四位将军,得到卫青的命令,拔营北进。
% K7 _. h8 s" i, u0 I, w, ~4 P0 L  夜的冷风,似一柄刀,割伤着战士的肌肤。有个火炉来烤烤冰冷的手脚多好啊,有三杯两盏淡酒来驱去体内的寒意,是多惬意的事啊。但惬意有时是危险的。
, }8 v3 e' y9 j. R" E  猎人悄悄地接近猎物,而猎物却还正逍遥快活。右贤王好酒下肚,柔情上涌,什么战争,什么权力,哪有温柔乡来得真实。( I* ?& W/ h: z$ ]7 J% u! X
  温柔乡啊,虚无飘缈的乌有乡。4 _: ^! ~- S9 Y0 B0 m8 x; b% M& K
  在右贤王温柔乡的北方,汉军已悄悄布下重兵,切断右贤王北逃之路。其余的汉军,在黑夜与寒冷的掩护下,已经合围了匈奴人的营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43); W# E: \6 X7 Q5 Y" f3 ?2 z  i
  5 S5 i9 k  r, ?! _" X  R) e
  夜过三更,右贤王喝得七八分醉,怀抱美人,昏昏睡去。正睡得香时,忽然一阵漫山遍野的战鼓声把他惊醒了,然后只听到营地里混乱不堪的叫嚣声、马嘶声。“啊?不好”,右贤王猛的翻身坐起,醉意全消,只听得到营帐外混乱一片,正一惊恐,“嗖嗖嗖”几声,几支利箭穿透帐蓬直飞进来,吓得他“扑通”趴倒在地。只听得帐外的卫兵高喊:“不好,大王,咱们被汉兵包围了。”
6 L' E4 ]: E: R  此时汉军对合围的匈奴营地发动强攻,万矢齐发,营地内的帐蓬与地面,都插遍箭矢,还有许多具被利箭射穿的匈奴人的尸体。几阵箭矢过后,汉军对匈奴营地发起冲锋。原本寂静的黑夜,变得如此的喧嚣与混乱,被无数刀枪剑戟碰撞声与士兵们勇猛的喊杀声打破了沉闷。0 |. M9 l7 x- b  F! \* ^
  右贤王慌乱之下,带着数千名亲兵从北面突围而去,刚北上二三里,又遇上汉军等侯在此等候的伏兵,一阵冲杀之后,骠悍的匈奴骑兵终于打破了一个缺口,右贤王带着数百人终于逃出汉军的阻截。其他人马,非死即俘。- L' K3 f; x) ?# e; _: ^$ ^" A
  从夜晚战到清晨,陷入重围的匈奴人停止了抵抗。
1 T8 `/ e# \1 K5 F1 L; D3 {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硝烟散去,只留下满地狼藉与随处可见的尸首。) f5 k) |, W  u- ~( J
  
: k4 d, T( O" Z, P6 F) l  卫青这次出征,赢得了空前的胜利!
0 l( m, o, T0 {  匈奴右贤王部的主力基本上被全部歼灭!- g$ a% M. W% O. B
  除了右贤王侥幸逃跑外,其余十来个裨王,也就是匈奴的小王,全部被俘;匈奴被杀死和被俘虏的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卫青前三次出征所斩获敌军的总和。同时获得匈奴的牛、羊、马等牲畜将近百万头之多。% |+ D* G! b# E
  这次会战发生在大漠以南的地区,故而史称“漠南之战”。& \* Z5 a% S  W7 N9 q; K- B- F
  匈奴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均遭重创,而汉军则凭借此战,消除了阴山以北右贤王部对新建成的朔方城的威胁。
$ j# Y( T' b+ u) S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q9 F: R7 G. g! x" l6 g" ^; w. T
  ' C/ T$ c9 N# @3 _+ g5 V
  朔方城下了春季的第一场雨,一扫冬日残留的阴霾。: k6 Q; j8 x) ^5 s; N
  卫青的大军凯旋而还,进入朔方城时,皇帝刘彻派出的使节已经先一步到达。皇帝要给卫青一个惊喜,就象卫青给了他一个惊喜一样。在七万精兵面前,使节取出皇帝送来的印信,当众宣布:“任命卫青为大将军,所以将军,均受卫青大将军的节制。”卫青手捧“大将军”的印信,从一刻起,他就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从一个奴隶到一个最高统帅啊,这人生啊,充满如此多的变数,又因为这些变数而更加精彩。
+ Z, M3 D# o  E7 n3 r& J9 i  皇帝刘彻为这次伟大的胜利而如此激动,以致于觉得一纸“大将军”印信还远远不够,他还要大加赏赐。卫青的食邑从三千八百户增加到了八千七百户,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都被封侯。一时间,卫青成为皇帝最宠幸的人,地位之尊崇,无人可及。
2 J# x# D5 N. f# g  可是卫青是个极其明智的人,他的人生信条是:要知足。就象年轻时,当相士跟他说“你会官至封侯”时,他笑着说;“象我这样过着奴隶的生活,能够不受到鞭打责骂就心满意足啦,还谈什么封侯呢?”可是现在不仅他封了侯,连他三个远未成年的儿子也封了侯,卫青不是欣悦,而是恐惧。- m" n* v1 f+ J* F+ _/ `! S! I
  虽然匈奴连遭败绩,可是远远未到被打垮的地步,虽然自己四次出征,一次比一次战果辉煌,可是下一次呢?下一次如果打败了,皇帝还会如此的信任吗?下一次如果是更辉煌的胜利,那么皇帝拿什么再来重赏?伴君如伴虎啊,皇帝越是恩赏有加,卫青越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 j. j2 b" t- @1 D
  卫青上书皇帝表明心迹:“卫青待罪军中,在陛下英明的领导下,讨伐匈奴大获全胜,这都是前线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结果,卫青何功之有。陛下已经增加我食邑,皇恩浩荡,我已是惶恐之至了,至于我的三个儿子,尚在襁褓之中,陛下却裂地封侯,这会挫伤前线将领的积极性的。”坚决推掉对三个幼小儿子的封侯。
( s" \! w' C# d- K# s! l$ p& @  皇帝刘彻赶紧表态:“我没有忘掉其他将领的功劳。”于是公孙敖、公孙贺、韩说、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十位有功将领也同时封侯。飞将军李广没有参加此役,错过封侯的机会了。
8 \/ v8 A' i1 c- b  6 H1 C. f8 L6 E8 i) R, l7 o% l
  卫青俨然成为汉军胜利的一面旗帜。
/ R. w: b, i' f1 a, n" `  他是新一代军人的偶像。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44)0 ?, `4 D4 i! {( L; ^) z: n
  
4 W2 \" ?- T; G: R" ]) ^! q  卓著的功勋与皇帝的恩宠,使得卫青位极人臣。包括宰相公孙弘在内的满朝文武,都全力巴结奉承、讨好卫青,见了卫青都得行跪拜礼,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武帝时以梗直著称的汲黯,他从不向卫青跪拜,也不溜须拍马。. Z1 ]- Y: n" g( X% g' \2 b
  汲黯甚至敢于顶撞卫青,他的朋友看他这样不识时务,便好心劝告他:“你呀,还是放聪明点。现在皇帝的意思不是很明白吗?要所有的大臣都向大将军下拜的,大将军现在可是位尊望隆,你难道就不可以屈膝让步吗?”0 Z+ V; g& F" Q6 L/ p! L$ i0 i6 k
  汲黯很不以为然,说道:“按你这样说,大将军有一位平辈对他作揖,难不成这样就使他的地位低贱了吗?使他的声望不隆了吗?”4 ?9 O5 i2 ~4 f2 Y; E
  这话传到卫青的耳中,卫青感慨道:“当年我地位卑微时,稍比我有地位的人,视我如牛马;今日我居大将军的高位,众人又捧我如日星,只有汲黯不卑不亢,汲黯真是贤明之人啊。”于是卫青待汲黯比往日更加尊重,时不时以朋友身份向他请教国家疑难大事。
* H( q/ V- d" x# f1 x5 R  这就是大将军卫青的高风亮节。
# i) F5 _# W3 F( |" ~/ n: s  翻阅中国古代史,外戚集团一直是封建政权一股巨大势力,在汉代更是如此。人性的弱点,便是不管出身如何,一旦飞黄腾达,权力的欲望就会被推向极致,外戚集团凭借皇权的裙带关系,往往以鸡犬升天火箭般的速度窜起,权力来得太容易,而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太诱人,所以很快他们便忘掉以前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是怎么样的地位。象卫青这样以外戚的身份位极人臣,却始终保持着自己本性的人,从不以权势压人,这在历史上确实少见。
5 F: S: F0 Z5 L7 p  # D- _. }' x4 P3 S$ ^
  卫青一生一直保持着年轻时代豪杰本性,有一件事例可见一斑。三年前,卫青刚取得河南地战役的大胜,当时皇帝刘彻下了一个诏令:各郡国中,家产在三百万以上的土豪乡绅,以及无业游民必须要迁居到茂陵一带。此举在于消除帝国的隐患,因为帝国政府认为豪门与无业游民对政府的地方统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个迁移令,使得当时著名的游侠郭解也受到牵连。2 D0 K$ q* D' h- Q/ x  a
  郭解是汉代最著名的游侠,名重于当世,在江湖上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尚武的汉代,侠客游离于政府之外,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郭解不但是个游侠,看来家产也是不少,所以被列入黑名单中。一旦郭解被迫迁往茂陵,就意味着游侠再也不是独立的系统,因此郭解的粉丝四处奔走,找到皇帝身边的红人卫青。
! t0 P) J( ]9 I: l1 y  卫青自幼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游侠的行侠仗义,一直十分的钦佩,便满口答应下来。一天,趁着皇帝高兴时,卫青对刘彻说:“微臣听说关东大侠郭解也在迁徙茂陵的行列,据臣所了解,郭解被人误传家财富实,其实尚未达到三百万的标准呢。”4 U3 q  Y) p: C8 S. t. _
  刘彻正想要打击这群目无法纪的游侠,对卫青所说,他只是微微一笑:“郭解只不过是一个民间小民,却能让一位朝廷的将军为他求情,我看这说明他并不穷嘛。”卫青无话可说。郭解最终还是未能免于迁徙。然而卫青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江湖人士,敢于出手相援,也可以说是英雄之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45)
/ B1 Q8 A9 D( W0 Y; y  6 |. r% g) A2 }$ \
  卫青一生一直保持着年轻时代豪杰本性,有一件事例可见一斑。三年前,卫青刚取得河南地战役的大胜,当时皇帝刘彻下了一个诏令:各郡国中,家产在三百万以上的土豪乡绅,以及无业游民必须要迁居到茂陵一带。此举在于消除帝国的隐患,因为帝国政府认为豪门与无业游民对政府的地方统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个迁移令,使得当时著名的游侠郭解也受到牵连。
: e) I$ n% C+ h1 e, }  郭解是汉代最著名的游侠,名重于当世,在江湖上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尚武的汉代,侠客游离于政府之外,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郭解不但是个游侠,看来家产也是不少,所以被列入黑名单中。一旦郭解被迫迁往茂陵,就意味着游侠再也不是独立的系统,因此郭解的粉丝四处奔走,找到皇帝身边的红人卫青。- l3 ^1 T/ _1 M  S
  卫青自幼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游侠的行侠仗义,一直十分的钦佩,便满口答应下来。一天,趁着皇帝高兴时,卫青对刘彻说:“微臣听说关东大侠郭解也在迁徙茂陵的行列,据臣所了解,郭解被人误传家财富实,其实尚未达到三百万的标准呢。”" x! I4 t; h8 X/ L" p' E+ p# M& S
  刘彻正想要打击这群目无法纪的游侠,对卫青所说,他只是微微一笑:“郭解只不过是一个民间小民,却能让一位朝廷的将军为他求情,我看这说明他并不穷嘛。”卫青无话可说。郭解最终还是未能免于迁徙。然而卫青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江湖人士,敢于出手相援,也可以说是英雄之举了。) }) N  I6 ]1 M1 ]7 B1 Y* `! m
  
4 J6 ^# C3 [4 {2 k( A" p  卫青的名望拔地而起。有一个女人对卫青的爱慕之心与日俱增,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卫青的老主人、皇帝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 ?1 w8 z. M4 X2 q# K
  当年那个小儿郎,现在成了大将军。卫青还是平阳公主的骑奴的时候,平阳公主从卫青英俊挺拔的身姿,便隐隐察觉到这个年轻人身上暗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他有一种男儿气概,有一种志在四处的豪杰之气。在刘彻把卫子夫带进宫的那一天,平阳公主把卫青推荐给了皇帝,希望他能在长安,这个帝国之都能有一番作为。但卫青后来的伟大勋业,已经远远超出了平阳公主的预期,作为慧眼识英雄的她,既有一种成就感,更有一种幸福感。3 u3 J  B- \$ l
  此时平阳侯曹寿已经去世,平阳公主孀居在平阳侯府,闺阁寂寞。侯府上下的人,时不时就说起卫大将军,这个人称赞卫大将军如何的武功盖世,那个人吹牛当年在侯府内如何与卫大将军是铁杆哥们,议论纷纷,平阳公主听在耳中,更是春心萌动。
) j: A8 D; d; x5 C  平阳公主年近四十,比卫青大了七八岁,但平阳公主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不去管年龄上的差距了,只有一点她顾忌,她心里想:“他曾经是我的家奴,跨马追随我左右,现在想嫁给一个曾是家奴的人,这可怎么办好?”( c: e+ t* {! |5 }
  她找来平阳侯府的大管家来商议此事,大管家呵呵一笑说:“夫人,今日可不比从前啊,他现在可是大将军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跟夫人不是很匹配吗?”平阳公主听得喜上眉头,心里乐呵呵的,比喝了蜜还甜。: d2 W3 B4 q2 v; c+ _1 W
  拿定主意后,平阳公主就开始为了幸福而奔波了。平阳公主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就是她的弟弟皇帝刘彻。她先去找了皇后卫子夫,把心事吐给卫青的姐姐听,卫子夫当然是乐意撮合此事,这样卫家与刘家岂不是亲上加亲了。6 [) I$ _: _; i+ s
  皇帝刘彻呢?刘彻与平阳公主的姐弟感情特别的好,一边是亲姐姐,一边是小舅子,同时也是皇帝最信赖的人,刘彻又岂能拒绝帮姐姐找到幸福呢?最后竟然是以下诏书的方式,来撮合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姻缘。这是一段佳话,也是一段趣事,只是不晓得平阳公主进了卫家之后,究竟是做大还是做小。8 |9 d- B2 F7 e5 V5 A9 G
    P- R: x, w" |0 ]  I( ^- I
  平阳公主如愿与偿,与新的丈夫卫青如胶似漆地度过她最美妙的时光,家的感觉是如此的幸福。在儿女情长的这段时间里,边关战事又起。: f6 Y* T& s) l
  漠南战役的大败,再度引起匈奴的强烈反弹。
2 c4 `, [3 b/ i- T  I* a  半年后,即元朔五年秋季,匈奴人出动一万多人的骑兵,猛攻代郡。
9 s. C* z: c: f( m9 \" Y$ |' `  代郡都尉朱英在战斗中被匈奴骑兵斩杀,匈奴骑兵劫掠一番,汉地军民被俘一千多人。
; O- o7 K" |0 f4 O: w# c/ w  匈奴虽然迭遭重创,然而军事实力仍然超强,仍然是可以汉帝国对抗的超级强国。9 c3 t7 h" q) U  q* V) v1 p6 B& n
  汉帝国必须要再度发动一波强有力的反击,以扼制匈奴骑兵的频频南下。: J+ ~0 k& R- N: X' J
  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又悄然出炉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46)3 B8 h3 n3 m7 F
  3 d' N  y8 e5 J9 T1 c  {2 _
  五、初露锋芒:一颗将星冉冉升起2 n1 o" Q. O+ `2 @) h/ F# n
  
3 Q4 S- l: @8 Z- T' Q# i. a$ f5 C$ q, K  又是一个春天。
4 i& Y, c. q( Q8 j4 |% z' h# a5 l: q0 J  在一片勃勃生机的背后,暗藏着一片杀机。: j* y. \/ L0 R  H" O
  有多少次,汉军总是在这个季节发动攻势。鞘中的宝剑在冬季雪藏之后,依旧寒光闪闪,锋气逼人。. w! G+ R% m7 a
  阴山以北的匈奴人,经去年漠南一战,元气大损,这里比往年更加空旷更无人烟。" Z- E( P: ~! z) `) Z5 h
  而在阴山以东,伊稚斜单于仍然兵强马壮,单于麾下最精锐的匈奴骑兵,成为汉军的头号强敌。- \- k1 [+ U. A  J5 ?
  
- T5 m% @& Y* a0 l" u5 {0 [) H  二月春风似剪刀。
, u3 y3 a$ Q! K0 M! b  Q) f9 b  卫青的利剑出鞘,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然后大喝一声:“众将士出发!”
4 u# ?+ W) \/ v! L  一支庞大的汉军部队,从定襄悄悄地越过边境线,直插匈奴境内。9 ?$ ^( |( \4 ^- C- |
  汉军分列六个兵团。行进在最前的是前将军赵信,赵信是匈奴人,原本是匈奴的小王,后来向中国投诚,被封为翕侯,因为赵信是匈奴人,对匈奴的地形相当熟悉,因此作为前头开路部队。赵信兵团的左翼是公孙贺兵团,右翼是苏建兵团,中军是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兵团,后军是飞将军李广兵团,除此之外,还有一支由强弩兵组成的机动兵团,由李沮指挥。六大兵团,均受大将卫青的节制。2 Z" u2 o4 E, M5 S4 |) s) `
  赵信是什么时候归降汉朝的?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赵信肯定不是卫青在战场上俘虏的,否则决不可能任用赵信为汉军将领。翻阅史料,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赵信是匈奴前太子、军臣单于的儿子于单的部下。军臣单于去世后,其弟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匈奴内乱,于单被迫南逃,到汉帝国避难,赵信应该就是在此时追随于单太子投奔中国,赵信原本是匈奴的一个小王,因此归降汉朝后也被封为侯爵。因为于单与赵信都被伊稚斜单于追杀,所以汉政府才敢于大胆起用赵信作为汉军的兵团指挥。2 O6 [) y) O+ q3 u0 m
  赵信的加入,使得汉军在北地复杂的地形与恶劣气候下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赵信作为前匈奴小王,对匈奴军队的作战风格特点了如指掌,并且了解匈奴人的活动规律与出没之处,这对于屡屡捕捉不到匈奴主力的汉军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 Y. h( Z; n/ |) t" X* t* l, q  果然,在赵信的指引下,汉军捕捉到了一支匈奴骑兵部队。
4 n9 x+ f. Y+ B% t( w9 v  以众击寡,卫青胜券在握。' \0 u* `% `) k. `
  赵信急着要立功,一马当先,率军冲锋,汉军主力公孙敖岂想错失建功良机,迅速跟进;公孙贺与苏建两路骑兵从两翼包抄,而李广这么多年没有打过硬仗了,更是兴奋得不得了,纵马引弓,冲在部队前头。李沮的强弩兵团可不是徒有虚名,密集的箭雨,令匈奴人纷纷落马。
( J6 a' k: E+ G* s  匈奴人一看大势不好,忙灰溜溜地窜逃了,只在战场上留下数千具尸体。
  p: G4 P5 C' {" a1 B) S3 _  
  u+ K# U' `0 N. I( c  初战告捷!
" _3 q; h4 p* Z" H* j  然而,也许是过早到来的雨季,使得大地泥泞不堪,也许是军中粮草转运出现了困难,汉军没有继续深入作战,而是返回国内进行休整。* F! X: ?" ^$ R4 W" T' d
  至此,卫青五次出征,五战五捷。0 O2 {% S% V% D" G# i. d. v
  汉军分批返回国内,分别驻扎在定襄、云中和雁门。, w$ o$ e1 _- C0 f
  9 p8 `- p$ n! `+ m" S( F5 P
  两个月过去了,转眼到初夏的季节。7 Y- a* j! f" b
  经过两个月的休整,汉军兵强马肥,又补充了许多武器与战马。战士们都跃跃欲试,渴望早日投入到战斗中,而李广将军更是按捺不住,天天往大将军处打听何时出征。
1 @- z  e- e! S! H; V7 g/ ?6 {; F  卫青上书武帝刘彻,要求再一次深入匈奴境内。/ Z$ K& _/ k9 T% t: B
  很快刘彻就答复了。- }3 o$ i/ [8 A7 w2 q
  皇帝的使者持着符节到达定襄,入大将军的营帐,向卫青传达圣喻。使节除了带来皇帝的答复之外,还带来了一个人,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 S, V3 a, I6 l" `2 x' [/ R  见到刚年满十八岁,却长得精壮剽悍、一表人才的外甥,卫青满心欢喜。卫青非常喜欢他这位外甥,除了霍去病的英武矫健与他相似之外,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霍去病与卫青一样,都是私生子!所以在某些性格上,两人出奇的相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15 17:27 , Processed in 0.0368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